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43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03-2716:

13:

34      来源:

通辽日报      责任编辑:

姜宇虹

“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双重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9亿元,年均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2亿元,年均增长21.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9:

32.4:

39.7发展到2010年的14:

57:

29。

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60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7倍,年均增长29.7%;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特色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八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

龙头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32万户,占总农牧户数的64%。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36亿元,年均增长1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铁路线路里程达到1138公里(新改建铁路773公里);公路线路里程达到172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8146公里),所有苏木镇通油路;“引乌入通”引水工程、霍-通-沙500千伏输电通道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电力通道设施项目如期完成。

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

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科尔沁沙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累计减少沙化面积1150万亩。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4.1%和17.9%。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如期完成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899元和6295元,年均增长13.9%和12.8%。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0.9万人,年均增长5.6%。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

推出了一批科尔沁文化艺术精品,建成科尔沁博物馆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共文化设施。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民族体育项目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牧区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以市医院为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主的新型用人制度。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累计招商引进项目资金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实现全面振兴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是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特别是蒙古族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繁重;四是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五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六是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领域有待拓宽。

同时,更要看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我市有望加速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三是自治区逐步加大对蒙东地区的政策倾斜。

“十一五”是全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十二五”,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同拼搏,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就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富民与强市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在东北振兴中率先融入,在农牧业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通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总量与结构调整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继续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推动和谐发展。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大责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民生问题,谋划建设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旗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旗县市区实现特色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重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保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

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扩大市场空间,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三个率先”、“四个翻番”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体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以高于全区和东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左右,达到2400亿元以上,实现翻一番。

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翻一番。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自治区平均水平以内。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年均稳定转移就业45万人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和16%,实现翻一番,达到全区中等以上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农牧业设施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加活跃。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4:

57:

29调整到10:

57:

33。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05公里,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电力、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生态保护及治理任务2550万亩,科尔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得以较快恢复。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

——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0%。

主城区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旗县城关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东北振兴取得新进展,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完成“十一五”年均增长(%)2015年规划“十二五”

年均增长(%)指标

属性

1总人口万人3200.63300.7预期性

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160182400以上17预期性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1653247697019预期性

4地方财政总收入亿元102.93625620预期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5024176022预期性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4221.960020预期性

7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616.7420预期性

8城镇化率%446.7502.6预期性

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629512.81322016预期性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1489913.93000015预期性

11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700013.0180001.1预期性

12铁路营业里程公里11389.1270518.9预期性

13森林覆盖率%24.80.65280.6预期性

14单位GDP能耗吨/万元1.62-4.1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约束性

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约束性

注:

价值量指标2015年规划目标为2010年价格。

第二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从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应入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一节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粮食增产任务。

搞好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以旗县为单位集中连片,整体开发。

重点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旱改水标准农田建设、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提高标准粮田比重,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0万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00万吨以上。

提高畜牧业产品供给能力。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奶牛、肉羊、生猪和禽业,加快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搞好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秸秆饲料加工。

牲畜存栏达到2000万头只,畜产品肉类产量85万吨、禽蛋产量10万吨、奶产量70万吨。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农畜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畜产品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链条,提高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水平。

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入股、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补助资金扶持农牧民兴办和广泛动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民加入等措施,大力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30亿元,增加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2.4%。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

继续大力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在奈曼旗和开鲁县创建国家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和果树标准园。

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以上,力争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提高设施农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

进一步推进开鲁红干椒、库伦和科尔沁区食用菌、奈曼旗无籽西瓜和蕃茄等经济作物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使之逐渐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带)。

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积极推广“三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扩大“三品”生产基地规模,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55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70万亩,提高“三品”在第一产业的比重。

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投入的契机,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田打井配套和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

继续提高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

继续推进“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鼓励农牧民增施有机肥,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

继续加强畜禽棚舍、青贮窖池和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每年扶持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户场)100个。

积极发展灌溉草场,重点提高饲草料生产和秸秆转化加工能力。

认真落实惠农惠牧政策。

不断增加“三农三牧”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

稳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农牧业补贴机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继续配套完善苏木镇兽医站,积极建设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站。

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民间经济人等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牧民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生产服务。

推进农牧业服务机制创新,积极推广种子种苗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机翻机播机收统一组织、农机跨苏木镇跨旗县联合作业。

继续完善“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方式,重点发展村级服务网点,加大硬件投入,搞好信息收集、整理、编发。

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农业。

粮食增产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秸秆转化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沙地衬膜水稻技术开发及种植模式推广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畜牧业。

退牧还草工程、基本草牧场建设工程、科尔沁马匹繁育改良中心。

农牧业产业化。

肉牛产业化基地、优质奶源基地、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优质肉羊养殖基地、优质草原白鹅基地建设项目。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农村牧区土房危房改造项目、移民扩镇工程、整村推进项目。

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

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人工草场、牧区节水示范工程以及西辽河、莫力庙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苇平等新建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第二节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1]5号),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资源深加工和非资源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发展非资源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做大做强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特色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八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新型工业基地。

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基地。

坚持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原则,以霍林郭勒工业园区、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奈曼和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为煤电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高效清洁坑口电站,全力推进风电、光电和微网项目建设。

形成年产1亿吨煤、1000万千瓦火电装机、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25万千瓦光伏装机生产能力,建成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

新型能源基地发展重点

煤炭。

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为重点区域,以建设千万吨级露天煤矿为主,120万吨以上井工矿为辅,建成内蒙古东部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

火电。

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科尔沁区和奈曼旗为重点区域,重点建设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源项目和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东北地区火电基地。

风电。

以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科尔沁区和库伦旗为重点区域,全力推进八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建成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基地。

光电。

以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5万千瓦。

微网。

以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为重点区域,建设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电解铝负荷的(超级)微电网项目,实现能源的清洁开发和利用。

打造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

坚持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综合利用的路子,高起点、大规模推进。

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霍林郭勒煤化工园区和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煤制乙二醇、煤制苯胺、煤制天然气、褐煤提质等现代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抢占煤化工产业制高点,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使煤化工产业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点。

形成120万吨乙二醇、100万吨苯胺系列、60亿立方米燃气生产能力,褐煤提质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与周边省区联合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区域性煤化工产业带,建成国家级新型煤化工基地。

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重点

煤制乙二醇、草酸及其系列产品。

重点依托金煤化工企业,大力发展乙二醇、草酸及其下游聚酯树脂、合成纤维、草酰胺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煤制苯胺及其系列产品。

依托吉煤集团、康乃尔公司,大力发展苯胺及其下游聚氨酯、颜料及染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溶剂等系列产品。

煤制天然气及其他产品。

依托中海油集团等企业,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

褐煤提质系列产品。

以辽宁国信、霍煤亿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煤炭提质转化,推进煤炭能源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

其他系列产品。

根据经济发展、市场供求及产业政策,积极追踪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等项目,做好煤化工项目的规划、储备和建设工作,为今后项目入驻奠定基础。

打造国家玉米生物产业基地。

坚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下游产业的原则,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和开鲁县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

突出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氨基酸、食品添加剂、生物医药以及酒精下游系列产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打造“树型”产业链。

形成30万吨味精、40万吨氨基酸、50万吨淀粉糖、20万吨变性淀粉、16万吨玉米溶剂、1万吨维生素及抗生素、120万吨复合肥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成我国北方地区较大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发展重点

氨基酸类系列产品。

以梅花生物为依托,重点发展谷氨酸及味精、核苷酸、苏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等高附加值的氨基酸类系列产品。

淀粉糖类系列产品。

以德瑞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结晶葡萄糖、果葡萄糖浆等系列产品。

聚乳酸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聚乳酸及其下游可降解塑料、新型纺织原料等聚乳酸产品。

变性淀粉系列产品。

以万顺达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预糊化淀粉、酸化淀粉、氧化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等系列产品。

酒精下游系列产品。

以顺通生物、利牛生物为依托,重点发展乙酸乙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聚氟乙烯、环氧乙烷等酒精下游系列产品。

抗生素及维生素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B等产品。

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原则,以科尔沁区工业园区、开鲁县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工业园区、扎鲁特旗鲁北工业园区、库伦旗库伦镇轻工业园区为重点区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肉类加工、乳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特色产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五大产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优质化、终端化、品牌化、基地化,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形成50万头肉牛、500万只肉羊、400万口生猪、3000万只(羽)鸡鸭鹅、20万吨蓖麻加工和日处理1000吨鲜奶生产能力。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强势品牌,建成区域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发展重点

肉类加工。

依托科牛、金锣、维尔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牛、羊、猪、鹅、鸡等精深加工,积极开发冷鲜肉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主导产品,打响“科尔沁”绿色品牌。

依托长春皓月集团,重点发展以养牛为支撑,集养殖、屠宰加工、开发生化制药、皮革加工为一体的系列产品。

乳品加工。

依托蒙牛、博王乳业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低温奶、超高温灭菌乳、功能性配方乳、功能性含乳饮料和替代进口的中高档婴儿乳粉等系列产品。

杂粮杂豆精深加工。

依托谷道粮原、清谷新禾、泰尔诺食品、荞田生态科技等重点企业,突出发展葵花油、豆油、小杂粮等精深加工产品。

特色产品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番茄酱、罐头、糖果、饮料等特色产品。

食品添加剂加工。

依托梅花生物、昶辉生物等重点企业,突出发展氨基酸、木糖醇、红干椒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

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

坚持向精深加工延伸、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原则,以霍林郭勒工业园区、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和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为铝及铝后加工重点布局区域,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工业园区、科尔沁区工业园区、通辽经济开发区和库伦旗工业园区为铜熔炼加工重点布局区域,以库伦旗工业园区为铅锌矿开采重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项目,促进有色金属产品链向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延伸,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

形成300万吨电解铝、240万吨铝产品、180万吨连铸连轧、100万吨铜熔炼加工生产能力。

建成我国北方地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发展重点

铝及铝后加工。

工业铝型材主要立足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装备制造业的需求,重点发展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