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8298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docx

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

2020版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复习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参加社区的义务宣传活动,使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祖国七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B.农民在春季时耕地,目的是为了翻动土壤、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以便于作物生长。

C.对于个人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

D.营养学家提示早餐绝对不能马虎,应包含奶类、谷物类、蛋类、蔬果类和面食等食品。

2.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翳(yì)      文绉绉(zhōu)   期期艾艾(ài)    刚正不阿(ā)

B.搓捻(niǎn)  愚钝(yū)     深恶痛疾(wù)    挑拨离间(jiān)

C.广袤(mào)   诬蔑(miè)    觅食(mì)          廓然无累(guō)

D.侏儒(rú)    不逊(xùn)    正襟危坐(jīn)   颔首低眉(hàn)

3.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责无旁贷(dàì)吞噬(shì)

B.无与伦(lún)比摒(bìnɡ)弃

C.毛骨耸(sǒnɡ)然伫(shù)立

D.面面相觑(qù)迸(bènɡ)溅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重庆黑势力的嚣张气焰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B.这次的长途旅行,让她疲惫到了极点,终于乐不可支了。

C.小明被同学敲诈的事不胫而走,被传得满城风雨。

D.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宇宙,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埃,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

5.“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句中“佳树”指的是()

A.柳树

B.白杨树

C.松树

D.榆树

二、现代文阅读

《老山界》(节选),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迹。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6.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7.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8.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

9.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先后建立了总面积5830平方公里的13处保护区,拨出抢救专款4000万元,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救活82只。

国家还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已人工繁育成活300多只。

我国还将建立14处保护区,以使现在的1000多只大熊猫得以安宁地生活、繁衍。

10.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4个字)

11.文中划横线的词“先后”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

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可怜的小桃树!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

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

我只说有了这场春雨,花儿会开得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

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

啊,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你开得是灼灼的吗?

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小桃树的“可怜”?

请概括回答。

1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4.从小桃树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

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

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中拥挤中丧生。

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这一计算机模型就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

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象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很多。

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

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

在这个时候,人群变的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得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用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

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

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

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

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

他们说:

“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

”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

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15.根据文意,对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16.(小题2)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A.在建筑物上制造狭隘的出口。

B.建筑物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本能结合起来。

17.(小题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踩死的惨剧发生。

B.逃生时如果一个人的速度平均可达10米/秒的话,在出口处开阔的走廊里通常会降为8米/秒。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的出口也注意不到。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目前,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及时解决人群疏散的时间和逃离的方式。

三、文言文阅读

18.这篇课文共7句话,其层次结构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曾子①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③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予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善,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曾子:

曾子,名参,孔子弟子。

 ② 邑:

封地。

③ 奚:

疑问代词,为什么。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         

(2)以顺为正_______________

(3)衣敝衣以耕_______________         (4)反,复往_______________

20.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纵予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1.乙文中曾子的品性与甲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四、句子默写

22.古诗文默写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4)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6)____________,隐天蔽日。

(郦道元《三峡》)

(7)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歌燕舞,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作者担任山西巡抚十八年,年年出巡。

此诗即作于作者视察太行山时。

23.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4.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

25.写作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3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4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6字迹要工整,文面要整洁。

(注:

卷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加5分)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的事或让你感动不已,或让你深受启迪;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十分值得回忆。

那么就搜寻你的记忆,写下动人的篇章吧!

(一)我的_____要求:

先补全题目,如母亲、父亲、老师、同学等,写一篇记叙文,要抓住人物特点,写出真情实感。

(二)题目: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

要求:

写儿时经历的一段难忘的往事,如叠飞机,滑冰车,跳房子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4、

三、文言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