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399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1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小历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史说:

“不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

“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列强的“战场”转移到巴黎和华盛顿的谈判桌上。

(1)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你认为当初它们是为何而战?

材料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

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

其是什么会议通过的?

它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3)材料三出自哪一国际条约?

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哪个国家?

该条约的作用是什么?

(4)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

(2)《凡尔赛条约》;领土方面。

巴黎和会。

欧洲、西亚、非洲。

(3)《九国公约》。

日本。

作用: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协约国,判断材料一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为争夺殖民地,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因此材料一认为“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

(2)根据材料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的描述判断是《凡尔赛条约》,主要是领土方面的内容;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其他的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根据材料三“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的描述可判断是《九国公约》。

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日本。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经过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选集》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

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1)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写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凡尔登战役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不正确。

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答出一点即可)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其中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变化,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美国生产发展迅速,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

但美、德占有的殖民地少,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的殖民地,因此美德与英法矛盾越来越尖锐。

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依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理由:

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5.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

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

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1)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联)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联)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苏联模式。

(3)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

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材料一的时间“1921年3月”及会议内容可知,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依据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说明,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斯大林模式。

(3)由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

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点睛】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阿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阿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来历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比原来领土小了1/8……

材料二: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2)中国给予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和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3)使用各种之权势,以其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帮人之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

是什么会议通过的?

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

又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

【答案】

(1)《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欧洲国际新秩序

(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远东太平洋秩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材料一出自《凡尔赛条约》,该条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材料二出自《《九国公约》,该条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

此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残酷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

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

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依据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

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

一位战地记者写道: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并说说一战的性质。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不同:

材料二:

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材料四:

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因素:

一战持久而残酷;大量伤亡。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依据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依据材料四“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

请求基督行行好吧。

只要 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

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 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

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依据材料“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

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 一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是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

(3)战争启示我们: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0.读下图,请回答:

(1)下图中的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什么政权?

颁布了什么法令?

(3)他领导的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列宁

(2)苏维埃政权、《和平法令》

(3)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列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颁布了《和平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