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587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J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 分课时.docx

SJ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单元分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1课时平均分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

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

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

你们是怎样分的?

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

(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

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

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

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

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

想一想!

    板书:

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

对了!

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

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一)

平均分:

分的同样多

教学反思: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

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2课时平均分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

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

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

(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

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

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3、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只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

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

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

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3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支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

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

(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

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

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

“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讲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

A、提出要求: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4、“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分的数量比较多时,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

促使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最后全班交流,体验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4课时初步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

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

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怎样写算式呢?

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

(边讲述边板书:

 6÷2=3)

    (4)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

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2、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后提问:

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

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

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谁能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3、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总结

提问: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

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除法

6÷3=2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教学反思: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5课时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填一填

1、谈话:

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除法)

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2、提问:

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二、活动二: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

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活动三:

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

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活动四: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五、活动五:

拓展练习

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八

平均分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超越借助实物的操作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2×(  )=8    (  )×3=12    2×(  )=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   )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

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二、知识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

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

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

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

(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

(板书:

8÷2=)

提问: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

2呢?

(3)小组讨论:

8÷2等于几呢?

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

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最简便?

小结:

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

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

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

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

8÷2=4二()得八商是4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而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除法的计算问题,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理解乘除法关系的本质,乘法是求几个相同的数(部分)的总和,而除法恰恰相反,是把这个总和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

正因如此,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也可以求商。

这就是今天教学活动所要发现的道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7课时练习九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5、完成练习九第6题。

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这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

想一想:

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九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练习中来加深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进一步辨别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8课时练习九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0÷5=    6×2=    4×3=     4×6=

    15÷3=    5÷5=    12÷3=    2×3=

    3×6=     5×5=    3×5=     12÷2=

    6÷3=     18÷6=   8÷4=     30÷5=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口答。

2、出示练习九第10题的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3、练习九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再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4、完成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思考完成,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菊花的?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九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一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材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9课时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尘算式。

集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插图。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

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

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完成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

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

有什么样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

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3、完成第7题。

出示插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然后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上的问题,全班交流后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督促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