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58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docx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作文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经曰:

羞用五事()。

  五事:

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

  恭作肃(),从作艾(乂)(),明作哲(),聪作谋(),作圣()。

  休徵():

曰肃,时雨若();艾(乂),时阳若();哲,时奥(燠)若();谋,时寒若();圣,时风若()咎徵():

曰狂,恒雨若();僭,恒阳若();舒,恒奥(燠)若();急,恒寒若();需,恒风若()。

  ()羞:

敬之讹(钱大昕、江声说)。

  五事:

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视、听、思五件事。

  ()思:

思虑。

  王先谦曰:

正文思下当有心字。

  ():

当作容钱大昕、王念孙说)。

  宽容。

  ()恭作肃:

谓君貌恭则臣礼肃。

  ()从作乂:

谓君言从则臣职治。

  乂:

治也。

  ()明作哲:

谓君视明则臣昭哲。

  ()聪作谋:

谓君听聪则臣进谋。

  ()容作圣:

谓君思容则臣贤智。

  ()休徵:

善行之验。

  ()肃,时雨若:

谓居上而敬,则雨顺之。

  若:

顺从。

  ()乂,时阳若;谓君政治,则阳顺之。

  ()哲,时奥若:

谓君明哲,则冷暖以时应而顺之哲:

明也燠:

温也。

  时:

凡言时者谓行得其道,则冷暖寒暑风雨以时应而顺之。

  ()谋,时寒若:

谓君深谋,则寒暑以时应而顺之。

  ()圣,时风若:

谓君贤智,则风雨以时应而顺之。

  ()咎徵:

恶行之验。

  ()狂,恒雨若:

谓君狂,则风雨失调,长久为灾。

  恒:

凡言恒者,谓所行失道,则风雨寒暑失调,而长久为灾。

  ()僭,恒阳若:

谓君僭(差失),则阴阳失调,而长久为灾。

  ()舒,恒奥若:

谓君舒(迟缓),则冷暖失调,而长久为灾。

  ()急,恒寒若:

谓君急(急躁),则寒暑失调,而长久为灾。

  ()霿,恒风若:

谓君霿(愚蒙),则风雨失调,而长久为灾。

  霿(è,又读é):

晦也。

  引申为愚蒙。

  传曰: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

  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疴(),时则有青眚青祥()。

  唯金沴木()。

  ()厥:

犹其。

  ()时则:

言或有或无,或前或后。

  ()孽(è):

妖孽。

  ()疴(é,又读ē):

病。

  ()眚(ě):

眼睛生翳。

  祥:

吉凶的预兆。

  ()沴(ì):

相害,相克。

  说曰:

凡草物之类谓之妖(),妖犹夭胎,言尚微()。

  虫豸之类谓之孽()。

  孽则牙孽矣()。

  及六畜,谓之祸,言其著也()。

  及人,谓之疴。

  疴,病貌,言浸深也。

  甚则异物生,谓之眚:

自外来,谓之祥。

  祥犹祯也。

  气相伤,谓之沴。

  沴犹临莅,不和意也。

  每一事云时则以绝之,言非必俱至,或有或亡,或在前或在后也。

  ()草物:

王先谦曰,官本作草木。

  ()微:

小;细。

  ()虫豸(ì):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如蝗蚓之类)。

  ()牙:

幼小。

  ()著:

显著。

  孝武时,夏侯始昌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夏侯胜,下及许商,皆以教所贤弟子。

  其传与刘向同,唯刘歆传独异()。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肃,敬也。

  内曰恭,外曰敬。

  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上嫚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

  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则奸轨(宄)并作,故其极恶也。

  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丑恶,亦是也。

  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

  故有服妖。

  水类动,故有龟孽。

  于《易》,巽为鸡(),鸡有冠距文武之貌()。

  不为威仪,貌气毁,故有鸡祸。

  一曰,水岁鸡多死及为怪,亦是也。

  上失威仪,则下有强臣害君上者,故有下体生于上之疴。

  木色青,故有青眚青祥。

  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冲气相通也。

  于《易》,震在东方,为春为木也;兑在西方,为秋为金也;离在南方,为夏为火也;坎在北方,为冬为水也。

  春与秋,日夜分,寒暑平,是以金木之气易以相变,故貌伤则致秋阴常雨,言伤则致春阳常旱也。

  至于冬夏,日夜相反,寒暑殊绝,水火之气不得相并,故视伤常奥(燠),听伤常寒者,其气然也。

  逆之,其极曰恶:

顺之,其福曰攸好德()。

  刘歆貌传曰有鳞虫之孽,羊祸,鼻疴。

  说以为于天文东方辰为龙星,故为鳞虫;于《易》兑为羊,木为金所病,故致羊祸,与常雨同应。

  此说非是()。

  春与秋,气阴阳相敌,木病金盛,故能相并,唯此一事耳。

  祸与妖疴祥眚同类,不得独异。

  ()夏侯始昌、夏侯胜:

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

  ()《五行传》:

《洪范五行传》。

  ()刘向、刘歆:

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

  ()狂易:

谓狂而易其常性。

  ()剽(à)轻:

剽悍轻捷。

  ()巽:

《易》卦名。

  下文震、兑、离、坎等皆《易》卦名。

  ()距:

雄鸡跖后面突出象脚趾的部分。

  ()逆、顺:

指施政。

  政顺则致福,政不顺则致妖。

  攸:

所也。

  攸好德:

谓所好者德。

  ()此说非是:

指出刘歆所说不妥。

  齐召南曰:

案班书十《志》,半取衷于刘歆,惟五行志时纠刘歆之失。

  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告公曰:

晋将有乱。

  鲁侯曰:

敢问天道也?

抑人故也?

()对曰:

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吾见晋君之容,殆必祸者也。

  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目以处谊,足以步目()。

  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

  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

  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

  视远,曰绝其谊;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听淫(),曰离其名。

  夫目以处谊,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

  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

  晋侯爽(丧)二(),吾是以云。

  后二年,晋人杀厉公。

  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

  ()史记:

说者不一。

  有以为指司马迁所撰《史记》;有以为非是,而是泛称史籍。

  师古曰:

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也。

  齐召南曰:

按,单襄公见晋厉公一段,《史记·晋世家》不载,此《国语》文也。

  《国语》本于各国之史记,故以史记称之。

  颜以司马迁所撰为解,非也。

  钱大听补充齐氏之说,曰:

班《志》所云史记,非专指太史公书矣。

  古者列国之史,俱称史记。

  ……史迁著书,未尝以史记名之,即孟坚亦未尝以史记目太史公书,小颜考之未详尔。

  沈钦韩也主是说,近人施之勉则不同意此论,曰:

《志》所引史记,凡十七条。

  其中十二条,皆见于迁书;惟五条不见耳。

  齐、钱、孙三氏,皆以《志》所引史记为《国语》,而非迁书。

  然季桓子穿井获士缶,《鲁语》作其中有羊,此作若羊;隼集陈廷,楛矢贯之石努,《鲁语》在陈惠公时,此在陈湣公时,皆与《孔子世家》合,而不与《国语》同,此明是引迁书,非《国语》文也。

  则谓孟坚未尝以史记目太史公书,非其实矣。

  陈直则曰:

齐召南谓史记指《国语》,驳颜注是也。

  司马迁之《史记》,在班固时尚称《太史公书》,至桓录时始改称《史记》,说详拙著《太史公书名考》。

  愚以为,班《志》所称史记,是泛称班氏以前的史书,而非专指《国语》,也非专指司马迁书。

  可参考班彪《前史略论》(见《后汉书·班彪传》)。

  成公十六年:

前年。

  ()单襄公:

周卿士单子朝。

  晋厉公:

名州蒲。

  景公之子。

  ()抑:

抑或;还是。

  人故:

人事。

  ()瞽史:

官名。

  瞽,乐官;史,太史,掌阴阳记事。

  ()焉:

哪。

  ()目以定体,足以从之:

师古曰:

体定则目安,足之进退皆无违也。

  ()目以处谊,足以步目:

师古曰:

视瞻得其宜,行步中其节也。

  ()谪:

责也。

  ()爽:

差;失。

  ()淫:

邪也。

  ()践:

履也。

  ()庇:

遮盖,掩护。

  ()偏丧有咎:

谓丧其一,则有咎。

  ()既丧,则国从之:

谓尽丧,则国亦亡。

  既:

尽也。

  ()爽:

假为丧。

  丧二:

即上文偏丧、既丧。

  (杨树达说)《左氏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驭曰():

莫嚣必败(),举止(趾)高,心不固矣。

  遽见楚子以告()。

  楚子使赖人追之(),弗及。

  莫嚣行,遂无次(),且不设备。

  及罗,罗人军之(),大败。

  莫嚣缢死。

  ()桓公十三年:

前年。

  ()楚、罗:

皆春秋时国名。

  屈瑕:

即莫嚣。

  ()斗伯比:

楚大夫。

  ()驭:

同御。

  驾车者。

  ()莫嚣:

楚官名。

  或作莫敖。

  ()遽:

速也。

  楚子:

谓楚王。

  ()赖:

春秋时国名。

  ()无次:

不为次列。

  即军容不正。

  ()军:

击也。

  釐公十一年(),周使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受玉,情()。

  过归告王曰:

晋侯其无后乎!

王赐之命,而情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

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

  不敬则札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二十一年(),晋惠公卒,子怀公立,晋人杀之,更立文公()。

  ()釐公十一年:

前年。

  ()周:

周王。

  内史:

官名。

  过:

人名。

  晋惠公:

名夷吾。

  赐命:

一种宠命,表示倚界之深。

  ()情:

意谓不敬其事。

  ()瑞:

玉之通称。

  ()礼,国之干:

谓礼乃立国之本干。

  ()敬,礼之舆:

谓敬犹礼之车舆。

  ()昏:

乱也。

  ()(僖公)二十一年:

前年。

  ()(晋)文公:

名重耳。

  春秋五霸之一。

  成公十三年(),晋侯使郤锜乞师干鲁(),将事不敬()。

  孟献子曰():

郤氏其亡乎!

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邯子无基。

  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情弃君命也,不亡何为!

十七年(),郤氏亡。

  ()成公十三年:

前年。

  ()郤锜:

晋大夫驹伯。

  乞师:

向外求援。

  ()将事不敬:

行事不严肃。

  ()孟献子:

即仲孙蔑。

  ()干:

本干。

  ()基:

根基。

  ()先君之嗣卿:

郤克为晋景公上卿,郤克之子郤锜又为晋景公之子厉公之卿,故云嗣卿。

  ()(成公)十七年:

前年。

  成公十三年,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伐秦()。

  成肃公受脤于社(),不敬。

  刘子曰():

吾闻之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以有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

  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惇笃()。

  敬在养神(),笃在守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情,弃其命矣,其不反(返)乎!

五月,成肃公卒。

  ()王:

周王。

  ()刘康公:

即王季子。

  周大夫。

  秦:

春秋时国名。

  ()成肃公:

即成子。

  周大夫。

  脤(è):

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

  ()刘子:

即刘康公。

  ()中:

谓中和之气。

  ()命:

谓生命。

  ()礼义动作:

《左传》作动作礼仪。

  ()养以之福:

意谓保持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至幸福。

  ()惇笃:

惇厚笃实。

  ()养神:

供奉鬼神。

  ()守业:

各安本分。

  ()祀:

祭祀。

  戎:

兵事。

  ()膰:

祭祀宗庙之肉。

  ()神之大节:

意谓与鬼神交际之大节。

  成公十四年(),卫定公享苦成叔(),宁惠子相()。

  苦成叔敖(傲),宁子曰:

苦成家其亡乎!

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

  故《诗》曰: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匪儌匪傲,万福来求()。

  ’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后三年(),苦成家亡。

  ()成公十四年:

前年。

  ()卫定公:

名臧。

  享:

宴会。

  苦成叔:

晋大夫郤。

  ()宁惠子:

卫大夫宁殖。

  相:

赞相其礼。

  ()《诗》曰等句:

引诗见《诗经·小雅·桑扈》。

  兕(ì):

雌的犀牛。

  兕觥(ō):

古代用犀牛角制的饮酒器。

  觩(ú):

兽角弯曲貌。

  旨酒:

美酒。

  思:

语气同。

  柔:

谓酒味不烈。

  彼:

通匪,非也。

  交:

借为姣,侮慢之意。

  来:

犹乃。

  求:

读为逑,聚也。

  ()后三年:

成公十七年。

  襄公七年(),卫孙文子聘于鲁(),君登亦登()。

  叔孙穆子相(),趋进曰:

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

  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

孙子亡(无)辞(),亦亡悛容()。

  穆子曰:

孙子必亡。

  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十四年(),孙子逐其君而外叛()。

  ()襄公七年:

前年。

  ()孙文子:

卫大夫孙林父。

  ()登:

登阶。

  按礼登阶时臣后君一级。

  ()叔孙穆子:

叔孙豹。

  ()寡君未尝后卫君:

意谓鲁君与卫君登阶同行,地位相等。

  寡君:

指鲁君。

  ()寡君未知所过:

此为外交辞令。

  意谓寡君不知自己有何过失,而被你轻视。

  ()安:

徐也。

  此欲其稍缓一步。

  ()无辞:

无言解释。

  ()悛:

改悔。

  ()为臣而君:

谓为臣而象是国君。

  ()(襄公)十四年:

前年。

  ()逐其君:

谓卫献公出奔齐。

  外叛:

以戚(孙氏采邑)叛之。

  襄公二十八年(),蔡景侯归自晋(),入于郑()。

  郑伯享之,不敬()。

  子产曰():

蔡君其不免乎()!

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往劳于东门(),而敖(傲)。

  吾曰:

‘犹将更之()。

  ’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

  君小国,事大国(),而惰敖(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

君若不免(),必由其子。

  淫而不父(),如是者必有子祸。

  三十年(),为世子般所杀()。

  ()襄公二十八年:

前年。

  ()蔡景侯:

名固。

  文侯之子。

  ()入于郑:

由晋回蔡,须经过郑国之境。

  ()不敬:

谓蔡侯不敬。

  ()子产:

郑国之臣。

  ()不免:

谓不免于祸。

  ()日:

谓往日。

  过此:

指蔡侯往晋时经过郑国。

  ()子展:

郑大夫公孙舍之。

  劳:

慰劳。

  ()更:

改也。

  ()心:

谓思想依然如故。

  ()君小国,事大国:

谓身为小国(蔡)之君,而事于大国(郑大于蔡)。

  ()将得死乎:

谓不得善终。

  ()不免:

谓不免于被杀。

  ()淫而不父:

与其子妻通奸,非父所应为,故曰不父。

  ()(襄公)三十年:

前年。

  ()般:

音ā。

  襄公三十一年(),公薨。

  季武子将立公子裯(),穆叔曰():

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感而有嘉容(),是谓不度()。

  不度之人,鲜不为患(),若果立,必为季氏忧。

  武子弗听,卒立之。

  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

  是为昭公。

  立二十五年,听谗攻季氏。

  兵败,出奔,死于外()。

  ()襄公三十一年:

前年。

  ()公子裯(ó):

鲁襄公之子,齐归所生。

  ()穆叔:

公孙穆子。

  ()慼:

忧也。

  父母死曰在慼。

  嘉容:

容色喜悦。

  ()不度:

犹言不孝。

  ()鲜:

少也。

  ()衰:

同缞,丧服。

  ()袄:

衣襟。

  三次所换的新衣襟若未换的旧衣襟,可见嬉戏而使衣脏。

  ()死于外:

死于乾侯。

  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见楚令尹围之仪(),言于卫侯曰:

令尹似君矣,将有它志();虽获其志,弗能终也。

  公曰:

子何以知之?

对曰:

《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

  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

  ()北宫文子:

名佗,卫大夫。

  令尹:

楚官名。

  相当于丞相。

  围:

即公子围,楚恭王之子,时为令尹。

  仪:

仪表。

  ()它志:

意谓有为君之心。

  ()《诗》等句:

引诗见《诗经·大雅·抑》。

  谓君敬慎其威仪,乃臣民所效法。

  则:

法也。

  ()不可以终:

言公子围虽篡得国,不能终有之。

  围以弑君篡国终于取败于乾谿。

  昭公十一年夏(),周单子会子戚(),视下言徐()。

  晋叔向曰():

单子其死乎!

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袪(),带有结()。

  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袪之中,所以道容貌也()。

  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

  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

  不道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

  十二月,单成公卒。

  ()昭公十一年前年。

  ()单子:

周大夫单成公。

  戚:

卫地。

  ()视下:

视不登带。

  言徐:

不闻于表著。

  ()叔向:

晋大夫羊舌肸。

  ()著定:

谓朝位既定。

  门屏之间曰著。

  各级官员在朝廷都有一定的位置,都在门内屏外。

  吴恂曰:

寻传文咸以三字成句,不当发端独异,况著字其义已足,岂容反缀它字?

愚疑定字,殆为傍注宁字之误而阑入本文者。

  ()会:

会诸侯。

  表:

位次之标帜。

  ()袪(ì):

古代衣领交叉,其交叉处称袪。

  ()结:

绅带之结。

  带系于腰间。

  ()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

会或朝之时,发言必使在座者都能听到。

  ()昭:

明也。

  事序:

犹言事理。

  ()道:

说法不一。

  师古曰:

道,读曰‘导’。

  杨伯峻引《广雅·释诂》道,治也。

  ()伯:

长也。

  ()貌不道容:

貌、容二字,有时同义,有时区别。

  此处,貌指外相,容指威仪。

  ()不道:

犹言不严肃。

  不恭:

貌不正。

  貌正曰恭。

  ()不昭:

言语不明晳。

  不从:

言不正。

  言正曰从。

  ()守气:

谓保守身体之气。

  无守气:

言其将死。

  昭公二十一年三月(),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

  鲁大夫送葬者归告昭子()。

  昭子叹曰:

蔡其亡乎!

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

  《诗》曰:

‘不解(懈)于位,民之攸塈()。

  ’今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

  十月,蔡侯朱出奔楚。

  ()昭公二十一年:

前年。

  ()失位:

谓不在其应处之位。

  ()昭子:

鲁叔孙婼。

  ()《诗》曰等句,引诗见《诗经·大雅·假乐》。

  谓在上者能不懈,则其臣下恃以安息。

  攸:

所也。

  塈(ì):

休息;安息。

  ()适:

往也。

  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将以城成周()。

  魏子莅政(),卫彪傒曰():

将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谊(义)也。

  大事奸谊(义)(),必有大咎。

  晋不失诸侯,魏子其不免乎!

是行也,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而田(畋)于大陆(),焚焉而死。

  ()魏舒:

晋卿魏献子。

  翟泉:

水名。

  ()成周:

洛阳(在今洛阳市东北)。

  ()莅政:

谓代天子大夫为政,以临其事。

  ()彪傒:

卫大夫。

  ()建天子:

谓立天子之居。

  ()奸:

犯也。

  ()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

魏献子以城成周之役委之于韩简子。

  韩简子:

音卿韩不信。

  ()畋:

打猎。

  定公十五年(),邾隐公朝于鲁(),执玉高(),其容仰。

  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贡观焉(),曰:

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

  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

  嘉事不体(),何以能久?

高仰,骄也;卑俯,替也()。

  骄近乱,替近疾()。

  君为主,其先亡乎()!

()定公十五年:

前年。

  ()邾:

春秋时小国。

  邾隐公:

邾子益。

  ()玉:

谓朝者之贽,珪、壁之类。

  ()子贡:

孔子弟子端木赐。

  ()不度:

不合法度。

  ()嘉事:

朝礼。

  体:

即礼。

  礼、体,古通。

  ()替:

废情。

  ()近疾:

意谓有病兆。

  ()亡:

死亡。

  是年五月,鲁定公薨。

  哀公七年秋,鲁伐邾,以邾子益归。

  以上言貌不恭。

  庶徵之恒雨,刘歆以为《春秋》大雨也,刘向以为大水。

  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大雨,雨水也;震,雷也。

  刘歆以为三月癸酉,于历数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当大雨。

  大雨,常雨之罚也。

  于始震电八日之间而大雨雪,常寒之罚也。

  刘向以为周三月,今正月也(),当雨水,雪杂雨,雷电未可以发也。

  既已发也(),则雪不当复降。

  皆失节,故谓之异。

  于《易》,雷以二月出,其卦曰豫(),言万物随雷出地,皆逸豫也。

  以八月入,其卦曰归妹(),言雷复归。

  入地则孕毓(育)根核(),保藏蛰虫,避盛阴之害;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

  入能除害,出能兴利,人君之象也。

  是时,隐以弟桓幼(),代而摄立。

  公子翚见隐居位已久,劝之遂立()。

  隐既不许,翚惧而易其辞(),遂与桓共杀隐。

  天见其将然,故正月大雨水而雷电,是阳不闭阴,出涉危难而害万物。

  天戒若曰,为君夫时,贼弟佞臣将作乱矣。

  后八日大雨雪,阴见间隙而胜阳,篡杀之祸将成也。

  公不寤(悟),后二年而杀。

  ()隐公九年:

前年。

  癸酉:

十日。

  庚辰:

十七日。

  雨(ù)雪:

下雪。

  雨为动词。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周:

周代。

  今:

汉代。

  周历建子,农历十一月为岁首。

  汉太初历建寅,农历正月为岁首。

  故周三月乃汉正月。

  ()也:

与矣同义。

  也、矣二字,古通用。

  ()《豫》:

《坤》下《震》上。

  ()《归妹》:

《兑》下《震》上。

  ()毓:

与育同。

  核:

同荄,草根。

  ()隐:

鲁隐公。

  桓:

鲁桓公。

  ()公子晕(ī):

鲁大夫羽父。

  劝杀桓公,己求为太宰。

  ()易其辞:

反谓桓公云隐欲杀之。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水雨,自七月至十且。

  成帝建始三年秋(),大雨三十余日;四年九月(),大雨十余日()。

  ()始元元年:

即公元前年。

  ()建始三年:

即公元前年。

  ()(建始)四年:

前年。

  ()以上言恒雨。

  《左氏传》愍公二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帅(率)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狐突叹曰():

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

  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其衷,则佩之度()。

  今命以时卒,其事也();衣以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

  服以远之,时以之,龙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

梁余子养曰():

帅(率)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

  弗获而龙(),命可知也。

  死而不孝,不如逃之。

  罕夷曰():

尨奇无常(),金玦不复(),君有心矣()。

  后四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