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40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1819学年八年级单元训练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单元训练

一、积累运用(35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A.凌空(líng)翘首(qiào)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

B.要塞(sài)解剖(pǔ)不逊(xùn)歼灭(jiān)

C.埋怨(mán)浩瀚(hàn)诘责(jié)镌刻(juān)

D.娴熟(xián)屏息(bǐng)锃亮(zhèng)匿名(nì)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对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受启发,不禁都鼓起掌来。

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扬州勇龙国际生态园占地大约260亩左右,设计突出“以绿为骨,以水为媒,以人为本”的观念。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那以后,她姐姐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屋。

B.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D.“财政经费要更多支持薄弱地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总理说。

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峡》作者是北宋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本文选自他的《水经注》,这是一部文笔深峭、语言清丽、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D.《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陶弘景,本文抒发了他向往自然、厌弃尘俗之情。

6.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开放,花期半个多月。

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一些,一圈的花bàn(▲),中间是橙黄的花ruǐ(▲),形状像极了缩小的葵花.它们通常是三五朵聚拢成cù(▲),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寞的夜里,万虑皆宁的时刻才能感受的到。

这种花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的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地nuó(▲)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能改变。

7.默写古诗文名句(9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云生结海楼。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采菊东篱下,▲。

(5)相顾无相识,▲。

(6)▲,恨别鸟惊心。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日月”历来是文人骚客笔下常写之景,比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过奇特壮美的落日之景:

▲,▲

8.语文实践活动。

(7分)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籍)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

这部书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的产生、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4分)

(2)《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在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上,见到了被蒋介石悬赏八万元的中共高官▲,正是这位高官为作者起草了一个九十二天的旅程计划。

(1分)

(3)班上正在举行“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你打算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________》,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打算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

(2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

(6分)

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宴词:

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

田间小沟

9.

(1)第一句中“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分)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

游大林寺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③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④今垂⑤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释]①元集虚:

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聚落:

村落,村庄。

③别造:

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④迨:

至,到。

⑤垂:

将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山桃始花(▲)⑵历东、西二林,抵化城(▲)

⑶因与集虚辈叹且曰(▲)⑷属引凄异(▲)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遗爱草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B.时节绝晚哀转久绝(《三峡》)

C.余与河南元集虚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于是孟夏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4分)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

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

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

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

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

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

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

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

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

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

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

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15.第⑥段划线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4分)

16.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17.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

”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

(写出两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6分)

一条流不尽的河

①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

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

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留意过它。

②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

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

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

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

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

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

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

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

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

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

④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

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

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

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

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

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

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

⑤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⑥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

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

车里大多是学生和返乡的民工,买不到座票的又以民工居多,他们大多衣着马虎,言谈粗俗,有些人的身上脸上还残留着污渍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灰尘。

像我这样读过几天书的人那时是极瞧不起他们的,甚至暗地埋怨他们——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们打挤,令我们不能舒舒服服地回趟家!

回到家向家人抱怨,母亲只是淡淡地说:

“这就是回家,你现在还体会不到。

⑦大学的第二个寒假,火车上仍然那样拥挤。

提前两周买到座票的我安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冷眼看着拥挤在过道上的民工,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可悲,那时我仍认为他们不必为回趟家而忍受这样的折磨。

由于中途有人上下,过道上的人也就跟着向前流动,刚才还在你面前的人过不了多久就被挤到较远的地方了,整个过道就像一条流动的河。

⑧不久,一对带着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年轻夫妇吸引了我的目光。

男人穿着印着“##摩托”字样的制服,制服上有几块显眼的油渍,女人穿着简朴而整洁,小女孩被打扮得很惹人喜爱。

这一小家子被推挤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

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⑨不一会儿,男人挎在胸前的小背包里的手机响了,夫妻俩把身子尽力向下蹲了蹲,妈妈柔声地对小女孩说:

“宝宝,接电话,可能是爷爷来电话了。

”小女孩懂事地踮起脚尖很费力地拉开小背包上的拉链,抓出一个旧款手机。

那铃声是最普通的座机铃声,却仿佛响彻整个车厢,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喂……爷爷吗……嗯……我们在火车上……快回来了……爸爸妈妈给你和奶奶买了好多好吃的……”那甜美的童音和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的双眼模糊起来。

那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难忘啊!

当我反应过来想给他们让座的时候,他们已被挤到远处。

看着过道上还在涌动的人流,我竟想起了我的那条小河,一股敬意从心底翻涌上来——家是什么?

是父母,是妻儿,是爱啊!

回家既是亲人的团聚,亦是一种不渝的信仰!

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竟是这样的令人震撼!

⑩又临近春节,前几日路过火车站,眼前的场景还是那样熟悉。

各种各样的人挤满了车站,他们有的背着包拎着袋,有的扶着老牵着小。

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我当年的焦虑和不安,眼里满是淡定和从容。

有人说过,春节回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

是的,千百年前,春节将至的时候,驿道上古道边不也是挤满归家的谪人和游子么?

我的眼前再次浮现我的那条小河,那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不就是一条条流不尽的河吗?

家的召唤就是大河的召唤啊!

回家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从亘古流向永远!

18.在火车上,我的思想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摘选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

(3分)可悲→▲→▲→▲

19.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0.⑥⑦两段中,作者一再强调火车上的拥挤,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21.除了“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之外,文章标题“一条流不尽的河”还有哪些含义?

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3分)

22、中国人有着重家爱家的传统,这种传统有时体现在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行为上。

你怎么看待许多中国人过节时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的行为?

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4分)

三、作文(60分+3分)

23.“旅程”在“XX百科”引证解释有:

(1)旅行的路程。

宋.苏轼《再过泗上》诗之一:

“旅程已付夜帆风,客睡不妨背船雨。

(2)喻人生历程。

《花城》1981年第6期:

“难道她只能在这没有爱的人生中度完她的生命的旅程?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这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有生活的感悟,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5分)

1.C2.B3.C4.A5.C

6、瓣、蕊簇挪(4分)

7、默写略

8

(1)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斯诺)、、红色中国

(2)周恩来

(3)例:

《曾子烹彘》(或:

《曾子杀猪》、《商鞅立木》)

轻诺必寡信。

(或: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言之有理即可,每空1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9

(1)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3分,每点1分)

(2)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或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任选其一,手法1分,效果2分)

10.开花;到达;于是;连接。

11、D

12.⑴略2分⑵略2分

⑶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分

13.

(1)大林穷远;

(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得一点2分)(3分)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

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

“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

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14.交代说明对象(1分),即人类个体的独特性(1分),引出下文(1分)

15.举例子(2分),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2分)。

(共计4分)16.不能删去。

“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1分)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7.示例:

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

二、用脸谱签到。

(4分)

18、(3分)惊异→感动→震撼(每空1分,共3分)

19、(3分)本句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1分),具体刻画夫妻二人竭尽全力保护女儿的特殊姿势(1分),突出回家的艰辛与执着(1分)。

20、(3分)突出回家的艰难(1分),为下文刻画一家三口特殊的姿势和写自己对回家的感悟作铺垫(答到一点即对)(2分)。

21、(3分)火车上拥挤的人流不断向前流动;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就像一条条流不尽的河;中国人过节回家团聚的传统传承了千百年。

(每点1分,意思基本达到即对)

22、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理由。

(明确的观点2分,具体的理由2分;表达明确、通顺、有理即可;回答不够具体明确酌情扣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