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基础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79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基础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三级基础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三级基础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三级基础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三级基础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基础整理.docx

《三级基础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基础整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基础整理.docx

三级基础整理

一、基础心理学

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研究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对一般正常成人各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

二、应用心理学

 是心理学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学科。

心理学的三大特点

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

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主观的反映

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879年冯特

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它和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应该用能够测定直接经验方法,即实验内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认为统觉就像是意识域的注视点)和情感三维说(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奋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三个维度)。

■二、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

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如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

华生

■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

魏特海墨等

■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派。

■4.精神分析学派代表: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满足,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把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体验和情绪挖掘出来,加以舒发,就能获得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

■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四、研究心理现象的三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辩证发展原则

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

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心理学研究的四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法。

■(三)个案法(四)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有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小脑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

■端脑(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

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 右半球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占优势。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特征:

直接性、个别性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言语的声音:

1000Hz~4000Hz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知觉(直接性、整体性)

基本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一、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双眼视轴辐合:

物体越近两只眼睛视线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物体越远辐合角越小

■双眼视差:

两只眼睛相距大约65毫米的距离,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四、错觉

种类:

线条长短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大小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第四节  记忆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

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

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

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

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

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记忆的三个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的特征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的四特征:

直观形象性;片段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

表象的三作用

积累感性知识

为想像提供素材

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抽象与概括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原型启发;定势。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一)言语运动中枢:

又叫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说话迟钝,听懂,能写能认,说话不连贯

(二)言语听觉中枢:

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能听到声音不辨语音,不理解字词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

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能看到不理解

■(四)书写性言语中枢:

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

不能写字,画画

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无意注意;

(二)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

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三)随意后注意:

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需要

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动机

■动机: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激发动机的因素内驱力、诱因、需要、情绪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兴趣爱好)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定势:

人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关系到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对记忆的影响;

■(四)信号功能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认为,情绪变化快而生理的变化慢;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提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

■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这种度量可以从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

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一)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四)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动机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受暗示性、武断从事

(二)意志的果断性

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三)意志的坚韧性

退缩、动摇、执拗、固执

(四)意志的自制性

任性、怯懦

第九节人格

人格的特性

(一)独特性

(二)整体性

■(三)稳定性(四)功能性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包含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能力

能力的分类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的三个维量:

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气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学说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基本过程:

兴奋、抑制

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遵循现实性原则;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遵循道德原则。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三、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椐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

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行为

1.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

3.反社会行为

4.人际合作与竞争

5.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勒温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2.人际层面3.群体层面4.社会层面

社会心理学简史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表现出的特征1.研究领域拓宽。

2.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许多”小理论”。

3.开展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4.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二、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法

三、档案法:

四、实验法: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的分类

1.语言社会化2.性别角色社会化

3.道德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与成就角色

2.规定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自我概述的形成: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知觉人际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的经验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的主要作用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

控制点理论:

(美)罗特

外控者:

(不符合社会期待)

内控者:

(符合社会期待)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

折扣原则凯利

协变原则凯利

个体归因时需要考虑的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若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都高,外归因;

若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内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

社会动机的功能

1、激活2、指向3、维持4、调解

主要的社会动机

1、亲合动机2、成就动机

3、权力动机4、侵犯动机

5、利他动机

亲合的作用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亲合的因素

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目标的吸引力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侵犯行为构成

1.伤害行为2.侵犯动机

3.社会评价

侵犯:

1.反社会的侵犯(狭义的侵犯)2.亲社会的侵犯3.被认可的伤害行为

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弗洛伊德:

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

洛伦茨:

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

2、挫折-侵犯学说

多拉德

米勒

伯克威茨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班杜拉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的唤起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

5.大众传媒的影响

利他行为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2.嫉妒

3.羞耻4.内疚

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型)

1.认知成分(C)

2.情感成分(A)3.行为倾向成分(B)

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认知功能

态度的属性

1.方向2.强度

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

态度的形成

(美)凯尔曼

1.依从2.认同3.内化

态度转变影响因素

1.传递者的威信

2.传递者的立场

3.说服的意图

4.说服者的吸引力

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2.畏惧

3.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

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2.人格因素

3.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

1.预告警告2.分心3.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平衡理论

(二)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

(三)霍曼斯社会交换论

态度测量

1.量表法2.投射法

3.行为反应测量法

沟通的结构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

沟通的功能

1.获取信息

2.思想交流、情感分享

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

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5.协调群体行动、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际沟通的分类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

3.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4.单身沟通与双向沟通

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单线式

体语沟通

1、目光与面部表情

2、身体运动和触摸

3、姿势与装饰

人际距离

1.亲密距离0—0.5米

2.个人距离0.5—1.2米

3.社交距离1.2—3.5米

4.公众距离3.5—7.5米

人际关系特点:

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