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852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鉴别诊断.docx

耳鼻喉鉴别诊断

一、耳科学

(一)先天性疾病

1.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preauricularfislula)

鉴别诊断:

(1)第一鳃裂瘘管;

(2)疖肿;(3)淋巴结炎;(4)淋巴结结核

2.第一鳃裂瘘管

鉴别诊断:

(1)先天性耳前瘘管;

(2)化脓性中耳炎之耳后脓肿;(3)腮腺脓肿;(4)皮脂腺脓肿;(5)耳后淋巴结炎;(6)淋巴结结核;

手术注意事项:

(1)反复感染的病例应该在下次感染之前及瘢痕形成之前尽快手术;

(2)切口要便于病变整体切除同时便于保留表面神经主干及分支;(3)瘘管延伸到外耳道时,要将临近的外耳道皮肤及软骨也相应切除;(4)瘘管可位于面神经及其分支的深面、浅面及穿行于分支之间;

3.先天性内耳畸形

(1)Bing-Alexander型(亚历山大畸形):

即蜗管型,主要表现为蜗管发育不良。

可以只侵及耳蜗基底回,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亦可侵及蜗管全长,表现为全聋,而前庭功能可能尚正常。

(2)Scheibe型(赛贝畸形):

即耳蜗球囊型,此型病变较轻,骨性耳蜗及椭圆囊膜性半规管发育正常,畸形局限于蜗管及球囊,内耳部分功能存在,可以单耳或双耳发病。

(3)Mondini型(蒙底尼畸形):

为耳蜗发育畸形,骨性耳蜗扁平,蜗管只有一周半或两周,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发育不全,前庭亦有不同程度障碍。

(4)Michel型(米歇尔畸形):

为全内耳未发育型,常有镫骨及镫骨肌缺如,此种病例,听功能及前庭功能全无。

(二)外耳疾病

1.外耳道疖(furuncleofexternalacousticmeatus)

鉴别诊断:

(1)腮腺炎;

(2)急性乳突炎;(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后骨膜下脓肿;

2.弥漫性外耳道炎

鉴别诊断:

(1)化脓性中耳炎;

(2)急、慢性外耳道湿疹;(3)急性药物性皮炎;(4)外耳道疖肿。

3.坏死性外耳道炎(necrotizingexternalotitis)又称恶性外耳道炎(malignentexternalotitis)

鉴别诊断:

(1)弥漫性外耳道炎;

(2)外耳道疖肿;(3)外耳道恶性肿瘤;(4)中耳恶性肿瘤。

4.真菌性外耳道炎:

【鉴别诊断】

(1)普通的外耳道炎;

(2)坏死性外耳道炎;(3)外耳道新生物;(4)中耳炎;

5.耳廓假性囊肿

鉴别诊断:

(1)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2)复发性多软骨炎(3)耳廓血肿;

6.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suppurativeperichondritisofauricle)

鉴别诊断:

(1)耳廓假性囊肿;

(2)复发性多软骨炎(3)耳廓血肿;

7.复发性多软骨炎

8.耳廓血肿;

8.耵聍栓塞:

鉴别诊断:

(1)外耳道胆脂瘤;

(2)外耳道表皮栓;

8.外耳道胆脂瘤【鉴别诊断】:

(1)外耳道耵聍栓塞;

(2)中耳胆脂瘤;(3)外耳道表皮栓;(4)外耳道癌;(5)坏死性外耳道炎;

9.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

鉴别诊断: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颈静脉球体瘤

(三)中耳疾病

1分泌性中耳炎

鉴别诊断:

(1)鼻咽癌;

(2)脑脊液耳漏;(3)外淋巴瘘(漏);(4)胆固醇肉芽肿;(5)粘连性中耳炎;

鼓膜切开加置管的适应症:

(1)反复发作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及切开治疗无效者;

(2)中耳积液粘稠或胶耳;(3)3岁以内儿童积液持续3个月者可继续观察3个月或半年,除非出现双耳听力损失达40dB、言语发育迟缓者。

通气管放置时间:

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1~2年,不超过3年。

鼓膜切开加置管的并发症:

(1)鼓室硬化;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永久性鼓膜穿孔;(4)中耳胆脂瘤;(5)SNHL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鉴别诊断】外耳道疖;急性外耳道炎

3.急性乳突炎(acutemastoiditis)鉴别诊断:

外耳道疖;

诊断:

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中,大约在疾病的第3~4周,各种症状不继续减轻,反而加重时,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

(1)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

(2)鼓膜穿孔后听力不提高反而下降;(3)耳流脓不渐减少却渐增加(脓液引流受阻时可突然减少);(4)同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再度升高,重者可达40℃以上。

儿童可有速脉,嗜睡,甚至惊厥。

通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由于小儿的岩鳞缝尚未闭合,且中耳粘膜与硬脑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联系,故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影响邻近的硬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但此时的脑脊液无典型的化脓性改变,称之为假性脑膜炎。

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在内的颅内并发症(intracranialcomplications)。

手术指证:

感染未能得到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作单纯乳突开放术。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

鉴别诊断:

(1)伴有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鼓膜炎:

长期流脓,鼓膜上有较多肉芽,而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均正常。

(3)中耳癌:

患耳长期流脓史,近期耳内出血,伴耳痛,可有张口困难。

鼓室内有新生物,接触性出血。

早期出现面瘫,晚期有第VI、IX、X、XI、XII脑神经受损表现。

颞骨CT示骨质破坏。

新生物活检可确诊。

(4)结核性中耳炎:

起病隐匿,耳内脓液稀薄,听力损害明显,早期发生面瘫。

鼓膜大穿孔,有苍白肉芽。

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有骨质破坏区及死骨。

肺部或其它部位有结核病灶。

肉芽病检可确诊。

5.中耳胆脂瘤(cholesteatoma):

是一囊性结构,内含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

病因:

(1)袋状内陷学说:

A咽鼓管通气功能不良,中耳内长期处于负压状态;B咽鼓管功能虽然正常,而鼓前峡和鼓后峡全部或部分闭锁,上鼓室、鼓窦及乳突腔与中、下鼓室、咽鼓管之间因而形成两个互不相通、或不完全相通的系统。

上鼓室长期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向鼓室内陷入,该处逐渐形成内陷囊袋(pocketretraction)。

(2)上皮移行学说:

外耳道及鼓膜的上皮沿边缘性穿孔的骨面向鼓室内移行生长,并逐渐伸达鼓室窦、鼓窦及乳突区。

(3)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中耳粘膜的上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可化生为角化性鳞状上皮,继而发生胆脂瘤。

(4)基底细胞增殖学说: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能通过增殖而形成上皮小柱,后者破坏基底膜后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形成胆脂瘤,为原发性胆脂瘤。

骨质遭破坏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1)有机械压迫学说;

(2)酶(蛋白酶,胶原酶,酸性磷酸酶等)学说;(3)认为与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淋巴因子等有关。

【鉴别诊断】

(1)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伴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中耳癌;(4)结核性中耳炎;

6.粘连性中耳炎:

各种原因导致的中耳传音结构之间及其与鼓室壁纤维化、粘连形成,从而引起中耳传音系统运动障碍,导致传导性聋。

粘连性中耳炎可以与各型中耳炎(分泌性、化脓性、鼓室硬化症)并存,属于中耳炎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耳膨胀不全按鼓膜内陷程度可分为四度:

I度:

鼓膜内陷,但尚未与砧骨接触;II度:

鼓膜内陷与砧骨接触;III度:

鼓膜与鼓岬相贴但无粘连;IV度:

鼓膜与鼓岬粘连。

【鉴别诊断】

(1)耳硬化症;

(2)闭合型鼓室硬化;

与耳硬化症的鉴别要点:

都是传导聋;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时期;但是,

(1)粘连性中耳炎常有慢性中耳炎病史;耳硬化症则无;

(2)粘连性中耳炎没有韦氏误听,耳硬化症常有;(3)粘连性中耳炎鼓膜内陷活动减弱,耳硬化症者正常,并会有Schwartz征;(4)鼓室图,粘连性中耳炎为B型,耳硬化症为As型;(5)CT:

粘连性中耳炎故事内有软组织密度,耳硬化症鼓室正常。

7.鼓室硬化(tympanosclerosis):

是中耳粘膜固有层发生的钙化病变。

Gibb按鼓膜是否完整将鼓室硬化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

检查:

鼓膜象:

中央型穿孔或者完整鼓膜愈合斑伴有钙化斑;听力:

低频聋,低频骨气导差在35-55dB之间;声导抗:

完整鼓膜多为B型或As型;咽鼓管功能:

良好;颞骨CT:

板障型或硬化型乳突;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凡遇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鼓室硬化的诊断:

1.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发生缓慢进行性传导性聋;

2.鼓膜中央性干穿孔,残余鼓膜混浊,贴补试验听力不能提高;

3.鼓膜穿孔后瘢痕愈合,气导听力损失超过30dB;

4.鼓膜上有钙化斑;

5.耳镜所见与纯音听力图不相符合。

【鉴别诊断】

(1)耳硬化症;

(2)粘连性中耳炎;

【治疗】鼓室硬化通常采用外科手术以清除硬化病灶,修复或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并提高听力。

8.耳硬化症(otosclarosis)以内耳骨迷路包囊之密质骨出现灶性疏松,呈海绵状变性为特征的颞骨岩部病变,其以病理学为依据之名称为耳海绵症(otospongiosis)。

以后此骨再骨化变硬,称之为耳硬化。

组织学耳硬化症

临床耳硬化症

镫骨性耳硬化症

耳蜗性硬化症

【临床表现】无诱因双耳同时或先后出现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及低音性耳鸣,不伴耳闷、耳漏等其他耳部症状是共同特征,部分病例可有眩晕,女性患者在妊娠、分娩期病程进展加快。

患者自语声小,咬字吐词清晰,为自听增强现象。

韦氏误听(Willisparacusis)。

在嘈杂环境中感觉听力改善,称为韦氏误听(Willisparacusis)。

1.耳镜检查耳道清洁、较宽大,皮肤薄而毛稀。

鼓膜完整,位置及活动良好,光泽正常或略显菲薄,部分病例可见后上象限透红区,为鼓岬活动病灶区粘膜充血的反映,称为Schwartze征。

(1)音叉检查1908年,Bezold用低频音叉检查,总结出

(1)低频听力下降;

(2)骨导延长气导缩短,及(3)Rinne氏试验强阴性等三个特征,称为Bezold三征,

现在,临床常用256Hz或512Hz音叉进行检查,

Rinne试验:

阴性,骨传导大于气传导(B.C.>A.C.)

Weber试验:

偏向听力差侧

Schwabach试验:

骨导延长

Gelle试验:

阴性

鼓室图:

为A型曲线,有鼓膜萎缩者可表现为AD型曲线

纯音测听:

骨导听力曲线可有Carhart切迹:

典型卡哈切迹为阈值提高15dB左右

,如果骨导阈值在2kHz处明显损伤,达40dB左右,且气道阈值曲线与骨导阈值曲线平行,各个频率皆存在骨气导差,则为耳硬化灶侵犯耳蜗。

骨气导差小于40dB,镫骨部分固定;骨气导差在60dB左右为镫骨完全固定;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听骨固定或畸形;

(2)先天性前庭窗闭锁;(3)粘连性中耳炎;(4)分泌性中耳炎;(5)封闭型鼓室硬化;(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听骨链固定或中断;(8)后天原发性上鼓室胆脂瘤.

10.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发生于鼓窦、乳突或鼓室内者,称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四)内耳疾病

1.听神经病:

青少年多发,亦可婴幼儿时期起病,双耳多发,起病隐匿,特别听不清对方的言语内容,即只闻其声,不辨其意,病因不明,可以有家族史。

(1)纯音听力图。

大多为低度~中度的听力下降,气导和骨导听阈一致性提高;两耳的听力损失程度基本相同。

听力曲线以低频下降的上升型居多;其次为鞍型,

(2)言语测听。

言语识别率低,与患者的纯音听力下降程度不成比例。

(3)声导抗测试。

鼓室导抗图呈A型,引不出声(镫骨肌)反射。

(4)ABR。

ABR引不出。

(5)OAE均为正常。

即使是重度听力下降者,TEOAE和DPOAE仍可出现。

这是本病的另一重要特征。

此外,正常情况下,在测试EOAE时,给对侧耳加一定强度的白噪声,EOAE会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振幅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对侧抑制。

听神经病患者的对侧抑制现象消失。

(6)耳蜗电图。

耳蜗微音电位正常;

(7)脑部CT和MRI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

(2)多发性硬化;(3)脑外伤后遗症;(4)药物中毒性聋;(5)噪声性聋;(6)梅尼埃病;

2.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前庭水管(vestibularaqueduct,VA)扩大,且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症状者,称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

【诊断】有以下症状者,应考虑有LVAS的可能,并行放射学检查:

1.儿童时期开始发生的、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听力下降,听力学测试结果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特别是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者。

2.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听力有明显波动。

诱发突聋的原因可以是头部轻微的外伤,或周围环境压力的急剧变化,如乘坐飞行器,潜水,用力吹奏乐器,摒气(如举重,大便),用力擤鼻等等。

3.儿童或青少年突聋患者,无论是否已患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4.可出现Tullio现象:

强声刺激诱发眩晕;

大前庭水管的CT特点为:

岩骨后缘的外口扩大,如一深大的三角形缺损区,其边缘清晰、锐利,内端多与前庭或总脚“直接相通”,前庭水管中之最大径>1.5mm(图5-15-3)。

MR可清晰显示扩大的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3.梅尼埃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

(1)眩晕:

多呈突发旋转性,多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通常2h~3h转入缓解期,眩晕持续超过24h者较少见。

波动性、渐进性耳聋,耳鸣(tinnitus)以及耳胀满感(auralfullness)。

常见周围性眩晕疾病鉴别如下: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前庭神经炎:

可能因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上以突发眩晕,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为特征。

前庭功能减弱而无耳鸣和耳聋。

数天后症状逐渐缓解,但可转变为持续数月的位置性眩晕。

痊愈后极少复发。

该病无耳蜗症状是与梅尼埃病的主要鉴别点。

3.前庭药物中毒有应用耳毒性药物的病史,眩晕起病慢,程度轻,持续时间长,非发作性,可因逐渐被代偿而缓解,伴耳聋和耳鸣。

4.迷路炎迷路炎(labyrinthitis)有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手术病史。

5.突发性聋约半数突发性聋(suddendeafness)患者伴眩晕,但极少反复发作。

听力损失快而重,以高频为主,无波动。

6.Hunt综合征Hunt综合征可伴轻度眩晕、耳鸣和听力障碍,耳廓或其周围皮肤的带状疱疹及周围性面瘫有助于鉴别。

7.Cogan综合征Cogan综合征除眩晕及双侧耳鸣、耳聋外,非梅毒性角膜实质炎与脉管炎为其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可资区别。

8.外淋巴瘘蜗窗或前庭窗自发性、或(继手术、外伤等之后的)继发性外淋巴瘘,除波动性听力减退外,可合并眩晕及平衡障碍。

可疑者宜行窗膜探查证实并修补之。

9.损伤头部外伤可引起眩晕,包括颈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外伤、前庭外周部损伤等皆可引起前庭症状。

10.听神经瘤。

4.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itis)又称为流行性眩晕(epidemicvertigo),现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前庭神经疾病。

以突发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或前庭功能丧失为特征。

【临床表现】症状:

突然发生的旋转性眩晕、自发性眼震及平衡障碍,伴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眩晕常持续数天,一般3~5d后逐渐减轻。

发病1~6周后,大多数病人感觉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诊断】前庭神经炎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或方法,结合鉴别诊断,如下内容可作为诊断依据。

1.前驱性上感病史;

2.突然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常持续数天。

3.自发性眼震,呈水平旋转性,快相向健侧;

4.平衡障碍,Romberg试验向患侧倾倒;

5.冷热试验患侧前庭功能明显减退或丧失;

6.无耳蜗功能障碍;

7.无其他神经系统病变表现;

8.血清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增加有助于支持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梅尼埃病;

(2)听神经瘤,(3)多发性硬化,(4)BPPV;(5)伴有眩晕的突聋。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1)Dix-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2)Roll-test

【鉴别诊断】

(1)中枢性位置性眼震;

(2)前庭神经炎,(3)梅尼埃病,(4)脑血流疾患致眩晕等相鉴别。

6.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检查和评估

1.医疗常规检查:

(1)耳科病史:

包括详细的耳聋病史、病因学分析。

(2)耳科常规检查(鼓膜、咽鼓管、有无中耳炎)。

(3)影像学检查:

除了解中耳乳突气房发育情况外,重点了解耳蜗存在与否、有无骨化及骨化的程度、听神经的完整性以及排除内耳道占位性病变。

(4)全身状况检查:

包括病人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病人的健康状况应能耐受手术。

2.听力学检查:

旨在对病人双耳听功能状况做出全面评价,包括在佩带和不佩带大功率助听器两种情况下的纯音测听、听性诱发反应和电诱发电位以及电刺激试验。

(助听器条件下与非助听条件下的PTA、ABR、40-Hz、多频稳态、CM)言语测听:

言语察觉阈与言语接受阈。

3.精神心理学检查

(五)耳部肿瘤

1.外耳道乳头状瘤

2.外耳道外生骨瘤

3.耳廓和外耳道囊肿

皮脂腺囊肿

表皮样囊肿

外伤性血肿

4.耳廓和外耳道血管瘤

5.纤维瘤及瘢痕疙瘩

6.色素痣

7.恶性黑色素瘤

8.耵聍腺肿瘤

耵聍腺瘤

混合瘤

耵聍腺癌

腺样囊性癌

9.外耳鳞状细胞癌

10.中耳癌(carcinomaofmiddleear)占全身癌的0.06%,占耳部肿瘤的1.5%。

中耳癌以鳞状上皮癌最多见,40~60岁为好发年龄。

性别与发病率无显著差别。

TNM分期(只有T没有NM要求)

T1:

肿瘤局限于中耳乳突腔,无面神经麻痹,无骨质破坏。

T2:

肿瘤破坏中耳乳突腔骨质,出现面神经管破坏,有骨质破坏,但病变未超出颞骨范围。

T3:

肿瘤突破颞骨范围,侵犯周围结构,如硬脑膜、腮腺、颞颌关节等。

Tx:

无法进行分期。

【手术治疗】

(1)T1期:

病灶局限在中耳腔,或者乳突腔,无面神经管、内耳、颞骨外侵犯。

可行乳突根治或扩大乳突根治。

(2)T2期:

肿瘤侵犯内耳、岩尖、颞骨鳞部、乳突等。

行颞骨次全切除术或颞骨全切除术。

(3)有淋巴结转移的性颈清扫。

2.放射治疗:

由于中耳肿瘤被颞骨包裹,放疗难以彻底根治,因此手术加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对肿瘤侵犯到颈动脉管,无法清除时,可考虑先行放疗,缩小肿瘤范围,再行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1)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伴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中耳胆脂瘤,(4)结核性中耳炎;(5)鼓室体瘤;

11.鼓室体瘤(tympanicbodytumor)又称颈静脉球体瘤(glomusjugularetumor),起于颈静脉球顶部外膜的化学感受器。

沿舌咽神经鼓室支(Jacobson’snerve)及迷走神经耳支(Arnold’snerve)到达鼓室底或鼓岬部。

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

6

【临床表现及诊断】

1.搏动性耳鸣,轻度传导聋;

2.透过鼓膜可见鼓岬表面红色肿块,Brown氏征:

以鼓气耳镜向外耳道加压使鼓膜与肿瘤相贴,可见肿物搏动,与脉搏跳动一致,进一步加压,肿瘤受压颜色转白而停止搏动,即Brown氏征。

3.蓝鼓膜,耳内出血;

4颅神经损害:

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肿瘤沿颈内静脉发展,破坏第IX、X、XI、XII脑神经可发生吞咽困难、声嘶和伸舌偏斜。

累及第III、IV、V、VI脑神经时,发生眼运动障碍和面部麻木。

5.影像学检查:

DSA、CT、MRI。

表1颈静脉球体瘤Fisch分型法

A型:

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

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区,无骨破坏

C型:

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并破坏该处骨质

D1型:

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2cm

D2型:

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2cm

12.颞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影像学检查特点:

X线平片或CT显示颞骨蜂窝状、泡沫状阴影或均匀一致的透明区。

13.听神经瘤(acousticneuroma)属良性肿瘤,起源于Ⅷ脑神经远端或神经鞘部的施万细胞,又称神经鞘膜瘤(neuroma,neurolemmoma)或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

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占颅内肿瘤的8%~10%,听神经瘤绝大多数来自前庭神经,故将来自前庭神经的听神经瘤又称为前庭神经瘤(vestibularneuroma)。

70%~75%发生在内听道Scarpa神经节附近,可使内听道扩大。

1.AntoniA型又称致密纤维型

2.AntoniB型又称稀疏网状型

【临床表现】多见于30~60多岁的成人,女性较多,男女之比为2:

3,多为单侧。

早期典型症状:

(1)单侧耳鸣:

耳鸣为高音调;

(2)渐进性听力下降;(3)眩晕及步态不稳:

后期症状:

VII和VIII脑神经的损害症状为主。

有三叉神经症状者提示肿瘤直径大于2cm

脑干和小脑受压期及第IX、X、XI脑神经瘫痪表现。

颅内压增高期:

因第四脑室受压阻碍脑脊液循环致颅内高压

终末期:

出现脑干生命中枢功能障碍以及小脑扁桃体疝而死亡。

临床分型:

小听神经瘤:

小于2.5cm;中听神经瘤:

2.5~4cm;大听神经瘤:

大于4cm;

每年生长0.25~0.4cm。

2013年指南分型:

小:

1-1.5cm;中:

1.6-3.0;大:

3-4cm;巨大:

大于4cm;

听力学检查:

PTA:

单侧、高频陡降型;无响度重振;镫骨肌反射阈值升高潜伏期延长;ABRI-V间器较对侧延长,两侧V波相差大于0.4ms。

OAE正常。

治疗原则:

(1)1.5cm以内的内听道听神经瘤:

中颅窝入路;

(2)肿瘤2.5~4cm,侵犯桥小脑角:

迷路入路

(3)肿瘤大于4cm,有脑神经和小脑症状:

乙状窦后入路或枕下入路

(4)中小听神经瘤:

伽玛刀治疗(但不适用于脑干受压或颅压高的病人)。

【鉴别诊断】

(1)桥小脑角肿瘤:

A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B脑膜瘤;C面神经瘤;E胶质瘤;F:

三叉神经鞘膜瘤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症

1.颅外并发症:

包括颞骨内和颞骨外并发症

(1)颞骨内并发症:

迷路炎(局限性、浆液性、化脓性及迷路腐骨)、岩锥炎及耳源性周围性面瘫。

(2)颞骨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颞部脓肿(颧突根部骨膜下脓肿)、Bezold脓肿、颈深部脓肿(Mouret脓肿)。

2.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脑积水。

表5-11-1各型迷路炎鉴别表

局限性迷路炎

浆液性迷路炎

化脓性迷路炎

病因

 

病理

 

前庭症状

听力

自发性眼震

前庭功能检查

瘘管试验结果

治疗

胆脂瘤或骨炎破坏迷路骨壁,形成瘘管,瘘管多位于水平半规管。

迷路骨壁局限性破坏,骨内膜完整或穿破,瘘管可为肉芽、胆脂瘤或结缔组织封闭。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恶心,症状一般较轻。

听力减退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

一般无。

发作时可见,水平-旋转性,快相向患侧。

反应正常。

多为㈩,可㈠。

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

感染或细菌毒素经瘘管或蜗窗、前庭窗侵入或刺激迷路。

充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外淋巴腔内有浆液及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内耳终器无损害。

眩晕较重,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听力明显减退,但非全聋。

有。

水平-旋转性,快相向患侧。

反应减退。

可为㈩

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不切开迷路。

并发于急性乳突炎者,用足量抗生素控制,必要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

化脓菌经瘘管或两窗侵入迷路。

化脓性炎症,内耳终器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