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docx
《人教版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比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2、3题及练习十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教材第48页中的内容)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
(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算式:
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
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学生试说,教师总结: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B、练习:
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1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2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3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3∶2=3÷2=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
(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
(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
(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
为什么?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
a)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例如15:
10,可写成
,读作15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第1、2、3题
2.练习十一第1、2、题。
3.《数法题解》第63页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
求出比值。
0.375∶0.875
∶
0.75∶
2.6∶3.9
课后反思:
机动课时第二课时:
比的意义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数法题解》第64页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的意思。
1、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
比的后项
比值
2、比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
二、填一填
1、某校六年级一般有男生24人,女生25人。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3)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4)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2、小明3分钟走了240米,小杰5分钟走了350米。
(1)小明与小杰行走的时间比是,比值是
(2)小明与小杰行走的路程比是,比值是。
(3)小明行走路程与的时间比是,比值是。
比值表示
(4)小杰行走路程与时间比是,比值是。
比值表示
(5)小明与小杰的速度比是。
3、求比值。
1.5∶2.52.8∶
∶
∶
三、作业。
《数法题解》第64页1-6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页例题1,“做一做”。
练习十一第4-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
前项
: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举例:
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举例:
=
=
二、新授
1、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
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6:
8=(6×2)∶(8×2)=12:
16
6:
8=(6÷2)∶(8÷2)=3:
46÷8=(6÷2)÷(8÷2)=3÷4
3、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题目。
学生齐读题目。
15∶10=(15÷5)∶(10÷5)=()∶()
(1)指导学生看书完成第51页例题方法。
(2)出示例题: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0.75∶2
(3)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4)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P51“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4-8题
教学后记:
机动课时第四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数法题解》第67-68页。
教学目的:
5、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二、《数法题解》第67-68页
1、完成第1题。
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
指导学生认真求值,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2、化简比。
7.5∶1.5
∶
∶0.051.2米∶50厘米
三、课堂作业。
《数法题解》第67-68页
第五课时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题2,练习十二中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
(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
题目中要分配什么?
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
4进行分配。
)
(3)问: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
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
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1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
1+4=5
2浓缩液的体积:
500×
=100(ml)
3水的体积500×
=400ml
答:
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
4
(6)学生试做:
练习十二第5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
2、补充练习
(1)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
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
(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
45:
48来分配。
)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使学生明确:
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
引导学生解答:
1三个班的总人数:
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94(人)
3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90(人)
4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96(人)
答:
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2、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机动课时第六课时:
比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中第6-11题。
教学目标:
3、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比的应用的知识。
二、练一练。
1、填空。
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比是3:
7
(1)鸡的只数是鸭只数的
。
(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
。
(3)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倍。
2、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
。
(1)连环画的本数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
(2)故事书的本数与这两钟书的总本数的比是
.
3、学校把96本书按3:
4:
5分配给一、二、三年级,三个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4、某车间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比是4:
5,已知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多4人。
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各有多少人?
5、果园里有桃树42棵,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棵树的
,苹果树有多少棵?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中第6-11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