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领导艺术促进科学发展.docx
《讲究领导艺术促进科学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究领导艺术促进科学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究领导艺术促进科学发展
讲究领导艺术促进科学发展
同志们: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
---
分三个内容:
一、摆正位置,强化素质
二、多法并用,促进效能
三、加强修养,严以律已
讲这一课的目的:
简要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函和重要性,明确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促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因素和根本保证,熟悉领导艺术的本质和特点,把握领导艺术的一些基本要领和方法,提高驾驭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科学发展的全面落实。
要求:
不能接打电话,不能现场讨论,不能抽烟;不想听的可以睡觉,但不能打呼隆。
时间:
100分钟
同志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认真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出来的一项创建性理论。
这个理论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做好这些方面,关键问题在人,人的关键在领导,领导的关键在工作策略和领导艺术,因此只有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掌握和运用好领导艺术,才能有效的领导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什么是领导呢?
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的意思,如古时带兵打仗的将领,就是典型的领导。
好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道德和能力,德才兼备益于民,有才无德祸害深。
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产生高效率的方法技能。
是在领导方法基础上创新与发展,是领导经验的升华,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知识经验的综合,创新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非程序性--没有先怎么处理、再怎么处理的模式。
如我党工作的三大法宝:
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经验是方法,但不是艺术。
在此基础上再灵活的运用就成了艺术。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摆正位置,强化素质
摆正位置,强化素质,是对领导的基本要求。
在管理要素中,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或者说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领导群体中,分上级领导和下级领导,在同级领导中,又分正职领导和副职领导。
我们首先讲一下在单位内部,正职领导的领导艺术问题。
1、正职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
正职在用权时要有“分寸感”。
正职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位置,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
而正职要用好权力,发挥关键作用,应重点把握好两个字,一个是“道”,一个是“度”。
道,指的是方向性、原则性;度,指的是分寸尺度。
怎么样把握呢?
一是在决策过程中,当好“主管”不“主观”。
要求正职在决策中当好主管,发挥协调各方、整合信息,集中大家的经验、智慧和知识,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能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陷入主观的误区。
要当好主管,避免主观,最关键的是要尊重决策的客观性原则,要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实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最优化途径。
要真正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充分吸纳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权衡利弊得失,科学分析比较,在党的会议上要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集体的智慧决定重大问题,在行政或办公会议上要明确观点,正确引导,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决断问题,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
二是在决策实施中,善于“总揽”不“独揽”。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工作虽然涉及方方面面,都囊括在正职总揽全局的责任范畴之中。
但负总责、负全责,并不意味着正职可以对每一项工作事必躬亲,平均用力,而是要抓关键、抓要害、抓主要矛盾。
如果正职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紧紧握住不放,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那么班子成员就迈不开步,走不动路,欲干不能,欲罢不忍。
到头来,正职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什么事都办不好。
过去常说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它的正确性。
外国人发现光靠车头带不行,必须车头车箱都用力,才能跑的更快。
因此,正职要根据本单位干部职数和工作情况,逐级分解职责和权力,使班子成员职责明确,权力适当,有职有权,形成明确、适当的权责体系,要让班子成员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解决矛盾,不插手,不干扰。
工作中,正职对副职要多鼓励帮助,对来不及请示的事情副职先办了要理解;只要不是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出现工作上的错误要给予承担责任,一起总结经验教训。
三是在解决矛盾时,处事“果断”不“武断”。
工作中矛盾无处不在,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出现一些突发、危急、疑难事件在所难免。
在这等时候,作为正职领导要沉着冷静而不能逃避或急躁,要果断而不武断的处事。
首先,必须总揽全局,驾驭局势,尽快调查了解,摸清事件的全貌和各种原因,;其次,对现象和原因进行梳理,透过现象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症结;再次,通过对事件的原因和性质的把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迅速做出决策,不能犹豫不决,贻误时机。
要快刀斩乱麻,正确而要有魄力,有主见,既要听从大家意见,又不能被闲言碎语所左右;既要雷厉风行,抢时间争分秒,又要慎重从事,不能有丝毫的粗心大意。
除此之外,正职领导更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不要被阿谀奉承所迷惑,更不要听信闲言碎语,要知道拍马者是为了骑马,献眉者是为了讨好;在你面前说别人是非者,在别人面前更会说你。
要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弘扬正气,奖勤罚懒,廉洁自律,为人楷模。
2、副职或领导成员的领导艺术
在一个班子中副职或领导成员的作用非常重要。
但副职或领导成员必须领悟自已的职务角色,才能处理好与正职和其他副职的关系。
第一,参谋不拍板。
副职或领导成员一般分管一部分工作,由于对分管的工作情况掌握熟,问题看得清,在决策中能够提出一些好的措施和建议,这是副职的优势。
要明确,副职在重大问题上只有参谋权,没有拍板权,副职要拍板就是越权越位,这是副职的大忌。
副职要防止三种倾向,第一种是违心式。
正职在决策时,你明知不对还违心赞同,这是用心不正。
第二种是不顾大局。
遇事只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性,不站在整体利益上考虑问题,逼着正职表态,这是强人所难。
第三种是工作飘浮。
工作不深入,办事不踏实,浮衍了事,有理无据,搞不清来龙去脉,这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第二,补台不拆台。
正职不是完人,考虑和处理问题不可能事事周全,样样得体。
一是当正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和漏洞,或者在棘手问题面前进退两难时,副职采取什么态度,这是检验副职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
大家知道,权不是正职一人的权,难也不是正职一人的难。
副职主动去解正职的难,实质上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所以说,当正职有难时,称职的副职应当主动的弥补,主动的提醒,上前助一臂之力,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绝不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要维护正职的权威,所谓维护,决不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而是诚心相帮,尽力而助。
这里要明确五个问题,一个是能出色的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这是对正职最好的捧场和支持。
第二个是遇到自己不能拍板的事要请示,事后要及时汇报。
能拍板的事也要“先斩后奏”,“奏不准”时,再改过来。
三是察觉到正职的弱点,不要在群众中说长道短,评头论足。
四是不争权夺利,不抢功名,在大众场合,有正职在,不要先声夺人,显示自己,而要礼让三分。
五是即使你在某个方面比正职高明,也不得妄自尊大。
要时时处处维护正职的形象。
第三,动手不甩手。
经常听到议论“副职好当”,这是因为副职上有正职,下有部属,大事正职亲自抓,小事部属会处理,往往容易造成副职当“二传手”和“传声筒”,在某些部门,由于副职配备过多,容易形成一些甩手副职。
作为一名称职的副职,应当积极主动的协助正职抓好分管的工作,主动为正职排忧解难,让正职腾出精力考虑全局的大事,如果副职连自己分管的工作都处理不好,经常要正职来协调解决,这样的副职就不算很称职了。
第四,分工不分家。
副职几乎都希望明确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是正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界限很难分得清楚,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遇到这类工作,作为副职要与其他领导以诚相待,互相通气,密切配合,商量办事,不应推三阻四,过分计较分内分外,应主动多挑担子,多承担一些责任,以减轻其他领导的压力。
当然这种主动也是有限度的,以不插手其他领导明确分工的任务为原则。
第五,服从不盲从。
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是单位组织中的一员。
处于组织单位中的副职,不能把对正职的服从,仅仅看成是对个人的服从,而应看成是对组织的服从。
当正职违犯党政原则时,称职的副职就不能盲目的服从,要从党的最高利益出发,据理力争,晓以利害,促其转变,如仍无转变,则应运用集体的力量设法制止,并向上一级组织反映,以捍卫党的原则。
3、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了解主要是用语言来沟通的。
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要用语言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部署工作。
语言表达的方式和质量,是否能把道理分析透、说清楚,直接影响着宣传沟通的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的感召力,完善自身的良好形象。
一是讲话要讲究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
领导干部在不同的会议、或不同的场合上讲话,首先要看对象,不同的对象就要讲不同的内容和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就是针对性,不要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
讲话要准备丰富的信息和崭新的知识,把要表达的内容、措施和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蕴含的观念,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这就是准确性。
我们讲话是为了让大家听明白,并明了一定的哲理。
所以要避免随意性,讲求规范性,做到用辞简朴,通俗易懂,条理清楚,引人入胜。
要注意避免以下毛病:
语言不完整,断断续续,逻辑混乱,辞不达意;或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分散听众注意力;或口语甚多,满口“嗯”、“啊”、“这个”、“那个”,无目的逼问听众“是不是”、“会不会”,婆婆妈妈,唠唠叨叨。
二是要讲究内容的逻辑性。
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并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
因此,用讲稿讲话时,就必须对讲稿精心设计;临场发挥时,也要精心构思,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讲几个问题,怎样衔接和转折。
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切记颠三倒四,杂乱无序。
总之要做到龙头、凤尾、虎腰。
三是恰当的举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举例是一种常用的演讲手段,在讲话中能适时恰当的举例,不但是一门高超的演讲艺术,而且有利于吸引听众,提高讲话的效果。
四是要注意讲话的姿态。
良好的姿态就是无声的语言,往往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主要是指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进行思想交流,以姿势助说话的手段:
感情表达=7%的言辞+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
因此,我们在演讲时,姿态要端正,衣着要整洁大方,要用动作、表情、手势感染听众。
4、要学会“协调”工作
什么是协调呢?
协调是通过转化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实现既定的目标。
因工作中的矛盾复杂,协调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协调,二是人际协调,三是价值目标的协调,四是程序性协调。
因此,学会协调、善于协调,是领导干部或者工作人员处理好各种复杂事情必要的工作艺术。
协调的目的,不是压倒一方,消灭一方,而是把方方面面关系处理好,把事情办好,实现双赢、共赢。
我们的老总理周恩来,就是一位善于协调,化解矛盾,寻求共赢的大家。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到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命令,驻扎在两广的44军和45军合编成一个军,入朝作战。
这两个军都是老牌的英雄部队,都想保留自己的番号,但新军只能保留一个番号,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召集两位军长和有关人员协调,听取了他们各自陈述的理由,然后说: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无论是44军还是45军,都是英雄的部队,我看两个军的番号都可以保留”。
大家莫明其妙,这怎么可能呢?
周恩来哈哈大笑,说:
“我看可以这样吗,我们从两个军的番号中各选一个数,组成一个新的番号,这不是两个军的番号都保留了嘛!
”大家鼓掌赞同。
就这样,54军正式组建。
邓小平的:
不管姓资姓社,只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等,都是协调结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