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8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docx

玉林店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定

新文化破土新农村

——关于牟平区玉林店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

喧天的锣鼓敲起来,火辣辣的秧歌扭起来,豪迈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竹板打起来……今年5月9日,牟平区玉林店镇政府门前西侧的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玉林店镇首届“山水欢歌”农民文化节在这里激情上演,从全镇各村反复“过筛”选送上来的26个节目闪亮登场。

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参加表演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秧歌、腰鼓、京剧、小品、相声、健身舞,参演的节目都是群众想听爱看的“提神活儿”;台上的表演高潮迭起,演员自信、大方,台下的吆喝此起彼伏,观众朴实、自然,台上台下烘托出的都是火一样的热情……在广播电视甚至网络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各类文艺节目精彩荟萃的今天,一个山区小镇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大舞台,为什么能搞得如此红火?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朴素农民如何点燃了心中的“一把火”?

带着诸多疑问,区委办公室有关人员近期专题深入玉林店镇走村串户,一探究竟。

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山水小镇处处上演“欢乐大本营”

玉林店镇地处昆嵛山西侧,共有43个村,1.9万人口。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下,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全镇文化娱乐活动常态化的村达到36个,组建健身秧歌表演队和鼓乐队29个、庄户剧团3个。

每到夜幕降临,各村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不管白天农活有多累,晚上到广场上跳一跳、唱一唱、乐一乐,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习惯,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天不跳就痒痒”。

挡不住的诱惑,使惯了锄头的农民走上了“星光大道”

在玉林店镇,各村文化广场上的锣鼓声,就是群众文化健身的“集结号”,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相互招呼着往广场赶,象过节一样高兴热闹。

在东埠、占昌口这样比较大的村,晚上到广场活动的群众可达三四百人,场面火爆。

西李格庄的扇子舞、大屯圈村的健身舞、北红石头村的交谊舞、上口村的竹板舞、店子村的京剧表演……各村有各村的特色,各村有各村的“绝活儿”。

许多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亲眼目睹村里文化活动的红火场面,不由地感叹,“真是想不到,咱农村的热闹劲儿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广大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喜爱,用“痴迷”二字形容毫不为过。

去年8月份的一天,镇里邀请区文化馆的老师到店子村进行指导。

当天晚上,许多劳累了一天的妇女晚饭也没顾上吃,空着肚子硬是跟着文化馆的老师学到晚上9点多。

“白天上山干活也没见她这么有劲!

”有的男人发牢骚,村支部书记也不由叹服“看来这跳舞也能当饭吃!

”大屯圈村的妇女毅力更是惊人,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不下雨下雪,天天晚上都要到广场上“过把瘾”。

妇女主任解释道,“大家伙在一起跳一跳、乐一乐,既养身体又养精神,有时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

秀不完的绝活,“乡土艺术家”成了农村的偶像明星

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让众多“乡土艺术家”有了用武之地,她们纷纷拿出绝活、一展身手,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角。

占昌口村84岁的王金凤老人,年轻时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听说镇上号召村里搞文化娱乐活动,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冲冲找到村支书,“大兄弟,咱村要是搞个秧歌队,可不能少了我”。

后来秧歌队组建起来,老人成了秧歌队的“主心骨”。

她不顾年老体弱,一边张罗能工巧匠扎毛驴、做“旱船”,准备演出器材,一边有模有样地调教秧歌队,精彩的表演让村民看得直呼过瘾。

最让老人感到自豪的是,今年她和77岁的妹妹一起代表镇里参加了区里的文艺调演,让城里人都叫了好。

象王金凤老人这样的“乡土艺术家”,在玉林店镇不乏其人,石沟村孙孝奇拉的京胡,技法娴熟,足可以跟区文化馆的专业人员一较高下;上口村妇女创编的竹板舞,形式活泼,简单易学,备受群众喜欢;大屯圈村的健身舞表演队,规模大、曲目多,连跳一个多小时不重样……

不落幕的舞台,广大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艺术节

2010年5月9日,这是一个让全镇群众难忘的日子,玉林店镇党委、政府举办的首届“山水欢歌”农民文化节隆重开幕了。

当天,区里的领导来了、各村的干部来了、七里八乡的群众来了,在全镇的文化大舞台上,各村文艺骨干纷纷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绝活,展现自己的风采,精彩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掌声如潮,火热的场面不亚于一场明星演唱会。

颁奖仪式结束后,各村文艺骨干纷纷拉着本村的干部到舞台上合影留念,灿烂的笑脸在瞬间变成了永远。

围绕着文化节节目筛选,全镇还发生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但又动情感人的小插曲。

打磨子村的节目落选后,情绪激动的妇女们拦着评委的车不让走,非要问个明白,讨个说法;南庄村酷爱唱歌的妇女主任张作真唱歌老是走调,得知节目可能被拿下,她哭着恳求指导老师“开小灶”,最终靠台下“恶补”如愿登上文化节的舞台;大屯圈村的健身舞表演队由于人数太多,支部书记想裁减一些年纪大的妇女为表演队“瘦身”,结果被大伙儿“狂轰乱炸”了一个多小时。

那段时间,镇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都快被敲破了,这个来求情,那个来吵吵,不是嫌自己村上的节目少,就是埋怨自己村的节目选不上,有的甚至还托本村在外工作的领导干部帮着做工作。

如此众多的“发烧友”,让镇里的领导既欣喜又感动,在文化节颁奖仪式上,当镇党委书记王欣培宣布一定要把玉林店农民文化节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时,台下热烈的掌声响了半分多钟。

察民情、顺民意、增民乐,“政府搭台”为“群众唱戏”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求美、求知、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

玉林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到:

“群众有对崭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渴望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是大势所趋。

同样,群众有意愿、有要求,政府就要有行动、有作为,这就是顺时应势。

因势利导,让沉寂的山村变成欢乐的海洋

玉林店镇曾经也是一个“沉寂”的小镇,广大群众在劳作之余、闲暇之时既无事可乐,又无处可乐,甚至是想乐不能乐、想乐不好意思乐。

最初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也只是少数村个别人的自娱自乐,为了让“小圈子”群众的自娱自乐变成全镇农民的“大家乐”,玉林店镇近年来开始引导性探索,先做亮一个“点”,再照亮整个“面”。

镇里首先在占昌口村搞试点,给村里一笔启动资金,用于购买文化娱乐器材,成立庄户剧团和秧歌队,并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进村指导排练。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近20人的秧歌队,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搞了起来,吸引了周边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为了把占昌口村这个点做亮,镇党委、政府又大张旗鼓地组织全镇的村干部到占昌口村现场观摩,并组织占昌口村秧歌队到各村巡演。

在占昌口村的带动下,店子、沙子等7个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迅速开展起来,一时间,文化活动成为全镇群众谈论的话题、关注的焦点,广大群众心中的“火苗”越扇越旺,这时候,农村干部在文化活动方面的作为就成了群众衡量村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农村文化活动由党委、政府“逼着干”变成了广大群众“促着干”,农村干部由以前的“要我干”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

调研中,共和庄村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村里的文化活动搞不起来,党委、政府不满意,全村群众不答应,我们村干部到哪都挺不起腰杆,丢不起人哪!

顺势而为,让搭建的戏台变成激情的广场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找乐子”的群众越来越多,活动场地就成了摆在镇村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众要唱戏,政府就要搭台”。

可要搭“戏台”,钱从哪里来?

从2008年起,玉林店镇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向区里争取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镇村能人给一点、发动群众捐一点、镇上勒紧腰带省一点”的办法,累计筹措资金520多万元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目前,新建的标准化镇级综合文化站已经投入使用,有40个村建起了群众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有23个村建设了标准化“农家书屋”,有33个村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有42个村配套硬化了街道,有34个村安装了路灯。

配套的文化设施,整洁的村庄环境,让群众玩有平台、乐有去处,文化活动的红火开展变得水到渠成。

乘势而上,让农村文化活动变成流行的时尚

农村文化活动既不是“一时的兴起”,也不是“单调的重复”,只有让群众有了“认同感”和“新鲜感”,文化活动才能真正融入农民日常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享受,农村的流行时尚。

为确保农村文化活动常新常乐,玉林店镇想出各种“金点子”举全镇之力予以保障。

比如,“领导挂帅”,玉林店镇让4个包片领导直接负责各自片里的农村文化建设,镇里利用每周一、二、四晚上驻镇时间,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挨个片巡看,比哪个片活动开展率高,比哪个村活动开展得好,并及时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又如,“群众考核”,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纳入农村干部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让群众给干部评比打分,并将结果直接与干部报酬挂钩,奖优罚劣。

再如,设立新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村里无偿提供活动设备,帮助农民组建演出队;与区文化馆长期合作,定期对各村文艺骨干进行专门培训;评选“乡村明星”,举办“擂台赛”,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节”等。

据统计,去年以来,玉林店镇财政仅用于扶持农民自办演出队的资金就达120多万元,组织培训农民文艺骨干1000多人次,组织广场文艺活动50余场次,专项文化活动10余场次。

树正气、聚民心、促和谐,文化活动小舞台扮演农村工作大角色

“多一个广场,就会少一个赌场;多一张书桌,就会少一张牌桌”。

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活动以其自身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农民的生活习惯、邻里关系、村风民俗,发挥着“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

倡树正气,凝聚民心,新农村文化建设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以前在玉林店镇,农民群众忙时没白没黑谁也顾不上谁;闲时或几个人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胡侃一通,或打牌、打麻将消磨时光,邻里不和大打出手的事时有发生。

自从各村建立了文化广场,农村文化活动把大多数群众聚到了一起,农民群众在娱乐中交流沟通,切磋舞蹈动作,交流致富经验,说说村庄变化,谈谈农田收成,气氛融洽和谐,人的距离拉近了,心的距离缩短了。

群众心里美了,村风也有了很大转变,嚼舌头搬弄是非的少了,坐在一起相互探讨致富经验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到广场上活动的人多了;找茬、闹事的少了,邻里和睦、文明待人的多了……“邻里好,赛金宝”。

文化活动使左邻右舍成了“一家亲”,每逢村民遇到困难,不论大事小事,不论男女老少,事事大家关心,人人都来帮忙。

日子甜美,心情舒畅,新农村文化建设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以往由于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老百姓整天家里地里“两点一线”,“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日子过得既单调又乏味,尤其是劳累一天后,心情烦闷,夫妻之间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便吵了起来。

近几年,打麻将赌博的不良风气在农村逐渐盛行,许多妇女也参与其中,一家两口子同时上阵的也不在少数,不思劳作,荒废了农活;有的因为输钱憋气回家找别扭,导致夫妻间大打出手;有的为了筹集赌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把群众从麻将桌拉到了文化广场,让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劳累烦闷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富起来的老百姓真正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日子的甜美。

许多麻将瘾很大的妇女自从参加了村里的文艺表演队,就跟麻将桌彻底“分了手”;一些思想保守的妇女硬是被自家男人“赶”到广场上去健身;夫妻俩一起参加村里表演队的,那更是台上夫唱妇随,台下恩爱和睦……“白天干活有劲头,晚上健身有乐头”,文化活动的开展,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追求,把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粘合得更和谐。

想民所想,做民所乐,新农村文化建设让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镇、村两级干部鼓励支持群众搞文化娱乐活动,事情办在了点子上,乐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打心眼里感激干部。

尤其是村干部,作为村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为了把文化活动搞好,跑前跑后,周到服务。

有的亲自驾车带着村民到城里拜师学艺;有的把自家的音响设备拿出来供村民使用;有的宁肯自己少拿或不拿误工补贴,也要千方百计凑钱给村民购置活动设备、购买演出服装。

镇村干部的所作所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干群之间的热乎劲又重新找了回来。

镇里干部以往不爱下乡、打怵下乡,怕群众闹事找麻烦,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搞文化娱乐活动,镇干部与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了朋友,进村入户,群众都热情接待。

以前镇计生部门到农村为育龄妇女免费查体,有时妇女主任登门叫、上门拖都没人去,现在再遇到这种情况,妇女主任只要晚上娱乐健身时打个招呼,第二天保管一个不落都到齐。

占昌口村2009年投资10万多元对村里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并规定每月免费为每户村民提供5方水,超出部分费用自付。

一户村民置村里的规定于不顾,连续两个月用水超过100多方,且拒不交费,村里对其采取相应制裁措施,这户村民气愤不过,便盘算着利用晚上村民娱乐健身的时机把村干部搞臭。

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村民们不但没有一个替他说话的,反而你一言我一语,全都数落他的不是,弄得他狼狈不堪。

第二天这户村民便主动找到支部书记道歉认错,交上了水费。

实践证明,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群众自娱自乐富了脑袋,更重要的是搭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信任,磨合了干群之间的感情,为公认“老大难”的群众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一些镇村干部为此总结道:

谁说群众工作难,文化活动搞起来了就不难!

人们常说,春天播一颗种子,秋天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玉林店镇正是播撒了一颗文化的种子,让全镇农民收获了和谐美满的精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