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10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条形码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惫(bèi)懒俨(yán)然虾(há)蟆陵间(jiàn)或一轮

B.参省(xǐng)畏葸(xǐ)窥(kuī)周室养生丧(sàng)死

C.肯綮(qìng)欢谑(xuè)扁(piān)舟子雕栏玉砌(qì)

D.披靡(mí)悄(qiǎo)然暴(pù)霜露垣(yuán)墙周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赦造谬种庠序沧海月明

B.膏腴绰约聒噪责无旁代

C.麾下锱铢寒喧架梁之椽

D.咨嗟踯躅溽暑钟鼓馔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些作家们在一暗黄的灯影里的时候,他们不会预先知道,在时光的另一岸,肘边这叠稿纸将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永恒珍藏。

在那一岸,许多的日子已经逝去,许多的歌声已经喑哑,有前辈们如丰碑一般永不改色的著作依然鲜亮如初,令人们恒久感动。

A.抹笔耕不辍兴许却

B.晕奋笔疾书或许唯

C.缕舞文弄墨可能只

D.片埋头苦干也许更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俄双方都有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维护海域安全的利益诉求,因此中俄举行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

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出席了这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开始仪式,并共同检阅了海军仪仗队。

B.根据诺贝尔奖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她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影响巨大的《逃离》2004年出版,以其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

C.北京对居住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实行联合认定、约谈教育、冻结房产、媒体曝光和强制拆除。

今年3月至今,北京市已拆除居住区内违法建筑2172处。

D.“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贾宝玉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种偏激的思想既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著的清高脱俗的意识。

B.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所作。

C.“唐宋八大家”先后掀起古文运动浪潮,创作了许多优秀散文,如《师说》《六国论》《阿房宫赋》《赤壁赋》等。

D.《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在整个作品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高老头的悲剧促成了他性格的形成,其他人的故事也主要围绕他性格的形成而展开,如伏脱冷对拉斯蒂涅进行赤裸的教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引领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

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

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

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之间豁然有所得。

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

这种人不但毁灭了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

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

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要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考问。

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

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

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

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忧虑。

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

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

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

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苦难挫折也摧不垮他心中的高峰。

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

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

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

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和社会生活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

诗歌的价值本身在于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

所以创新性或创生性成为诗人的不二追求。

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

这就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时刻是一个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

但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能保持诗艺上自觉且清晰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

而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在他们的书写中,诗艺的尺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一种怪象:

几乎每一位中国诗人都是某位外国大师的影子,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

从这个角度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诗界来说,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压抑。

而我觉得,中国的诗人们应解开诺贝尔奖情结,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

解决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

我们的书写是为历史而存在的,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存在的。

(选自《北京文学》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6.关于诗歌的创作原则或指向,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要体现美,要能打动人,只有体现优美和壮美,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

B.要想使自己创作的诗歌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诗人就要抛弃反复观摩与反复重临。

C.诗歌作品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自我之中不迷失。

D.诗人的不二追求就是诗歌的创新性或创生性,而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

7.对当今诗坛的弊病的认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一些诗人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名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根本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

B.由于教育与生活的影响,当今某些诗人自身的人性脆弱易折,这也使得这些诗人自身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C.当今诗坛上那种丑化、鄙化、俗话、矮化的痞子诗歌主要体现了某些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之人的审美扭曲。

D.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在诗歌创作中能时刻保持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诗人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者希望诗人们在心灵上是强大的,并在诗歌中体现出来。

B.在作者看来,诗歌创作主要离不开以下三个尺度:

一是诗歌美的尺度,二是精神与心灵的尺度,三是模仿的尺度。

C.作者对中国诗歌乐观不起来的原因很多,既有诗歌创作者自身对责任的认识以及自身审美素质方面的问题,又有诗艺方面的问题。

D.只要能走出外国大师的影子,并且在对过去诗艺进行反复观摩与演练的基础上,又有自我意识的跟进,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惺①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②。

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③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

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严公④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

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⑤喧溢,迫暮趣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

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

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②青羊宫:

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

③舁(yú):

抬。

④严公:

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

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

⑤磬折:

弯腰如磬,表示恭敬。

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9.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委:

下游

B.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周:

周围

C.东屯险奥,各不相袭袭:

重复,重叠

D.迫暮趣归趣:

通“促”,急,赶快

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C.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12.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3分)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3分)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诸阮皆能饮酒,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选自《世说新语》)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台城①台城

韦庄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台城六代竞豪华,

六朝如梦鸟空啼。

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万户千门成野草,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台城:

一名苑城,古代建康宫旧址,六朝皇帝于此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漏阁。

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

(1)诗人韦庄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

(4分)

(2)这两首诗同是吊古伤今,所用的艺术手法却各异,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5小题,5分)

(1),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4),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5)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6)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7),往往举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母亲带来的福气

李运鼎

①推开屋门,母亲在蒙头睡觉。

我叫了一声,妈!

她没有理我。

我推推她,她不情愿地嘟囔道,谁呀!

   ②是我,妈,你不得劲了吗?

她缓慢地翻身坐起,白发蓬乱,一脸倦容地看我一眼,瞌睡。

③我一边拿起梳子给她梳头一边笑说,大白天的,睡啥觉?

她看一下外面,这不,天才亮吗?

④我说,快吃晌午饭了,你不去捡“宝贝”,别人就捡跑了!

⑤她说,老神仙给我留着哩——别梳了,老婆子了,头发梳恁理顺有啥用?

⑥我说,头发梳理顺后捡“宝贝”时,人家就说,看这老太太多漂亮;乱蓬蓬的头发,人家就会说,看,那捡垃圾的疯婆子又过来了!

母亲就笑起来,你这娃儿咋不说正经话呢!

⑦母亲晚上七、八点就睡觉,夜里一点多坐起来自顾自说话,说累了再睡一会儿;四五点就起床,到外面捡垃圾——“宝贝”;吃过早饭,还去街上捡“宝贝”,捡累了回来就睡。

一晌下来,她的“宝贝”就能堆一屋子。

生物钟完全乱了,搞得一家人也跟着乱。

⑧妹妹老在为清理垃圾的事与母亲发生争执。

妹妹要把垃圾清理出去,母亲横竖不让。

每次都要等母亲出门捡“宝贝”时,妹妹才能把堆满屋子的垃圾清扫一遍。

⑨我清理母亲的“宝贝”时,总是先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递给母亲,对她说,这是收垃圾人给的定金。

她接过来问,这是多少钱啊?

我说,你数数。

在母亲数钱时,我就把一屋子的垃圾清理干净了。

⑩母亲虽然疲倦,我还是鼓动他出去捡“宝贝”,毕竟生命在于运动。

母亲八九十岁了,这大半辈子,哪一天都会走很多路,干很多活。

如果不让她干活,不让她走路,就等于给她带来极大的伤害。

所以,妹妹每每抱怨母亲捡“宝贝”的事时,母亲就说,你哥叫我捡哩,咋着?

⑾给母亲梳完头,母亲就问我,娃儿,今儿个你咋不去上班啊?

我说回来看看你就走,你是不是想去捡“宝贝”呀?

母亲说,谁还捡呀,你们不是都不让我捡吗?

我瞌睡了,你上班走吧!

⑿说着母亲又躺下了。

我给母亲盖好被子说,妈,你一会儿捡“宝贝”别跑恁远,迷了路找不到家咋办?

母亲说,我就恁笨?

嘴底下就是家!

   

⒀我走到街上,见了邻居站在那儿说话,邻居就给我说些母亲捡垃圾的小趣闻。

一转脸看见母亲已经走了出来,两眼不停地在路两边查看,手里已经捡了一把垃圾。

她看见我时,本能地把垃圾背到后面。

⒁我走过去问,妈,你不是睡觉吗?

母亲说,我出来送送你。

我说,你手里拿的啥呀?

母亲只得拿出来,啥,捡哩宝贝!

我一看又是一沓垃圾纸,手上已弄得很脏,就拉她到邻居家水池上洗手。

她说,好好的手洗啥哩!

我说,把手洗干净才能捡宝贝呀!

⒂洗手时,我看见母亲的一个指甲劈了,就掏出指甲剪给她剪指甲。

她就认真地看我的手,又用另一只手摸摸我的手说,娃儿你恁有福,看你这中指多长;男人有福一人福,女人有福发满屋!

   

⒃几个邻居听见,都夸她,你看这老太太不迷了,还出口成章呢!

就是您有福,才给您娃儿们带来了福气!

母亲笑咪咪地问,真哩?

是我给她们带来的福气?

⒄我看着母亲认真地点点头,是哩,都是你给我们带来的福气!

 

16.下面对文章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选错一项不得分)

A.本文截取了与母亲生活的几个片段,字里行间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真挚、深厚的母子之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B.文章第①段写“她没有理我。

我推推她,她不情愿地嘟囔”,刻画了作为老年人的母亲面对儿子的关心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C.文章采取以顺叙为主,间以分叙的叙事方式,在平实的叙事中,作者娓娓道来,自然流露情感,表达了对天下所有母亲美好的祝愿。

D.文章把“我”和“妹妹”对待“母亲”捡垃圾的态度作对比,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以及“妹妹”的年幼无知。

E.文章采取有限的视角,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通过“我”之眼、“我”之口来写“母亲”的言行,“我”既是见证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17.联系全文,概括“我”的母亲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18.作者在文章最后写“我”的几个邻居对母亲的夸赞,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意图。

(4分)

19.文章标题是“母亲带来的福气”,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来探究其内涵。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有色漂浮物。

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

(不超过20个字)(4分)

21.章回体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对偶句做回目,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如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九十七回的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请你从《鸿门宴》和《孔雀东南飞》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按照章回体小说回目特点,用对偶句概括课文故事情节。

(4分)

22.请根据周邦彦《苏幕遮》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描绘一个场景。

要求:

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字。

(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请以“父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字数不少于800字。

(60分)

 

荆门市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解析】Ayǎn;Bsāng;Dmǐ)

2.D【解析】A“赦”改为“敕”;B“代”改为“贷”;C“喧”改为“暄”)

3.B

4.A【解析】B项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C项成分残缺,在“强制拆除”后加“的流程”。

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5.C【解析】《阿房宫赋》是杜牧的作品,杜牧不是“唐宋八大家”。

6.C【解析】A项,“只有体现优美和壮美,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可知,美有不同分类。

B项,根据“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可知,“抛弃反复观摩与反复重临”表述错误。

D项“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无中生有。

7.A【解析】“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是当前存在的弊端,而“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8.C【解析】A项,作者并没有否定“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

而是在承认这个说法基础上期望人可以不像苇草般柔弱。

B项,第三个应该是“诗艺尺度”模仿只是其中之一。

D项,只要......就一定能......说法有误。

9.B【解析】周:

围绕。

10.A【解析】④句是对杜甫塑像的描写和议论,不是写景,据此排除B项和C项。

⑤句中的“浣溪可老”是对杜甫生活境遇的感叹,也不是写景,所以再排除D项。

11.C【解析】“使客游者”之流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表现了作者对此类人入骨的嘲讽。

12.

(1)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专名”“以”各1分,句意1分)

(2)(杜甫的)像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

(“肖”“当”各1分,句意1分)

(3)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

(“可老”1分,“患难之于朋友”1分,句意1分)

13.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来到族人中聚会,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围坐面对面大喝一番。

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

14.

(1)六朝繁华早已不在,而台城柳却依然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

以台城柳的繁荣茂盛与六朝旧地如今的荒凉破败对比,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柳树的繁盛和六朝的繁华不在的大意即可。

(2)韦诗:

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或:

通篇侧面烘托。

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触)。

刘诗:

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15.

(1)岩扉松径长寂寥

(2)栗深林兮惊层巅(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女娲炼石补天处(5)三峡星河影动摇(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7)春江花朝秋月夜(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CD,C项“分叙”应为插叙,且主题无限拔高。

D项“妹妹的年幼无知”理解有错。

17.(4分)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老年妇女形象。

(1)年迈:

母亲的满头白发、作息时间以及容易疲倦都表现了老年人的特点。

(2)勤劳:

母亲每天捡拾“宝贝”表现了母亲的勤劳。

(3)节俭:

母亲数硬币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节俭。

(4)可爱:

母亲捡拾垃圾见到“我”时的言行体现了母亲可爱的一面。

18.(4分)

(1)内容上:

既表现邻居们的淳朴善良和邻里之间的和睦友善,又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2)结构上:

既延宕故事的情节,又引出后面文章的主题。

19.(8分)

(1)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两层意思:

一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将终生铭记;二是母亲的关爱和母亲的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幸福。

(4分)

(2)文本中的“我”为了母亲的身体健康鼓动母亲每天出去捡拾“宝贝”,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母亲能运动,能健康长寿,而对母亲关切的问候,替母亲梳头、洗手、剪指甲等细节都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分)(3)联系自身实际(2分)

20.【答案示例一】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

【答案示例二】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澈见底。

【答案示例三】让我们共同为美丽的鱼儿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

21.【答案示例一】刘邦能言善辩化险境项羽自大轻敌失良机

【答案示例二】刘兰芝忠贞赴清池焦仲卿守信挂庭树

22.【答案示例】一夜小雨,清晨初霁,满满一池塘的荷亭亭玉立,擎着它们圆圆的伞盖,雨珠儿映着晨光,随风流转,悄然滴落,奏出曼妙的旋律。

23.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注意审题,写一代人而非父亲。

【《浣花溪记》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

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

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

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

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