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60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docx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

审计工作心得体会及工作感悟

审计工作贯穿于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准确、科学的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经过审计工作你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下面是的审计工作心得体会资料,欢迎阅读。

审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审计,经济越发展审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周的实训时间就过了,在过去的一周内学校组织我们会计2班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训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使我体会到了将审计理论实际应用于审计实务操作中的重要性。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践,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

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审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

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审计知识水平的提高。

虽然我们已经历了审计实训的磨砺,但那毕竟只是个虚拟的业务处理程序,其与实际的业务操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是审计实训所替代不了的,是要我们“走出去”才能学到的。

在这一周里,我们实训的5个主要内容如以下:

1、审计方法的运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审阅法、调节法、审计抽样方法的应用。

2、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内部控制的测试、评审。

3、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分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应用。

4、综合案例分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提高综合案例审查分析能力。

5、审计报告;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提高编写审计工作报告能力。

在实训的第一天里,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着手做实训的第一个内容,审计方法的运用,这一内容有3个实验。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审计工作的各种分类标准和各种审计类型的内容,掌握各种审计常用方法的种类、优缺点、适应范围;更好的/运用各种方法的运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对商标进行审阅,在判断存在的问题时,由于对会计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淡忘了业务中该进的科目,此时我只能请教同学,向同学们解决我遇到的问题。

在其他几个实验中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都是一样的需要我们的细心,还有就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审计工作分工细,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

审计报告的实验,让我了解审计报告的意义和种类,基本上掌握了判断审计报告的种类和审计报告的编写能力。

每做一次实训,感觉自己的收获总会不少。

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

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所以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所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限于时间的不足,我们只实训了短短的一周。

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审计知识的理解,从而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更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在课堂上所根本没法学到的东西,这对于我的学业,乃至我以后人生的影响无疑都是极其深远的。

如今,为期一周实训结束了,以上就是我就对本次实训做一个小结,经过这次审计实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使我更认真的学习。

我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毕竟学校太单纯了。

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地!

转眼间从事财务审计工作三年了,既漫长又短暂。

当我感慨时间转瞬即逝的时候,回想三年的经历又有着数不清的故事。

非常感谢曾经带我做项目的审计经理,都是我的恩师,这是我走出大学后得到的最大财富。

现在我就仅有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

财务审计是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单是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语言交流能力、人员协调能力、辩证逻辑分析能力、行业趋势以及经济形式的分析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全靠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1、原来没有的业务凭空捏造(虚假收入、收益等)

2、业务真实但会计处理有误(藏利润、成本等)

3、有业务而不记录(账外物资等)

所有的财务报表错报漏报均是这三类中的某一个,或者混合使用。

我就按顺序逐一介绍一下。

审计风险1我简称为“无中生有”。

这是三种风险里最可怕的,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是最高的。

我知道跳水比赛每个动作都有难度系数,目前我见到最高是3.8这个值,那么对付“无中生有”这类风险需要的难度系数应该是7.6。

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无中生有”包含两个分支:

1.1判断哪些业务可能是无中生有;1.2是证明它们是无中生有。

我将其定位为高难度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这类风险所涉及的业务对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阴谋。

既然是阴谋,可想而知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查不出来漏洞的。

假如一个企业存在无中生有现象,那么我们查看的原始单据可能是伪造的,合同可能是假的,发函询证也都串通一气,因此这是一个高智商对抗“游戏”。

先说一下1.1这个分支,该环节的判断可不是凭感觉,因为一旦错了,损失的是耗费相当大的资源来证明这个结论,也就是1.2环节。

我们的审计工作可不是爱迪生做灯丝实验那样,证明这个假设错误也是成功,爱迪生有的是时间换N种材料实验,而我们需要的是在现有时间内找到无中生有业务,找不到就是审计失败。

因此1.1的判断至关重要。

再解释一下1.2环节,前面我说过1.2环节的证明不是传统方法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被审计公司会对我们惯用的手法予以防备,显然再走老路必然会落入圈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计可施了。

这里需要审计人员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授予3.8的难度系数不为过。

那么到底如何证明呢,其实还是有方法的。

由于我资历尚浅,姑且和大家探讨一下我的一种思路。

任何一种谎言与阴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总是在人们的常规思路上掩饰的完美无瑕,却总会在不起眼的地方露出马脚。

问题的关键就是审计人员如何找到这个不起眼的漏洞,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逻辑学给了我们这把钥匙。

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我们只需掌握传统逻辑就足够了。

再把目光回到我们1.1环节得出的判断上,在1.2中我们首先需要对1.1的判断得出N种逻辑推理。

任何一种现象的发生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能够尽可能多的分析出这些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然后与现实中的情况核对,如果截然相反,恭喜你已经找到狐狸尾巴了。

譬如一个企业收入比去年增加很多,我们怀疑有虚假成分。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收入增长可能有哪些连锁反应。

这里有个秘笈,就是尽量分析出间接相关的连锁反应。

(1)这个企业的人员工资与去年相比须有较大提高。

因为收入大额增加必然会使工人的工作量增大,才能得到更大的产出,才有可能被销售出去。

那么事实上工资是否有较大增长呢,如果没有的话工人一定有怨言,不妨去找工人做个访谈来证实一下。

(2)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需要运费,那么运费一定会有相应的增长,不妨核对一下运费实际数并追查一下原始单据和相应的银行对账单。

(3)、(4)……还会有许多间接相关的可能,需要审计的人员的逻辑推理与辩证,我相信这个证明过程就会明朗了。

对于审计风险1(包含1.1和1.2)的内容在07年的审计准则中大量引入了重视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导向审计。

当然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更广,它不旦包含如何识别无中生有风险,还包括判断审计重点在风险类别1、2和3的哪个层面上。

审计风险2是我们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最常发现的问题,也是工作经验较少的朋友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同仁们。

可以说这是会计理论知识层面的问题,很多人因为没有较强的会计功底而对它望而却步,其实大可不必,要想解决掉它也是有捷径的。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审计风险2应该关注的重点。

先与朋友们探讨一下如何学习会计知识。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譬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英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每学一个单元讲一个语法点,从初中到大学贯穿始末。

然后学生脑子里一头雾水,似乎语法有成千上万条。

但经过专业的语法老师的归纳串讲后却变得通俗易懂,按照词性(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等等分别讲解,从整体了解局部,从常规认识特例。

原来语法完全可以两天学完。

那么会计呢,也是一个道理。

我们很多人曾一度受课本的影响而走进误区。

所有的教材几乎都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科目顺序逐个讲解,学完后都被教材中所述的上百种业务分录搞得晕头转向。

在遇到一向业务后我们所想到的不外乎是书上哪个地方有这个例子,借贷方各自应该是什么科目。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完全被束缚在教材上了。

因为现实中有很多业务是教材上没有的,不是因为这种业务太新颖、太特殊以至于没有予以规范,而是因为教材不屑得归纳。

例如这样一个分录:

Dr:

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1,000.00$

Cr:

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1,000.00$

请问朋友们会如何理解呢?

我想书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出处,但类似于这样的分录却广泛的存在于被审计公司的财务处理中。

如果我们已被书本束缚的话,在碰到这类情况时就会被客户的老会计忽悠的晕头转向。

针对上面例子的分录可能会是以下的情况:

a.客户做的重分类调整;

b.客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清单上有同一公司,从而引起的对冲;

c.客户隐藏成本费用,将其暂时放入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

d.客户隐藏收入,将其暂时放入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

对于a和b的情况是正常的,由于难度系数太低,因此教材中不讲了,我也不再啰嗦。

但如果是c和d的情况就出问题了,因此企业就是通过这些小得不起眼的分录达到了粉饰其财务报表的目的。

言归正传,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以应对这些问题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习会计处理的精髓。

对于会计学的精髓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2.1借方发生额不是资产就是成本费用,贷方发生额不是负债就是收入。

这是在不考虑调账、冲销以及结转分录的基础上所反应的真实经济实质。

当然这条大家再清楚不过了,但往往最熟悉的东西却是容易被我们淡忘的。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不仅需要知道2.1这条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更需要学会利用2.1的变型--资产与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负债与收入物划分是否合理。

在任何一项业务的会计记录中都会涉及这个问题。

被审计公司也正是利用故意划分错误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

前面列举的例子中的c和d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如何在没有高深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去发现这些审计风险呢,方法很简单,抓住这项业务的实质。

只有我认识到了这项业务的经济实质,是费用还是资产,是负债还是收入就会迎刃而解。

不妨拿资产和费用来说,所谓费用就是归属于当期的费用,换句话说它的支出是为了换取当期的收益,对以后没有直接影响。

而资产的支出则能够换取以后多期的收益。

说到这里我需要对资产重新下个定义。

通常我们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时总是立足于它的来源和特征。

比如我们给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有固定价值且可以可靠计量的有形资产。

这样的定义的好处是很直观,但却不利于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我们对固定资产按照它的归宿来下定义,可以这样来定义:

有待日后费用化的经济支出。

这样一来固定资产存在的价值才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不仅是固定资产,所有资产的真实用途都属于这个范畴。

存货的减少相应的结转了成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少是因为折旧的计提记入了相应成本,货币资金和往来款的减少除了归还负债都是因为支付了相应成本费用。

投资的减少也会因转让后记入相应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