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3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docx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

Teachingdesignofbird'sparadise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篇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2、篇章2: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

篇章1: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

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

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

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

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

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

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

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

一株干:

不可计数绿

根:

垂伸茂盛

枝:

卧富有生命力

叶:

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设计理念: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理念: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

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

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

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设计理念: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设计理念:

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二、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质疑。

(在质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师生共同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三、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本文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3.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第三课时

语文综合性学习: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1.利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

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

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这些问题在网上都有答案。

今天,我们就到网上去查找并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请大家打开internet网站在"XX"中搜:

鸟的天堂

4、指导使用博客  熟悉博客界面,指导利用博客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5、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6、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博客,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博客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博客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7、总结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

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附:

教学板书内容

3 鸟的天堂

篇章2: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份【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

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痢?

lt;b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

(相机板书:

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

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

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

(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

课前预习20分钟

(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天堂”,问:

“天堂”原指什么?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指学生回答)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

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学生说说)

3.导入(师述):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两次)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

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句式不同:

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句意不同:

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韵味不同:

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

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听录音读第二段,想: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

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

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

树叶绿得可爱。

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

远——近

树干、枝叶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

(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

(指点板书:

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

师:

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

(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

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

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

(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

(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

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

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

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

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

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

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

大家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

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两题。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

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

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

(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

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

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

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

(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

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

相机板书:

师:

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

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

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

(1)演示争论的情景。

(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

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

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

(多种形式促读)

(2)读了这么多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