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3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复习回顾:

1、自信的作用?

2、怎样做到自信?

3、自强的作用?

4、怎样做到自强?

导入:

笑话一则: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

“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同桌说:

“能”我惊奇道:

“是什么?

”同桌淡淡地回答:

“写作文。

请问:

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

点拨:

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

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

(生答:

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

环节一: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出示学习目标: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4、什么是“止于至善”?

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

过渡:

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

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

这个词是谁说的呢?

生答:

孔子说:

“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朱熹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解释:

朱熹说: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过渡:

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耻的吗?

请从旅游中、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其他等方面进行列举。

生答:

旅游中的可耻行为:

图片(攀折树木、践踏花卉、骑在雕塑的头上、某某到此一游)

社会中的可耻行为:

图片(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翻越护栏、乱丢果皮纸屑、占用盲道)

学校中的可耻行为:

图片(欺凌弱小、学生抽烟、上课睡觉、抄别人作业)

家庭中的可耻行为:

图片(与父母顶嘴、偷钱、不孝敬长辈)

总结:

大家认为这些行为可耻,望你们能做到行己有耻。

环节二:

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过渡:

知道了行己有耻,怎样做到行己有耻呢?

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情境讲起。

情景一:

蜗牛奖

蜗牛奖你想不想要?

它是个什么奖呢?

来看材料:

2016年年初,泰州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

“蜗牛奖”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多,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从而唤醒羞耻心,让官员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无独有偶,我市也将黑旗颁给那些卫生不合格的商铺,以唤醒它们的羞耻心,让它们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请问:

泰州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的目的是什么?

生答:

为了唤醒官员的羞耻心,让他们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总结:

A、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情景二:

马桶盖风波

2016年10月17日晚,某中国旅游团入住日本名古屋某酒店,18日酒店工作人员向领队反映某房间的备用马桶盖丢失。

后经领队询问,游客李某承认其误以为是前一位住客遗落物品,抱着贪小便宜心理将此物带出酒店。

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马桶盖:

确实智能,能加热、按摩、唱歌等,所以许多中国游客到日本旅游,回来时都买回一只马桶盖。

可这位李某却......

请:

评价李某的行为?

生答:

李某的行为是缺乏知耻之心的表现,打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也是国人的脸。

总结:

B、“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过渡:

大家是否有知耻之心呢?

进入自测小剧场:

思考:

中学生能不能与异性交往呢?

为什么?

课间上厕所的途中,你在学校草丛里捡到了100块钱。

请问:

1、你会如何做?

2、是什么促使你做出如此行为选择?

生答:

师总结:

能面对百元大钞,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确实会有一闪而过揣自己兜里的念头,但我们的知耻之心或者说羞恶之心不允许我们这么做,可见,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①“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环节三: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过渡:

行己有耻,要知廉耻,有所为;要有知耻之心。

行己有耻,还需做到什么呢?

请看情境三:

情景三:

公交车投币

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报道:

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铁圈、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简直没有底线。

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请问:

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

生答:

让民众刷卡乘车;加大处罚力度;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树立底线意识。

总结:

C、“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补充: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发现了自己的过失,也就最终到达了学习礼仪的时候,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就会有勇气改正错误。

请举出做到闻过而终礼的历史人物:

如廉颇,发现自己的过失后,负荆请罪改正错误。

请举出做到知耻而后勇的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越国战败后,勾践给吴王夫差当奴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富国强兵,打败吴国。

补充:

两个底线:

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图片:

勿恶语伤人;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务;不逃票。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图片:

不酒驾;不考试作弊;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不欺凌弱小,实施校园暴力。

情景四:

小刚的眼睛

小刚:

前天数学考砸了,爸爸念完妈妈念。

今天又考数学,真是烦死了,我已经很努力地做题了,结果还是有两道题不会做。

小明是我们班数学科代表,这两道题他竟然都会做,虽然我知道考试作弊是可耻的,可我的眼不自觉地往他卷子上瞟……

请问:

小刚该怎么办?

生答:

让民众刷卡乘车;加大处罚力度;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树立底线意识。

总结:

D、“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地说些不雅口头禅,可以尝试增强“我不要”的力量这种方法,尝试不说,慢慢地,就会像戒烟一样戒掉它;如果你放学回家总是无法自控地想看电视,可以尝试增强“我想要”的力量这种方法,坚持先写作业再看电视,久而久之,不写完作业,你都无法安心看电视;如果你的零花钱总是超支,请尝试加强自我监控这种方法来增强自控力,记录自己一天或一个月的零花钱支出。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A、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B、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C、“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D、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环节四:

4、什么是“止于至善”?

过渡:

什么是“止于至善”呢?

“止于至善”出现在中国不少高校的校训中,如厦门大学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的校训直接就是:

止于至善;河南大学的校训是: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河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到底出自哪里呢?

《大学》。

当然,此《大学》非彼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怎么断句?

明德即美德,明是个动词,使明,使彰显,合在一起即使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新民,让天下的人日新月新,也即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是达到的意思,至善也即完美的境界)。

总结:

4、什么是“止于至善”?

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我们可以在学习上追求完美,可以在拉二胡上追求完美,可以在体育竞技中追求完美。

环节五:

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过渡:

知道了什么是止于至善,怎样理解?

怎样追求止于至善呢?

以下的内容,重点由本节课的五位主角来讲述:

第一位,他的名字叫郭明义,标题是:

用鲜血诠释“止于至善”。

郭明义荣获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和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他做了什么呢?

来看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20多年来,老郭累计无偿献血六万多毫升,相当于他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只要有患者需要用血,他都随时带头捐献。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看两张他的照片,这是他的献血证。

总结:

郭明义用鲜血来助人,几乎做到了“止于至善”的境界,大家能做到如此吗?

恐怕不能,可见,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过渡:

第二位主角他的名字叫王锋,他用生命诠释“止于至善”。

观看视频:

王锋:

忠义感乾坤

【人物事迹】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

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

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

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总结:

王锋用生命来助人,几乎也做到了“止于至善”的境界,大家能做到如此吗?

恐怕也不能,但我们让充满敬佩地追随英雄的脚步。

可见,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虽然不能达到如此程度,但我们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环节六:

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

过渡:

郭明义以鲜血诠释,王锋以生命诠释,中学生童小勇在用小事诠释“止于至善”:

【人物事迹】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

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

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

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甲:

他能坚持一辈子?

我才不相信呢!

乙:

做好事,就要做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敬老院做义工微不足道。

丙:

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丁:

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请问: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生答:

师总结:

甲乙两位同学没有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甲应向榜样学习,乙应认识到“勿以善小而不为”。

丙丁两位同学积极向榜样学习,“见贤思齐”,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A、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从小善做起,积少成多,会变成大善,大善汇聚,追求至善。

过渡:

除了身边的榜样童小勇,生活中还有哪些为众人所知的榜样呢?

观看视频:

身边的好人

请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