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32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6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整理.docx

普通心理学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就总体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边缘科学

 2、既是认识科学,也是行为科学

 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子过程,简称知、情、意。

 认识(认知)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情绪过程是对态度的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是通过克服困难,欲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者是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的。

二、个性(人格)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动力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个体差异的体现

 

 心理过程与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心理过程是共性的体现,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心理过程时会各俱特色。

三、心理状态

 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

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三分法”;“两分法”只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有其它分法:

如研究意识与无意识;研究心理与行为等。

第二节心理的任务、领域和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

(一)从质和量上对心理事实进行描述

(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

(三)揭示心理现象的机制

(四)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基础领域

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比较心理学

4、年龄心理学(发展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

(二)应用领域

1、教育心理学2、劳动心理学3、医学心理学4、商业心理学

5、军事心理学6、司法心理学7、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为哲学命题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学科的影响作用

(二)实践意义

为实践活动服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长期和定期观察

二、调查法

1、问卷法(书面调查)

2、访谈法(口头调查)

三、测验法

四、实验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

 发展简史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古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的著作《论灵魂》可以看成是最早的心理学典籍。

 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心理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为标志的。

现代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冯特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史上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延生。

冯特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

有三类基本元素:

1、感觉;2、意象;3、感情。

他首创用内省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其弟子铁钦纳对冯特的观点加以继承和发展,并把此心理学体系命名为“构造心理学”

 积极意义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而用纯内省的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二、机能主义

 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和卡尔为主要的代表人物。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不能把意识看作是元素的集合。

它强调意识的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

  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他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而不是意识科学。

研究对象应该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反对意识和内省,认为观察到的东西才是研究的对象。

S-R是行为主义的公式。

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局限是把动物的实验结果直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绝对否认意识的作用。

  新行为主义与华生的行为主义是有区别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是“场论”,它认为头脑中磁场的力量分布,决定人把外部世界的东西看成是什么样的。

 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合原则。

他们认为一旦把问题看成是一个整体,就会产生顿悟。

 它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心理元素观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观点。

五、精神分析

 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强调无意识起决定作用,也被称为深层心理学

1、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意识的层面-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3、泛性论观点(力比多的驱力作用)

4、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德勒、荣格、霍妮、艾利克森、沙利文

 新精神分析学派重视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强调自我,排除了单纯的性欲动机的观念。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当代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反对行为主义把人兽化,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病态化。

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强调发挥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七、认知心理学

 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代表了心理研究的趋势。

一般认为1967年奈瑟的著作《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成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来看待信息加工的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有关的认知模型。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了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具体)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3、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第二章心理的本质

第一节反映论的观点

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一)什么是反映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

(二)物质的反映形式

无机物(物理的)

有机物(化学的)

植物(感应性--是对直接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反应)

动物(感受性、知觉、具体思维)

人(思维、意识)

 

第二节人类心理的起源

二、人类心理起源中劳动与语言的作用

(一)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1、劳动是人按照自觉的目的改造自然的社会化活动,它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2、劳动促使类人猿四肢的分化。

3、劳动是一种使用和制造工具的活动。

4、劳动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奠定了人的劳动关系。

5、劳动是经验传递的过程。

(二)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1、语言促使了人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

主要是把自我和非自我区分开来了。

2、语言促使了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生。

借助语言才能抽象和概括

3、语言使人类的认识更加广阔。

巩固和传达认识成果,储存和传递信息方面可以越超时空界限。

第三节人的心理的实质

主要解决人的心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即心理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国内普遍认为: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没有脑这一物质基础,人的心理就无法产生。

脑是怎样活动才产生心理的呢?

 脑是通过反射活动的方式产生心理的,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看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心理现象的源泉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

三、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1、事物的映象不等于事物本身

心理是客体的映象,是观念性的东西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各人的知识经验、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客观现实会有不同的反映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强调对客观现实的反作用 

第四节意识的特征和结构

一、意识的基本特征

(一)意识的觉知性

 意识是对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二)意识的能动性

1、对现实有意识的选择反映

2、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保持和监督有目的活动的进行

二、意识的种类

(一)意识活动的水平

1、意识水平是对心理活动能够觉知和调控的意识水平。

2、前意识水平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被觉知到的意识水平。

3、无意识(潜意识)水平

指正常情况下无法觉知的意识水平,但对心理活动会产生一定(或决定作用)影响的意识水平。

(二)意识状态

 指一定时间内意识所呈现的特征状态

1、被动意识状态与主动意识状态

被动意识状态是消极地感受来自感觉系统和头脑中自动出现的经验。

主动意识状态是指能够主动地操纵自己的心理活动,并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2、正常的意识状态和异常的意识状态

 异常意识状态的特征,认知能力降低、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和辨别能力、自我知觉和客体知觉异常、对规范和自我控制能力削弱。

(三)意识内容

分为客体意识与自我意识。

第五节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是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意识。

(一)从意识活动形式上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二)从意识活动内容上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即对自身生理属性的意识;对社会属性的意识;对心理属性的意识。

(三)从自我概念的角度上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是对现实中自我的认识;投射自我是对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映;理想自我是对自我的预期。

二、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一)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

(二)通过分析自己活动的结果来认识自我

(三)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来认识自我

思考题:

1、什么是反映,感应性

2、论述人的心理的实质,为什么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3、什么是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4、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分类

5、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第三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控制行为。

 周围神经系统(脑N、脊N、植物性N)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担负与身体各部分联络的工作,起传入和传出的作用。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

(一)躯体N系统

1、脑N,12对,从脑出发,主要分布于头面部,与头面部的运动与感觉有关

2、脊N,31对,从脊髓出发,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与躯体感觉和运动有关,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二)植物性N系统(自主N系统)

 从脑和脊髓出发,广泛地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主管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由延脑、脑桥(背部为小脑)、中脑、间脑和大脑两半球5个部分组成。

 延脑、脑桥和中脑称为脑干

大脑

 由形状对称的两半球组成。

表面覆盖的灰质称为大脑皮质或皮层。

 由许多纵横交错的沟(深)和裂(浅)把大脑皮层分为若干叶(区域),每个叶都包含很多回。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与协作

 左右两半球由胼胝体联络(N纤维)。

 左半球的主要功能是:

言语活动(优势半球)、意识活动、书写、计算。

 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

空间概念、对言语的简单理解、非言语性的思维活动。

 左右两半球之间的活动既有分工,又有联合。

第二节 脑功能学说

一、机能定位说

(一)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二)布洛卡的贡献

(三)潘非尔德的微电极技术

二、整体说

 弗洛伦斯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不存在机能定位。

功能的丧失与皮层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拉什利的均势和总体活动原理

  皮层各个部位是均等对学习发挥作用的;大脑是以总体来发生作用的。

三、鲁利亚的机能系统学说

 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复杂的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节 神经元及其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类型

(一)神经元及其结构

 即神经细胞,是N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突触小体五个部分组成。

(二)神经元的类型

 1、感觉(传入)

 2、运动(传出,给肌肉运动输送信息)神经元

 3、联络神经元(负责中枢N系统内的信息传递)

二、神经元的联系

(一)突触联系

 神经元与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二)反射弧

 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的方式实现的。

1、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及时适当的反应。

2、反射弧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N结构。

由五个部分组成:

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效应器。

(三)反馈

 在实际活动中,执行活动的结构装置应该是反射环。

它可以将效应器的信息返回传递到中枢,以调节中枢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概念的活用,如信息反馈、反馈意见等。

(四)神经网络的联系方式

1、辐散式联系(扩散)2、聚合式联系(集中)3、固定联系

 

第四节条件反射学说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

(一)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反射。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有:

食物、防御和朝向。

 成人的主要无条件反射:

食物、防御和性反射。

(二)条件反射

建立条件反射时,先用一个中性S(铃声),然后再给予一个无条件S(食物),并使两者共同作用一定的时间(10-20秒),多次结合之后,中性S(铃声)单独使用时,动物也分泌唾液。

这样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当然条件反射的巩固必须强化――中性S与无条件S在时间上的经常结合称为强化。

条件反射还可以形成二、三,甚至多级。

二、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兴奋灶(中心)之间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而多次接通,使暂时神经联系更加巩固。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属于生理现象是因为从暂时神经联系建立的角度而言;心理现象是从揭露刺激物的意义的角度。

巴甫洛夫的学说仅仅是一种推测。

三、条件反射的抑制

大脑皮层的基本过程是:

兴奋与抑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兴奋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即机体的积极反应,如分泌反应。

抑制是反应不出现或强度减弱。

抑制可以分为两类:

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

(一)无条件抑制

无条件抑制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有的抑制。

1、外抑制――任何额外的新异刺激,都可以暂时抑制条件反射的正常进行。

2、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导致条件反射广泛而长期的抑制。

(二)条件抑制(内抑制)

是后天性获得的抑制。

产生的原因是条件刺激没有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

1、消退抑制

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没有得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使条件刺激变成了抑制过程的刺激,这种兴奋向抑制的转化,称为消退抑制。

自然恢复

如果将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它是可以自然恢复的。

2、分化抑制

(1)泛化

条件反射建立之初,许多相似的刺激也具有条件刺激的作用,并引起了相应的反应,这一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即混淆现象。

(2)分化

只对条件刺激予以强化,而对于相似的刺激不予强化,使相似的刺激产生抑制,这一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即区别现象。

3、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与抑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是不会停滞在皮层的原发点上的。

兴奋与抑制向邻近部位的传布,使这些部位也产生同样的过程,称为扩散。

如泛化现象。

兴奋与抑制由皮层的不同部位向皮层原发点聚合的过程,称为集中。

如分化现象,即分化抑制。

四、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

根据信号的特点,分为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

由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产生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一)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刺激为信号,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二)第二信号系统

由语词作为信号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是人特有的。

正是由于有第二信号系统,人不仅能了解刺激的生物意义,也能了解其社会意义。

五、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生物反馈

(一)操作的含义

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于环境进行的操作。

这是主动的(随意的)过程。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共同点和区别

1、共同点

都必须强化,其巩固程度随强化而增加;都存在消退、泛化、分化和自然恢复现象。

2、区别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使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将“随意”操作与奖赏相联系,引起特定的反应。

两者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操作性条件反射更多。

(四)生物反馈

1、什么是生物反馈

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将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检测出来,并对特定方向的变化给予奖赏,以达到对这些生理活动的控制。

2、介绍生物反馈疗法

第五节内分泌系统

是机体内对行为调节的另一重要的系统。

它由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细胞所组成。

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细胞组织实现其调节功能的。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密切联系的

(1)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如受脑垂体的影响,脑垂体是下丘脑控制的;

(2)另外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和抑制作用。

思考题:

1、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构成

2、大脑两半球的主要功能

3、什么是N元、什么是突触

4、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反馈

5、什么是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实质

6、什么是无条件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7、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第四章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动力系统,是有机体活动的总体推动力量,它决定活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它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组成

  

第一节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是指有机体感到某种欠缺和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

  需要作为一种心理动力是以欠缺感被体验的,只要不满足,需要就永远具有动力性。

二、需要的种类

(一)生物性需要(生理性需要)

  是维持个体生命和种族延续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进食、饮水、睡眠和性活动等方面。

(二)社会性需要

  是满足人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交往、赞许、成就等方面。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类的需要是按其优势出现的,

根据力量的强弱可以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自尊需要

(5)我实现的需要

 

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

似本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但与动物的需要是有本质区别的。

  需要的层次越高,与本能的区别就越鲜明。

3、人类的需要可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人类独有的,因此是高级需要

  越是高级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高级需要的发展也较晚。

4、匮乏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高级需要对维持生存不迫切,但高级需要的满足则能产生幸福感、成就感,因而高级需要也称为成长性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成就理想的自我

   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人都能自我实现,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数,仅为百分之一左右。

绝大多数人不能自我实现,其主要原因是:

  ①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很微弱的需要,容易被压抑、控制、更改和消失

  ②许多人不敢正视他们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或对那种知识缺乏自知

  ③文化和环境的种种规范,阻滞一个人的自我实现

  ④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需要不是匮乏性需要推进的,其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能的发挥。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1、启示作用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的系统。

并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系列,较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以及作用

 理论在实际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得不到安全和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良好学习的。

2、局限性

  第一,虽然马斯洛用“似本能”来代替“本能”的概念,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性。

  第二,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必须是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难以解释仁人志士的献身壮举。

  第三,研究方法问题,马斯洛主要用档案资料分析和现象学的描述,而缺乏实证的定量研究。

第二节动机的概述

一、什么是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它们是密切相联的。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前提,但需要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静态的需要为:

意向(模糊的、未分化的需要)、愿望(明确的、并想实现的需要)。

  只有需要激起和维持行动时,才成为行为的动机。

(二)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或动因。

(三)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引起和发动。

 2、指向功能指向目标。

 3、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调整、修正。

二、动机、内驱力和诱因

(一)内驱力

  是在某种欠缺的情况下产生的驱动力,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被打破之后产生的,是一种的动态需要。

有时与动机的概念通用。

(二)诱因

  是制约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刺激。

  分为正诱因(趋向性刺激)和负诱因(回避性刺激)。

  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三、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动机的起源:

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根据动机的作用时间分为:

长远的、概括性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三)根据动机的作用的性质分为:

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四)根据意识作用的程度分为:

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五)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分为: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四、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

(一)倒“U”型函数关系

(二)活动性质与动机强度

 

 

第四节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

  是人们用以衡量什么是值得的的标准,并以此来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

  价值观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它是世界观的核心。

  价值观的特征:

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二、兴趣、信念和理想

(一)兴趣――是认识需要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个别差异:

1、指向性、2、广度、3、稳定性、4、效能性

(二)信念――是坚信某种观念的正确性,并支配行为的心理倾向

(三)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想象。

思考题:

1、什么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什么是动机,内驱力,诱因,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3、什么是价值观、兴趣、信念、理想

第五章注意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选择;集中――保持

二、注意的功能

(一)注意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心理过程,但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起着组织心理活动的作用。

(二)注意的具体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

(一)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

(二)注意某客体时,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邻近区域则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

(三)注意与有机体的觉醒状态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