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3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docx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绍兴春晖中学王国芳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是教师要不要写论文?

二是教研论文写什么?

三是教研论文怎么写?

一、教师要不要写论文?

这是一个认识问题,简单地讲两点。

1、需要澄清的几种错误观点

(1)“会教书不等于会写论文,会写论文也不表明教书就好”——不必写

倒过来看:

会写论文不等于不会教书,不会写论文不等于教书就好;

合起来看:

既会写论文,又会教书,岂不更好。

(2)“写论文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写

立足课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精于备课、长于传授、善于创新,做教学上的“妙手”。

教师写的是论文——教研论文,而不是小说。

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应善于将平时所教、所学、所感、所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付诸文字,写成文章。

写教研论文不是不务正业,而是服务于正业的

(3)“写论文是专家学者、高校教授的事”——不会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我们教师正处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在接触着第一手的资料,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这些资料多思考、多分析、多归纳,并加以必要的总结与提炼,是可以写出论文的。

相比那些专家学者,我们写中学教学教育论文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蕴藏着丰富的教科研选题:

解题探讨、命题研究、教材教法、考试研究、学生心理辅导、品德教育、后进生转化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对象。

2.教师应该写点论文

(1)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

钱梦龙、陈仲梁语:

“教学和教研是教师的两翼,无论失去哪一翼,都飞不高,甚至要跌下来。

教学和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教师有责任使他们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传统的教师角色观:

“传道、授业、解惑”,重教而轻研;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观:

既教又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2)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于漪语:

“仅仅埋头教书是不够的,还要把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和研究,用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

教而不思,既罔又殆

(3)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政治学科的弱势地位(社会上称政治为副科,学校里算奖金时也给我们打个七折八扣);我们在平时多写写文章,把自己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做法、想法写成文章,投寄报刊杂志,得以发表,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承认。

具体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知名度得以提高;二是为自己创造评优晋职的条件;三是还能带来一定的稿费收入。

二、教研论文写什么?

这其实牵涉到教研论文的选题问题,从教研论文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两个角度讲。

(一)选题的原则

1、写人所未写——创新性原则

教研论文的选题贵在创新。

教研论文只有写人所未写,写出新意,才能令读者眼前一亮,激起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才能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思考。

一篇教研论文如果毫无作者自己的新想法、新发现、新观点,只是人云亦云的简单照搬或重复,也就失去了作为教研论文的意义。

(1)开拓新领域。

开拓新领域即教师可从那些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来获取教研论文的选题。

开拓新领域可以是宏观的,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果能从中寻找教研论文的选题,往往能写出富有新意的论文来。

开拓新领域也可以是微观方面的,微观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诸如导入、新课、小结、作业、考试等。

就目前的教研情况而言,教师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方面撰写的论文相对较多,而在作业如何布置、试题如何编制等环节上则还很少有人涉足。

因此,这就是可供我们在教研论文的选题时开拓的新领域。

我曾写过《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一文,可算是开拓新领域的一种成功尝试。

因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当时写新课改的论文虽已经比较多了,但都侧重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而对于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的考试应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探讨与研究则还是一片空白。

于是我就抓住这个选题作了系统分析,写成了《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一文,后来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的第11—12期上。

(2)提出新观点。

提出新观点是指教研论文的写作可就某个问题提出作者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观点,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填补空白型”,即就某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结论与观点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形成相对明确的观点,以填补空白;二是“补充说明型”,即某个问题虽已有一定的结论,但你觉得尚不够完整、仍有话要说,便可对此进行补充分析、加以完善,形成论文;三是“纠正批驳型”,即某个问题虽形成了结论,或有人提出了观点,但你觉得这个结论或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便可以此为选题撰写教研论文,在具体指出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我写过一篇题为《文综跨学科综合命题的两个问题》的论文,对高考文综卷中的标志性题型——跨学科综合题的两个问题(跨学科综合题的实质、跨学科综合题的编制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命题研究的空白,属于“提出新观点”的范畴,后来发表于《地理教育》2004年第6期上。

(3)找到新角度。

在具体的教研论文选题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内容已经有人写过了,甚至有很多人写过了。

对这些内容我们还可以写、值得写吗?

还能写出新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是你要善于找到新的角度。

例如,在哲学常识课堂中引入寓言典故作为教学素材是政治老师常用的一种策略,并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问世,如果我们再写诸如“哲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寓言典故”之类的文章,实际意义不会很大,也很难写出新意。

但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古典寓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思想,是经济常识教学中的难得素材,于是我从这个角度出发,搜集了一些典故,撰写了《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一文,令人耳目一新,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上。

再如,每年高考之后,对高考试卷的评价虽是很多老师和专家都在写的一个问题,但如果我们能找到新的角度,则往往能写出见解独到、富有新意的分析文章来。

象2003年的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是一份深受我们中学文综老师好评的试卷,但我另辟蹊径,从批评的角度写了《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一文,发表在《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上;而2005年的全国文综卷Ⅰ相对来说在广大文综教师中评价并不是很高,但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进行审视,这份试卷也不乏亮点,于是我从这个角度撰写了《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文,发表于《教学月刊》2005年第8期。

2、写己所能写——可行性原则

坚持可行性原则,是教研论文选题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能写出高质量的教研论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因此,教师在考虑教研论文的选题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能力范围、工作情况和自己平时的所做所看所思,扬长避短,做到“写己所能写”。

(1)从自己的优势中选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会有自己的劣势与弱点。

如果老师能从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中选题,就比较容易写出有内容、有质量、有新意的论文来。

如电脑水平较高、精通网络技术的老师,可考虑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来选题;如历史和地理知识很丰富的政治老师,则不妨从学科渗透的角度来选题;古文功底比较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造诣的老师,则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面来撰写论文,等等。

另外,教师也可从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来寻找特有的优势,包括学校层面的优势和地域层面的优势,以获得论文的选题。

如笔者所任教的春晖中学,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曾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

办学早期,名师云集,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杨贤江、范寿康、朱光潜、王任叔等先贤,秉承“五四”精神,革故鼎新,提出的“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情感教育”等理念成了现代教育史上弥足珍贵的财富,也为今日春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种独特的优势对很多学校的老师来说是根本不具备和拥有的,我便以此选题,撰写了《校园人文资源入课来》一文,发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5年第2期上。

(2)从自己的成功处选题。

每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实践中,肯定会有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如有的老师班主任工作做得特别出色,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强、课堂教学非常出彩,有的老师在教学资料的积累方面做得特别到位,有的老师则在指导高考方面颇有建树,等等。

教师在撰写教研论文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自己工作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来选题。

就我而言,工作11年来,其中8年任教高三,而且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居我们绍兴市乃至浙江省前列,自认为在指导高考复习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

所以,研究高考、指导高考复习就是我撰写教研论文的重要选题来源。

近几年中,我基本上每年都写关于高考研究方面的论文,盘点主要如下: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两个“脱节”》(《政治教育》2001年第11期)、《2002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浅析》(《政治教育》2002年第10期)、《“如何认识”类试题解读》(《试题研究》2002年第6期)、《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的第11—12期)、《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命题的两个问题》(《地理教育》2004年第6期)、《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启示》(《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11期)、《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学月刊》2005年第8期》)、《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30期)、《相融相济相辅相随——我读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08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政治试题特色浅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1—2期)。

(3)从自己的关注点选题。

教研论文往往是始于问题,是教师对某个问题长时间思考的结果。

因此,教师通常可以从自己平常较多关注、有所思考的问题(即教师自己的关注点)中获得教研论文的选题。

教师一旦选定了某个问题(关注点)后,就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持续的关注,不断地加以思考,直到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完整的看法、形成论文为止。

我的不少论文就是这样写成的。

以我发表的第一篇教研论文为例:

我参加工作时间伊始任教的是经济常识的内容,发现经济常识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就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数据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这个问题,最后形成了《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这篇文章,发表在《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9期上。

再如不少学生在政治概念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方法,只知死记硬背,既不能全面理解概念,也不会灵活运用概念,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率。

所以,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着政治概念学习问题,最后写成了《政治概念解读技巧》一文,发表在《求学》2007年第11期上。

3、写教所欲写——实践性原则

论文的选题范围,一般有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实践研究)。

作为我们中学教师而言,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我们的强项。

我认为我们在教研论文的选题上应该选择后者——即坚持实践性原则:

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反思实践中的得失、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写教所欲写”,这才是我们中学教师撰写论文的最佳选择。

(1)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对我们教师来说,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

例如,人教新版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本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不少教师对课本上的材料,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做法:

一是避而不用;二是照本宣科。

课本材料到底要不要用?

如何用?

这是我们不少政治教师都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经过研究认为课本中的材料要用,而且要用好,关键在于对材料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于是写成了《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发表在《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7期上。

再如前面提到过的《文综跨学科综合命题的两个问题》一文,实际上也是在回答自己教学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是真正的跨学科综合题?

真正的跨学科综合题到底应该怎样编制?

(2)反思实践中的得失。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只有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其他教师教学实践的剖析。

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实践得失的反思、利弊的剖析,都可以成为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

例如,去年听了我校五位老师同课异上“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框内容,我以此为对象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深入的反思,写出了两篇文章,其中《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9期上,《进一步海阔天空》一文发表在《教学随笔》2006年第7—8期上。

(3)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要善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和总结,并用文字系统地表述出来,就能成为很有指导意义的教研论文。

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情景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但引入课堂的情景材料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强调信息挖掘的充分度、提高教学主体的参与度、突出问题设计的探究度、力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写成了《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一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上。

再如,学生普遍对政治的主观题存在着畏难情绪,我在指导学生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总结归纳了一些解政治主观题的基本方法:

材料分析法、设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体分析法、角度分析法、意图分析法和要点分析法,写了《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一文,发表在《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30期上。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我们中学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寻找那些人所未写、己所能写而又教所欲写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把教学和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选择的途径

1、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研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教材研究既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性的。

常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总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必要的分析,对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分析;二是对教材的处理,即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取舍、整合与调整,以提高教学教育的效果。

非常规性的研究,最常见的是教材指瑕,即对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探讨与论证;除此之外,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即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点独到的、有见地的分析,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成功处理,也无论是对教材中一处瑕疵的分析与探讨,还是对教材建设的一点微小建议,其实都可成为我们撰写政治教研论文的有价值的选题。

例如,笔者写过的《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变求新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等文就选题的途径而言,都是属于教材研究类的。

2、钻研教法中获得选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乃至学生的发展。

每一位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当然,钻研教法既可以是宏观上的,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也可以是微观上的,如对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教材的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具体剖析,等等。

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肯于钻研教法,便不难从中获得大量的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

特别是对教法的微观钻研,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宽广:

新课如何导入、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突出,学生如何参与、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问题如何设计、素材如何引入和运用、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是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何愁无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呢?

笔者曾写过《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等文就是从钻研专教法中获得的选题。

3、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有名家曾言: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实践的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才能不断地校正前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走向成长。

当然,教师实践反思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反思的内容看,除了“教育反思”外,还应包括“教学反思”、“教研反思”以及其他工作反思;从反思的性质看,主要可分成“总结经验型”(即对实践中的成功之处进行的反思)、“反思失误型”(即对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和“问题研究型”(即对实践中碰到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三种。

反思即研究,成果即论文,实践反思自然也是政治教师获得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

例如,笔者创办了我校的政治教研组网站——白马湖在线(),对于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实践有较为系统的思考,后来写成了《对当前教研组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上。

4、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

课堂观察俗称听课,是教师上课以外的所承担的另外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加以专业化的思考讨论,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业务上的帮助与提高,而且对听课者即课堂观察者本身而言也会有莫大的启示与收获。

就专业的课堂观察而言,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要确定本节课主要观察什么(即确定本节课的课堂观察的观察点)和怎样观察(即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所要用的观察技术,通常是制作与观察点相适应的课堂观察量表)的问题,而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索。

在具体的课堂观察过程中,最易引起观察者思维兴奋的两个问题往往是课堂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亮在何处、因何而亮、有何值得借鉴甚至推广价值,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有何启示,等等,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外,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能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未察觉、未引起重视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思考。

例如,笔者写过的《课堂讨论见功夫》、《进一步海阔天空——听孙老师“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课随感》等文就是从课堂观察中获得选题的。

5、解题探讨中获得选题

题目的解答、练习的讲评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但题目的讲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笔者以为,题目的讲解,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对答案,即教师在讲解题目过程中仅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二是明思路,即教师不仅把答案告诉学生,也把答案的来龙去脉也告诉学生;三是析特点,即教师不仅仅是分析题目的答案,而且也注意对这个题目或此类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四是寻启示,即教师在做好上述三步工作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分析该题对学生平时学习、考试的启示与借鉴。

据此,也可以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

那些只会“报答案”的老师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那些能“析特点”、“寻启示”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如果我们在平常的试卷讲评中,能够把一个题目讲到第三、第四个层次,用文字组织起来,其实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

笔者曾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如何认识”类试题解读》(发表于《试题研究》2002年第6期上)、《怎样提取有效信息——一道高考题的解析给我们的启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第910期)、《审题三明确答题三提高——2002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第38题分析》(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第785期》)、《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略谈》(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30期)、《意义类高考题解题切口剖析》(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等。

6、高考研究中获得选题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定要关注高考,要善于研究高考,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高考研究也是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很宽广的领域,主要包括试卷评析、命题研究、教学导向三个方面。

试卷评析,既可以是对试卷亮点的评析,也可以是对存在的问题或值得改进之处的评析;既可以是对个别试题的评析,也可是对试卷中的某一部分综合评价,还可以是对整份试卷的整体评价,等等。

命题研究,既可以是命题策略、试题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命题预测方面的研究,还可以是命题取材方面的研究,等等。

教学导向,可以研究试卷对学生学习和应考的导向,也可以研究试卷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义,甚至还可以研究高考对教师命题方面的指导作用,等等。

可见,高考研究中蕴藏着政治教师撰写论文的取之不尽的选题。

笔者在每年的高考之后,都会写一写高考研究方面的论文,自认为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盘点主要如下: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两个“脱节”》(发表于《政治教育》2001年第11期)、《2002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浅析》(发表于《政治教育》2002年第10期)、《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的四个不协调》(发表于《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8期)、《试题设计应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的第11—12期)、《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命题的两个问题》(发表于《地理教育》2004年第6期)、《探究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启示》(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5年第11期)、《新课程理念下文综命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发表于《教学月刊》2005年第8期》)、《相融相济相辅相随——我读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类型大盘点》(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8年第3期上)等。

回顾这些研究高考的文章,其实研究的主要就是试卷评析、命题研究和教学导向这三个问题。

7、学法指导中获得选题

学法指导对很多政治教师而言,可能还仅仅是一个“说起来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甚至根本没开展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从某种角度说,学法指导是我们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一个全新视角。

笔者以为,学生学习政治学科主要是要做好“看”、“练”、“思”三件事,所以,政治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应围绕指导学生“看好”、“练好”、“思考好”三个目标进行。

但要让学生“会看”、“会练”、“会思考”,真正做到这“三好”,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笔者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不少功夫,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笔者根据学生对政治课本感到“不会看”、“没什么东西好看”这一普遍问题,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撰写了《开卷有益看书有“道”——谈高考政治复习之看书方法》一文,发表于《试题与研究》2008年第7期上。

再如笔者针对不少学生在思想政治概念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方法,只知死记硬背,既不能全面理解、也不会灵活运用概念的现状,撰写了《政治概念解读技巧》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7年第11期上。

再如,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十分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笔者撰写了《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一文,发表于《求学(文科生版)》2008年第2期。

又如,笔者针对政治高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只知一味做题的现状,撰写了《回归课本跳出题海积累方法——高考政治后期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指导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益,后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三版)》第2345期上。

8、聚焦热点中获得选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再加上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