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84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docx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

《阅读点燃智慧》冯德全

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指导婴幼儿教育实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孩子一降生,接触到的是一个完完全全陌生的世界,他们感知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就是适应人间的生活,领悟人类的语言,模仿人们的行为,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

只要醒着,他在生活中就时时、处处、事事在进行学习。

生活给他什么,他就习得什么。

  生活中给他妈妈,他就慢慢认识妈妈;生活中给他音乐,他就渐渐喜欢音乐;生活中教他认物,他就认识越来越多的物品;生活中听各种话语,不久他也就咿咿呀呀地发音、学话……当然,生活中也可给他文字,让他看,让他听,他的脑子里就会慢慢印入这些文字的图像、声音和意义。

所以生活游戏识字阅读就是“环境濡染”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我们说婴幼儿的生活就是教育,同时还要认识到,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婴儿。

因为对婴儿来说,专门的课堂,固定的教材,系统的传授,一章一节的讲解训练和巩固,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的。

幼儿虽然也需要上课学习,但这不是主要的学习形式。

婴幼儿的注意大都是生活中的无意识瞬间注意,生命的最初几年获得的一切感受、知识和行为,都是在瞬间注意中积累而成的。

所以也可以利用婴幼儿的无意识瞬间注意,像看口形、听语音、发语音、解语义而习得口语一样,逐渐积累文字印象。

因此,生活游戏识字阅读也是“感知积累”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怎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婴幼儿的无意识瞬间注意呢?

怎样才能使他们萌发出初级的有意识注意呢?

最好的办法是要让注意的对象鲜明化、活动化、情绪化,而这就要靠活动游戏了。

因为活动游戏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注意、记忆和领悟。

婴幼儿识字、背儿歌、背古诗、读句子的兴趣,开始主要不在文字的含义和内容上,而在外部的活动形式上。

如果生活中用游戏方式教字,他会情绪饱满地看、听,获得较多的印象和领悟;相反,如果不用游戏活动,而是机械地要孩子认读,他必然关闭“注意”这扇门户,进而产生厌烦情绪,获得的不是对文字的兴趣,而是“讨厌识字”的体验和感受,那么早期识字阅读就起到相反的作用,获得相反的结果(负效应)了。

所以我们在提倡婴幼儿识字阅读的同时,要坚决反对错误的、强制的识字阅读教学法,反对“小学化”识字阅读。

生活游戏识字阅读就是不同于定任务、定指标、定进度、“四会”同步、一次巩固的“小学化”识字阅读,而是“活动游戏”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环境濡染”“感知积累”“活动游戏”等婴幼儿识字阅读教学,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大发展,是教育科学划时代的创新,是识字阅读教学新的里程碑。

对开发人的巨大潜能,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今世界还有10亿文盲困扰着现代文明,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文盲、半文盲1.8亿,还有更多的15岁以下的等待脱盲、识字读书的儿童。

文盲多、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同时也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我们必须面对巨大的文盲群,向文化之光尚未照射到的角落挑战。

在人类文明的这一进军中,我以为早期识字、提前阅读将可能建立卓越的功勋。

  很多人一听说婴儿在说话前就能识字,三四岁即可脱盲而进入阅读,就感觉在听天方夜谭一般;也有人怀疑:

说这话的人荒谬到该送精神病院了吧!

更有人说:

即使婴幼儿能够识字阅读,那也只是强迫他们死记硬背,是摧残幼小的心灵,是决不可取的……但等到有一天,他们亲眼看见“小不点”不仅能十分熟练流畅地识字读书,而且快乐活泼、轻松自如时,他们又迷惑了:

莫非他真是神童?

  即使是那些“识字婴儿”的父母,大多也是在无意中影响着孩子,接着发现自己的宝贝竟会识字的。

他们在大惊大喜之后,仍不免疑虑重重。

  然而,世上不合“情理”的事未必不合情理,整个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在打破常规中前进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例如统治了几千年的“地心说”,总说太阳围着地球转,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等人倒过来了吗?

“日心说”使人类正确认识了太阳系。

又例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曾以“三寸金莲”为美女的重要标志,认为裹着“三寸金莲”的女子走起路来婀娜多姿,飘逸动人,简直美极了。

这种病态美学和摧残妇女的腐朽观念,不也早就成了历史的笑柄了吗?

  现在人们总以为汉字难学,认为婴儿认物易而识字难,说话易而阅读难,所以孩子理所当然是认物、说话在先,识字、阅读在后,等上小学再去识字、读书才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那些因科学早教而培养出的早慧儿们却反复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

鉴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婴幼儿特殊的认识规律,识字的最佳期在1~4岁,认物、识字几乎可以同时起步,说话、阅读能够并行发展。

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就会在毫无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两三年时间,像扫除自己的“人盲”“物盲”“语盲”“行为盲”一样,不知不觉脱掉“文盲”帽子,把它丢到太平洋里去。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扫盲标准,城市人口识字两千、农村人口识字一千五就是脱盲,现在仅我研究中心指导下如此成长着的孩子就数以千计。

而且早期识字阅读还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知识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许多优良性格品质的养成,对他们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假如到了7岁上小学再去识字,那不仅负担很重,而且会严重地拉了儿童认识发展的后腿;要是到了青少年再去扫盲,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其所受的损失是一生也无法补偿的。

有的人虽然也识一些字,但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无声的内部语言更未在早期获得应有的发展,因而一辈子也不能真正进入阅读,连看小说也毫无耐心。

这样的人还少吗?

  当然,早期识字阅读决不是早期教育的惟一内容和主要内容,它只是人生奠基教育中多方培养的15个以上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由于文字和阅读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和运用,是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能配合各种教育取得奇效,所以早期识字阅读仍不失为孩子成才腾飞的一翼,它的意义极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尽管如此,为什么社会仍难以接受婴幼儿识字阅读这一命题呢?

这是有历史、社会、个人认识等多种原因的。

  其一,社会对文字有一种固执的迷信。

文字虽然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而它显示的作用却大得惊人。

它能记录、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的浩瀚无穷的信息,于是人们对它产生了神秘感,进而顶礼膜拜。

加之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文化为少数人所垄断,这样又人为地将文字蒙上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

所以在旧时代,孩子不到8岁,不拜过天地孔庙,是不能“发蒙”识字阅读的。

旧社会农民虽然极端贫穷,但人们也不敢拿字纸做手纸,不然就是亵渎神灵,罪恶深重。

这种迷信文字的社会心理,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使许多人认为孩子认物是平常的事,而识字阅读不能轻举妄动,好像婴幼儿一识字阅读脑筋就要坏似的,非得等到上小学后,让老师进行“正规化”的“系统训练”不可,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因此又常常出现幼教“小学化”的现象。

  其二,迷信系统的课堂教学,这是反对早期识字阅读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以为识字、阅读与认物、说话大不一样,神圣到非课堂教学不可;而婴儿不能上课,幼儿上课极少,当然就不能识字阅读了。

  对婴幼儿来说,本来生活和游戏就是他们最生动、最丰富、最实用、最有效的课堂,每个时代人类的基础文明(当今的基础文明包括识字阅读在内)都可以在孩子最初的生活游戏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获得。

科学家统计,人一生中获得的概念大约有90%是5岁前形成的。

既然孩子能在来到人世间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中习得“人生第一难”的语言,认识数以万计的事物,又何惧生活中不能掌握两千来个汉字?

传统观念中未建立生活游戏这一最佳“课堂”的概念,偏偏要耽误孩子晨光般的年华,把孩子人生的发展推迟到小学以后的课堂中去,什么都依靠课堂。

有的幼儿园把认识猫、狗、白菜、萝卜也搬进课堂,似乎人类的知识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认猫、识狗尚且要课堂“武器”,何况认识“圣洁”的文字呢?

婴儿既然绝对不能上课,自然也就绝对无权识字阅读了!

这实在是遗憾之极!

  其三,成人自感识字阅读很难,谁又忍心用这个难题去折磨婴幼儿呢?

  是的,成人扫盲确实不易,不少成人辛辛苦苦扫了盲,不久又被戴上“复盲”的帽子。

即使知识分子新学一个生字,往往查过多遍字典,命令自己记住,也还总是遗忘。

这样的经历几乎是人人都有过的。

所以人们往往畏生字如虎,于是就有了读书时常常遇到“拦路虎”一说。

但人们不知“初生之犊”是不畏“虎”的,婴幼儿有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本领,他们有“获得敏感”“形成印刻”“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无选择探求”以及“活动兴趣”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在婴幼儿期以后会逐渐退化),只要遵循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梦游”文字仙宫,喜爱和慢慢熟识那里的“珍珠宝贝”。

他们从不会觉得有什么任务、负担、艰苦、考试之类的压力。

孩子既然能在杂乱无章的、混沌的语言现象中把母语记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模仿得惟妙惟肖,并把万花筒般的世界摄入脑海,又怎会感到识字阅读难呢?

  当然,如果用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方法去教婴幼儿识字阅读,即以拼音作“拐棍”,用“系统传授”“四会同步”“反复听写”“及时巩固”那一套对付孩子,自然就另当别论了,那简直是自讨没趣。

就如同用中学汉语语法课本及其教学模式去教2岁孩子学说话一样,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教孩子用拼音作识字阅读的“拐棍”,当孩子识字阅读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他能拿得动这根沉重的拐棍吗?

要求刚学步的孩子拿一根粗棍,踉踉跄跄地行进,不是人为地增加了负担和困难吗?

汉语拼音给成人扫盲做拐棍是必要的,但孩子要的是似走非走的“学步车”。

孩子学拼音是为了正音、检索资料、查字典、使用计算机等,而这些都是识了字以后的事。

总之,我们应当反对的是错误的早期识字阅读教学法,而不是早期识字阅读本身。

  其四,有人坚决反对早期识字阅读,还认定它是“死记硬背”,并占用了孩子生活游戏的宝贵时间,是极不利于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的,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说,1岁左右的孩子识字确实是从印象记忆开始的,但这是他们心理发展、认识发展的必然过程,像他们最初认识所有人、所有物、模仿所有语言一样,开始接触时毫无例外地都不理解,却慢慢由不理解到理解,进行得非常自然而合乎规律。

印象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婴儿的意志远未发展到能强迫自己“死”记和“硬”背的程度,也决不会接受成人的强迫。

婴儿最长于生活游戏化中的印象记忆,先记忆为主,后逐步领悟。

这是他们特有的才能。

  担心早期识字阅读占用了婴幼儿宝贵的游戏时间,这种想法也是多余的,是受旧的“灌输式”识字阅读观念影响所致。

早期识字阅读在生活中进行,与生活相结合,并且完全能游戏化。

其实早期识字阅读与学习口语是一样的,但是谁会责怪婴儿学说话会占用他生活游戏的宝贵时间,而反对孩子学听话、说话呢?

事实上,识字阅读不但是智力发展的目标,更是智力发展和优良性格培养不可欠缺的重要途径。

古今中外大批少年才子成长为杰出学者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真理。

  如果我们抹去以上这些对文字、识字阅读的传统偏见,拉下几千年来蒙在识字阅读教学上的神秘面纱,我们就能冷静地、科学地来研究早期识字阅读的课题了。

科学的发展是不允许有任何成见和偏执的。

我相信,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人才幼苗”和“智慧嫩芽”们,会冲破有史以来就束缚他们的“精神蜡烛包”,获得优化培育,个个能像自然地学会直立、行走、认人、识物、听话、听音乐、看图画一样,自然地学会识字阅读。

  我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序“幼儿识字有害论”可以休矣

  前言轻松脱盲,快乐阅读

  第一讲汉字的特色极利于早期识字阅读

  数千年来,汉字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引进外来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一百多年来,也有许多人对汉字提出了责难,认为方块字“音形分离”,“难学难记”,甚至有人把我国近代经济、文化的落后,也极不公正地归咎于汉字的繁难。

我们实在有必要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宝。

  第二讲生活游戏是识字阅读教学的新里程碑

  生活中“环境濡染”“感知积累”“活动游戏”等婴幼儿识字阅读教学,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大发展,是教育科学的划时代的创新,是识字教学的新的里程碑。

对开发人的巨大潜能,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第三讲早期识字阅读是人才成长的一大基础工程

  早期识字阅读对于孩子,如同认识环境、适应社会、发展体力和运动、学习口语等一样,有着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谁也不否认识字阅读是人才成长的一大基本建设,但早期识字远非只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识字和习读低幼读物,催发智力和培养优良性格,给孩子插上腾飞的一翼。

  第四讲名人的成长离不开早期识字阅读

  人才成长的路途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世上没有天生的才子。

名人的早期发展,是他们智慧的“雏”,才能的“芽”,人生的起步。

而早期识字阅读,则是人生征途上最初的足迹。

这里让我们辨认这些足迹,为培养当代高素质人才作一参考。

  第五讲早期识字阅读是“雏鹰”腾飞的一翼

  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游戏,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惟一动力,它只是一个侧面,是雏鹰的一只翅膀,仅靠它是不能腾飞的。

只有给孩子插上另一只同样有力的翅膀———早期识字阅读,人才能早慧而坚实地发展,雏鹰方可翱翔于蓝天,以至于鹏程万里。

  第六讲早期识字阅读的孩子们

  我们虽然强调儿童实践感受的重要,但培养起读书自学的能力总归是成才的捷径。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怎能每个人再去经历科学发展的漫长岁月呢?

学物理总不能上比萨斜塔扔球来验证伽利略的理论吧?

还是教孩子全面发展吧,而识字阅读是其中必备的内容。

  第七讲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如果说人世间真有神童,那么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

只要对孩子的潜能有足够的认识,有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指导方针,创设丰富的生活、游戏环境,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天天接触学习的对象,孩子能不知不觉地接收成千上万的信息,自然而然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轻松自如地习得“人生第一难”的语言!

  第八讲婴幼儿的五大特殊认识功能

  我们的人类存在一个未被完全了解的“婴儿世界”,正如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儿童是人生的另一极。

”“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三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第九讲婴幼儿处于识字的最佳时期

  汉字是瑰宝,婴幼儿是探宝的“天才”,只要给予识字环境,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他们就会像学会口语一样,掌握汉字,进入阅读。

事实证明,孩子降生时,不仅是文盲,还是“人盲”“物盲”“语盲”“行为盲”,只要发挥他们天才般的学习能力,他们定会像其他“盲”一样,不知不觉摘除“文盲”的帽子。

  第十讲诱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好胜心

  婴幼儿还谈不上崇高理想、远大目标、坚强意志、高尚志趣、形势压力等等,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来自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而发展起来的好胜心。

这两者是婴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双桨”,他们为获得爱、鼓励、夸奖和快乐而活动,百玩不厌,这种“玩”赋予了教育内容就是“学习”。

  第十一讲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活动只要满足婴幼儿的趣味要求,那就成功了一半。

对孩子来说,世上什么知识最难学?

不是深的繁的,而是学起来没有乐趣的东西;世上什么知识最好学?

不是成人看来最简单的,而是学起来得到快乐的东西。

婴幼儿学习中的难易,不在内容的多寡、深浅和学科的不同,而在学习活动能否使他们得到快乐。

  第十二讲敞开婴幼儿心灵的门户

  人人都喜欢活泼上进的儿童。

但心理健康成长的活泼儿童,决不简单表现为好动,也不是浮躁,更不是没完没了地折腾,使人不得安宁。

健康的活泼是与精神的专注同时和谐地发展起来的,是身心全面发展的表现。

  第十三讲早期识字阅读的十大原则

  婴儿识字阅读的快乐情绪和积极上进心态,比识字数量重要得多。

必须使孩子在有说有笑、有商有量、有动有静、有问有答中认真玩耍和学习,这种情趣和求知欲的培养,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学目的。

教育者决不可在识字数量上急功近利,强制学习。

“欲速则不达”,这在婴儿教育上是一条金科玉律。

  第十四讲早期识字阅读的九大方法

  婴幼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这是由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的,是儿童早期学习汉字与阅读的惟一正确途径。

但生活中识字并非提倡主观随意性,随心所欲地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何时教就何时教,想怎样教就怎样教,使人摸不着边际。

须知任何有趣的活动,离开了方法和规则就进行不下去了,兴趣也就荡然无存。

  第十五讲如何让婴儿与文字交朋友

  3岁前婴儿识字的中心环节,是让他们常常看字、听字、接触书本,与文字交朋友,建立起“识字敏感”。

当孩子喜欢文字以后,就能初识2000字左右,并培养起识字能力和最初的读句能力,逐步进入阅读。

  第十六讲丰富多彩的婴儿识字阅读游戏

  婴儿的识字游戏最好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地点,三是定教育者,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养成识字阅读的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七讲怎样制作和使用识字卡片

  使用识字卡片应结合多种多样的生活游戏教学法,但这些游戏活动要在孩子获得那个生字的鲜明的第一印象以后再进行,并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那个字的形象,这样就有好的识字效果。

不可丢开字,为活动而活动;也不可死读字,把识字教学弄得索然无趣;一定要把两者自然、生动地结合起来。

  第十八讲如何克服“3岁波折”现象

  儿童到3岁左右时的厌学情绪,我们称之为“3岁波折”,这是他们心理发展日趋成熟的一种表现,是“反抗期”的一种反应。

因为婴儿到3岁左右向幼儿期过渡,运动能力显著增强,知识面明显加宽,自我意识发展起来,要求独立活动的愿望也很快表现出来,被称为“第二次断奶”。

这一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十九讲游戏是早期识字阅读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精神需要和快乐享受,它是造就一个健全的、发展优良的社会人的必然经历。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游戏的意义极大地高于成人劳动后的娱乐,因为儿童游戏是造就人才幼苗的课堂。

  第二十讲婴幼儿游戏识字阅读举例

  儿童游戏是十分广泛的,游戏中识字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也可以花样翻新。

但为孩子设计和选择游戏识字,一定要根据年龄的大小、基础的差异、所在环境的不同、教育条件的优劣来区别对待,内容或增或减,或深或浅,或另有选择;方法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更新。

  附录一冯德全早期识字阅读答问录

  附录二早期识字阅读教学说明及参考字表

  附录三早期识字阅读教材参考

  附录四《国家标准》一级字频度表

早期识字阅读雏鹰腾飞的一翼

今日世界,优生、优育和优教正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早期教育的科学化,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健美婴儿、早慧儿童和超常少年。

这些儿童少年,由于充分开发了他们的心理潜能和智慧,从而获得了超常发展。

  仅我们研究中心早期教育函授学校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早慧儿就数以千计,有的4岁能广泛阅读,有的6岁上小学五年级,有的9岁上了高中、12岁上了大学。

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少年大学生早已超过千人,并已陆续进入成才期。

  孩子们是靠什么力量而腾飞的呢?

针对早慧儿和超常少年的大量调查资料和个案研究表明,一靠他们从婴儿时期起就有十分丰富的生活实践,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游戏;二靠他们早期识字,三四岁脱盲,提前阅读。

以上两翼是雏鹰得以腾飞的双翅。

  生活实践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全面而充实。

其中包括父母爱抚、体肤接触、语言发展、生活卫生、音乐歌舞、美术手工、观察认物、旅游参观、饲养种植、识数计算、文学故事、家务劳动、体育锻炼、集体游戏、社会交往、科学实验,以及棋类游戏、集邮活动、认地图、采标本等等,它们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表象、大量的感性知识和经验,确实十分重要。

  另外,丰富的生活和游戏又能使孩子躯体活泼、表情活泼、语言活泼、双手活泼而聪明能干;同时他们对世界的具体体验又是获得一切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基础。

  但是,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游戏并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惟一动力,它只是一个侧面,是雏鸟的一只翅膀,仅靠它是不能腾飞的。

只有给孩子插上另一只同样有力的翅膀———早期识字阅读,孩子才能早慧而坚实地发展,雏鹰方可翱翔于蓝天,以至于鹏程万里。

  生活实践和识字阅读不仅应当并存,而且是可以同时起步、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

早期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儿童识字可以起步于学会说话之前,而后的字、词、句、文则能像口语一样,处处伴随孩子的实践活动而丰富起来。

这样,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表象就更加鲜明,得到的经验感受就更加深刻;同时,孩子结合生活实践和游戏而学到的书面语言,则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记忆和运用。

  例如,1岁半的孩子喜欢爬,在爬着玩时教他认“爬”字,认几次后他就能念“爬”字,并且一看到“爬”字就爬起来。

孩子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一样能及早掌握,且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又例如,带4岁的孩子到广阔的荷塘玩耍,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观看景色,采摘莲蓬,高兴时鼓励孩子读杨万里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因为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同时参加,这样他获得的荷塘的感性印象不是深刻得多吗?

同时不也识了字,并对诗句更理解,记忆更牢,甚至读“活”了吗?

而且由于识了字,读了书,获得了大量的间接经验,这些又会从各方面丰富孩子的直接感受,使感受得到升华;而丰富的感受又极大地提高了识字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例如这孩子以后读到“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等赞美荷花的词句时,不用老师讲解自然就懂了,感受也深了。

  由此看来,古人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是人才学和教育学的一条经典,是早出人才、出优秀人才的一条捷径。

  但是,在传统的婴幼儿教育中,长期以来把实践活动和识字阅读对立起来。

许多家长忽视丰富孩子的生活游戏,一味追求识字读书;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又反对婴幼儿识字阅读,一听说早期识字阅读就斥之为“死记硬背”“影响智力发展”。

他们只要孩子活动,禁止识字读书,认为教孩子识字阅读的幼儿园就不能称之为“合格幼儿园”,对3岁前婴儿识字阅读更是嗤之以鼻……

  以上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都严重束缚了婴幼儿的充分发展。

而比较起来,后者一概否定早期识字阅读,其危害性更大。

因为一般儿童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毕竟不会被剥夺殆尽,他们从出生起,每日每时都生活在人群中,接受实践的洗礼,他们的早期经验和感受只有丰富和贫乏之分,并不存在有和无之别。

然而早期识字阅读一旦被剥夺,就整整耽误六七年之久,识字阅读的最佳时期也已错过。

试想,小鸟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仅仅扑打其中的一翅,等到想飞时,另一翅早已萎缩了,又怎么能起飞呢?

而且,即使人的感性经验再充足,如果缺乏书面语言的辅助,那也是极其肤浅的;同时,人若不从小吸取比直接经验多得无法估计的间接经验,也定会跌入精神贫困的低谷。

  由于识字阅读滞后发展,孩子年龄越大脱盲就越困难,更严重的还拖了智力发展的后腿。

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为什么被迫编入了只有二三岁儿童思维水平的课文呢?

例如:

这是什么?

这是飞机。

那是什么?

那是蜻蜓。

今天的婴幼儿谁没有见过这类实物或图片?

谁还没有掌握这类句式呢?

为了迁就识字,不得不把七八岁儿童的思维力、理解力,拖回到婴幼儿的水平上去,这还不可悲吗?

  因为被剥夺了早期识字阅读,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也少得可怜。

据统计,我国小学6年所读文章总字数,还不及前苏联小学3年级所读文章总字数的一半,而且程度浅近,很少名家名篇。

即使如此,小学生负担还是太重,更难进入广泛阅读。

  而最大的危害在于,孩子由于早期识字阅读处于一片空白,则上小学后完全没有自学能力和习惯,迫使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被动听讲,失去主动学习的心理,并且形成行为定势,以致在后来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怎么甩也甩不掉“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致使孩子阅读能力受阻。

难怪吕叔湘先生惊呼:

“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