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8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docx

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民族中学紫峰中学学

2018年春季新侨西滨紫峰高登陈埭民族五校联考八年级

语文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

班级姓名座号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

(3)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5)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6)《十五从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诉衷情》运用典故,表现词人志愿难为,壮志未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朝太子咏喇叭》形象写出喇叭吹的恶果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匹马戍梁州

(2).⑵舂谷持作饭(3).⑶八年风味徒思浙(4).⑷俗子胸襟谁识我(5).(5)望其旗靡(6).(6)羹饭一时熟,(7).不知贻阿谁。

(8).(7)心在天山,(9).身老沧州。

(10).(8)眼见的吹翻了这家,(11).吹伤了那家,(12).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戍、舂、徒、襟、靡、羹、贻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得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答案】B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课文链接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出拼音。

他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竟如此(tuí)_____唐;……家庭琐(xiè)_______便往往触他之怒。

“再试一回,不试怎么知道会没用?

”她说,每一回都虔______诚地抱着希望;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______夜守着我。

(2)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A_____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B_______者,有赶尽杀绝一步步让者……

旗鼓相当拳足相加长吁短叹眼观全局自怨自艾

【答案】

(1).

(1)颓

(2).屑(3).qián(4).zhòu(5).

(2)眼观全局(6).旗鼓相当

【解析】

(1)本题考查生字词的字音、字形。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注意“颓、屑”的字形。

“虔诚”的“虔”应读作“qián”,不能拼成“quán”。

(2)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拳足相加”是又踢又打的意思;“长吁短叹”指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眼观全局”指各个方面都顾及到;“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根据词语的意思可知“眼观全局”与“不拘小节”相搭配;“旗鼓相当”与“各自为战”相搭配。

点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二、阅读

(一)古诗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刘禹锡《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5.词人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于什么,请结合词的上下阕加以分析。

【答案】4.B5.既表达了作者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又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解析】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根据选项,结合诗歌内容判断,本诗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则纵怀远古寄豪情,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

C错,故选C。

考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试题分析:

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何处”等字词理解。

这首词是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既表达了作者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又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题目。

㈠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㈡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㈠文选自《__________》,这是由西汉时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著,㈡文选自北宋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臣之妻私臣(_______)

(2)面刺寡人之过(_______) 

(3)孰若孤(________)

(4)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

8.翻译句子: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认真阅读选文相关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规劝目的

规劝艺术

(方法)

具体说明

规劝结果

邹忌

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兴利除弊。

(1)

从自身比美经历谈到齐王的处境,然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2)

孙权

(3)

直言规劝

(4)

吕蒙就学,

才略大进

深受鲁肃赞赏

 

10.同样是“劝”,邹忌和孙权采用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其 原因何在,对你 有何启示?

(请结合相关背景和自身感悟作简要分析)。

【答案】6.

(1).战国策

(2).司马光

7.

(1).偏爱

(2).当面指责(3).谁(4).推托,推辞

8.1)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严重)了!

(2)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该刮目先看!

9.

(1)设喻说理/类比推理(以小比大,以家比国);

(2)齐王纳谏除蔽,齐国实现大治。

(3)因吕蒙已身居高位,所以劝吕蒙加强学习,以胜任更繁重复杂的领导工作;(4)先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后现身说法谈学习的好处;

10.原因:

因为邹忌是以下(臣子)谏上(君王),而孙权是以上劝下。

启示:

人际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效果会更好。

【解析】

(一)选自《战国策》作者:

刘向年代:

西汉

(二)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一)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

6.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要识记“孰(谁)、辞(推辞)”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注意“私”是偏爱的意思,“面刺”是当面指责的意思。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蔽”,受蒙蔽;“更”,重新;“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邹忌从自身比美经历谈到齐王的处境,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是运用了设喻说理的劝说方式,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兴利除弊。

最终齐王纳谏除蔽,齐国实现大治。

孙权因吕蒙已身居高位,所以劝吕蒙加强学习,以胜任更繁重复杂的领导工作,他先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后现身说法谈学习的好处,这是直言相劝。

据此回答即可。

10.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因为邹忌是以臣子谏君王,所以他运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孙权是以君王劝臣子,所以他运用直言劝谏的方式。

由此可得出以下启示:

人际交往中,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向对方提出意见。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小题。

一五一十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

“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

”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

女人又说:

“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孩子点点头:

“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

”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

“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

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

女人眯着眼想:

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

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

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

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

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

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

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

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

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

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

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

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

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

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

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

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

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⑪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

“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

还说去给我买零食?

”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这时,只听儿子又说:

“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⑫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

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②段的内容。

12.关于选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②段的内容与下文女人失钱、捡钱的情节关联不紧,显得多余。

B.“儿子平时嘴馋,……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

”这句可以看出她是比较吝啬的。

C.文章多次暗示女人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

D.文章第⑪段——儿子说妈妈骗他,从这看出女人偶尔也会不诚实。

13.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14.请阅读第③-⑫段,填写下表。

情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幸福、激动

 

15.选文第⑦段在叙述方式上属于___________,有何作用?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17.结合全文,说说第⑫段中“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的含义。

【答案】11.女人因孩子不诚实(改成绩)而打骂了他,但内心是痛苦的。

12.C

13.①做人就要诚实,清清白白。

(意思接近即可)②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地讲给儿子听。

14.A.慌乱、懊恼、失望、自责B.返回原路找,捡到百元钞C.急人所急

15.插叙,交代女人的家庭背景,暗示家庭经济的困难,衬托出女人的形象更加高大,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16.示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元大钞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引人注目。

表现了“女人”发现百元钞票时的惊喜。

17.示例:

①自己的钱没有丢;②儿子诚实懂事;③捡到百元大钞并归还失主。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文章词语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做人就要诚实,清清白白。

(意思接近即可)②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地讲给儿子听。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女人的情感”的表现,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找出另外的情感的表现,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

首先了解修辞手法有哪些,然后阅读句子,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表现内容、表达情感等分析其作用。

使用评价语“生动形象”等。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文中句子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

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8.请写出选文第

(2)段的论点(分论点)

19.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是为了让大家认清这种人的本质。

2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

为什么?

原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1.选文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8.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9.D

2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更能体现白求恩的精神(或:

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21.记叙表达作者无限惋惜、遗憾、悲痛的心情。

【解析】

18.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这三段文字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19.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中的“严肃”说法不准确。

20.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和不同的表达效果。

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这种句式一般会起到强调某种语气或感情的作用。

据此分析可作答。

21.此题考查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有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画线句子记述的是“我”和白求恩只见过一次面的经过,所以是记叙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无限惋惜、遗憾、悲痛的心情。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2.【材料一】2015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

北京一所大学,3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

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

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每天锻炼2小时

每天锻炼3小时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

6.3%

1.3%

8%

日本

21.3%

20.2%

65.4%

(1)根据【材料二】,请分别用两个主谓短语表述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