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8doc.docx
《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8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8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8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8)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4cm,6cmB.8cm,6cm,4cmC.14cm,6cm,7cmD.2cm,3cm,6cm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 )
A.(﹣3,﹣2)B.(3,2)C.(﹣3,2)D.(3,﹣2)
4、如图,△ABC中,AB=AC,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CB.AD⊥BCC.AD平分∠BACD.AB=2BD
5、如图,把一副含30°角和45°角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
A.100°B.120°C.135°D.150°
第4题图第5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
6、在△ABC内一点P满足PA=PB=PC,则点P一定是△ABC(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中线的交点
7、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90°B.150°C.180°D.210°
8、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
A.15B.30C.45D.60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另一边长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30°B.30°或150°C.120°或150°D.120°,30°或150°
10、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高,BE是中线,CF是角平分线,CF交AD于点G,交BE于点H,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ABE的面积△BCE的面积;②∠AFG=∠AGF;③∠FAG=2∠ACF;④BH=CH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n=____________
12、如右图,在△ABC中,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BE的中点.且S△ABC=8cm2,则图中△CEF的面积=____________.
14、△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________厘米/秒.
第10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
三、(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如图,有公路l1同侧、l2异侧的两个城镇A,B,电信部门要在S区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C应修建在什么位置?
请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注明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S
16、如图,∠D=∠C,AC=BD.求证:
∠A=∠B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若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之比为2∶9,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内角和。
18、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证明:
∠BAC=∠B+2∠E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上,轮船航行2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60°方向上.当轮船到达灯塔C的正东方向D处时,又航行了多少海里?
20、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
(1)求证:
AD平分∠BAC;
(2)猜想写出AB+AC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六、(本题满分12分)
21、△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
(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
(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
(3)求△ABC的面积.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点.
(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
并证明.
(2)在满足第一问的条件下,连接AD,此时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并请给予写出(不必证明).
(3)过C点作AB边上的高CG,请问DE、DF、CG的长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并加以证明.
八、(本题满分14分)
23、
(1)操作发现:
如图①,D是等边△ABC的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你能发现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猜想:
如图②,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时,其他作法与
(1)相同,猜想AF与BD在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深入探究:
Ⅰ.如图③,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运动时(点D与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和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探究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探究的结论;Ⅱ.如图④,当动点D在等边△ABC的边BA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
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测试答案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DC,6-10BCBDA
二填空题:
11、812、1013、2cm214、2或3
15:
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COD的平分线交于P点,则P点为所求.
16:
连接CD
∵AD=BC,AC=BD,AB=BA
∴△ABC≌△BAD
∴∠A=∠B
17:
∵任何一个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
又∵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为9:
2,
∴多边形内角和等于360°÷2×9=1620°,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n-2)×180°=1620°,
∴n=11,多边形内角和为1620度。
18:
∵CE平分∠ACD,
∴∠ADE=∠DCE,
∵∠DCE=∠B+∠E,
∴∠ACE=∠B+∠E,
∵∠BAC=∠ACE+∠E,
∴∠BAC=∠B+∠E+∠E=∠B+2∠E。
19、解:
∵CD⊥DB,∠CBD=60°,
∴∠DCB=30°
∴DB=BC,
∴BC=2DB,
又∵∠BCA=60°-30°=30°,
∴BC=BA,∴BC=2×40=80(海里),
∴DB=40海里,
答:
当轮船到达灯塔C的正东方向D处时,又航行了40海里
20.
(1)证明:
∵DE⊥AB于E,DF⊥AC于F,
∴∠E=∠AFD=∠DFC=90°,
在Rt△BDE和Rt△CDF中,
∵BD=CD,BE=CF,
∴Rt△BDE≌Rt△CDF,
∴DE=DF,
∴AD平分∠BAC.
(2)解:
AB+AC=2AE.证明如下:
由
(1)可知AD平分∠BAC,
∴∠EAD=∠CAD.在△AED与△AFD中,
∵∠EAD=∠CAD,∠E=∠AFD=90°,AD=AD,
∴△AED≌△AFD,
∴AE=AF.又∵BE=CF,
∴AB+AC=AE-BE+AF+CF=AE+AE=2AE.
21、作图略,
(1)作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点C1的坐标(3,﹣2)
(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点C2的坐标(﹣3,2)
(3)S△ABC=2.5
22、
(1)当点D在BC的中点上时,DE=DF,
证明:
∵D为BC中点,
∴BD=CD,
∵AB=AC,
∴∠B=∠C,
∵DE⊥AB,DF⊥AC,
∴∠DEB=∠DFC=90°,
∵在△BED和△CFD中
∠B=∠C
∠DEB=∠DFC
BD=CD
∴△BED≌△CFD(AAS),
∴DE=DF.
(2)
有3对全等三角形,有△BED≌△CFD,△ADB≌△ADC,△AED≌△AFD,
(3)CG=DE+DF
证明:
连结
则
即
因为
所以。
23解:
(1)AF=BD;证明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C,∠BCA=60°
同理知,DC=CF,∠DCF=60°;
∴∠BCA﹣∠DCA=∠DCF﹣DCA,即∠BCD=∠ACF;
在△BCD和△ACF中,,
∴△BCD≌△ACF(SAS),
∴BD=AF
(2)证明过程同
(1),证得△BCD≌△ACF(SAS),
则AF=BD
所以,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
(1)相同,AF=BD仍然成立;
(3)Ⅰ.AF+BF′=AB;证明如下:
由
(1)知,△BCD≌△ACF(SAS),则BD=AF;
同理△BCF′≌△ACD(SAS),则BF′=AD,
∴AF+BF′=BD+AD=AB;
Ⅱ.Ⅰ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F=AB+BF′;
证明如下:
在△BCF?
和△ACD中,,
∴△BCF′≌△ACD,
∴BF′=AD
又由
(2)知,AF=BD;
∴AF=BD=AB+AD=AB+BF′,
即AF=AB+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