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21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docx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i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

单元备课:

A、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发现……”、“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三个主题活动内容,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

通过发现、研究、展开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B、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去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学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7、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智慧;

8、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随时随地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

9、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欢歌笑语中迈向更大的成功。

C、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首页介绍:

首页是本单元的起始部分,主题文字和背景图相互映衬,更能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老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唱《天地之间》这首既充满童趣又充满激情的儿歌。

有了这种气氛的渲染,学生的探索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便能被迅速调动起来。

接下来是一组各国科学家、发明家少年时代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伟大科学家、发明家少年时的故事无疑会给孩子们以启迪,但更多的还是信心。

具体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上台当小老师,讲一讲他们所了解的科学家少年时的故事,说一说那些科学家是怎样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发明。

2、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果条件不允许,难以查到有关知识,孩子又知之甚少,那就由教师来介绍和讲述创造的故事。

3、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不同”的游戏。

●活动主题一《我发现》

具体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34页图上的内容,再以“探究‘知了’发声的奥秘”为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说说在生活中自己还有哪些发现

2、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民间谚语,教学时,学生可以先读读儿歌,再说说儿歌的意思,了解这些谚语是人们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得来的经验,课后互相交流。

3、在教学35页“交流”这一环节时,建议先组织学生读读主题文字,然后再讨论,各自说说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些什么有趣的现象,相互交流、启发,完成作品框。

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文字、图片、标本图画等)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做生活的有心人。

4、在教学36-37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再延伸一下,这是对教材列举的事迹和学生讨论交流活动的总结提升。

●活动主题二《我也做研究》

具体教学建议:

1、教师要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2、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现状,这样,学生就知道先选择自己感兴趣而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个计划,这样研究起来就有条有理,对于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做事很有帮助。

3、建议教师组织活动——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学生设想可能的原因)

4、43页的活动:

这个环节能有效地把学习向课外延伸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去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5、在教学44页内容时,提出了三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即观察法、对比法和实验研究法,虽然并不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掌握这三种方法,但是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

尤其是在学生活动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

建议教师组织活动:

含羞草害羞了。

6、建议教师组织活动:

研究成果展(具体活动可参考活动案例)

●活动主题二《我们的科学小组》

具体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全班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进来,放手让他们讨论,让他们自己决定。

教师在这里只是引导,只是适时点拨。

2、教师要鼓励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做事要既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又遵章守法,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3、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的知识,或新的发现、小小的收获,都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你的亲人让他们分享你的快乐。

4、引导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发现、不妨去读读有关的书刊,并记下自己找到的资料。

这对于学生很重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是很重要的习惯和能力。

D、单元课时安排:

建议总课时数

7~10课时

课时备课:

活动主题一《我发现》

A、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B、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他们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科学家、发明家少年时代的故事,这些无疑会给孩子们以启迪,但更多的还是信心。

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个小小的发现都可能是伟大的发现;每个小小的问号都是有价值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只是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在体验中不断成长,期待孩子们亲手去抚弄泥土枝叶,去观察、去倾听、去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2、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 :

录音机、《天地之间》歌曲磁带、教学图片(有细微差别的)、有关“发现”的名人故事、小资料等。

学生准备:

自己收集、发现的材料。

小组探究活动中自己设计用的材料。

C、活动时间:

二课时

D、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多有趣的现象》

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及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现象并查找有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也可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长辈等交流,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知识。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

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首歌。

播放《天地之间》这首儿童歌曲。

学生如果会唱,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如果不会唱可让学生认真听。

唱完后(听后)可问学生:

你从这首歌中了解些什么?

你想说什么?

(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再说)

师提问:

歌曲中唱到: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多么神奇,谁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你想不想变得聪明无比呀?

其实呀,你如果想变得聪明,就要在平时对周围的事物多留神观察,通过观察去发现事物的奥秘,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

你如果能够从现在起就坚持这样做,说不定你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

2、《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学生看课P33插图及文字

提问:

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谁能说一说?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简单讲一讲这几位科学的故事。

师小结:

牛顿、瓦特、张衡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爱观察、爱发现。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

游戏《找不同》

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不同”的游戏:

出示图片

1.教师准备一些图片(两张为一组,两张图片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区别)。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两张图片的异同(图片出示的顺序可以由简到繁)。

师:

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两幅图,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看哪个小朋友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

3.教师总结:

仔细观察很重要。

活动二:

多有趣的现象

1、提问:

你见过知了吗?

知了会叫,你知道知了是靠什么发声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还有谁知道有关知了的秘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这样唱歌的呢?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其他方式唱歌的呢?

5、你还有哪些发现?

跟大家说说吧!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班内交流。

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小资料充分交流。

6、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这说明大家都是留心观察、认真研究的好孩子。

希望大家今后能坚持做下去。

那我们来看我们的课本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研究的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P34插图及文字)然后说一说。

活动三:

看云识天气

1、师提问:

一位小朋友的奶奶看到天上有乌云,虽然天没有下雨,可她还是把衣架上的晾晒的衣服收起来了,她怎么知道天要下雨了呢?

(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在班内交流)

2、指导学生看课本P35插图及文字,然后带领学生读气象谚语。

3、天上的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下面就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让学生完成P35作品框)

2、成果展示:

让学生展示作品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很多科学常识就蕴藏在这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小事里,只要你是个有心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课外搜集一些民间谚语,课后相互交流;

2、继续搜集资料,随时把一些有趣的发现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哪里有科学》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让学生把一些有趣的发现记录下来,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些很小的事情里面也有科学,很多科学常识就蕴藏在这看似普通极平常的小事情里。

从而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教师:

(看图:

听到闹钟起床、吃妈妈煮的鸡蛋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你能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科学吗?

2、小结:

我们将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发现列举出来了。

原来,连煮蛋、跳绳、洗碗这么小的事情里也有科学,很多科学常识就蕴藏在这看似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里。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

科学小发现

1、说说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发现。

(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日的经验、观察,谈谈自己的想法。

2、延伸:

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事情。

3、交流讨论;

4、小结:

生活中,只要多看一看,多问一问,多想一想,我们就能发现许多科学小常识。

活动二:

学做科学小博士

1、我解决过的问题,例如:

●跳绳用的绳子太轻、桌凳移动时响声太大

●教室里扫地后尘灰飞扬

●。

2、我的问题卡:

(1)小组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2)填问题卡片。

(3)汇报交流:

介绍本组发现的问题。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榜样引路

1、列举一个学生记录的预防晕车的一些办法。

出示:

◆坐车的前一天睡好觉。

◆坐车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能饿着肚子。

◆坐车时,不要看报,看远处的景物。

◆服晕车药

◆不要老想着自己会晕车

2、说说你从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中受到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只有留心观察,才会学到许多科学小常识。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根据自己的问题卡片,课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继续寻找新问题及解决方法。

 

活动主题二《我也做研究》

A、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去探索我们周围的世界,学习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B、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身边遇到的事情总有很多的为什么,而农村的环境为孩子提供更为宽阔的学习,游戏场所,学生接触的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事物,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就显的非常重要,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短暂而多变,并且也缺少探究的方法指导。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体验每一个成功的快乐。

2、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

1、我的小小研究卡。

2、小青蛙变成癞蛤蟆的课件或挂图资料。

学生准备:

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

C、活动时间:

三课时

D、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我研究什么

一、课前初探:

课前让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把脑海里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由一个个的“?

”变成“!

”,把一张张问题卡变成资料卡,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课中深究

(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活动一:

说“研究”导入课题

1、什么是研究?

可以举例子说明

2、让学生讨论:

研究都是科学家的事?

讨论后小结:

研究并不是科学家的事,人人都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3、我们研究些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课堂。

活动二:

看一看,提出问题:

1、和你们一样书中的小男孩也有很多问题,咱们就来看看书中的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

水坑里的水是怎么消失的?

2、他是怎样解决的?

(观察记录、询问老师、查找资料)

3、小结:

小男孩所做的事情就是研究,而且是了不起的研究。

(二)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活动三:

议一议,研究什么:

1、同桌讨论,生活中你肯定也有不少问题想弄清楚吧?

可以把它写下来,制成问题卡片,选出最想研究的问题,先研究。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3、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现状:

目前条件下,是否有能力解决?

是否有条件解决?

(三)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

你认为研究问题有哪些办法?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2、完成我的小小研究卡。

三、课后实践

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包括:

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的结果记录。

研究计划

研究对象

观察时间

 

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开始研究吧

一、课前初探:

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全班分组,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方法,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研究。

这是对学生活动的一个具体指导,同时也是渗透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真实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过程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深究

(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活动一:

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准备研究。

今天,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研究小组的活动。

活动二:

研究过程

1、出示研究计划(上节课的课外研究计划)

讨论:

从研究计划中,你了解到什么?

2、了解研究过程

A、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是怎样做的?

B、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C、孩子们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

D、最后的研究获得了什么结论?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青蛙变成癞蛤蟆”这一故事,使我们明白: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肯在艰难崎岖的科学探险道路上不断跋涉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科学的顶峰。

活动三:

含羞草害羞了

1、教师准备一盆害羞草。

2、学生上台看一看,摸一摸。

3、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呀?

4、学生得出结论:

原来植物也有感觉。

5、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的现象。

(二)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指导行为

1、换位思考。

问问学生:

“当你在实验中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榜样引路。

教师提供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是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所要走的道路,就是不少科学家们走过的道路,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1.提出问题:

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不倒翁不倒呢?

{学生假想原因)

2.教师准备几个不倒翁,让学生纷纷上台自己玩一玩。

3.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什么吗?

4.拆开玩具看不倒翁不倒的真正原因。

5.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做不倒翁。

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动手做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课后实践

选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制定研究观察的计划,进行观察研究,然后把观察结果介绍给同学们。

第三课时:

展示的时候到了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整理实验资料、制作展示板等,这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体验每一个成功的快乐。

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这样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课中活动:

活动一:

成果展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都认真研究了自己想研究的东西。

你们一定都很想把你们的发现、研究的成果告诉大家吧。

今天,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教师可出示制作好的研究结果介绍给大家。

2、提出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我们的汇报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介绍研究的过程,甚至可以展示你在实验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等。

活动二、分组交流展示。

(展示方式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

活动三:

答记者问:

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也看到了别人的作品。

你对哪些作品感兴趣呢?

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它们的主人吗?

比如,他是怎么研究的?

在研究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当小记者,采访一下我们的小研究员。

活动四:

总结讲评

1、评选优秀作品,并对好的作品进行奖励。

2、提出优点,找出不足,为下次类似活动作准备。

活动主题三《我们的科学小组》

A、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智慧;

2、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养成随时随地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

3、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欢歌笑语中迈向更大的成功。

B、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这个主题的安排,是前面活动内容的提升,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能力的综合运用。

所以让学生寻找研究伙伴,进行小组专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品质。

2、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组牌,纸红旗,一些常见的研究材料等;

学生准备:

课前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上网、读书询问等)根据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准备实物。

C、活动时间:

一课时

D、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我们的科学小组》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读读有关的书刊,并记下自己找到的资料。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活动资料,制作成作品。

这样的体验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把这种探究的兴趣,对待科学的态度延伸下去,真正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使其终身受益。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故事导入:

同学们听过这样的一句老话吗?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是说明人多反而不如人少,现在这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现在我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讲后问学生如果这三个和尚不团结协作他们能有水吃吗?

如果不集中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水能多得吃不了吗?

所以,同学们之间所搞的科学研究也是这样,也要团结协作,集中大伙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就让我们把《三个和尚》新故事中的团结协作、集中智慧的做法也用到我们的小组来吧!

好吗?

师板书:

我们的科学小组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活动一:

我们的科学小组成立了

(1)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最喜欢研究的活动并交到讲台;

(2)组织学生把这些研究内容大致分类,形成小组;

(3)小组内分工:

选组长,定规则等。

2、活动二: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1)汇集材料、资料;

让学生把课前上网查的资料,和课前准备的物质材料汇集起来,为活动准备。

(2)各持己见,讨论活动方案;

(3)活动过程;

(4)命名或写出活动报告。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

能告诉我你们的发现吗?

(1)小组展示活动作品

各小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大家欣赏,使全体同学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2)各小组介绍活动过程;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活动是如何做的,作了哪些准备等。

4、活动四:

答记者问

师生之间可以先做一次模拟采访,然后再组织活动。

(1)同学举手推选一名小记者;

(2)分别采访各小组;

采访各小组:

同学们在本活动中的感受是什么?

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隔一段时间,各个活动小组可以交流一下活动情况。

2、继续读读有关的书刊,并记下找到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