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7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docx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讲解

脑膜脑池

1.内囊是投射纤维的主要通路,许多重要的纤维束通过于此。

一侧内囊病变,患者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即“三偏症”。

2.小脑下脚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3.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

4.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

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

5.硬膜外隙:

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颅骨骨折,硬脑膜的血管

(如脑膜中动脉)损伤时,可形

成硬膜外血肿。

6.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的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7.蛛网膜下池(脑池):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

脑:

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三条恒定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个叶: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髓质

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

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连接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

间脑:

背侧丘脑、后丘脑:

内、外侧膝状体、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内侧膝状体:

接受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觉传导通路的纤维

小脑下脚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小脑中脚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

小脑上脚含有来自齿状核、栓状核、球核的全部传出纤维以及一小束来自顶核的纤维。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

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

硬膜外隙:

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间隙.颅骨骨折,硬脑膜的血管(如脑膜中动脉)损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一)硬脑膜

两层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

其内层可褶叠形成若干板状膈,深入脑各部之间。

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脑池):

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扩大

颌面部

眼眶:

四棱椎体形

眼球:

1.眼球:

外、中、内膜

2.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纤维膜:

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分为角膜和巩膜

血管膜(葡萄膜):

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似紫色葡萄

眼球外肌包括六条运动眼球的肌和一条提上睑肌,均为骨骼肌。

下斜肌起自眶下壁的内侧近前缘处,其余各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

泪腺位于眶上壁外侧部的泪腺窝内,有10-20条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

泪小管在眼眼睑的皮下,起自泪点,分为上、下泪小管。

最初垂直行走,后呈水平方向进入泪囊。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鼻泪管为膜性管道。

上部包埋于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结合;下部在鼻腔外侧壁粘膜深面,末端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泪囊位于眼眶内侧壁的泪囊窝内,为一膜性囊。

上部为一盲端,下部移行于鼻泪管。

泪液由泪腺分泌后进入结膜上穹的外侧部,经眼球的表面,流向内眦处的泪湖,经泪点入泪小管,继经泪囊、鼻泪管排入下鼻道。

鼻腔:

两眶和上颌骨间

颈内动脉虹吸部:

海绵窦段+膝段+床突上段。

U形

终段:

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中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

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

T形

大脑前动脉: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

该区的主要结构有:

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神经及下丘脑等。

蝶鞍区:

前界为前床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两侧为颈动脉沟,面积约5.5cm2。

该区的主要结构有:

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周血管、神经等。

蝶鞍区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是疾病的多发部位。

鞍膈

●Ⅰ型:

42%,为鞍膈完整,垂体柄从膈孔通过,

●Ⅱ型:

38%,垂体柄穿膈孔处周围有3mm大小的开口;

●Ⅲ型:

20%,此型的鞍膈极不完整,为一硬脑膜环,垂体仅被蛛网膜覆盖,暴露于颅腔。

垂体的功能

垂体前叶产生的激素可分为四类:

生长激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

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垂体高度:

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体上缘的最大距离。

●女性以垂体高度+(年龄×1/20)计算,此值>9.0mm为可疑,>10.0mm为异常。

●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7mm为异常

●海绵窦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外缘平直或稍外凸

视交叉与蝶鞍的位置

●正常型:

87%

●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

●前置型3%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其前方;

●后置型10%

●视交叉的后缘位于鞍背或其后方。

8.纤维膜:

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分为角膜和巩膜。

9.血管膜(葡萄膜):

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似紫色葡萄

颈部

颈部:

1.固有颈部颈前区

颈外侧区

胸锁乳突肌区

2.项部

二、标志结构

1.舌骨hyoidbone

2.甲状软骨thyroidcartilage

3.环状软骨cricoidcartilage

4.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位置:

上界:

舌骨下方,借喉口通喉咽

下界:

环状软骨下缘,下续气管

组成:

喉软骨、喉连结、喉肌

喉肌:

均为细小的横纹肌,它们运动喉的关节,以紧张或松弛声带,开大或缩小喉口。

喉口:

会厌上缘+杓会厌襞+杓间切迹

喉小囊:

喉室前端向外上方延伸的锥形憩室

声门下腔:

上窄下宽、粘膜下组织疏松

声门裂:

膜间部、软骨间部

声带vocalfold:

声襞、声韧带、声带肌、声门前连合、声门后连合

喉腔影像学分区

声门上区:

声门裂以上

声门区:

声门裂下1cm内

声门下区:

声门区以下

声门旁间隙(喉旁间隙)paraglotticspace

境界前—甲状软骨外—甲状软骨

内—方形膜、弹性圆锥后—梨状隐窝

交通前—借方形膜邻会厌前间隙

后—至杓会厌襞,邻梨状隐窝

两侧喉旁间隙经喉后部相通

颈部的筋膜★

•1.配布复杂

•2.分浅、深两层

•3.形成筋膜鞘及筋膜间隙

•意义:

间隙内的脓肿或出血可压迫器官或沿间隙蔓延

颈深筋膜浅层:

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群

颈深筋膜中层:

包绕颈部所有器官-颈内脏筋膜

•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颈动脉鞘

颊咽筋膜:

气管前筋膜在咽和食管侧面形成颊咽筋膜

颊咽筋膜上部覆盖咽壁的后外面和颊肌的外面。

上方附着于颅底。

向下形成食管后方的筋膜并随食管进入后纵隔。

颈深筋膜深层:

(椎前筋膜)

覆盖在椎前肌和椎体的前面,向后与颈后部肌膜相续,两侧随大血管进入腋腔形成腋鞘

颈深筋膜:

中层:

气管前筋膜/甲状腺假囊/颈动脉鞘

深层:

椎前筋膜

颈部的筋膜间隙:

颈筋膜各层之间或血管神经周围疏松组织之间的潜在空隙可以提供感染扩散的通道

颈部的筋膜间隙

气管前间隙:

气管前筋膜与气管之间→上纵隔

咽后间隙:

咽食管后椎前筋膜前

椎前间隙:

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所致寒性脓疡→此间隙→后纵隔或腋窝

甲状腺★

形态H形

位置:

喉与气管颈段上部

侧叶:

-上极达甲状软骨板中部,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

峡部:

-2—4气管软骨环、锥状叶

被膜

•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假囊、甲状腺悬韧带(固定故随吞咽上下移动)

•甲状腺外膜:

—纤维囊(甲状腺真囊)

借软腭和会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1.鼻咽:

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鼓室。

侧壁有咽鼓管圆枕,其与后壁之间为咽隐窝。

2.口咽: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为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

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3.喉咽:

向下接食管,向前下经喉口通喉腔。

喉口两侧梭形的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颈外动脉:

①甲状腺上动脉

②舌动脉

③面动脉

④颞浅动脉

⑤上颌动脉

⑥枕动脉

颈内动脉:

入颅营养脑和眼。

在颅外没有分支

颈总动脉位置:

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外、内动脉

颈外侧深淋巴结:

肩胛舌骨肌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Virchow淋巴结(左锁骨上)

颈根部

前界:

胸骨柄

后界:

T1

侧界:

第一肋

主要的结构及毗邻

纵行:

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干

横行:

锁骨下动脉、臂丛

锁骨下静脉

椎动脉三角:

颈长肌、前斜角及锁骨下动脉

内容物:

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

纵膈肺

上界:

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

肩峰、第七颈椎棘突等连线。

下界:

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第12胸椎棘突等连线。

两侧:

三角肌前、后缘上份、腋前、后襞下缘

胸壁:

胸廓+软组织

胸腔:

胸壁+膈

内容:

中部:

纵隔

两侧:

胸膜与胸膜腔、肺

主要骨性标志:

颈静脉切迹(T23)、胸骨角、剑突(T9)、肋弓(L3)

⏹平对第二肋软骨

⏹第四胸椎下缘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主动弓的起、止标志

⏹气管杈平面,此平面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

⏹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上跨右肺根向前注入上腔静脉

⏹肺动脉分叉处在此平面下

⏹心包上界(浆膜心包返折的部位)

⏹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左的部位

纵隔概念:

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分界:

前界:

胸骨

后界:

脊柱胸段

上界:

胸廓上口

下界:

两侧:

纵隔胸膜

纵隔的分区:

三分法、四分法

结构排列特点:

前后分层;左右不对称

㈡结构

⒈胸腺层:

胸腺

⒉静脉层: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⒊动脉层: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⒋气管层:

气管、气管旁淋巴结

⒌食管层:

食管、胸导管、交感干、纵膈后淋巴结

二、下纵隔

㈠前纵隔:

胸腺、纵膈前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胸骨心包韧带

㈡中纵隔:

心、心包、心包腔、心包膈血管和膈神经

㈢后纵隔:

1层:

气管杈、主支气管

2层:

食管、迷走神经

3层:

胸主动脉、半奇静脉、胸导管

4层:

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

㈢后纵隔结构

⒈食管胸部

⒉迷走神经

⒊胸主动脉

⒋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⒌胸导管

⒍胸交感干

心包上隐窝:

主动脉弓周围

上腔静脉后隐窝:

右后方下腔静脉后隐窝、左肺动脉隐窝、左肺静脉隐窝、右肺静脉隐窝

CT的纵隔间隙:

1.血管前间隙:

胸骨柄后方、大血管前方

2.气管前间隙:

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

3.气管后间隙:

气管后方、脊柱前方

4.主动脉肺动脉窗:

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

5.后纵隔间隙

6.膈肌脚后间隙

肺的外形:

圆锥形

一尖:

肺尖

一底:

肺底(膈面)

两面:

胸肋面、纵膈面—肺门

三缘:

前缘、后缘、下缘

心切迹:

斜裂、水平裂:

上、中、下叶

肺门hilumoflung:

肺内侧面中央部的凹陷。

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之处。

肺根rootoflung:

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通过肺门,被结缔组织包成一束。

右肺肺段左肺肺段

尖段(S1)尖后段(S1+2)

上叶后段(S2)上叶

前段(S3)前段(S3)

中叶外侧段(S4)上舌段(S4)

内侧段(S5)下舌段(S5)

上段(S6)上段(S6)

内侧底段(S7)内侧前底段(S7+8)

下叶前底段(S8)下叶

外侧底段(S9)外侧底段(S9)

后底段(S10)后底段(S10)

支气管肺段的基本概念:

●定义:

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的肺组织的总称。

●形态:

均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作用:

形态和功能上均为一个单位。

胸膜

•脏胸膜

•壁胸膜:

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胸部

胸骨角

左肺A是右肺上叶支气管的标志

右肺动脉是左肺上叶支气管的标志

胸腺层:

胸腺、纵膈前淋巴结

静脉层:

头臂静脉

动脉层: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腹部

骨盆组成:

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借连结装置围成。

分部:

大骨盆(假骨盆),小骨盆(真骨盆)

界线:

骶岬、两侧骶骨侧部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

腹部是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

构成:

腹壁:

由腹前外侧壁、腹后壁和膈等组成

腹腔:

由腹壁围成的体腔

内容:

腹腔脏器、腹膜、腹膜腔

腹壁上界:

胸廓下口

腹壁下界:

耻骨联合上缘、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前上棘、髂嵴与L5

腹腔上界:

为向上突隆的膈穹,膈下的肝、脾等腹部器官被胸壁下部遮盖而受到保护

腹腔下界:

骨盆上口平面与盆腔相通,小肠、阑尾等腹腔脏器也常垂入盆腔。

腹腔的范围远远超出腹部的体表境界

四分法:

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九分法:

右季肋区、右腹外侧区、右腹股沟区、左季肋区、左腹外侧区、左腹股沟区、腹上区、腹中区(脐区)、腹下区(耻区

腹部的主要体表标志:

剑突(T9)、肋弓(L3)、脐(L34)髂嵴(L4)、髂结节(L5)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7岁后右肋弓不能触及

肝的形态

楔形(2面4缘)

左、右、前、后缘

膈面:

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肝裸区

脏面:

H形的沟、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胆囊窝、腔静脉沟、肝门、肝蒂

乳头突:

左前下方圆形突起

尾状突:

和肝右叶相连的部分,门V和下腔V间

腔静脉后突:

凸向下腔V后方的尾状叶

弓状切迹分隔尾状突和乳头突

肝大静脉:

肝左静脉、肝中间静脉、肝右静脉

肝小静脉:

肝右后静脉、尾状叶静脉等

第二肝门:

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右后上缘静脉

第三肝门:

肝小静脉:

肝右后静脉、尾状叶静脉等

门静脉与肝静脉走行方向与管壁特点

●门静脉在第一肝门最粗、肝静脉在第二肝门最粗

●门静脉由下向上分支、肝静脉由下向上汇支

●门静脉多左右走行,断面多呈条索状或不规则、肝静脉多上下走行,断面多呈椭形

●门静脉管壁厚、肝静脉管壁薄。

●门静脉在叶内或段内走行、肝静脉在叶间或段间走行

●肝裂:

缺乏Glisson系统的部位

●肝段:

一组Glisson系统所在的区域,肝的功能单位

●肝段划分的依据: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①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

②肝静脉

③肝的外形

肝裂

⏹正中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胆囊切迹连线,脏面自胆囊切迹、胆囊中份、越横沟到腔静脉沟

深面有肝中静脉,分肝为左半肝、右半肝

⏹左叶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镰状韧带左侧1CM连线,脏面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

深面有左叶间静脉、门静脉的左支矢状部,分左半肝为左内叶、左外叶

⏹左段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肝左缘中上1/3交点的连线,转到脏面横沟的左侧端

深面有肝左静脉,分左外叶为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

⏹右叶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右侧壁与胆囊切迹中点的右侧肝下缘中外1/3交点的连线,转到脏面横沟的右侧端

深面有肝右静脉,分右半肝为右前叶、右后叶

⏹右段间裂:

脏面横沟的右侧端与肝右缘的中点连线,转到膈面连于正中裂。

相当于门静脉右支主干的平面。

分右前叶、右后叶为上、下段

⏹背裂:

尾状叶的周界。

第2肝门到第一肝门的弧线

胰位置:

横贴于腹后壁,胃的后方,第1~2腰椎体前。

呈斜向走行,胰尾略高于胰头、胰体。

形态:

长棱柱形

毗邻:

前方:

胃后壁

后方:

腹主A、下腔V、左肾、左肾上腺、脾门

胆囊底体表投影:

右腹直肌外侧缘与右肋弓相交处

⏹肾位置:

肾位于腹后壁上部,脊柱两旁。

⏹与椎骨的关系:

左肾:

平T11胸椎体下缘~L2腰椎体下缘。

右肾:

平T12胸椎体上缘~L3腰椎体上缘。

肾段:

每一肾段动脉所分部区域的肾组织

5段:

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

⏹脾位置:

脾位于左季肋区的后外方的肋弓深面

⏹毗邻:

外侧面(膈面):

膈、胃底:

内侧面(脏面):

左肾上腺、左肾、胰尾

门腔间隙: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间隙

上界:

门静脉分叉处

下界:

门静脉起始处

门腔间隙内的结构:

从上到下:

肝尾状突、网膜孔、门腔淋巴结、钩突

腹膜与腹膜腔

1.腹膜:

衬于腹、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

分为壁层、脏层。

腹膜腔:

壁、脏层腹膜互相移行的腔隙。

◆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

①腹膜内位器官:

胃、小肠

②腹膜间位器官:

肝、胆、膀胱、子宫

③腹膜外位器官:

胰、肾、肾上腺

◆腹膜形成物:

①网膜②系膜③韧带④陷凹⑤间隙

2.系膜(mesentery):

与肠相连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内含出入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等。

3.韧带(ligament)

器官与器官之间,脏层与壁层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一般内含代该器官的血管、神经、淋巴等。

腹膜腔的分区

以横结肠及其系膜为界,将腹膜腔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膈下间隙):

肝周间隙、脾周间隙

结肠下区(以肠系膜和结肠分为):

左、右结肠旁沟、左、右肠系膜窦

膈下间隙位于:

膈与横结肠间

肝周间隙:

临床意义:

膈下脓肿

肝上间隙:

左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后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左肝下间隙、左肝下前间隙(小网膜)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膈下腹膜外间隙(肝裸区与膈之间)、左膈下腹膜外间隙(胃裸区与膈之间)

腹膜后隙

位置:

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内筋膜、脊柱腰段之间

内容物:

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淋巴结等

肾的被膜:

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肾旁前间隙:

位于壁腹膜与肾前筋膜、侧锥筋膜之间

肾周间隙:

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

肾旁后间隙:

位于肾后筋膜、侧锥筋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腹部断层

1.网膜囊前庭:

网膜孔所对的网膜囊

2.正中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胆囊切迹连线,脏面自胆囊切迹、胆囊中份、越横沟到腔静脉沟

深面有肝中静脉,分肝为左半肝、右半肝

3.左叶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镰状韧带左侧1CM连线,脏面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

深面有左叶间静脉、门静脉的左支矢状部,分左半肝为左内叶、左外叶

4.左段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左侧壁与肝左缘中上1/3交点的连线,转到脏面横沟的左侧端

深面有肝左静脉,分左外叶为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

5.右叶间裂:

膈面是下腔静脉右侧壁与胆囊切迹中点的右侧肝下缘中外1/3交点的连线,转到脏面横沟的右侧端

深面有肝右静脉,分右半肝为右前叶、右后叶

6.右段间裂:

脏面横沟的右侧端与肝右缘的中点连线,转到膈面连于正中裂。

相当于门静脉右支主干的平面。

分右前叶、右后叶为上、下段

7.背裂:

尾状叶的周界。

第2肝门到第一肝门的弧线

颅脑矢状断层解剖

Broca区:

三角部、岛盖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纹状体:

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

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

指苍白球

海马长轴延长线对应较深的沟是顶枕沟

硬脑膜窦dural:

特点:

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膈

头部的冠状断层解剖

隔区:

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

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

侧脑室三角区:

中央部、后角、下角汇合处呈三角形腔隙

侧副隆起:

海马外侧的隆起,侧副沟的皮质陷入

侧副三角:

侧副隆起后端膨大

禽距:

后角的内侧壁较大的隆起,距状沟的皮质陷入

头部水平断面解剖

半卵圆中心:

髓质最大成卵圆形

侧脑室的出现是识别外侧沟的标志

中脑水管:

顶盖和大脑脚

黒质:

被盖和大脑脚底

鞍上池:

额叶、颞叶和脑桥间的空隙

六角形=交叉池+脚间池

五角形=交叉池+桥池

杏仁体横断面识别要点:

海马旁回钩的深面、侧脑室下角前方

鞍上池的解剖要点

1.位置:

蝶鞍上方的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的前部在轴位断层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影像学称之为鞍上池。

3.形态:

六角形、五角形、四角形

4.内容物:

①大脑动脉环

②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③垂体柄、漏斗、灰结节、乳头体

④鞍背

下颌关节

1)关节面:

颞骨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

2)关节囊:

附于关节面周缘、前后松驰。

颞下颌韧带

3)关节腔:

关节盘分成上下两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