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岳麓版习.docx
《学年度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岳麓版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岳麓版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岳麓版习
2019-2020学年度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孙中山说:
“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从前欧洲在民权初萌芽的时代……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
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了中国“政治革命”的必要性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存在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孙中山遗嘱中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的先驱,他们经济思想的共性是()
A、争取民主自由
B、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D、以传统手工业对抗现代工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B、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C、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D、共产国际的帮助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
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
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
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WWW.ziyuanku.com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例证所提观点。
(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钧评说l阅读下列材料,回谷间题。
材料一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例、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
孟子说:
“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
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一)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之含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
……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一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
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答案】:
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
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
他指出:
“组织内阁,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用政党内阁,“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
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
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然而,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
根据材料,指出黄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兴的政党内阁主张。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甘地和孙中山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罪恶的屈服。
他写道:
“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等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
……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
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三: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
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
……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
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向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他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
“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
“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材料二: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摘编自《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依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以来辜鸿铭对待东方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你如何评价辜鸿铭?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