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28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美术教案.docx

人美版美术教案

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一:

2015年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

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

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

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

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

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

恢弘壮丽、气

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

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敢于

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

历史组关键词:

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秦始皇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

秦代的社会。

地理组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

说说秦始皇

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

陶俑是如何制作的?

兵马俑的雕

兵马俑塑风格是什么样的?

与你熟悉的

铜质车马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展示兵马俑的姿态。

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

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

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

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员,将会如何介绍。

(300字左右)关键词:

秦始皇陵

综合组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

文化遗产。

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

何给予保护?

(空气、湿度、旅游人群

等)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

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

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

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宝贵的信息。

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

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

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这些栩栩如生誉。

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汉人物俑

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

手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

法细腻,写实传神。

成汉代

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顾:

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构成的概念?

2.构成的分类?

3.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

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

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要求每张突出表现

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

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

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

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

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

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

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

并引导:

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

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

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

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

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工笔花卉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

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

焦、浓、重、淡、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2、写意花卉:

(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4、布置作业:

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

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第五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

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

【篇二:

新版人美版七年级上(第13册)美术教案】

课题:

敦煌莫高窟

课型: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

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

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

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

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

如身姿显得较丰腴。

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

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

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

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

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

(师生互动完成)

【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建筑: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

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

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

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教师活动:

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

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

教师活动:

用幻灯片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

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

【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a、北朝时期:

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

现存洞窟有300多个。

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

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c、五代和宋:

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

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教师活动:

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活动:

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

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九色鹿”“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

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教师活动:

幻灯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

答惑。

学生活动:

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幻灯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

幻灯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

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教师小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课外拓展】:

1、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反思】:

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课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

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

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

针对重点,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

教学方法:

探究式、自主学习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批注教师放映幻灯

教师引导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一:

课前准备:

把图片、资料准备好

二:

上课过程

1.问题:

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

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

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

将《父亲》和《秋瑾》对照,

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

(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

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

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

?

油画颜料、油画布,

中国画?

?

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

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教师展示作品

评价

总评

版画?

?

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

浮雕和圆雕

固体材料

工艺:

传统工艺?

?

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

?

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

古代?

?

石、木、瓦

现代?

?

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

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素描

玉兰黄鹂雕塑

磨镰刀油画

血衣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版画

评价

总评:

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

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自学:

学生结合手中

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

自主学习

学生感受实物

观察并发言

观察并发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小结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附:

相关资料

法国修建凯旋门的原因:

由于发生法奥战事,法国势力弱,国王又禁止人民反击在内外压力下,不屈得法国人民到处成立起义队勇敢保卫巴黎两万名志愿军开赴前线与奥国侵略着战斗,

马赛人高唱〈马赛进行曲〉挺进。

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为“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后被处

死。

法国著名雕塑家吕德,在这件雕塑作品中热情歌颂了法兰西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作品中只有七个人,却给人以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之感。

亨利-摩尔?

?

1898~1986英国著名现代雕塑家,矿工的儿子。

年轻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早期作品特征有古拙、沉稳、充满生命力。

后期发展出两种技法:

一种是在实体中挖出空洞

,以显露内在的形体,另一种汇集不同的形体来组成一件作品。

2000年在我国举办展览引起轰动。

反响强烈。

罗中立:

著名油画家四川美院教授。

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临潼下河村,目前挖掘出三个坑,面积有两万多平米内有兵佣数千件陶佣马佣战车千多件,青铜器万件。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教材分析】“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

【篇三: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

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