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28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docx

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材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όng)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ό)/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曰(yuē):

非/然也。

【注释】

弈:

下棋。

秋:

人名。

通国:

全国。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

使:

让。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之:

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

天鹅。

将至:

将要到来。

思:

想。

援:

引,拉。

、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

天鹅。

之:

他,指前一个人。

弗若:

不如,比不上。

矣:

了。

为:

因为。

其:

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

文言助词。

曰:

说。

非:

不是。

然:

代词,这样。

【链接】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世称”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2.两小儿辩日

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念“智”)乎?

【注释】

东游:

到东游历。

见:

看见。

辩斗:

辩论,争论,争辩。

其:

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

缘故,原因。

以:

认为。

始:

刚刚,才。

去:

距离。

日中:

正午。

初:

刚刚。

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

到。

则:

就。

盘盂(yú):

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

是。

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

寒冷的意思。

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

判断。

笑:

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孰:

谁。

汝:

你。

【链接】

选自《列子·汤问》。

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

《汤问》取此篇首句“殷汤问于夏革”中的两字为题。

3.长歌行

作者:

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长歌行:

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

清晨的露水。

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布:

布施,给予。

德泽:

恩惠。

秋节:

秋季。

焜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

同“花”。

衰:

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

大河流。

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

指年老了,老年。

徒:

白白地。

【链接】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4.七步诗

版本一(出自《世说新语》)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出自《三国演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

用来。

羹: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

过滤。

菽(豉):

豆。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

锅。

泣:

小声哭。

本:

原本,本来。

煎:

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

何必。

【链接】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传说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5.伯牙绝弦

作者:

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

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就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

谓:

认为。

知音:

互相了解的人。

乃:

就,于是。

复:

再,又。

弦:

这里读“xián”。

琴弦。

曰:

说。

之:

他指伯牙。

【链接】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在楚国境内当樵夫。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志在高山”和“洋洋兮志在流水”。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曾被带上太空,放在一张镀金唱片里。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链接】

这是一首写暮春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一般认为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8.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链接】

折柳:

即《折杨柳》笛曲。

杜少陵《吹笛诗》: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王之涣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

暗指“留”。

9.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

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10.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链接】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

李贺的《马诗》共23首,这是第5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

这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1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链接】

这首诗是唐朝时期的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

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闻:

听说。

官军:

指唐朝军队。

剑外:

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

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

眼泪。

却看:

回头看。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漫卷(juǎn):

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放歌:

放声高歌。

须:

应当。

纵酒:

开怀痛饮。

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⑻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

【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14.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链接】

鄜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15.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更深:

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

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

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

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

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

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透:

第一次透过。

16.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链接】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17.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链接】

《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子夜吴歌》又名《子夜四时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戍妇为征夫缝制棉衣之事。

《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边塞诗类。

1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关山月:

乐府旧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

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下:

指出兵。

白登:

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

胡:

此指吐蕃。

窥:

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青海湾:

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

历来。

戍客:

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

高楼:

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1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卜算子:

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鲍浩然:

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眼波:

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

想,想要。

行人:

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

美好的样子。

才始:

方才。

【链接】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20.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

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链接】

浣溪沙:

词牌名。

这是宋代词人晏殊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2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史称苏东坡,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一生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链接】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

23.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三衢(qú)道中:

在去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

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山行:

再走山间小路。

绿阴:

苍绿的树阴。

黄鹂(lí):

黄莺。

【链接】

曾几(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陆游是他的学生。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2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25.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链接】

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2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链接】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27.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220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链接】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

28.新雷

清张维平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

造物者没有言语却有知觉,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千红万紫的花朵都已经准备就绪,竞相开放要待那惊雷一声。

【链接】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

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

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

《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29.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链接】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等,他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睹物思人,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了自己对纪念鲁迅先生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0.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英译】

ILoveThisLand

IfIwereabird,

Iwouldsingwithmyhoarsevoice:

Ofthislandwasbuffetedbystorms,

Ofthisriverturbulentwithourgrief,

Oftheseangrywindsceaselesslyblowing,

Andofthedawn,infinitelygentleoverthewoods...

——ThenIwoulddie,

Andevenmyfeatherswouldrotinthesoil.

Whyaremyeyesalwaysbrimmingwithtears?

BecauseIlovethislandsodeeply...

【链接】

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

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