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3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9课到11课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心灵之歌”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单元18个生字,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过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重点:

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单元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第一课时

课题

限时作文

要求:

1、本次习作,安排了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内容,要求我们进行习作。

 

2、可以写的人物的范围没有限定。

 

3、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人物的精神品质。

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4、字迹工整干净,不少于500字。

课题

9、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4、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5、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6、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来整体感知课文。

2、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

2、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谈话导入、情境创设。

学法:

小组合作、阅读感悟。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

3、、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题

9、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来整体感知课文。

2、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谈话导入、情境创设。

学法:

小组合作、阅读感悟。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写了那些穷人?

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贫穷?

2、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读文。

2、生字新词。

3、主要内容。

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三、体会文中人物的“穷”。

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

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相关语句。

板书:

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

让学生知道:

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生读后交流汇报。

(1)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

(2)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

四、感受人物品质。

默读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画出相关语句,写出真实感受。

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勤劳、坚强

板书设计:

9、穷人

勤劳坚强

第三课时

课题

9、穷人和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来整体感知课文。

2、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

2、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谈话导入、情境创设。

学法:

小组合作、阅读感悟。

教学准备: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听写词语。

教师念词语。

复习生字新词。

学生写。

三、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1页。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2自然段。

思考:

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2、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运用圈点批画法进行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四、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一)体会桑娜品质。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四)体会渔夫品质。

1、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2、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

感受桑娜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各组派代表汇报自主、小组交流后的学习成果。

 

五、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

1、生活贫困的桑拿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中也那份美好心灵。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44页的连接语,寻求有价值的问题。

2、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思考:

(1)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几次谢了“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何在。

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让学生明白: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学生读阅读提示,提炼问题。

 

学生汇报。

六、作业。

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

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

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老爷爷却没有继续写下去。

庆幸的是,多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诞生了!

他,就在我们的班级里。

就是你们自己呀。

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编下去?

那就让我们发挥我们的想象吧。

板书设计:

9、穷人

勤劳、坚强、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感受老妇人的教育技巧。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启发诱导。

学法: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小提琴曲。

第四课时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启发诱导。

学法: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与反思

一、导入。

 

“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

(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事、物。

板书课题:

唯一的听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组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文。

2、生字新词。

3、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1、补充句子:

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4、学生自学。

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5、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围绕这一问题贯穿全文渗透教学方法。

自主、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出示:

1、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4、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语言,体会教育技巧,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究,其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颠簸。

自主、小组交流基础上汇报。

当妹妹告诉我,老妇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我”会想什么?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鼓励关爱欣赏

第五、六课时

课题

阅读课

——“心灵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圈、点、画、写感受相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准备描写爱国类的文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与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

 

同学们只要发挥我们的这双慧眼,用心却感受,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文章拿出来。

学生拿出文章。

激发学生爱读此类文章的兴趣。

二、明确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

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

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至少一篇文章。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学生按要求读书。

学生能正确姿势读书。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教师小结。

学生抓词句谈感受,悟道理。

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

四、写好读书笔记。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感悟深刻。

学生写读书笔记。

丰富学生的积累。

第七课时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2、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感受老妇人的教育技巧。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

启发诱导。

学法: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提琴曲。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听写词语。

教师念词语。

复习生字新词。

学生写。

二、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唯一的听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的听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神态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 

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平时在精读课文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主感悟。

 

抓神态描写体会老人的崇高品质。

1、学生自由勾画,小组交流探讨。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三、小结。

我的心理和行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老师让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学生结合语句浅谈看法。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语言         神态 

 关爱  鼓励      赞赏 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