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题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02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唐诗宋词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题目.docx

《唐诗宋词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题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题目.docx

唐诗宋词题目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_______,家书抵万金。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

“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

3.《行宫》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

4.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句是: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______。

6.陈子昂现存的三十八首咏怀诗篇的总题目是________。

7.孟郊《游子吟》中以“______________ ”来比喻慈祥温暖的母爱。

8.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中以眼前景色象征当时政治斗争情势以自已感觉态度的是颔联“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薛荔墙。

9.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以菊花自喻的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

10.辛弃疾《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以“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描绘登高所见江天远景,借景抒怀。

11.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

“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

13.《稼轩长短句》是________的词集。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岑参___________中的名句。

15.元稹的著名悼亡诗是________三首。

16.范仲淹写边塞生活的词________,计宋代豪放派之先声。

17.“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这是陈亮_____中的句子。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______词中的句子。

19.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草书家,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的是_______。

 

20.黄庭坚词集名为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动是(   )

A.江   B。

月  C。

 花   D。

 夜

2.《山石》一诗的作者是(   )

A.顾况    B。

 贾岛  C。

 孟郊    D。

 韩愈

3.王勃的诗歌佳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或有所本,予以启迪的作品的作者是(    )

A.鲍照    B。

 左思   C。

 曹植   D。

 王粲

4.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    )

A.《望岳》B。

《丽人行》 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

《登高》

5.杜牧《泊秦淮》中“后庭花”的典故涉及下列人物中的(     )

A.秦始皇  B。

 汉元帝   C。

 陈后主 D。

 唐明皇

6.唐宋古文八大家中,文章的政治色彩最浓的是(   )

A.韩愈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曾巩

7.《满江红》的作者是(    )

A.秦观     B。

柳永

8.下列白居易的作品中,属于白居易少年时成名之作的是(   )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

《轻肥》C。

《买花》D。

《钱塘湖春行》

9.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所用典出自(   )

 A.《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庄子》

10.《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   )

A.华山  B。

嵩山   C。

泰山 D。

 恒山

11.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

A.《卖炭翁》B。

《琵琶行》 C。

《长恨歌》 D。

《钱塘湖春行》

12.下列作品中,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是(    )

A.《桂枝香》(登临送目)  B。

《踏莎行》(候馆梅残)

C.《雨霖铃》(寒蝉凄切)  D。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三、 背诵题(每题4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汀封连四州》)

2.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摸鱼儿》)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四、 鉴赏题(指明下列名句的出处,并予以鉴赏。

每小题6分,共12分)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诗宋词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

1、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和(孟浩然),“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

2、“三吏”、“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被称为“诗史”。

3、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

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著称。

4、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他被列为《花间集》中十八位词人之首,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

6、“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8、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9、南朝齐诗人(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0、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

11、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12、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却气势壮阔。

13、盛唐诗人王维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他的名作(《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就体现出绘画的构图和色彩之美。

14、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创造出一种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

16、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又如《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句子来渲染蜀道的雄伟、奇险和神秘。

18、杜甫早年创作的山水名作《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透露出一股少年的英气;他的(《登岳阳楼》)则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19、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

20、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塑造了一个“独钩寒江雪”的孤傲高洁的渔翁形象,而他的《渔翁》一诗则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渔翁形象,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更是造语新奇,意境悠远。

21、唐初诗人王绩可以算是唐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代表作(《野望》)写道: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2、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完全脱胎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历来为人称道。

23、唐代诗人(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他的代表作《渭川田家》和《新晴野望》即是如此。

24、中唐田园诗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如(皮日休)的《橡媪叹》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25、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风光的词,词中的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脍炙人口。

26、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十首(《采桑子》)(填词牌),以联章体的形式歌颂西湖之美,而且每首首句最后都是“西湖好”三字,别具一格。

27、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填词牌)五首是宋词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佳作,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农村人物风情,更是为人称道。

2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里的句子。

29、魏诗人(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是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语正是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本。

3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名句。

31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是千古咏雪名句,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句子。

3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34、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中,(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入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

35、“南浦”一词成为水路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约与诗人(屈原)的作品《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关。

3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南朝作家江淹著名的(《别赋》)中的句子,其中还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送别诗中的南浦意象明显多了起来。

37、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38、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39、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40、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其十赞美了战国名士鲁仲连,诗的结尾“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达了诗人意欲追步古人的豪迈情怀。

41、《夷门歌》是诗人(王维)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嬴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

4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

他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无限惋惜。

4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中的句子,他的《西塞山怀古》也是传世的佳作。

44、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带有史论的特点,(《题乌江亭》)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即是如此。

45、署名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填词牌)(箫声咽)被推崇为“百代词曲之祖”,后者描写了“秦楼月”、“咸阳古道”、“汉家陵阙”等历史遗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凝重感。

4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47、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之痕。

48、“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著名的怀古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句子。

49、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50、“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如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51、咏物诗多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借咏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表明自己的操守。

52、北宋词人(苏轼)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王国维曾经赞誉其是“最工”的咏物词。

53、北宋词人(周邦彦)咏物词成就极高,他的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历来为人称道,其中“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更是造语新奇。

54、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作《兰陵王·柳》(柳荫直)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

55、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

《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词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和国家兴亡之痛。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朝和武后时期。

在诗歌创作上,四杰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些在古体和歌行里表现得尤其充分。

与此同时,他们还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非常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倡导一种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沈宋体:

  律诗的一种称呼。

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之一。

韩孟诗派尚险怪。

这一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对宋诗影响深远。

4、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

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

元稹、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创立了比一般唱和难度更大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使格律诗因难见巧,在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除元、白之外,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人。

5、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

元、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的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实用的“新乐府”,即用自命的新题咏写时事。

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

6、燕乐:

  是随着隋的统一而兴起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以及外来音乐交融而产生的新的音乐形式。

其曲调的结构和风格一改旧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唱。

后来的“曲子词”,就是在燕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被发现的,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

这是词初期阶段民间创作的产物。

其创作年代多无定论,大体以晚唐五代居多;但可以确定其中已有初盛唐时期的词作品。

敦煌曲子词作者阶层众多,作品题材广泛,词体尚未定型,词风朴素率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稚拙,情调也相当健康爽朗。

8、《花间集》:

  《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

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

《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

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9、南唐词 :

  南唐词主要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的词作。

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李后主,南唐灭亡由位极人臣的君主沦为阶下囚的沧桑巨变,使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为之一变,冲破了花间藩篱,在词坛上独开出一片新的题材领域。

他的词以白描手法,抒真挚之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南唐词的价值和地位,远远高出西蜀词。

10、豪放词:

  是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词派。

豪放词在取材方面比较广泛,填词并不拘泥于音律,表现方法以铺叙、直叙为主,风格恢宏而沉郁,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11、婉约词:

  婉约词指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

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12、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指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人,如陈亮、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是南宋最大的爱国词派。

他们都有愤世的热情,壮烈的怀抱,其词风明显受辛词的影响,风格恣肆粗犷,气势豪纵。

这派词人多胸襟宽宏,放荡不羁,志趣远大,具有共同的爱国情怀。

三、简答

1、简述盛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盛唐时候,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政治的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主义、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有几大题材:

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如王孟;边塞诗,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如高岑;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

体裁上,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

两大诗人:

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

内容上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雕琢锤炼。

2、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中唐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

它的意义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

中唐的重要诗人是杜甫,他的诗歌将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之中。

无论是题材还是写法,都呈现出迥异于盛唐诗歌的风貌。

大历时期的韦应物、刘长卿以及“大历十才子”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气骨明显衰弱。

贞元、元和时期,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潮。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

元白的新乐府也是这一时期的成就之一。

同时刘禹锡和柳宗元自成一家,也有较大的成就。

3、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

(1)宋初以令词为主的时期,代表者晏殊、欧阳修;

(2)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慢词开始发展;(3)以苏轼为代表的时期,豪放词的开创;(4)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时期,讲求词的音乐格律。

4、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概况。

  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豪放词;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词。

5、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什么差异?

  诗词合乐的不同表现在:

  

(1)诗最终脱离了音乐,独立发展,并更加成熟繁荣;而音乐性却一直是词最基本的特征。

  

(2)诗所配合的是先秦时的雅乐和六朝时的清乐,而词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乐。

  (3)诗与乐的配合形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形式则是“以诗就乐”,倚声填词。

6、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就句法而言,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

就押韵规则而言,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

7、试述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1)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产生的游山玩水风气;

(2)晋室南渡之后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士族地主优渥的生活;(3)玄学的影响;(4)魏晋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绘画及理论的产生。

8、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

  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

  进一步推进山水诗发展的是南朝诗人谢脁。

谢脁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把写景与抒情较好的结合起来。

这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更是脍炙人口,连骄傲的李白也赞不绝口。

9、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内容上描写田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乡村里真诚质朴的人际关系、亲身劳动的愉悦,尤其是自己在田园生活中自由、宁静、畅快的心境。

艺术上表现为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平淡而醇厚的意境。

  陶渊明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1)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保持节操。

(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天地,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田园诗人影响巨大。

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10、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唐玄宗开元(712-741)天宝(742-756)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感情饱满,基调高亢,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11、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都是描写山岳的佳作,试分析二者的异同。

  

(1)同:

两首诗的视角均是写山,诗人的形象自然寓于其中;体裁相同,均为五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2)异:

a.王维的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强调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和避喧好静的心态,杜甫诗中则强调由大自然所激发起的凌云壮志和入世精神。

b.王维诗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布局、构图与色彩讲究;杜甫诗作强调直觉与联想,于“望”中抒发人生感受。

c.王维诗充满了空灵、虚渺的禅意,无论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还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着可供反复玩味的无穷意蕴;杜甫诗的哲理性则主要体现在登高而“众山小”的境界,具有奔放的阳刚之美。

12、试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名作《蜀道难》。

  

(1)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

《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2)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诗一开篇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

继而极写山势的高危,青泥岭的难行,引出旅愁,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

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艺术上:

充满浪漫主义激情,雄奇豪放,有大胆的想象夸张,运用神话传说。

13、盛唐山水诗和中唐山水诗有什么不同?

试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