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40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测量经典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共34分,每空1分)

1.确定地面点的基本测量工作是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2.使用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安置仪器、粗略调平、瞄准水准尺_、(精平)、读数。

3.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横轴垂直于竖轴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等。

4.测量工作要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和有高级到低级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5.微倾式水准仪的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1)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竖轴;

(2)望远镜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竖轴;(3)视准轴应平行于水准管轴。

6.经纬仪测角的基本操作分为四步: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7.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8.望远镜的作用是瞄准水准尺,并能截取水准尺上的读数。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螺旋和十字丝分划板等组成。

9.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竖丝用于瞄准,中丝用于瞄准和读数,在中丝的上、下等距处有两根短横丝,称为视距丝,其专用于视距测量。

10.经纬仪的使用是指对仪器进行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操作步骤。

二、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AC)对高差的影响。

A.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B.整平误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D.水准尺倾斜

2.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的读数为90°,欲测设60°的水平角值于直线AB的右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CD)。

A.

B.60°C.30°D.150°

3.相对高程是由(B)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大地水准面B.任意水准面C.水平面D.竖直面

4.由A、B点的高程

米求高差

(A)米。

A.+100B.—100C.+200D.+300

5.在水准测量中,要求视线须高出地面1米以上,是考虑(B)对高差的影响。

A.整平误差B.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

C.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直轴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6.测量的基本工作有(ABC)。

A.高程测量B.角度测量C.距离测量D.控制测量

7.水平角是指(A)。

A.水平面上两直线的夹角B.平坦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C.起伏面上两直线的夹角D.任意形状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8.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并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可消除

(ABC)对水平角的影响。

A.度盘偏心差B.视准轴误差C.横轴误差D.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直轴

三、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1.相对高程:

地面点沿铅锤方向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2.绝对高程:

地面点沿铅锤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3.水平角:

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做的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4.视准轴:

当十字丝的交点瞄准目标上某一点时,该目标点即在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上,这条连线称为视准轴。

四、简答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1.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有哪些?

如何进行?

答:

法一:

双仪高法。

在同一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检核,若

,可取平均值作为该测站高差,否则重测。

法二:

双面尺法。

2.检验与校正竖盘指标差的方法是什么?

答:

进行盘左盘右观测,记录数据分别为L、R,则竖盘指标差

,对于DJ6级经纬仪不容许超过±25″。

3.在进行角度观测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两次观测?

答:

一是为了检核观测结果;

二是消除仪器误差(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五、计算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将图中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点号

距离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高差

(m)

高程

(m)

A

0.4

0.783

+6

0.789

160.000

1

160.789

0.6

-2.364

+9

-2.355

2

158.434

1.0

-2.737

+15

-2.722

B

155.712

2.0

-4.318

+30

-4.288

辅助计算

-4.318-(155.712-160.000)=-30mm

56.569mm

2.根据竖直角观测手簿中的观测数据,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

竖直角观测手簿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指标差

—测回角值

备注

 

A

 

B

841030

54930

 

-6

 

54924

竖盘顺时针刻划始读数

2754918

54918

3.如下图所示,从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1号点的往测高差为

,返测高差

,计算高差闭合差

和1号点的高程

解:

4.将图中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点号

测站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

(m)

A

18

+9.826

-17

+9.809

76.572

1

86.381

12

-4.411

-12

-4.423

2

81.958

8

+3.525

-8

+3.517

3

85.475

16

+6.576

-15

+6.561

B

92.036

54

+15.516

-52

15.464

辅助计算

15.516-(92.036-76.572)=52mm

=88.18mm

5.将下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计算

的角值。

水平角测回法观测手簿

测站

目标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测回角值

º′″

备注

 

A

B

101254

115018

 

1150006

 

C

1251312

B

1901306

1145954

C

3051300

 

测量学复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一、填空题(共18分,每空1分)

1.衡量精度的标准有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与极限误差。

2衡量观测值和观测结果的精度可分别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与极限误差。

3.导线布设的形式分为: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4.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相对误差。

5.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多种形式,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时常采用闭合导线;带状地区作测图控制时常采用附合导线;图根控制的补充常采用支导线。

6.导线测量的目的是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7.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8.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和象限角表示直线的方向。

二、选择题(共4分,每小题2分)

1.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C)

A.没有误差最好,应保证绝对没有误差B.越精确越好

C.根据需要,适当精确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ABC)

A.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B.量边C.测转折角D.测高差

三、名词解释(共9分,每小题3分)

1.导线:

将侧区范围内相邻控制点连接成直线而形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2.直线定向:

把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水平角度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3.容许误差:

以两倍的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四、简答题(共9分)

1.用钢尺测设水平距离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4分)

答:

采用往返丈量。

往测时,先用经纬仪或者罗盘仪进行定线,然后整尺段的丈量,尺长为l,段数为n,最后一段不足一尺段时为余长为q,则距离D=nl+q。

反测要重新定线,方法如上所述。

确定相对误差K,若满足要求,则距离取往返丈量平均值。

2.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其外业工作主要有哪些?

(5分)

答: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测角、量边和连测等

五、计算题(共60分,每小题10分)

1.完成下表计算

丈量

次数

丈量结果(m)

V

(mm)

VV

计算

1

78.040

+1

1

观测值中误差

2.582mm

算术平均误差

1.291mm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1/60418

2

78.036

-3

9

3

78.042

+3

9

4

78.038

-1

1

算术平均值

X=78.039

[V]

=0

[VV]

=20

2.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进行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并求各导线点的坐标。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D

增量计算值

改正数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点号

°

m

△x

△y

△x

△y

△x

△y

x

y

M

 

 

 

 

 

 

 

 

 

 

 

 

M

A

84

56

18

119.748

10.5651

119.2810

5

5

10.5701

119.2860

246.322

143.110

A

1

256.892

262.396

1

99

25

33

141.052

-23.1002

139.1476

5

5

-23.0952

139.1526

2

233.797

401.549

2

88

0

56

132.625

4.5926

132.5455

5

5

4.5976

132.5505

3

238.394

534.099

3

78

53

49

169.244

32.5920

166.0762

4.5

3.8

32.5965

166.0800

B

270.991

700.179

B

 

 

 

 

 

 

 

 

 

 

N

 

 

N

 

 

 

 

 

 

 

 

 

 

求和

 

 

562.669

24.6495

557.0502

 

 

24.6690

557.0690

24.669

557.069

 

fx

=

-19.5

 

fD=

27.1

K

=

1

 

 

 

 

fy

=

-18.8

20793

 

 

 

 

3.如图所示,闭合导线

,已知五边形的各内角分别为

,试计算及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进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点号

观测内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A

25

1

1235904

8

1235912

810048

2

861130

8

861138

1744910

3

1044427

8

1044435

2500435

4

1021753

8

1021801

3274634

A

1224626

8

1224634

5395920

5400000

辅助计算

539°59′20″-540°=-40″

=134.16″

5.完成下表计算

丈量次数

丈量结果(m)

V

(mm)

VV

计算

1

46.460

-5

25

观测值中误差

5mm

算术平均误差

2.887mm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1/16095

2

46.465

0

0

3

46.470

+5

25

算术平均值

X=46.465

[V]

=0

[VV]

=50

6.下图为附合导线略图,起始边方位角

,终止边方位角

,观测的连接角、转折角分别为:

,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各边方位角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点号

观测内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B

1551010

A

892030

-10

892020

643030

1

2673040

-10

2673030

1520100

2

902020

-10

902010

622110

C

2804050

-10

2804040

1630150

D

7275220

-40

7275140

辅助计算

727°52′20″-(163°01′50″-155°10′10″)-180°×4=40″

=120″

测量学复习:

第七章~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

1.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则地形的坡度愈缓;平距小,则坡度愈陡。

3.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4.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在地形图上常采用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等四种等高线。

5.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

确定某点的坐标和高程、确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线段间的水平距离、确定等高线的坡度、选取最短路线。

6.地形图上的地物常用相应的符号表示,由于地物的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所用的符号有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注记符号等四种。

9.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通常可以布设成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字形四种形式。

二、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若使地面上0.2米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C)。

A.1/500B.1/1000C.1/2000D.1/5000

2.若将原地形改造成同一坡度的倾斜平面,则该平面长的设计等高线特点是(C)。

A.等高距相等且互相平行B.等高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C.等高线平距相等且互相平行D.等高线平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3.下图等高线表示(B)。

A.山顶

B.洼地

C.山脊

D.山谷

 

4.下图等高线表示(A)。

A.

山顶

B.洼地

C.山脊

D.山谷

5.建筑基线的形式有(BCD)

A.工字型B.L型C.T字型D.十字型

三、名词解释(共9分,每小题3分)

1.地形图:

地形图是以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在相应的介质上绘制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

2.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3.碎部测量:

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图式符号绘成地形图。

四、简答题(共50分,每小题5分)

1.表示地貌的形态中,山顶、洼地、山脊、山谷和鞍部等高线的特征是什么?

答:

a山顶与洼地:

等高线都为一簇闭合曲线。

高程由外圈向里圈递增的表示山头;高程由里圈向外圈递增的表示洼地。

b山脊与山谷:

等高线都呈U形。

山脊等高线的U形凹向高处;山谷等高线的U形凹向低处;

c鞍部:

表示两个山顶之间马鞍形的地貌。

2.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

答:

建筑物定位测量,建筑物细部放样测量,基础施工测量。

3.什么是地物?

如何表示?

答:

地面上天然和人工的各种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用地物符号表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注记符号)

4.什么是等高线?

其具有什么特性?

答: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a同一条等高线的点高程均相等;

b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若因图幅限制或遇到地物符号时可以中断;

c除悬崖和峭壁处的地貌以外,等高线通常不能相交或重叠;

d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e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密度越大,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密度越小,地面坡度越缓。

5.简述测绘地形图的程序。

答:

安置仪器、定向、立尺、观测、记录、计算、刺点。

8.什么是施工测量?

它与地形测量有何异同?

答:

施工测量师把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一些特征点,按设计的要求

在现场标定出来,属于测设。

而地形测量实质是测定,他们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9.简述测设的基本工作。

答:

基本要素的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坡度线的测设。

10.如何进行建筑物定位?

答:

a根据建筑红线、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b根据原有建筑物进行建筑物定位。

五、计算题(共20题)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3.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

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高差

中数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m)

(m)

视距差d

∑d

1

BM1

 

ZD1

1.571

0.793

后5

1.384

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后—前

2

ZD1

 

A

2.121

2.196

后6

1.934

6.621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后—前

4.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

水准点的高程HBM1=44.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BM1

N1

N2

N3

N4

BM1

实测高差∑h=已知高差=H终-H始=0

高差闭合差fh=容许闭合差fh容=

=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5.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

测回数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一测回值

°′″

平均值

°′″

O

1

A

01200

B

914500

A

1801130

B

2714500

2

A

901148

B

1814454

A

2701212

B

14512

6.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指标差

竖盘形式

O

M

81184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2784130

N

1240330

2355654

7.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为什么?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

 

8.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30.012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264.580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9.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3

 

计算结果:

α23=

α32=

R23=

α34=

α43=

R34=

α42=

α24=

R42=

 

10.已知αCB=290°50′10″,

如图所示,求αAB 、αED 。

 

1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

l1=528.46m±0.21m;l2=517.25m±0.16m。

试比较这两段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12.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

αCB=124°15′,求αBA和αCA。

 

 

1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试求B、C、D三点的坐标。

(取为至㎝)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m)

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增量(m)

坐标值

△x

△y

△x

△y

x

y

A

125°30′30″

105.22

500.000

500.000

B

53°18′43″

80.18

C

306°19′15″

129.34

D

215°53′17″

78.16

A

辅助计算:

fx=

fy=

fD=

K=

X

D

AdAB

C

B

14.

如图,已知αAB=150°30′42″,αCD=28°44′02″,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fβ容=±40

″)

 

15.如图,仪器安置在A点,要测定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α=17°02′,视距间隔

=1.37m,量得仪器高i=1.32m,目标高l=2.00m,已知A点高程为HA=80.643m,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16.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

β1=170°24′30″;2)右角:

β2=165°25′36″;

 

17.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5

1.426

417.628

K4+980

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