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993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docx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

诊断学

一.名词解释

1.发热,2症状3.水肿4.体征5昏迷6稽留热7间歇热

发热:

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症状:

患者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为症状。

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而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体征:

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称为体征。

昏迷:

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丧失,对刺激失去正常反应或全无反应。

稽留热:

窗体顶端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间歇热:

窗体顶端

间歇热:

先有寒战或畏寒,突然高热39℃以上,若干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经过一间歇时间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二.简答题

1.常见热型分类?

特点?

临床意义?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伤寒、传染病、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

39℃以上,一日间的体温波动范围超过两度。

常见于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

先有寒战或畏寒,突然高热39℃以上,若干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经过一间歇时间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多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浪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温度曲线是波浪形。

布氏杆菌病等

回归热:

高温持续一定时间后退热,之后高热又再次出现,如此反复数次。

见于回归热、淋巴瘤、周期热、霍奇金病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

2.比较呕血与咯血的异同?

呕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呕吐物可能是暗褐色或咖啡渣样物质,也可能是鲜红色。

咯血:

由呼吸道排出的,血呈鲜红色泡沫状。

3.生命体征的含义?

?

窗体顶端

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系列客观表现,是衡量机体功能状况的基本指标,其内容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变化。

生命体征能反映疾病的病情变化,是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的重要依据。

∙窗体底端

4.成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正常值?

其临床意义

红细胞: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1012/L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120-160g/L成年女性:

110-150g/L

临床意义:

相对性增多: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绝对性增多:

即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前者为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后者是一个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生理性减少:

即生理性贫血,见于3个月的婴儿至15岁的儿童、妊娠晚期孕妇、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原因贫血。

5.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

分类?

各自的临床意义?

6.最常见的呼吸困难指哪些?

临床意义?

端坐呼吸:

在平卧位时感觉到的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可因躯干上部直立而消失或缓解。

临床意义:

严重心力衰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入睡1-2h因阵发性憋气或呼吸困难而惊醒;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

7.成人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及心音的构成?

正常心尖搏动:

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出,距前正中线约,搏动范围直径心音:

第一心音S1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第二心音S2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的关闭引起的瓣膜振动,标着心室舒张的开始。

第三心音第二心音可听到一个较弱的声音(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

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果听到则多为病理性的

8.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嗅诊

9.尿液常规检查指标?

意义

颜色黄色、深黄色红色为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24h尿量成人1000-2000h增多:

>3L/24h,见于水摄入过多,抗利尿激素性多尿,溶血性利尿减少:

<400ml/24h或者17ml/h为少尿;<100ml/24h为无尿,见于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不足;肾实质性疾病及尿路梗阻或排尿障碍。

尿酸碱度新鲜尿病理性酸性尿:

酸中毒、高热、脱水、痛风、服用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病理性碱性尿:

碱中毒、尿潴留、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比重成人增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

降低:

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间质性肾炎、肾衰竭。

尿蛋白<150mg/24h尿蛋白增高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受寒、精神紧张引起的功能性蛋白尿;肾小球器质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10.血脂常规检查指标,其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成人增高:

高血脂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

降低:

严重肝病、严重贫血、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

甘油三酯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降低:

原发者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和低β脂蛋白血症;继发者见于肝疾病、甲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癌症晚期、肝素等药物应用。

11成人正常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F-W法),总胆红素值,其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

35-50g/L球蛋白:

20-45g/L临床意义:

1、白蛋白、球蛋白同时减少见于肾病综合征、蛋白质摄入不足、肝细胞损害引起合成不足、蛋白质丢失增多;2、总蛋白增高特别是γ球蛋白增高多见于肝硬化、胶原疾恶性肿瘤和巨球蛋白血症。

血糖(F-W法)生理性增高:

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后或情绪紧张。

病理性增高:

糖尿病、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妊娠呕吐、全身麻醉、脱水、颅内高压、颅脑外伤、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氧窒息、肝硬化。

生理性降低:

妊娠期、哺乳期、饥饿、长期激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病理性降低:

胰岛素治疗过量、缺乏抗胰岛素激素、肝糖原储存缺失性疾病、急性乙醇中毒、胃大部切除术后。

总胆红素值: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血清胆红素17-34μmol/L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毒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

2、判断黄疸类型血清总胆红素在340-510μmol/L者为阻塞性(完全阻塞)黄疸;不完全梗阻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0-200μmol/L,溶血性黄疸很好超过85

3、结合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

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皆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内科系统常见病

一.问答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其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症状:

1、咳嗽:

晨起夜间阵咳或排痰;轻度为偶尔咳嗽,中度为阵发性咳嗽,重度为持续性咳嗽。

2、咳痰:

白色粘液痰或浆液泡沫痰,偶可带血,合并感染时,则变为粘脓痰。

3、喘息:

部分患者有支气管痉挛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音。

4、炎:

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体征:

早期无阳性体征。

急性发作期时,可在背部及肺底部听到干、湿性罗音。

后期合并肺气肿时有相应体征。

诊断依据:

1、排除其它心、肺疾病。

2、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即可作出诊断。

3、如果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依据(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以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治疗:

1)抗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

切勿长期预防用药。

2)祛痰镇咳3)平喘4)对症治疗2、临床缓解期治疗:

1)去除病因:

戒烟,减少大气污染;及时治疗感染。

2)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力:

定期选用免疫增强剂。

加强体能锻炼,如太极拳、气功,进行呼吸和耐寒锻炼。

2.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其血液学检查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

1、喘息反复发作,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常常与吸入外源性过敏原有关。

2、胸闷或咳嗽。

3、呼吸性呼吸困难

体征:

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严重发作时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可闻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治疗原则:

1、吸入糖皮质激素。

2、或联合使用长效β激动剂3、缓解药物为速效β激动剂、茶碱类等。

4、重度或危重患者需及时入院治疗。

3.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实验室检查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

1、寒战高热2、咳嗽伴患侧胸痛3、咳血痰、黄痰4、危重患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微循环障碍、呼吸衰竭的征象。

体征:

可出现典型肺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局限性湿性啰音,病变范围小程度轻者,体征可不明显。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2.血培养:

20%的患者有肺炎球菌生长。

3.痰液检查:

痰培养可阳性,痰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和革兰阳性成对或短链状球菌。

线胸片: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重或一个肺段的淡薄均匀阴影,实变期可见大片的均匀致密的阴影。

4.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其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症状:

1、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

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等2、慢性咳嗽、痰量少3、咯血、胸痛4、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体征:

病变范围小或深在可无异常体征。

若病变范围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有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治疗原则:

早期、联用、规律、适量、全程为原则。

5、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起病缓慢初期症状少,有的患者可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等症状。

体检时,可听到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可有第四心音及收缩早期主动喷射音。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男性,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在130mmHg以上,并伴有重度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障碍。

并发症:

过高的血压对血管与重要脏器的损伤造成,包括心脏、脑、肾、动脉的直接作用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包括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力衰竭。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诊断标准:

1、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室5测量的血压,必须是安静休息是坐位肱动脉血压值,且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两次或两次以上非多次血压测定的平均值。

2、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也包括

6、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全胸,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及牙齿。

2、性质疼痛为压榨、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为灼烧感。

发作时患者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

3、诱因常有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休克等诱发。

4、持续方式疼痛多在3-5min内逐渐消失,发生频率可数日至数周一次,亦可一日数次。

5、缓解方式发作时立即停止诱发原因或给予硝酸酯类制剂舌下含服,可使疼痛迅速缓解。

2)体征一般无特殊体征。

多数伴有心率快、血压高、表情紧张、皮肤多汗、脸色苍白等。

有事听诊闻及奔马律;也可因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杂音。

7、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的比较?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同属消化性溃疡,因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不少共性,故一般都统称消化性溃疡。

通常人们总是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称之为“胃病”或溃疡病。

主要是它们临床表现极其相似。

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从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临床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有必要加以鉴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原因不同:

目前认为胃溃疡的形成因素较多着重于胃粘膜屏障的削弱和胃泌素分泌的增加,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因素则较多着重于壁细胞总体的增大。

  位置不同:

  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和幽门部,以后壁为多,直径一般为5~25mm,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为多,直径一般为2~15mm.溃疡多为单发,但也有多发性溃疡。

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深达粘膜肌层,边缘整齐,有炎症、水肿、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当溃疡侵及较大的血管时,能引起大量的出血。

若溃疡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常引起穿孔。

  疼痛性质不同:

  上腹部疼痛是溃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疼痛的性质常为隐痛、灼痛、胀痛、饥饿痛或剧痛,以阵发性中等程度钝痛为主,亦有持续性隐痛,能被碱性药物和食物暂时缓解。

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常位于剑突下或偏左,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2小时,再经1~2小时的胃排空后疼痛能自行缓解,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进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门管溃疡表现更为明显,常伴见餐后饱胀不适或恶心呕吐。

其疼痛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舒适。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背部7~12胸椎区,常于饭后2~4小时发作,持续至下次进食后才缓解,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故叫“空腹痛”,其疼痛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

有的也可在夜间出现疼痛,常在夜间痛醒,又叫“夜间痛。

  发病年龄不同:

  一般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则发病年龄较迟,多发于中壮年。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均以男性居多。

  胃液分析:

  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

  发病季节不同:

  胃溃疡无季节性发病倾向,而十二指肠溃疡有季节性发病倾向,好发于秋末冬初。

  治疗方法不完全相同:

  因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率极低,除并发急性大出血需急症手术外,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胃溃疡癌变率较高,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胃溃疡,应警惕癌变的发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半年1次),监视其动态变化,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8.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可有乏力,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肝轻度肿大,脾轻、中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9.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并发症?

治疗原则?

1)一般临床表现:

口干、多饮、多食多尿,并有乏力、消瘦,简称“三多一少”。

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常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一般需要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体型多肥胖,起病缓慢,三多一少的症状较轻,部分患者无症状,在查体时发现;也有部分患者以并发症起病。

二)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感染;糖尿病足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10.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有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

2、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3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白液、体液传播。

通过病原体污染的水合物经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某一个体则成为易感者。

易感人群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传染病的流行更易发生。

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

季节性、地区性、生态改变等;2、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是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其免疫力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差异很大。

11.AIDS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12.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其发病特点?

治疗原则?

病因: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发病特点:

突然发病,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

主要表现为突感剧烈头痛,并有频繁呕吐,继之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

出现血压明显升高、脉搏徐缓有力、打鼾、瞳孔不等大等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可阳性。

内囊出血表现为典型的三偏征:

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治疗原则: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降低颅内压、血压管理、出血量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外科系统常见病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其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什么?

临床表现:

腹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的隐痛,逐渐加重,一般经过数小时至24h,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痛。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全腹痛,或一开始痛就局限在右下腹。

胃肠道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约有30%的患者表现为便秘或腹泻症状。

全身可有发热、寒战表现。

并发症

(1)出血:

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

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

关键在于预防,阑尾系膜结扎确切,系膜肥厚者应分束结扎,结扎线距切断的系膜缘要有一定距离,系膜结扎线及时剪除不要再次牵拉以免松脱。

一旦发生出血表现,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

(2)切口感染:

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在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中多见。

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此并发症已较少见。

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切口冲洗,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

处理原则:

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

短期可治愈。

(3)粘连性肠梗阻:

也是阑尾切除术后的较常见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等多种原因有关。

一旦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应早期手术,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

粘连性肠梗阻病情重者须手术治疗。

(4)阑尾残株炎:

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或者粪石残留,术后残株可炎症复发,仍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

也偶见术中未能切除病变阑尾,而将其遗留,术后炎症复发。

应行钡剂灌肠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

症状较重时应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残株。

(5)粪屡:

很少见。

产生术后粪痰的原因有多种,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其结扎线脱落;盲肠原为结核、癌症等;盲肠组织水肿脆弱术中缝合时裂伤。

粪屡发生时如已局限化,不至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类似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

如为非结核或肿瘤病变等,一般经非手术治疗粪屡可闭合自愈。

2.胆结石的临床表现?

症状:

隐痛或绞痛,通常位于剑突下和右上腹部呈阵发刀割样,向右肩放射并伴恶心呕吐。

可伴发寒战、高热和黄疸。

3.骨折?

专有体征?

影响其愈合的主要因素?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专有体征:

1)畸形:

骨折段移位(成角、短缩、旋转等)后伤肢形态改变。

2)反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由于骨折造成不正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在骨折断端互相摩擦时。

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

一般不实施检查以免加重损伤。

4.骨折急救处理及治疗原则?

骨折的急救处理:

1、首先要注意全身情况:

检查生命体征,排除内脏损伤、大出血及休克等严重伴发损伤和合并症,如有休克,应先施行抗休克治疗,然后在处理骨折局部。

2、妥善处理伤口:

如有伤口出血,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如还不能止血,可使用止血带但必须记录时间,定时松开,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包扎时尽量用消毒敷料或清洁敷料包扎,以避免加重感染。

3、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骨折肢体,是骨折急救处理中的重要的一环,固定是,可以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等,也可将受伤的上肢与上半身躯干固定在一起,受伤的下肢可与健肢固定在一起。

4、迅速转移:

妥善固定后,患者要迅速转送至医院,争取时间及早处理。

治疗原则:

1、复位

1)闭合复位手法复位与牵引复位

2)切开复位

3)复位标准

2、固定:

1)外固定小夹板、石膏、支架、牵引

2)内固定:

钢板、螺钉、钢针、髓内钉

3)功能锻炼:

分三期:

骨折早期(肌肉的自主收缩与放松)、骨折中期(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逐渐活动患肢上下关节)、骨折后期(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

5.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6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和不排气排便。

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

禁饮食与胃肠减压;矫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和中毒2、解除梗阻:

1)非手术治疗:

在基础治疗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

2)手术治疗:

方法有:

梗阻解除术、肠切除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妇产科系统常见病

1.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

2、下腹肿块

3、压迫症状

4、疼痛

5、不孕

儿科系统常见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