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70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docx

湖北省自考政府经济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政府经济管理概述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有效动员和配置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实践活动。

2.经济管理的含义:

经济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一系列组织实施活动的全过程。

3.政府经济管理的含义:

政府经济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微观经济进行规制。

4.政府经济管理的性质:

⑴政府经济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⑵层次性:

①政府经济管理的层次性是由政府经济管理客体的多层次性决定的②政府经济管理的层次性是由政府经济管理主体及其职能要素的多层次性决定的③政府经济管理的层次性是由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决定的⑶创新性(创新性源于政府经济管理对象及因素的发展变化)

5.政府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经济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⑴政府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⑵政府经济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⑶政府经济管理是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⑷政府经济管理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6.政府经济管理目标

(1)含义构成:

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具有时间跨度上的区分,具有多重价值含义--公平、公正、效率等

(2)特征:

①综合性。

②阶段性。

③可分解性。

(3)目标的产生:

①产生于政府组织外部,即各种利益集团或有组织的社会成员对政府提出的期望和要求。

这些期望和要求集中起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或有影响的民意代表机构传递给政府②产生于政府组织内部,政府为了完成自己确立的任务而给自己规定目标

(4)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目标:

①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保护各类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②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③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中素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⑤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⑦改革和完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

(5)目标的原则①要有可行性②要具体明确和有针对性

7.政府经济管理的原则:

①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原则;②效益和效率原则;③条块结合、整体配合的原则;④政企分开的原则;⑤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⑥依法管理的原则。

8.政府经济管理功能

(1)特点:

①政府经济管理的功能是由其管理目标决定的。

②政府经济管理的功能是一个历史性、政治性范畴。

③现代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的多样化。

④政府经济管理的各项功能是有序继起的。

⑤政府经济管理的各项功能是同时并存、交叉进行的。

(2)功能:

决策(核心地位)、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3)意义:

政府经济管理目标既是一切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

所以它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涉及整个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政府经济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一切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依据,而且还是考核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标准,可以说,政府经济管理目标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灵魂,它决定了政府经济管理的任务,它表明了,政府经济管理的活动方向,并贯穿于政府经济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贯穿于整个政府经济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二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1.政府经济职能

(1)含义:

是政府依法地国家社会经济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具体地说,政府经济职能是以政府机构为行为主体,从社会生活总体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功能。

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赤峰市和组织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称。

(2)特点:

①政府经济职能的阶级性和广泛性。

②政府经济职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③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制性和服务性。

④政府经济职能的适应性和层次性。

⑤政府经济职能的专门性和业务性。

(3)意义:

①是认识政府经济管理的前提②规定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③是确定和划分政府经济管理职权的基础和依据④是设置政府机构的基本依据⑤是科学组织政府经济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

2.计划经济体制

(1)含义:

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组织和管理经济活动的各种具体制度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结构、经济调节结构、经济利益结构、经济组织结构等。

(2)特点:

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②在经济决策结构方面,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多少经营自主权;③在经济调节结构方面,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市场机制的作用微小;④在经济利益结构方面,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⑤在经济组织结构方面,按行政系统和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活动。

(3)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

①苏联的经济体制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

②革命根据在和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很多供给制因素,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统购包销等限制做法继续保留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中。

④封建思想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有也影响。

从理论认识上的根源看:

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解,把许多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坚持,把许多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回以摒弃,形成了许多不切全实际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合理化观念。

②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根本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超越历史阶段,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和单一的计划调节。

(4)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弊端:

①政企不分,②条块分割,城乡分割,③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④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⑤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造成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

(5)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扮演的角色:

国有资产所有者;市场替代者;国有企业经营者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模式的假定前提:

政府万能假定;政府公正假定

3.市场经济体制

(1)含义:

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都依靠市场供求的力量来解决,市成为构架经济流程的中心环节。

(2)构成要素:

①市场主体(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②市场体系③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④市场秩序(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

(3)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市场上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变化决定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变动,价格的变动引起利益关系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变动引导生产要素从经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从而达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优点:

①较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企业可根据价格的变化自动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③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④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能近似地、基本地得到满足

(4)市场失灵表现:

①市场垄断问题②宏观经济总量平衡问题③公共产品问题④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问题⑤外部效应问题

4.政府失灵(政府能力特征:

综合性;双重性;复杂性;服务性)

(1)政府失灵原因:

①政府官员的动机②信息不完全③政府角色错位④政府干预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冲突⑤政府组织的内在缺陷⑥政府难以预期私人部门对政府计划和政策的反应,从而使政府行为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

  

(2)政府失灵表现:

①没有代表性的政府②政府目光短浅③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5.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含义:

①重心从一个经济职能转向另一个经济职能的过程②内涵由简单转向丰富复杂的过程③行使方式由政治性、行政性、直接性向经济性、法律性、间接性转变的过程④管理权限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过程⑤转变过程是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提高的过程。

6.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弊端:

①政企不分,容易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②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社会经济事务,把过多的社会经济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

7.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原则:

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②既要考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社会的随能力;③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调控,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④加强服务,提高效率。

8.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需做的工作: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政企分开;③理顺关系;

④加强政府经济管理法制建设。

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弊端:

①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审批环节多,时间长。

②审批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事不透明。

改革必要性:

①以行政审批作为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实质上是计划经济,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②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经济活动行政审批过多,环节繁杂,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已成为投资者反映强烈的问题;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的要求更为迫切。

10.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原则:

合法原则;合理原则;效能原则;责任原则;监督原则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a.制定并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计划;b.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c.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

②社会管理职能(a培育市场体系,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c.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③公共服务职能(a.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各种公共产品b.进行信息引导,促进信息畅通)④国有资产监管职能

12.国家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义务:

①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而已和结构的调整;②保持和提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③探索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④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⑤尊重、维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自主权,依法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⑥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1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②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③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④依照法宝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⑤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⑥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

1.经济发展战略(特征:

全局性、长期稳定性、纲要性)

基本要素:

①战略方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决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准则)②战略目标(战略的可信要素)③案战略重点;④战略布局;⑤战略步骤;⑥战略措施。

2.可持续发展

(1)基本原则:

①发展原则(核心)②公平原则(本代际间的公平、公平利用有限资源、代人之间的公平)③协调性原则;④共同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战略包含的内容:

①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③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

3.经济发展阶段

①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五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②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四阶段:

a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一般的廉价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b投资导向阶段(从政府到企业都具有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c创新导向阶段(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竞争开始深化和扩大,竞争的焦点体现在技术与产品的差异上)d财富导向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大量积累财富基础上经济走入衰退的阶段)

4.国家内在能力理论(科特勒)影响因素:

①文化态度与价值观;②社会融合性;③要素禀赋;④产业组织机构;⑤政府的领导

5.国际竞争力理论

(1)2001年以前IMD力包括八个要素:

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

  

(2)2001年以来IMD采用了四大要素体系公布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①经济绩效②政府效率③商业效率④基础设施

6.现阶段的我国经济发展特征:

①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②我国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③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④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⑤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7.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

(1)有利条件:

①广阔的国内市场前景②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④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空间;⑤稳定的政局和渐进式的改革的推进。

⑥中国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2)难题和挑战:

①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巨大②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对紧缺③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④经济体制改革将面临新的挑战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管理过程的主要阶段。

8.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对我国的挑战)②新科技革命成为新世纪显著特征③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9.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相比,我国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点:

①战略指导思想比较稳健务实;②战略目标选择的视野更加开阔;③战略重点明确且符合国情;④战略措施有了根本性的突破;⑤战略步骤稳妥渐进。

1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类型:

a按涉及领域分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b按涉及对象分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项目规划;c按主体分中央规划、地方规划、行业规划

(2)完整指标体系包括:

①反映宏观发展总量目标的综合指标②反映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结构指标③反映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指标④反映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目标的指标。

1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管理过程的主要阶段:

①前期研究②规划草案的编制;③规划的审核、批准与调整

④规划的公布实施;⑤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评估与考核;⑥规划后评估。

第四章宏观经济总量管理

1.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是指为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方面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2.与微观经济管理目标相比,宏的基本目标特性:

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

3.宏基本目标体系:

①经济增长(是增强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证)②充分就业(通过增加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民生之本,是经济繁荣的标志)③价格稳定(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④国际收支(内容: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平衡项目)【以上四种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直接存在即统一又矛盾的极其复杂的关系,其中经济增长是首要的核心的目标】⑤收入分配的公平(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是七其判断标准)

4.构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体系

(1)基本原则:

①效率、稳定与公平兼顾额原则②总量控制和结构平衡兼顾的原则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手段:

①经济手段({1}特征:

a间接性b采用价值形式c依赖良好的市场环境{2}积极作用:

a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调节生产与消费,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局限性:

a经济手段的间接性,使其调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b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使经济手段的作用力度和广度受到限制c不同经济杠杆的运行不同);②法律手段({1}特征:

a权威性b强制性c相对稳定性{2}作用:

a是国家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判定罪与非罪、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b有利于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维护司法公正,保正政府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活经济秩序);③行政手段({1}特征:

a直接性b强制性{2}作用:

有效集中人、物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实现阶段性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3}局限性:

a缺乏灵活性,缺乏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b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宏观经济管理组织体系:

①建立宏观组织体系(原则):

a政企职责分开b精简即精兵简政c统一d效能e依法行政;②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系统(按职能划分):

a宏观经济决策系统b调控系统c专业经济管理系统d社会发展管理系统e政务系统

6.非政府的社会中介组织及其作用:

①发挥沟通协调监督咨询额服务等中介作用②可以替代和延伸政府的一部分职能③在政府及企业进行合作时,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7.宏观经济总量指标(8条)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搜易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三种表现形态(价值、收入、产品形态);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收入、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3)GDP与GNP区别:

①GDP是一个生产概念GNP是一个收入概念②GDP核算贯彻的是“国土政策”GNP核算贯彻的是“国民政策”;(4)国民生产净值(NNP):

一个国家或地区咋一定时期各种生产要素报酬的总和(5)个人收入(PI);(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后的剩余部分,是人们可以任意支配的收入,即可消费也可做储蓄;(7)价格总水;(8)总就业及失业率:

8.总供求的形成:

(1)影响总供给形成因素:

①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a资本投入量b劳动投入量c技术进步d资源的利用效率)②产业结构的变动③对外经济开放得程度

(2)影响总需求形成因素:

①货币供求量②政府财政收支状况③价格水平④外贸出口

9.总供求平衡: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及结构上大体均衡的一种经济运行状态

(1)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总量和结构的平衡②短期和长期平衡③是动态不是静态平衡④不是数量上的绝对平衡而是相对的平衡

(2)把握以下几点:

①国内供求结构与国外供求结构平衡具有互补性②咋一点时期内所提供的物质产品与服务质量来自于三次产业③产品结构师产业结构的具体化④按性质划分,包括供求结构平衡消费性和投资性供求结构平衡

10.总供求与总需求失衡的条件:

①总需求持续,过度的大于总供给,简称通货膨胀②总供给持续,过度的大于总需求

 第五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1)特点:

①.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②.财政政策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且这种直接作用是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③.财政政策是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经济手段;④.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统一;⑤.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

(2)类型;①.总量财政政策和结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调节方式)

2.总量财政政策分类: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③.中性财政政策。

3.国家预算的

(1)概念:

国家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和执行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各项收支的总体规划,包括收支规模、支出用途、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等。

(2)分类:

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国家预算的范围);

(3)特点;①.计划性;②.统一性;③.法令性;④.总体制约性;⑤.民主性

(4)功能:

①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②调节产业结构③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4.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①国家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同面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②国家预算支出划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5.税收

(1)对经济的影响:

①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纳税人的经济行为⑤产业机构

(2)调节作用的实现:

①合理设置税种的税目②规定适当的税率③确定纳税人和纳税环节④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

6.弥补预算赤字方法:

①增发货币②发行公债

7.公债

(1)特点;①.安全性高;②.流通性强;③.收益稳定;④.免税待遇。

(2)分类:

①国债和地方债(公债发行的主体)②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偿还期限)③内债和外债(公债发行的范围)④建设公债和赤字公债(经济用途)⑤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利率)⑥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能否转让)

(3)公债效应:

①乘数效应②‘挤出’效应③货币效应④收入效应

(4)衡量指标:

①公债依存度②公债负担率③公债偿还率④公债限额的动态指标⑤综合负债率

8.公共支出的类型;(公共支出的性质)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消耗性支出和公共转移性支出(①社会保障支出②财政补贴)

9.政府公共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民间支出,取决于:

①政府公共支出乘数的大小②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③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④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10.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核心,负责货币的发行,调节货币流通,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

(2)组织形式的分类:

①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②二院~③多元~④跨国~⑤准~

(3)职能:

①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和现钞的发行权)②银行的银行(a.监督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活动b.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d.组织全国的清算)③国家的银行(a.代理国库b.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c.给国家以资金支持d.代理国家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金e.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f.代表政府参加国际经融机构)

11.商业银行

(1)含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为主要业务,以追求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也是整个银行体系中的惟一能够接受活期存款、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

(2)分类:

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

(3)组织制度的主要形式:

①单元银行制度②总分行制③代理行制度④银行控股公司制度⑤连锁银行制度

(4)基本职能:

①充当信用中介②充当支付中介③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5)开展的业务:

①负债业务②资产业务③中间业务

12.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具体表现:

  ㈠.如果中央银行通过票据再贴现和放款来扩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持,那么基础货币就会等量增加;如果中央银行通过收回货款等方式缩减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持,则基础货币就会相应减少。

  ㈡.如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提供财政垡形成的政府财政金库被支用,则基础货币增加;如果没有被支用,则不会增加基础货币。

  ㈢.如果中央银行向企业、居民个人和商业银行收购黄金、外汇,则会增加基础货币;如果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外汇,则会减少基础货币。

13.货币职能:

①交换媒介即作为流通手段②价值尺度即商品和劳务的计算单位③延期支付手段④价值或货币贮藏手段

14.基础货币:

由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的。

由于基础货币及其数量的增减变化直接表现决定着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减,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伸缩的基础,所以它又称为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15.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

①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②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③现金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

16.制约商行创造派生存款数量因素: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现金漏损率③超额存款准备金率④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

17.货币需求包括:

①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②费雪方程式(MV=PQ或P=MV/Q)和剑桥方程(M=KPY)③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动机:

①交易动机②预防动机③投机动机)④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公众对货币需求因素:

①收入和财富的变化②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③持有货币的效用)

18.货币政策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