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410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根据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捕捉鼠妇时所观察到的鼠妇的生活环境,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多举例子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控制变量和合理地设置对照实验。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在探究实验中可以研究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一般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在实施计划时,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可以多观察几次,取多次观察的平均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与假设进行对比。

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充分交流。

关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或者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

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师可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出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

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说出资料中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主要适应环境中的哪一种因素,从而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教材中列举的资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资料、探究活动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能够选取多方面的实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5.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2.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

3.通过分析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认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2.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

1.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课前准备

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准备鼠妇若干只。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森林的优美画面和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牛羊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你知道它们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吗?

(2)在茂盛的森林中生活着大量的动植物,如果我们把高大的树木移栽到大草原上,它们是否还能生长得非常茂盛呢?

学生分组边观察,边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牛羊的生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牧草、其他的食草动物、空气等。

(2)这些树木不会生长得很好,因为这样的环境适合牧草的生长,但是不适合树木的生长。

由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引入课题。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太空画面:

教师提出问题:

1.在广袤的银河系中有众多的星球,你知道哪些星球上有人类居住吗?

2.我们生活的地球哪些地方适于生物的生存?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展示,不同的小组进行补充。

目前可知地球是人类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但是,并不是地球的所有地方都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例如:

地壳的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生存的。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有它表面的这一薄层,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资料1:

长颈鹿生活在热带草原上,主要以草为食物,当旱季来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时,它们就会集体迁徙到有稀疏树林的地方,采食树叶,有些颈比较短的长颈鹿会因为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死亡。

资料2:

鱼儿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很快就会死亡。

而热带植物必须生活在温暖的地方,移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就会死亡。

(1)资料1中的颈比较短的长颈鹿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在旱季,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资料2中鱼儿离开水会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将热带植物移栽到寒冷的环境中会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4)以上两组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资料后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长颈鹿主要以草为食物,但是,当草的数量较少时,就只能迁徙到草原中有稀疏树林的地方,采食树叶,颈比较短的长颈鹿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死亡。

在旱季,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鱼儿必须生活在水中,因为鱼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如果离开水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热带植物在寒冷的环境中会死亡的原因是温度太低影响植物的正常生活。

以上两则资料说明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学生质疑: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几类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影响生物生存的水分、温度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长颈鹿生存的草、树等属于生物因素。

师、生共同进行整合。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学习目标二: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鼠妇(或黄粉虫、金鱼)的图片及资料:

鼠妇又称“潮虫”,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

鼠妇在20~25℃生活较为正常。

若室外温度在25℃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采集。

如果把草连根铲起,倒盖在墙边的草坪上(可盖两到三层),开始几天不要浇水,等草干了之后,每隔三天左右浇一次水,水量要少,只要保持相对潮湿就可以。

一个月左右开始收集,则可得到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鼠妇。

在鼠妇的收集过程中,必须小心地保护,收集后,容器内应带一些湿土和注意通风。

湿土最好富含有机质,颜色以黑色最佳,同时可放几片烂树叶或一些植物的小根。

(1)结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最容易收集到鼠妇?

(2)如果我们要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阴暗、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最容易收集到鼠妇。

(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进一步强调: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教师创设情境。

如果翻动花园或者庭院中的花盆或者石块,你就会发现下面有许多鼠妇。

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就会很快爬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

学生质疑:

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具体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达成共识,并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学生进行说明: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花园或者庭院中的花盆或者石块下发现有许多鼠妇,当搬动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就会很快爬走。

(3)制定计划

①实验材料:

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纸盒(或者塑料盒等),纸板,玻璃板。

②实验装置:

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在纸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③方法步骤:

a.分组:

将全班分成8~10个小组进行实验。

b.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的数目,共统计10次。

(4)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将数据填入你设计的表格中(表格设计可以参照下表):

(5)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假设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探究的结果,并汇报探究的过程。

其他小组进行对照,如果有不一致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分析、改进。

教师强调:

本探究活动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即光照是本实验的变量。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探究后学生质疑。

(1)本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不同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学生讨论后回答。

(1)本实验中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注意:

在探究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

3.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非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照外,还有温度、水分等。

为了探究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探究。

探究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类似的探究。

注意:

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采用对照实验,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例如:

温度)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教师强调:

在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学习目标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什么是生物因素

教师利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七星瓢虫和蚜虫之间是什么关系?

蚂蚁和蝗虫之间是什么关系?

蚂蚁和蚂蚁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

从上图可以看出:

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物,所以,瓢虫和蚜虫之间是捕食关系;蚂蚁以蝗虫为食物,所以,蚂蚁和蝗虫之间是捕食关系;许多蚂蚁通过合作把蝗虫运回巢穴,所以,蚂蚁之间是合作关系;另外,还有竞争关系等。

教师进一步强调:

生物生活在生物圈中,不但受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周围很多生物因素的影响。

学习目标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问题。

资料1: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

资料2:

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资料3: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1)骆驼和骆驼刺都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通过分析资料3,你认为海豹能够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上述资料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1)骆驼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环境中,是因为骆驼的尿液和汗液都比较少,只有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能够很好地保存体内的水分。

骆驼刺的根系特别发达,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而地上部分比较小,散失的水分比较少,有利于体内水分的保存,适于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2)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别厚,具有很强的保温作用,适于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3)所以,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总之,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教师进一步强调: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所以,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指导学生尝试阐述下面一则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组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教师进一步说明: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

各包括哪些成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3)在草原上,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在草原上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草、狼和其他的兔以及食草动物等。

(4)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包括材料用具的准备、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等

(4)实施计划: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记录

(5)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之间的关系:

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2)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疏松土壤、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1.

(1)×

(2)×(3)√(4)×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

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

(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4.蝴蝶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使敌害不容易发现它,这是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

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

探究光照对蒜苗的叶色的影响。

活动过程:

将相同数量的蒜瓣(10瓣)分别种在条件相同的两个花盆内,在甲盆上面罩透明塑料薄膜,在乙盆上罩黑色的不能透过光线的塑料薄膜。

将两盆放在温暖的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一段时间后观察:

甲盆的幼苗是绿色的,乙盆的幼苗是黄色的。

活动结论:

光照对蒜苗的颜色有影响,在有光的条件下,蒜苗的颜色是绿色的;在无光的条件下,蒜苗的颜色是黄色的。

教学反思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诱导、指导的主导地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例如:

教师提供探究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使学生了解了探究的一般过程,知道了光对动物的生活有影响,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在本节中,教师也注重了情境教学,从不同的侧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分析资料、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既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也贯穿了情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