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743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docx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

安徽省高等学校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

  生物科学特色专业    

项目负责人:

      赵莉           

联系方式:

所在单位:

    蚌埠医学院        

建设周期:

       5年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填 表 说 明

1.本任务书适用于2010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开放实训基地、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任务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学校审核同意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公布,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一式3份,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3年招生,目前在校生340多人。

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为:

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事医学生物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及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其主要特色是:

将医学与生物学两大学科有机融合,强调人才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动手能力,以及复合与实用。

   

承担该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有40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8人,助教4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占45%。

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2%。

年龄在25-45岁的教师占80%。

专职教师先后有数人次获省、院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和教学课题20几项。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51篇和教改论文10余篇。

承担该专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为省级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程有4门,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辅助课堂教学,打破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有效防止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

几年来该专业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新的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培养。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生物医学人才坚实的知识结构

   该专业课程体体系设计为四大模块,将“学科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生物学和医学。

生物学部分重点构建学生的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医学部分重点构建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诊断基础等,使学生对医学知识有宏观的了解,为熟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分子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实验技术模块包括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术、实验核医学、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

整合课程和更新教学内容

改变了传统的分学科教学体系为学科群教学体系,打破生物学和医学各课程间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状况,建立了课程群。

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三门课程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教学。

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酶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成一门分子生物技术课程,以基因操作为主线条,整个教学系统完整。

各学科在介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宽广的国际视野。

对生物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实用新技术,如高压液相色谱、PCR-RFLP、基因芯片、SKY等等,不断引入教学内容。

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必修课程实验的比重;开设诸多内容的生物技能实验课,如:

细胞培养技术、原位杂交、PCR技术、抗体的制备和纯化技术、以及膜片钳、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仪器使用等,在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

开设实习前技能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该专业建有实验中心,专业课实验室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含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细菌室、PCR室、细胞培养室、荧光显微镜室、图像分析室、染色体研究室、流式细胞仪室和显微镜室等。

配备了日本尼康TE2000E全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ECM2001细胞融合仪、Olympus荧光倒置显微镜及DP71电脑图像采集系统、IPP图像分析处理系统、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PCR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紫外分析仪、振动切片机、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软件等,满足了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根据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要求,构建了高技术含量的实习平台,在国内一线城市建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基础研究所(北京),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中科院上海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一流科研院所等18所实习实训基地。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创业与就业提供了保证。

几年来已为社会输送4届毕业生,许多学生已经成为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的骨干或部门经理。

用人单位一致评价我院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团结协作能力,能虚心向前辈学习、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学生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良好的社会声誉为该专业生物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项目组成员情况

目负

姓 名

赵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2.09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硕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电 话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

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专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实施、总结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陈昌杰

1968.09

教授

分子生物学

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实施、总结

吴守伟

1966.12

副教授

遗传学

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实施、总结

夏俊

1965.04

教授

生物化学

专业建设实施

鲍明升

1971.11

副教授

细胞生物学

专业建设实施

唐宝定

1973.01

副教授

细胞生物学

专业建设实施

胡建国

1972.10

副教授

神经生物学

专业建设实施

刘高峰

1977.05

讲师

生态学

专业建设实施

杨清玲

1974.03

副教授

分子生物学

专业建设实施

张鼎

1963.10

高级实验师

生物学

专业建设实施

韩力

1967.11

总支副书记

生物学

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实施

三、项目建设目标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导向定位,培育优势学科群体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医学师资队伍。

2.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批医学生物学交叉领域内创新、复合、实用型人才。

3.不断更新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精心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

4.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行毕业实践、创业、就业畅通车。

5.强化管理,把生物科学专业办成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为其他同类高校该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项目建设方案(含项目成果在全省高校示范推广计划)

1.打造开放型、多元化教学团队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带起来的方法打造一支开放型、多元化、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引进来是:

引进一批既有医学背景,又有生物学知识的复合型博士担任教师;聘请一些学术理论水平较高的生物医学高级职称人才为“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基地人员为兼职教师。

走出去是:

每年有计划地派遣1-3名教师到国内一流院所访问和学习;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送出攻读博士学位。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深入实习基地,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和学术水平。

带起来是: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2-3人。

强化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一对一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他们的带教和科研能力。

2.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完善培养方案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国内一线城市,与生物医学有关的科研院所,生物制剂、基因检测公司和医院进行调研,找准专业定位,及时调整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将单一的必修课模式调整为必修和选修课两种形式。

减少必修课时数,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瞄准生物学和医学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课程根据医学发展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增补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增补部分临床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等内容,使生物学与医学之间能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使其发生有机的结合。

增开《生物信息学》、《现代生物技术与探索性实验》课程。

加大专业实验课时比例,对部分主干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大综合实验。

3.加强课程建设,创建生物医学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

将主要专业课程建成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5年内打造一批生物科学专业精品主干课程群。

不断开发集辅教、辅学、自主研学为一体的2-3门专业主干网络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网上共享。

    主干学科开展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以主编或副主编参与编写或修订教材,以适合生物科学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色。

4.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原有基础上,精心调整和设计新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和创新试验三个层次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

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生物医学基本知识和规律。

综合性实验,实行部分主干学科(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间的大综合。

创新性实验为提高性实验,让学生从科技文献获取和利用开始、自己设计实验、实施、分析结果、撰写论文,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科研体系,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5.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

该专业内将逐步改变目前大班授课制,变为小班或小组合作学习制,引进PBL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开展情景化教学。

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

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可吸纳2-3名学生。

开放“生物试验园”,成立多学科学生科研兴趣小组。

 6.组建实践就业相结合的平台

按照省级示范实验室标准,建设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引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构建生物医学虚拟实验室,提供学生模拟企事业生物技能操作环境的场所。

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基地建设推向大型企事业单位,或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

7.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

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精干、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规范教学过程管理,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

在日常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及考试、毕业论文等重要教学环节方面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系部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探讨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2011年

梯队建设:

 引进博士1人,送出培养博士1-2人。

提高师资队伍高职比和学历层次

实验室建设:

建立虚拟实验室。

课程建设:

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改革:

增设《探索性实验》课程,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

2012年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梯队建设:

 引进或送出培养博士1-2人,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网络化。

课程建设:

新建院级精品课程1门、网络课程1-2门。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以实习促就业,

2013年

梯队建设:

 引进博士1人,送出培养博士1-2人

实验室建设:

扩建实验室

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1-2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准备

启动生态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施

实行网络化教学管理

2014年

梯队建设:

 

扩建实践教学基地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主编或副主编参与编写或修订教材,以适合生物科学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色。

2015年

        总结特色专业建设成果。

六、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特色)

经过5年的建设

1.制定出更加符合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一支学术梯队完整,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与层次符合专业建设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新增博士3-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0%以上。

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60%以上。

3.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专业主干课程中新建院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4.实验中心功能更加完善,满足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训练和提高,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篇。

5.校企合作,新建4个稳固的省外实习基地,以实习带动就业工作,继续保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七、所在单位支持与保障措施

1.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指导小组,为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并定期进行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促使该专业保持高水平发展。

2.完善学校人事制度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和运行体系的改革和实施,从机制上促进和保障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从多种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人才从科研、生活等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从而优化教师结构。

认真执行聘任制,保障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以我校的网络工程建设为依托,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4.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将按1:

1配套资助,优先保障该专业建设工作以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开展。

在现有基础上把该专业建设得更加精良、更加成熟,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八、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使用年度

1

师资队伍建设

6

教师进修、学术交流、培训等

2011-2015

2

课程、教材建设

4

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专著编写

2013

3

实验室建设

18

扩建实验室、新建1个虚拟实验室

2011-1012

4

教学改革

8

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竞赛、研讨会

2011-2015

5

实习基地建设

4

实习基地扩增

2012-2014

6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

6

资助学生科研、实践等活动

2011-2015

7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4

网络建设

2012-2013

九、学校审核意见

(盖章)   校(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十、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