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314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docx

精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中考语文-古诗文、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重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⒊拓展:

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答: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7.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二、登岳阳楼(2007年《中考复习指南》34页 重点)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

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

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说说理由。

(中考指南)答:

(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

(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4.这首诗历来被称为意境开阔雄伟之作,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

(中考指南)答:

颔联将洞庭湖的广阔无边、水势浩翰描绘得雄奇壮观。

尾联突出诗人虽孤寂多病,但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两联上下衬托,相得益彰。

三、蝉唐朝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饮清露”象征着什么?

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2.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答:

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四、孤雁唐朝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孤"。

2.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

这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3.诗中"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析。

答: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五、鹧鸪唐朝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首联咏其形,以华贵的山鸡类比,写出鹧鸪的“喜暖”的习性、斑斓的羽色。

颔联咏其声,以青草湖边迷蒙的雨色、黄陵庙里飘零的落花等景物加以衬托,使鹧鸪的啼声倍觉悲凉。

颈联写游子佳人闻其声而触动情怀。

尾联写鹧鸪在苦竹丛中寻觅暖巢,衬托出诗人羁旅相思之愁。

六、采莲曲唐朝王昌龄(七(下)213页荷专题,6-10可以不背,有时间背诵)

七、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八、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重点2007年《中考考指南》36页)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

答: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举例说明。

答: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阖,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九、卜算子·咏梅宋朝陆游(重点2007年《中考考指南》36页)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抒发了作者孤傲清高之情。

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

答: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写出了梅花的哪些共同特征?

答:

(1)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赞颂了梅花崇高的品格。

(3)作者以梅花自比。

十、《木兰诗》(只背名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⒈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aUg6?

⒉写边塞夜景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的句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Mo

⒊写战争的激烈悲壮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o{

4、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5ZK.e(

6.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句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yioU

7.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9.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R<"E

十一、《观刈麦》唐朝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⒈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⒉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⒊拓展《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意境相同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⒋拓展:

柳宗元《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意境相同的诗句:

"家田输税尽"。

5、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十二、《破阵子》宋朝辛弃疾(2006年连云港市中考已考仅背名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⒈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jV_'

⒉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⒊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py}}

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e}(

十三、《使至塞上》唐朝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P2

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N>YD

⒊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P

5、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a

十四、《黄鹤楼》唐朝崔颢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⒈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Lnz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x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U

6.赏析颈联:

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十五、《归田园居》晋陶渊明 (重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⒈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⒉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⒊本诗的点睛之笔: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⒋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⒌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⒍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