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601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春毛概复习范围.docx

16春毛概复习范围

简单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1)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文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BCD

BC

ABCD

ABD

AB

B

ABC

ABC

1、邓小平强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商品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

B生产力落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C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口多且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起点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3、邓小平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是指()。

A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C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D还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6、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包括()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公有制为主体B共同致富

C消除两极分化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8、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7年的党的十三大

D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

9、评价改革事业的成败,依靠“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实行全面改革开放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D多渠道

 

单项

1、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陈云D 邓小平

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

A 发展速度已无足轻重B 增加GDP已不重要

C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D 产业升级越快越好

3、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依法治国B 权力制衡

C 人民当家作主D 多党合作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 加强法制建设

C 民主法律化

D 依法治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实现祖国统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7、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A 社会手段B 社会计划C 社会理想D 社会现实

8、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其实质是()

A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B 中美之间的问题

C 中国的内政问题D 中日之间的问题

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

C 改革与开放D 世界大战危险迫在眉睫

10、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 知识分子B 新的社会阶层

C 精英阶层D 工人阶级

1、c2、c3、c4、A5、A6、B7、C8、C9、B10、D

多项选择题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A 政企职责不分B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C 忽视商品价值规律D 条块分割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 个体经济

B 私营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

A 坚持党的领导B 政治体制改革

C 人民当家作主D 依法治国

4、关于民主,正确的理解是()

A 民主是历史的范畴

B 民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重要

C 无论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益

D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A 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

C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7、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是()

A 安全B 有效C 方便D 价廉

8、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

这些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D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一边倒”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

A 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B 中介组织和从业人员

C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

D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1、ABCD2、ABC3、ACD4、ACD5、ABCD6、AB7、ABCD8、ABD9、ACD10、ABCD

判断题

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答:

错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最重要的。

但这是暂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1、市场经济是一种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经济形态

错误。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

它在封建社会已经萌芽,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存在,因此,它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

2、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错误。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

3、改革是一场革命。

答:

正确。

改革是一场革命。

因为,改革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革命。

4、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错误。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着根本的不同。

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5、民主、自由、人权是不分国界的

错误。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

但是,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范畴,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也不同。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因而也存在为少数人服务的民主和为多数人服务的民主。

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

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根本问题。

人权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人的产物。

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6、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

错误。

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的思想”则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和,其中包括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思想,而这些不正确或错误的思想则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其他领导人尤其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科学著作中,也体现在党的历史文件和主要领导人的科学著作中。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答:

错误。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材料复习题

 1.材料分析题一:

看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

  材料2

  伯恩斯坦和芒罗在《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有如下观点:

台湾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难题。

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除了援救台湾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它就有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其他亚洲友邦中丧失信誉的危险,而救援就意味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交战。

如果台湾人民同意与大陆和平统一,就会使中国得到另一块经济上的大肥肉,即美国第9大贸易伙伴和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地方,这将大大加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战略力量。

  ——〔美〕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著:

《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材料3

  邓小平说: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97页

   问题

  

(1)结合材料1,指出中国对台湾主权的立场。

(2)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国家和台湾地区、对美国这三方的重要意义。

 答:

(1)材料1指出中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充分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2)采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对国家和台湾地区、对美国这三方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中国来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其次,这一方针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创伤。

如果再动干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必将带来更多的伤害和不幸。

考虑到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经济制度缺乏了解,他们有久已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所以,邓小平十分强调尊重台湾的现实,尊重台湾同胞的愿望和选择,提出了统一后台湾实行高度自治,保持其现行的政治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

台湾可以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经济会发展更快,稳定繁荣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再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考虑到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如果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统一,美国利益也不致受损害。

一旦通过和平共处的办法解决了台湾问题,这个热点也就消失了,这对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

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2002年我国财产的分布情况:

 人均财产最多的20%的人口拥有59.3%的财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20%的人口则仅有2.80%的财产,两者的比例为21.18∶1。

如果以拥有财产最多的10%的人口同拥有财产最少的10%的人口相比,那么,两者拥有的财产比例为60.89∶1。

——摘自景天魁:

 《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

(1) 谈谈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与变化。

(2) 如何正确认识其中的负面影响与负面变化?

(3) 怎样做才能缓解或消除这些负面的变化?

答:

(1) 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正面的变化有:

 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度增加了社会财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迅速提高。

负面的变化有:

 居民在收入和财产占有上出现了差距过大的情况。

(2) 对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居民在收入和财产占有上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与负面变化,应历史地、辩证地加以认识。

首先,改革所带来的成绩是主要的、巨大的,不足与成绩相比是次要的,是细小的,且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贫富差距扩大既有打破平均主义所带来的合理成分,也有“市场失灵”、权钱交易所带来的不合理的成分;既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正面效用,也有不利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正常的范围之内。

(3) ① 通过建立财产税、遗产税、继承税等对富人的财产进行调节;②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 建立最低工资制度;④ 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自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摘自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简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2) 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述重新提出“两个务必”有何重要意义。

(1) 在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就对执政条件下如何进行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

探索的成果主要有:

 如何在执政条件下,防止和约束权力;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

而解放前夕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全体党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当时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对于解决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这一问题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财富有了较大增长,但也出现了奢侈腐化、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思想问题。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还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也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只有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我们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4.下面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材料,请结合材料与我国国情实际,分析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意义。

  材料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

  材料2

  Algo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