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03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docx

最新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园林艺术原理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一、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

传统概念:

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由人们观赏、游览、居住的环境。

二、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

第二阶段:

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

第三阶段:

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

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2、按园林的权属关系主要类型有三个: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

1、生成期:

商、周、秦、汉。

(1100多年)(殷是商朝的后期)

2、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360多年)

3、全盛期:

隋、唐。

(370多年)

4、成熟时期:

两宋(770多年)

5、成熟后期:

元、明、清。

(170多年)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蕴;

七、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商朝

八、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

建章宫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上林苑

九、生成期的园林特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园林总体规划粗放。

3、三种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支配着人们对于大自然尚保持浓重的神秘性。

对大自然山水风景,尚未构建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十、寺观园林的特点。

1、绝非私园,除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

2、在园林寿命上,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而言私庙园林较稳定,如少林寺;

3、寺观选址地域广阔,可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道、佛史上规律的现象;

4、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

1>善于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4>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境等等。

十一、哪个都城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中轴线的构成:

邺城

十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

1、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活动已基本消失或保留其象征意义,而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去追求视觉的景观美的享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但处于简单、肤浅的状态。

3、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园居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造园成绩。

私家园林也就分化了二种倾向——一种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另一是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追求山林泉石,怡性畅情,成为后世园林的先声。

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风景区开发起到主导作用。

十四、隋唐西京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都城长安(隋大兴):

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

城市布局: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利用南北中轴线控制城市,东西对称,方整规则,皇城居首。

十五、什么朝代出现了完整的皇家园林的三个类型?

代表园林是什么?

唐朝大内御苑:

大明宫行宫御苑:

洛阳西苑离宫御苑:

华清宫

十六、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造园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十七、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规划特点。

与隋唐时期城市规划的不同。

十八、简述艮岳的造园成就。

这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1117年),宣和四年(1122年)建成,位于宋东京城的东北部。

打破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范模式,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十九、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宋代文人园林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1、简远:

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和概括,趋向写意的特征。

2、疏朗:

就是要处理疏与密的关系。

3、雅致:

逃避现实,雅趣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4、天然:

即天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十、西湖十景是什么?

西湖的规划特点。

十景:

1.苏堤春晓  2.曲院风菏3.平湖秋月  4.断桥残雪5.柳浪闻莺  

6.花港观鱼7.雷峰夕照  8.双峰插云9.南屏晚钟  10.三潭映月

杭州西湖的特点规划特点: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景观。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二十一、楠溪江苍坡村的布局特征。

1、建村历史悠久。

据保存下来的各村宗谱记载,茗岙村与下园村初建于晚唐,建于五代的有枫林、花坦、苍坡、周宅等村,建于北宋的有芙蓉、廊下、鹤阳、渠口等村,而岩头、蓬溪、豫章、塘湾、溪口等村则建于南宋。

2、规划严谨和谐。

几乎各村都有寨墙寨门,整个村子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礼制中心、文化中心、休闲中心和公共园林等,错落有致。

3、建筑类型丰富。

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寨墙、寨门等,一应俱全。

4、建筑风格朴素。

楠溪江古村既没有多少深宅大院,也没有雕梁画栋,用卵石原木构筑的房屋显得朴素真实,自然明朗,野趣天然,和谐亲切。

5、环境意识较强。

不论是村落选址、规划、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构筑,都表现出楠溪江先民极强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突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通天地人的环境氛围。

6、宗族文化突出。

各村都以一个宗族聚居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

如苍坡、方巷为李姓聚居之地,芙蓉、坦下为陈姓聚居之地,花坦、廊下为朱姓,蓬溪、鹤阳为谢姓,茗岙、豫章为胡姓等等。

同时每个宗族各有其自身严格的宗法;还有宗祀建筑如祠堂,各姓还按天干地支每隔十五或六十年,修禊宗谱等。

二十二、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第一阶段宋代的园林特征。

1、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的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5、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显示出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二十三、三山五园分别是?

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二十四、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是?

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

二十六、颐和园(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中的什么园是仿照无锡寄畅园所建?

寄畅园的特点。

谐趣园

1、小中见大,借景锡山。

此园选址在惠山、锡山之间,似惠山的延续。

并可借景锡山及其山顶宝塔景色,加大了景观的深度,无形间扩大了园景空间,小中见大。

2、顺应地形,造山凿地。

地园西面高,东面低,南北向长,东西向短。

依此地势,顺西部高出南北向造山,就东部低处南北向凿池。

二十七、列举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文人造园家及其造园理论著作。

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万历年间

《长物志》,作者文震亨万历年间

二十八、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的特点。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了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也为写意山水园创造有利的技术条件。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较普遍。

二十九、我国四大名园是?

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三十、清漪园(颐和园)的特点。

1、依山开池,模仿西湖。

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

4、长廊连接,丰富景观。

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

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

三十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主题;3、具体仿建名园;

4、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5、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6、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不足:

全面吸收江南园林养分的同时掺杂了不少市井趣味,某些御苑的建筑物分量过大,内容过于繁杂,多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反应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

三十二、我国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是?

造园手法的区别是?

山石: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以太湖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北方园林叠山用石,以当地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这两种石材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岭南园林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皱褶繁密,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

只可远观,不可近视。

在沿海一带也常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

理水:

江南园林理水运用异常繁多,大到了无园不水的局面。

但是由于面积狭小,水面也不够大。

理水方式不如北方皇家园林丰富,但理水的意境处理及艺术手法则更为细腻。

北方园林水资源匮乏,北京除西北郊外,均缺少充足水源,因而水池面积都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植物:

江南园林由于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以落叶树种为主,配以长绿树,再补以竹、芭蕉、草花的基调,能充分利用花木形成四季景色。

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体。

北方园林受气候的限制,冬天落叶,水面结冰,很有萧索感。

为了使宫苑庄重,冬有绿色,所以多种北方针叶树种。

观赏植物比南方少。

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

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建筑:

江南园林以江南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个体形象玲珑轻盈,气质柔娟,室内外透通,灰砖青瓦,白粉墙壁。

北方布局规划难免重视礼仪,浑厚凝重,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因此规划布局的主线和对景主线运用较多。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整体性较强,不如江南园林之曲折多变。

岭南园林建筑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必须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的开透更胜于江南。

在规划设计上,建筑比重大,且体量偏大,故显得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三十二、我国园林的三大地方差异

(1)北方园林主要为皇家园林,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建筑形象稳重敦实,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以红黄色为主调。

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2)江南园林:

①规模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