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越绝书》中记载: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
”据此判断,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
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 B C D
4.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司母戊鼎D.毛公鼎
5.“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B.大篆
C.小篆D.隶书
6.下图中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________的历史( )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字形举例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日
明
河
正
借为征
田
从
萌
右
借为佑
牛
步
柄
凤
借为风
鱼
涉
洹
兽
借为狩
车
陟
盂
亦
借为夜
材料二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甲骨文?
(2)材料二是商代国王为祭祀母亲所筑的方鼎,请写出它的名称。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重视“鼎”的原因是什么?
1.A [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可从禹这一人物入手解答。
禹治水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故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西周时期,青铜除了用于铸造工具和兵器之外,更多用于铸造礼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地位尊卑和权力等级的象征,被誉为“国之重器”。
因此,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及相关图片的辨析能力。
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对应图片是A。
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题目给出的四个文物中,只有司母戊鼎是在商朝制造的。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书面语”指当时的文字,商朝时使用的是甲骨文。
6.B [解析]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使用的文字,对它们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7.
(1)商周时期。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司母戊鼎。
鼎在古代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不仅被作为镇国之宝、传国重器,也作为国家主权、版图等的象征置于国都。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鼎记载了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已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权威的、最可信赖的象征”,也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也被赋予“显赫”“富贵”“盛大”等意义。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凡有盛大庆典和获得重大荣誉时,都要铸鼎记载,以旌表功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堂练习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青铜器B.瓷器C.陶器D.铁器
2.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
“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A.后母戊鼎B.毛公鼎C.大盂铜鼎D.商朝虎耳铜鼎
3.下列关于商朝以后青铜器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4.“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都是有关鼎的成语。
研究商周时期的鼎的数量和重量,我们不能分析得出的信息是()
A.权力的大小B.地位的高低C.财富的多少D.王朝的更迭
5.如果商周时期的人们想制造一件青铜器,正确的步骤是()
①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②将铜、锡、铅等矿石熔化
③制作泥制范具④塑成泥模⑤将液态金属注入范具
6.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7.《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
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
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时期C.西周晚期D.春秋时期
8.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方法为主()
A.形声B.会意C.象形D.指事
9.郭沫若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B.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
10.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共7分)
11.读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
并说出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有着怎样的变化?
(1分)
材料二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成。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3)根据材料二指出什么叫甲骨文。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之间有何关系。
(1分)
一、1~5AACDD6~10CBCCB
2、
(1)名称: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
用途:
祭祀。
方法:
泥范铸造法
(2)变化: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历史地位: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4)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使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一下这段视频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器物?
视频:
介绍司母戊鼎
教师:
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青铜时代,探究一下世界著名的青铜器身上所蕴含的灿烂文明,感受一下灿烂文明背后奴隶的悲惨生活。
展示课题: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
刚才咱们欣赏了司母戊鼎,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用来作什么用的?
学生:
它是用青铜做成的,祭祀用的。
教师:
青铜是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品。
展示资料: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
教师:
“金”可泛指所有金属,这段话中特指铜锡合金,即青铜,意思是用青铜冶炼不同种类的器物有六种配方。
六成铜一成锡混合,是造编钟大鼎这样的礼器的做法。
展示:
鼎
教师:
青铜鼎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
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
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思考: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吗?
学生: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过渡:
想象一下,古时那些青铜鼎是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展示:
教师:
这是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图中应该是什么人正在辛勤的劳作?
(奴隶)到底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展示:
《司母戊鼎》
教师: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一米多,宽80厘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每个坩埚(gān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
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
生产规模大
视频:
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
归纳: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商周时期
3、青铜制造业中的精品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范围广
探讨:
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
青铜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统称为“青铜文明”。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器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
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过渡: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的?
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展示:
二、甲骨文记事
1.什么是甲骨文?
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
(指导学生看书24页—25页相关文字,找出问题答案)
教师:
王懿荣(清):
一片甲骨惊天下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问题: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
甲骨文的地位如何?
展示:
(1)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方面、
(2)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教师:
这种古老的文字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看书25页最后一自然段,了解)
展示:
1.主要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2.
火眼金睛
猪
教师:
这是1937年在河
青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