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034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docx

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内化

在操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内化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及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中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自主探究、猜想、验证,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证明的严谨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观察思考,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及定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用综合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难点是准确、合理地找出证明方法有条理地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予以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任意三角形纸片,用剪刀在纸片上只剪一刀,将分成的两块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要求: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并请画出剪拼前后的示意图。

  生:

分成学习小组,各组内部交流讨论,积极剪拼,画出示意图。

  说明:

创设操作探究环境,营造合作气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教师请小组推举发言代表中的生1、生2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描述、演示剪拼方案。

并根据学生演示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一种剪拼操作全过程,生成图形如下:

(学生们仔细聆听,以好奇的心态欣赏电脑演示全过程)

  

  说明:

在实验操作中,演示保留各静态图形,为后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作铺垫。

  师:

若上图中剪下的位置,我们称为三角形的中位线,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

  生3:

三条。

  师:

你能通过图形给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吗?

  生3:

三角形的中位线就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师:

很好,观察仔细,描述准确,请坐下。

(板书课题)

  说明:

把下定义的任务让给学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发展其直观感知能力。

  

  二、实验操作,探究发现

  师: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明白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

对它予以研究,我们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停顿片刻,意在激疑)现在,请大家回想前面的剪拼过程,并观察下图,试猜想中位线DE和第三边BC有什么关系?

  

  (提示:

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生4:

DE∥BC和DE=1/2BC

  说明:

教师作为引导者,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全面“灌知”,符合新课标精神。

  师:

这一猜想是否准确呢?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和刻度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学生们立即画图,投入到热烈的自主探索气氛之中。

时过不久,学生陆续发言,肯定了生4的结论是正确的)

  说明:

在得出猜想的基础上,用新的操作方法予以检验,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师:

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发现呢?

  生5: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并刻意在命题前空下两格)

  说明:

仍然把提炼教学内容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回答不够精练不要紧,教师可从旁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发散思维,严谨证明

  师:

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检验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真是实践出真知呀,但我们不能时时处处都这样啊,你能对这一猜想加以证明吗?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说明:

有开有合,在此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可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并为得出不同的解法创造契机。

  (全体学生陷入沉思之中。

其间,有的学生重新拼接,动手思索;有的学生画出草图,皱眉苦思;有的学生面对多媒体演示图形,会心而悟……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师:

下面请同学们举手发言,说说你的想法。

  生6:

首先,得写出已知,求证。

  师:

哦,思考缜密,很好!

请继续说。

(师边说边补写出)

  说明:

从教师的语气中可听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这么答,可见,我们的学生多么聪明。

  生6:

我由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想到AD/AB=1/2,AE/AC=1/2,所以AD/AB=AE/AC,而AD、AE与AB、AC分别所夹的角是同一个角,所以△ADE与△ABC相似,那么∠ADE与∠B就相等,DE与BC就平行了。

另外,可得出DE/BC=AD/AB=1/2,所以DE=1/2-BC。

  师:

太好了,你真聪明,能从中点条件产生比值,联想到在八年级学过的相似形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

(一时间,掌声响遍教室,师生精神为之一振,生6也在掌声中自豪地坐了下去。

  说明:

教师对学生调用知识的思路作以简单剖析,并给予积极评价,使师生情感交融、和谐,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师: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语声刚落,已有学生应声举手)

  生7:

我是这样想的,通过我们刚才剪拼图形的过程,我联想到作辅助线构造出平行四边形来解决,就像您用电脑演示的第三个图形那样。

  师:

哦,是这样想的呀,好!

说说理由。

(边说边根据学生回答用鼠标点出如下图形)

  

  生7:

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则有∠F=∠ADE,又有∠CEF=∠AED,AE=CE,所以△CFE≌△ADE,那么CF=AD、EF=ED,而AD=BD,所以CF=BD,那么,四边形DBCF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说DF与BC平行且相等,而DF=2DE,所以证得DE∥BC且DE=1/2BC。

  师:

同学们说正确吗?

  生:

(兴奋的齐声回答)正确。

  师:

那好,我们也用掌声来感谢他为我们作的发言。

  说明:

至此,已有两名学生口述了两种不同的证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意图很明显。

  师:

下面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把刚才两位同学的说理过程板书一遍,毛遂自荐者请上台。

  (学生踊跃举手,最后生8、生9上台板书,其他学生在演草纸上书写)

  (教师在巡视中,对学生书写中的问题予以指导纠正)

  说明:

进行到这里,是让学生口述说理的自然延续,不仅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更要注意证明的严密性。

  教师在对两位同学的板书作以评讲后发言,同学们都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猜想的证明。

这就是我们此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前面书写的命题前用红色粉笔补写出“定理”二字)。

下面请大家自阅课本第81页的内容。

  说明:

教师补写出前面刻意留下的两个字:

“定理”,突显内容主题,使得整堂课自然流畅。

通过阅读,用课本中的证法,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四、辨析训练,巩固新知

  师: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思考解答下方的随堂练习题。

(稍停后,学生回答)

  生10:

因为在△ABC中,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MN是△ABC的中位线,那么MN=1/2AB,即AB=2MN,所以当小明测出MN的长,就可以算出AB长了。

  说明:

学以致用,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

回答正确,你真棒!

下面请同学们再把书翻到第80页,自己阅读此页上半部分。

  (学生默默阅读、思考)

  师:

请问,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为什么全等呢?

  (学生积极发言,能准确回答)

  说明:

灵活处理教材,使教材功用最大化。

  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再看一例(电脑显示):

  

  如图,等腰三角形中AB=AC=6,BC=4,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DECF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沉思片刻后,踊跃发言)

  生11:

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是10。

  

  五、指导应用,鼓励创新

  师:

(打开几何画板软件边操作边口述,并显示题目)画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顺次连接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不断运动A点,请猜想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并证明你的猜想,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物动态化,很好地展现出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

  生12: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连接AC后,我们就知道HG、EF分别是△DAC和△BAC的中位线,由刚学的知识就可得出HG∥AC∥EF,且HG=1/2AC=EF,所以HG与EF平行且相等,那么四边形EFGH就是平行四边形了。

(待口述完毕,教师用鼠标点出相应证明过程)

  师:

你能学以致用,联想到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解决,真聪明。

像这样,在我们研究四边形问题时,通过作辅助线,把其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还较多,请同学们细心体会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说明:

必要的学习指导是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处,教师清晰明了地提出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和方法。

  教师用电脑显示上例变式题:

在原例基础上,顺次连接四边形EFGH的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如果再顺次连接所得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并像这样,无限连接下去,问所得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

  生13:

仍然是平行四边形;不会发生改变,还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

对原例加以拓展,并渗透了极限化的数学思想。

  

  六、品尝收获,自我评价

  师:

这堂课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动手、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清晰明白,这一切使老师很高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又有何感受呢?

  说明:

对同学们的表现作以积极评价,再让学生自主评价,体验收获的快乐。

  生:

我认识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并知道了它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生6:

我很自豪,我用了一种与课本证法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生:

我认识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证明和计算中的作用很大;

  生:

我觉得从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

我认识到读题时,如题中有中点条件,不只要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还要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生:

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希望老师能让我们多交流。

  说明:

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七、课后延伸,分类达标

  教师安排作业:

  基础题:

习题3.3中第3、4两题。

  开放题:

请同学们根据所示图形,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或从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自己编一道数学题,并给出解答过程或说明理由。

  说明:

开放题是由课本中和题目变式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同时也体现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的新课程理念。

  (责任编辑:

张华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