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5940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65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基础试题.docx

地质学基础试题

1、简述地球内部的主要圈形、分界面的名称和所在深度。

(P14)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深度为大陆上是33km,大洋底是11~12km,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深度为2998km。

2、何为地质作用?

简要说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

(P18)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的物质组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能:

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自身的力量。

主要有:

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和化学能。

内动力地质作用分为:

1、构造运动2、地震作用3、岩浆作用4、变质作用

外能:

是指来自于地球以外的能量。

主要有:

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外动力地质作用分为:

1、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3、沉积作用5、固结成岩作用

3、对比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分布、厚度和成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P15)

内容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比例

面积的40%,占地壳总体积的79%,质量的63%

面积的60%,占地壳总体积的21%,质量的37%

平均厚度

33公里

6公里

平均密度

2.7g/cm3

3.0g/cm3

成分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均有,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0%,镁的含量低,为3.1%,铁的总含量高

几乎全由火山岩组成,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0%,镁和低价铁的含量高,铁的总含量低

岩石时代

各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都有,最老的岩石年龄可达38亿年

岩石年龄新,多是在近5千万年形成的,最老不超过2亿年

地质作用和

地质构造

岩石受强烈的挤压,形成褶皱、断裂,区域变质作用普遍

主要以火山作用为主,无区域变质作用,张性大断裂发育

重力异常

以负异常为主

以正异常为主

4、说明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名称及边界类型。

(P276)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版块

边界类型:

1、海岭2、转换断层3、俯冲带和深海沟4、地缝合线

5、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P(276)

一、固体地球上部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的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

二、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块体,简称板块,它们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

三、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带。

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演化的基本格局。

六大板块: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将边界分为四种类型:

海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

6、说明地震作用的类型,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P23

分为:

构造地震,陷落地震,自然地震,人工地震。

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烈度越强。

7、什么叫岩浆作用?

可分为哪几种作用形式?

全世界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那几个带上?

P18和P28

岩浆作用:

指岩浆的形成、演化、运移直到冷凝形成岩石的全部过程。

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分布:

(1)板块边缘的活火山1.、环太平洋火山带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3、洋脊火山带

(2)板块内部的活火山

8、简要说明三大岩类之间的演变关系。

P94

见P94图3—53

9、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P119

1.压实作用由于上覆盖积物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间的联系力不断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压实作用使粘土沉积物成岩的主要方式。

2、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

10、依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及岩浆岩产出的部位,简述岩浆岩的简单分类。

P102见表

11、简述河流相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P168

1、河床亚相

(1)、河床滞留沉积

(2)、边滩沉积(3)、心滩沉积

沉积特征:

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

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样。

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多具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2、堤岸亚相

(1)、天然堤沉积

(2)、决口扇沉积

沉积特征:

堤岸沉积是弯曲河流发育的亚相类型,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

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

3、河漫亚相

(1)、河漫滩沉积

(2)、河漫湖泊(3)、河漫沼泽

沉积特征:

主要有粉砂岩和粘土岩。

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底层沉积组合。

4.、牛轭湖亚相沉积特征:

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

岩体呈透镜状,延伸最大可达数十里,厚可达数十米。

12、说明三角洲的亚相与微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P176

1、三角洲平原亚相

(1)、三角洲陆上平原亚相特点:

岩性偏细

(2)、三角洲水下平原亚相特点:

以沉积砂和粉砂为主泥质极少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

2、三角洲前缘亚相

(1)、分流河口砂坝沉积特点:

有分选好质纯净的石英细砂和粉砂,有较发育的交错层理,可见流水波痕和浪成摆动波痕。

(2)、远砂坝沉积特点:

主要有粉砂和少量粘土及细砂组成。

(3)、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特点:

与海滩砂堤类似,砂质纯,分选好,广泛发育交错层理。

3、前三角洲亚相特点:

主要有暗红色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13、说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包括那几个纪?

并写出相应的地层的代号P202

古生代:

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

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新生代:

第三纪(R)又分为晚第三纪(N)早第三纪(E)第四纪(Q)

17.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有哪些?

P200

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期、时;年代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18.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P247

(1)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的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主要是由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

地层在缓慢上上升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或倾斜,仅露出水面产生沉积间断、遭受风化侵蚀。

然后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样,上、下地层之间就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但彼此间的产状却是平行的,从而形成了平行不整合。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2)角度不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间既缺失了一些年代的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形成的。

地层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或倾斜,同时产生沉积间断、遭受风化剥蚀。

然后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样,上、下地层之间就不进缺失了一些年代的地层,而且彼此产状也不相同,从而形成角度不整合。

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19.简述同沉积这周的特征。

P253

(1)多位开阔褶皱,上部地层在褶皱两翼的倾角一般较平缓,向下则褶皱两翼的倾角会逐渐变陡;

(2)褶皱若为背斜,则核部地层厚度较薄,而向两翼岩层的厚度就会逐渐变厚;若为向斜,则核部中心部位岩层的厚度往往最大,向两翼逐渐变薄;(3)岩石的结构也受到构造部位的控制,背斜部位相对两翼为较浅水环境,因此该处沉积物的颗粒较粗,而处于翼部的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细。

20.说明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P264

1、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2、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3.、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叫做走向滑动断层。

4、枢纽断层:

断层两盘不是作直线位移,而是具有明显的旋转性,这种断层叫做

21、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P271

1、断层若切断底层或岩体,则断层的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形成之后。

2、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被覆盖的断层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

3、若断层被岩脉或矿脉充填,则断层的形成时代在岩脉或矿脉形成之前。

4、若几条断层交切,则被切断断层的形成时间最早。

5、如果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成因联系,则断层与褶皱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同。

22、简述河流的地质作用。

P42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对谷底、谷坡不断改造,这种改造作用即为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已机械作用为主,化学作用相对较弱。

河流的机械作用强度和方式不仅与动能大小有关,还与组成河床的物质有关。

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作用,侵蚀方式主要以溶蚀作用、冲刷作用和磨蚀作用为主。

溶蚀作用是河水以溶解方式使河床破坏;冲刷作用是依靠河水的冲刷使河床破坏;磨蚀作用河流所携带的泥砂、砾石作为工具磨损破坏河床。

河流侵蚀作用以机械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23.说明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P117

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溶于水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溶解质的溶解度不同,以及溶液的性质、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真溶液物质沉积也有先后远近的顺序,这种作用叫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24.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形成的基本条件。

P52

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及作用过程称岩溶或喀斯特。

基本条件:

①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②丰富的可流动下水。

25.简述海蚀崖、海蚀槽,波切台地、波筑台地的形成过程。

P56

海浪在由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击海岸以及其所携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

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

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地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台或波切台。

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

26.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应用。

P97

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连续反应系列的矿物成分连续渐变,内部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

不连续反应系列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

应用:

解释了岩浆岩中各矿物随温度降低的结晶顺序和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还解释岩浆岩的某种特殊结构;也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

27.什么叫变质作用?

可分为哪几种形式作用?

P19、P35

原有的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处,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成为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8.张节理和剪节理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P261

张节理:

是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

①、产状不太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短而弯曲

②、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在砾岩和砂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砾石和砂砾,切穿砾石,破裂面凹凸不平

④、节理面两壁多张开

⑤、形状不规则,有时呈锯齿状、单列或共轭雁列状

剪节理:

是由张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

①、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延伸较远,延倾向延伸较深

②、节理面平直光滑,常见滑动擦痕,节理两壁之间常闭合

③、发育在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长切穿砾石和砂砾,而不改变方向

④、长成对出现,共同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

⑤、出现羽列现像

29.说明褶皱、断层、不整合的形成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P259

褶皱:

角度不整合法:

如果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均褶皱变形,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褶皱的形成时代通常可看成是与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相同,即在不整合面以下的褶皱中的最新地层沉积之后,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

1、断层若切断底层或岩体,则断层的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形成之后。

2、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被覆盖的断层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

3、若断层被岩脉或矿脉充填,则断层的形成时代在岩脉或矿脉形成之前。

4、若几条断层交切,则被切断断层的形成时间最早。

5、如果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成因联系,则断层与褶皱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同。

不整合的行程时间确定:

可近似认为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相当的年代,行程时间为不整合面以下最新的地层形成之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

31、说明碎屑物质在机械过程中的变化。

磨圆、磨细、分选

32、说明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区别。

(1)风化作用:

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和CO2、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

a、自然地理条件

变质作用:

指原有的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保持固态的的条件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33、列举陆源碎屑岩的类型并说明其粒度含量标准。

1、砾岩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

2、砂岩主要由砂级(2~0.1mm)(>50%)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碎屑岩。

3、粉砂岩主要由0.1~0.01mm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

4、粘土岩主要由粒度<0.005mm(或0.01mm)的细颗粒组成,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又称为泥质岩。

34、解释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P144

成分成熟度:

指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是物源区地质条件、风化程度和搬运距离远近的反映。

结构成熟度:

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及颗粒含量接近极限的程度。

砂岩中分选性、磨圆度及基质含量都影响其结构成熟度,他一般随再搬运次数和搬运激励的增加而增加。

总之,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一致。

35、解释沃尔索相律。

P161

沃尔索指出: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解释为: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接近且相邻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即为沃尔索相率。

36、简述山麓—洪积相(冲积扇相)的形成过程。

P162

在一些地区出现季节性暴雨时,山地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出山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变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发和向下渗流、搬运物质的能力大为减弱,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积下来,形成一个近似半圆锥形的沉积体,即为冲积扇。

37、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P170

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为河床亚相,厚度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石、砂岩组成,又称底层沉积;剖面上部分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

沉积颗粒上粗下细。

底层沉积与顶层沉积的组合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38、论述湖泊相的相组合。

P174

理想的湖泊沉积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由湖岸至中心为:

滨湖亚相及湖成三角洲亚相——浅湖亚相——办深湖亚相——深湖亚相。

碎屑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变细,深湖区以盆地为中心。

理想的湖泊沉积层序从下向上为:

深湖的粘土质沉积——浅湖细碎屑沉积——滨湖砂质沉积——河流粗碎屑沉积。

形成反旋回层序。

39、简述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垂向层序,说明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P178

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粒度由细变粗,呈反旋回性质。

与油气的关系: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岩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河流带来和原地堆积的有机物质,堆积速度快,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转化。

三角洲沉积中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砂体,利于聚集油气;其次是三角洲平原的上的分流河道砂体,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

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夹层、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的沼泽沉积都可作为盖层和储层。

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厚度大,区域性向海倾斜容易产生重力滑动,产生同声断层,断层下降盘厚度大,常形成狭长形的滚动背斜,这些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条件。

40简述无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及特征。

P179

1、海岸沙丘亚相特征:

细粒的砂量数增加,分选好,圆度好,重矿物相对富集。

2、后滨亚相特征:

主要的沉积物是具平行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的砂,在后滨上界附近可形成重矿物的砂矿床。

3、前滨亚相特征:

海滩砂很纯净,分选和圆度都很好,粒度的变化时由陆向海由粗变细。

4、近滨亚相特征:

沉积物以细砂至中砾砂为主的纯砂,并含少量的介壳层,可见低角度的楔形交错层理及槽形交错层理、浪成交错层理。

 

41.默写地质年代表P202

42.简述确定不整合的识别标志P248

①古生物证据

②发育古风化壳,古土壤等。

上覆地层有时有底砾岩。

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

④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程度、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不同,下强上弱。

43.简述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三条原则

1、地层层序律:

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化石层序律:

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不同地区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属同一时代。

含低等生物结构的地层时代老,而含高等生物结构的地层时代新。

3、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有些岩石常与层状岩石之间以及它们本身之间存在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

当喷发岩呈间隙喷发时,形成夹层,如能确定其下伏和上覆层的化石时代,则喷发岩出现时代的上下限也可间接确定。

侵入接触时,围岩比侵入体要老。

沉积接触时,沉积层比侵入体要新。

44.简述野外判识断层存在的识别标志P268

(1)地貌标志:

a、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b、湖泊洼地和泉水的带状分布;c、山脉的错开和水系的转向;

(2)地质界线或构造线不连续(3)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4)断层面特征:

a、擦痕;b、镜面;c、阶步;d、构造岩(动力变质岩)。

直接标志

①湖泊洼地与泉水的线状分布;②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③地质界线或构造线错开;④地层重复与缺失;⑤断层面及断层破碎带

间接标志

地貌、水文标志等

①水系转弯

②逢沟必断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B、第三纪C、白垩纪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C、磨拉石沉积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B、下地壳C、地幔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B、苏铁C、松柏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B、6C、7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B、片麻岩C、糜棱岩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B、斜长石C、黑云母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B、浅成岩C、沉积岩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B、安山岩C、流纹岩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B、基性岩C、中性岩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地质年代表?

(制表或文字均可)(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

(7分)

五、论述题(15´)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