最新八年级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教案 经典.docx
《最新八年级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教案 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教案 经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八年级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教案经典
第八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人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培养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正确对待各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思想。
2.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绪问题,从而建立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及尊重他人和他人的隐私。
●教学重点
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资料“健康的含义”和“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调节情绪的多种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健康吗?
那么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的?
学生1:
没有生病就是健康。
学生2:
体育成绩都达标就是健康。
学生3:
能吃得香、睡得好是健康。
学生4:
每天精神饱满、心情舒畅表示健康。
……
教师: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
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用投影片打出下列文字)
1.躯体健康:
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躯体健康具有相对性,人体通常不断地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多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适应和保持与环境中不利因素之间的平衡,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躯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
2.心理健康:
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
即每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教师:
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呢?
可以试一试89页这种评价方法“给你的健康打分”。
〔要求学生根据测试规则为自己打分,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个人单独完成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不要与其他同学商量,应独立完成。
(2)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
教师应提醒学生,这个测试不是考试,只是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不如实评分,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
(3)最后的总分仅供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学生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
(4)如果学生不希望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教师可以允许这些学生保密,并让其他同学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师:
打分后,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这些题目,看看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是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
学生:
评价身体健康的有第2、5、7、9、13、14、16、21、23。
评价心理健康的有第1、3、4、6、7、17、18、20、24、25。
评价社会适应的有第1、3、8、10、11、12、15、19、22。
(讨论的结果并不一定要统一答案,有些题目确实不能严格区分。
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列举实例,加强说服力]
教师: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健康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有调查表明,在机场从事调度的工作人员,患心脏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
又如,美国的硅谷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但是工作竞争压力也非常大,经常有裁员的事情发生。
在裁员期间,雇员的猝死率高于其他时期,失业者的血压也升高,在获得新工作后,血压又下降,这些都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良所引起的疾病。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来调节情绪呢?
同学们如果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让我们来共同分享。
学生1:
当我紧张时会听听音乐放松自己。
学生2:
当我烦恼时会向好朋友诉说,即使他不能帮我解决问题,也可以和我共同分担。
学生3:
当我不高兴时会去打乒乓球,打一会儿就把不愉快的事都忘记了。
学生4:
当我觉得闷时,会到公园去,看看花草树木,一会儿就会心情舒畅。
学生5:
当我爸爸生气时,他抽很多的烟,这样气就会消了。
……
教师:
当我们有情绪问题时,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
同学们所讲的多种方法当中很多都是非常好也非常有效的,把这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多媒体文字内容)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
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或者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同步播放一些调节情绪的方式的录像画面或动画画面。
教师:
调节情绪的方式一定要恰当。
而有一些方法,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都对健康有极大的伤害,是不可取的。
请同学们来看下面的相关资料。
(打出下列资料)
一、烟草对健康的危害,香烟燃烧时可以产生2000多种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有害的。
在香烟燃烧后所产生的烟雾中,致病作用最为明显的有害物质是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一支香烟中提炼出来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
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对人体有非常强的致癌作用。
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气体,可以造成人体缺氧,吸烟是一种慢性致病的过程,随着吸烟量和吸烟时间的增加,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更为明显。
长期吸烟有50%可能由于烟草导致的疾病而过早死亡。
例如吸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引起鼻、咽、喉、口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甚至发生癌变,吸烟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堵塞,促使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吸烟可以促使肺癌、口腔癌、唇癌、食道癌、肝癌、膀胱癌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吸烟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容易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
此外,吸烟还可以使人的皮肤干燥、松弛,脸上皱纹增多,面色灰暗,衰老加快。
二、酒精对健康的危害,过量饮酒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可以导致胃炎、胃出血、胰腺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酒精是通过肝脏代谢的,过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会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酒精对心血管的损害表现为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和心肌损伤。
酒精还可以使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长期过量饮酒会缩短人的寿命,在某些国家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C.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D.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
A
2.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去散散步或者打打球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
B.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C.有烦恼时可以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
D.“一醉解千愁”,有烦恼时喝醉酒就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
答案:
D
二、观察与思考
与同学交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给你的健康打分
二、保持愉快的心情
1.转移话题法。
2.宣泄法。
3.自我安慰法。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
对你的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
活动目的: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评价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
活动建议:
1.可以利用课本提供的测试项目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评价。
2.针对某些健康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解决方法,提高健康的意识。
活动结果:
为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打分,努力提高全家人的健康状况。
●备课资料
增进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而且在目前条件下,这些因素无法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
为此,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增强中学生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一)增进自我了解
就个体而言,对自己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不但能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且有可能获得成功。
人们一般认为,“了解自己”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血压等,用医疗器械测量一下便可用数字表示出来。
但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优缺点等,就不那么简单了。
了解自己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利用学习、工作的成果来了解自己。
利用自己学习、工作的成果来了解自己,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印象常常比较正确。
虽然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各不相同,但个体都可根据活动成果来了解自己是擅长文学还是工艺,或是计划组织等,从中可观察到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全貌。
这将有助于了解自己,增强自信心。
2.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对自己的了解。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愈丰富,接触的方面愈广泛,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就愈客观。
人们常常有维持己见的倾向,凡是与自己的经验不相符时,就会采取拒绝接受的态度,这是普遍的心理现象。
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多接触一些人和事物,就能获得一些经验,从而了解了自己某一方面的品质,有助于防止这种倾向的危害。
3.通过同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少年学生在认识别人的能力和品质的过程中,不断地把别人同自己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逐渐地认识自己。
学生们常常将自己的考试分数同别人的分数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
一位学生得了80分,而全班大多数学生只有60多分,他就会觉得自己学习不错;如果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95分以上,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太差了。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受奖励或惩罚的次数等也都可成为比较的参考标准。
书籍、电影、电视和广播里的理想人物形象也往往是少年们比较的对象,通过比较来发现自己的差距,激励自己去努力奋斗。
4.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
少年可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获得有关自己的客观资料。
例如,一个学生为教师所重视,为同学、朋友所尊重、喜爱,大家愿意同他来往,愿意同他一道学习和工作。
这说明他具备了某些使人喜欢的品质。
若是他被大家推举担任某些工作,则说明他已具备某些能力。
反之,一个人不为周围人所重视或喜欢,大家对他持厌恶的态度,不喜欢同他一道参加学习和活动,他就会感到不安。
如果我们能和较多的人来往,看看多数人对自己的反映,就有助于了解自己,就如我们时常去照照镜子以了解自己的形态一样。
(二)确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了解自己比较难,喜欢自己也难。
有的人有自卑心理,自卑就是对自己某些方面不满意的心理状态。
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因而愤世嫉俗,甚至狂妄自大,也是不悦纳自己的表现。
一个人的容貌、生理缺陷、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社会阶层等一般是不大会改变的。
如果自己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然产生焦虑与痛苦。
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现实。
只有乐意接受现实,才会心安理得,避免心理冲突。
1.接受自己。
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就不愿意认识自己的真正面目,他往往会采取一些方法来进行自我防御。
一种方法是,不和别人交往。
不同别人来往,这样不但看不到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且也看不到别人的成功和高兴。
在他看来,别人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会使自己感到渺小、无能,因此不同别人来往更安全。
另一种方法是,在没有把握时不愿参加竞赛,他没有勇气接受“失败”,要不然就干脆同最佳的对手竞赛,因为在这种场合下即使失败也不会丢面子。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不满或自责的态度投射到别人和外界事物上去,就是把原来“我不喜欢自己”或“我讨厌自己”等心理转为“别人不喜欢我”或“别人讨厌我”。
当然,我们不喜欢受人压制或责备,但这比自责要好多了,将“自责”之心投射于别人,变为“他人责备”,自己心理上的压力就可以减轻了。
2.认真对待得失。
每个人在学习、工作中都会有得失,获得成功时感到满意,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烦恼。
因此,应认真对待得失,一方面,要承认自己能力或品质上的短处,以及工作方法上的缺点;另一方面,要避免作概括性的挫折反应。
社会生活中绝对完善的事物很少,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重要的是如何对待。
对自己的短处,能改的应尽量改正;如果确实无法改正,如生理上的不足以及残疾等,要有勇气承认它,不必掩饰、伪装。
3.确定适度的奋斗目标。
目标具有动机作用,一个人以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为目标,就能成为动员自己的力量,去达到目标。
但是,目标订得过高,难以达到,会产生挫折感,不能带来成功的满足;而目标订得过低,虽然容易达到,但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成功了也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研究证明,从实际出发以选择中度目标为最佳。
中度目标容易使人获得成功,感到满意。
二、健全情绪生活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苦。
良好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
(一)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
人们遇到不称心的事会感到烦恼,碰到愉快的事会感到高兴。
但是,不管是烦恼还是高兴,过度都是有害的。
狂喜、暴怒、绝望等,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情绪过度而猝死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是一位性情急躁的人,他在一次医学会议的争论中,由于盛怒,当场身亡。
所以,少年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应悲则悲,但不可过度。
(二)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
一个人长久地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霍尔姆斯调查了五千名被试者,制定了“心理压力量表”。
他发现心理压力总分达到150~199分时,37%的人健康受影响;达到200~300分时,50%的人体测到健康有变化;超过300分,80%的人要病倒。
自我宣泄、请人疏导、代偿迁移是减轻心理压力的三种有效方法。
(1)自我宣泄,就是采取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
如亲人亡故,痛哭一场就好受多了。
(2)有了困扰、不满和痛苦等心理压力时,可以找朋友、同事说出自己的心事,请他们开导,这叫请人疏导。
否则,独自闷想、怒气积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影响心理健康。
(3)代偿迁移则是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
与人发生争吵,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就属于代偿迁移。
(三)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人们在情绪波动时,行为往往带有冲动性,情绪会促使机体进入紧张状态。
过度的激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好的,所以应该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其办法有:
1.首先要承认自己有消极情绪。
如有人害怕黑暗,若想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先要承认自己对黑暗有惧怕的心理,如果不承认,这种心理障碍是无法消除的。
2.要找到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承认自己有某种消极情绪之后,就要找到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比如惧怕黑暗,就要了解最初产生这种心理反应的情景,这样就可以找到惧怕的事物,看是否确实有危险或威胁作用。
经过分析,人们一般会发现引起消极情绪的对象并不可怕,这时恐惧心理就会立即消失。
3.运用克服消极情绪的适当方法。
如前面说到的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等。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1.交往
交往是少年健全人格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必然要同别人发生关系,需要交往。
这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认识和了解自己、认识和了解别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少年保持安全的需要。
少年同朋友来往时,都希望为朋友所喜欢接纳;希望自己所有的身心品质,包括身材、容貌、活动能力、智慧、知识、克服困难的本领,甚至说话、兴趣、服装等,都能为朋友所重视、赞美,为朋友所接受;希望自己在朋友和集体中有适当的位置。
这样,他就感到安全。
有些少年把参加团队和其他社团活动看得十分重要,他们认为这样归属于某一集体,在心理上,就有了安全感。
交往也是少年寻找学习榜样的需要。
把朋友作为学习榜样是少年时期的特点。
在他们看来,父母和教师以及一般成年人的思想行为都已定型,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转而向朋友学习,希望成为新时代的少年。
于是,他们便注意朋友穿什么、做什么、谈论什么、崇拜什么,看什么书和电影,喜欢什么音乐……然后学着去做。
所以他们力求同朋友来往,并让朋友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自己也觉得“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互相增强彼此心理上的安全感。
与人交往应该热情。
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正当,就要尽力而为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主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待人要诚恳,赞扬别人要真心诚意,不要阿谀奉承;批评别人要与人为善,不能心存不良。
与人交往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问题既不迁就,也不盛气凌人;非原则问题尽量让步或妥协;不应向别人提出一些难以达到的要求。
要讲信用,言而无信会使人反感。
2.沟通
良好的关系有赖于互相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要依靠彼此思想和态度上的沟通。
经常与人谈心,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同别人交谈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会听话的人。
要善于耐心倾听别人的说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要注意细听所讲的事实。
听别人讲话,不能只用耳朵,还要用眼睛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这样才能听出对方说话的意义。
对方说话时所流露的是高兴、愤怒,还是焦急等情绪,有时比话语更加重要。
心理治疗者在同其当事人交谈时,关键就在于体会对方的心情。
沟通思想是双方的事,除细听外,还要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说话是一种艺术,这里就言语表达提出几个要点:
(1)说话时态度要诚恳。
油腔滑调、哗众取宠,即使意见好,也不易被人接受。
(2)词句简明。
选用对方能理解的词汇,以免对方抓不住要点。
(3)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
谦虚的态度总是容易为人接受。
在一般情况下,听话者先接受对方态度,然后才接受对方的意见。
(4)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
如果发现对方心不在焉或感到厌倦,就应立即停止谈话。
(二)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要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尊重,需要友情,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赞扬,需要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达到某些目标。
所以,良好的关系,应使双方都能有机会满足其需要,这样才能成为一种和谐的愉快的关系。
2.客观地了解别人
要做到客观地了解别人而不受主观态度的影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平时同别人接触时,大脑里形成的许多印象不完全是直接得到的客观事实,往往是间接推论出来的。
间接得到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常常有不少主观成分,要仔细分析、研究,使之客观、准确。
应当注意防止以下几种情况:
(1)根据对方某些个人资料,如籍贯、性别、职业、职称、政治态度等,作出推断。
(2)根据对方的某一种品质,来推断其整体。
例如对某人有好感,常常因为该人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好,于是就认为其他方面(包括能力和品质)也是好的。
也有些人发现对方某种品质表现欠佳,就认为他一无是处。
但是用这种以偏概全的态度衡量人,就难以真正了解别人。
(3)根据自己的投射作用要求别人。
投射作用是将自己的某种品质加之于人,如自己喜欢什么,就认为别人也喜欢什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是这种现象。
另一种投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起防卫作用。
即当事人为了消除内心的冲突、矛盾、内疚,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见或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
这样也难以真正了解别人。
(4)根据自己的心理定势衡量别人。
我们的知觉并不是被动地由外界决定的,往往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因此,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可能会歪曲外界事物的形象。
我们在了解别人时,要注意这些影响,避免得到被歪曲的印象。
3.坚持自己的人格的完整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也是完善的人格的特点之一。
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自己。
必须尊重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认定是正确的原则。
同别人相处,当然要理解别人的需要,但是要有原则。
(1)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考虑适当迁就,给予必要的帮助;
(2)如果事情与自己的处事原则相矛盾,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前提下,应坚持立场,婉言说明事实,以求他人谅解;(3)拒绝别人的要求时,要以诚恳的态度说明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原因;(4)在平时待人处事过程中,应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不会过分地勉强你去做你所不愿去做的事情了。
4.适应社会风俗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社会的风俗是不能忽视的。
以个人服装为例,在自己的家里,穿什么都可以,有较大的自由。
如果到工作单位去,就应该考虑你的服装是否适合自己的角色。
若是因为服装的关系而使别人不愿意和你接近,这是一大损失。
假使你拜访朋友或参加集会,对自己的服装就更应多考虑一些,要同当时情境相适宜,不要让主人或自己感到尴尬。
处理好服装穿着,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此外,个人的行为也应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
由于个人同时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因而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和时间,个人的身份经常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根据不同身份的特点与要求,恰当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会使少年们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充实感,同时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
因此,少年在学习之余,应该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余活动。
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健康,活动的形式要恰当,有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