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47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docx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1课时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物理课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

 

参赛教案

 

设计教师

刘松辰

案例名称

力的合成与分解

授课课时

2学时

任教课程

物理

任教专业

机电专业

工作单位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课题名称

力的合成与分解

课时数

2课时

授课班级

机电13班

授课时间

2013.10.8

授课地点

9#402

授课形式

实验探究课

参考教材

《物理》(通用类)(修订版)

胡炳元詹必文总主编张明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2版

其他资源

信息资源

课件、学习学案(任务书)、教学视频、教师教学博客(http:

//

环境资源

力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机电专业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采用“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

2、运用教学博客帮助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

3、通过动画的展示形象生动的克服学生的思维局限。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及游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理解

教学难点

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中职一年级机电专业

知识技能:

力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矢量已有初步认识

存在不足:

基础知识不足,团队合作意识薄弱

存在优点:

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对实际现象比较感兴趣

教材处理

内容:

结合专业增加了对吊机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

结构:

运用信息化增加了教学博客,辅助学生进行预习及课后反馈。

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化技术。

教学设计

由教师博客辅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用游戏激发学生热情,引出出疑问,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愿望。

运用合理的引导、科学的实验设置,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作图法来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来化解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通过逐层深入的实验设置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并结合自身机电专业,分析了起重机的受力,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通过评价反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实施

环节

(用时)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新课引入

情境

创设

(5min)

由车陷泥潭的情景引入中学生运用一根绳索和附近大树就把汽车救出泥潭。

信吗?

通过三位学生的拔河游戏,女生轻易的同时拉动两位男生来类比求证,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

设情景

引疑问

做游戏

课程实施

引出概念

设置陷阱

(10min)

思考:

效果是否一致?

“等效替代”?

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resultantforce),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componentsofforce)。

问题1:

如果两个小孩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大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问题2:

合力与分力是否为F=F1+F2?

PPT展示

教师讲授引导点拨

对学生进行点评

学案引导

与教师进行互动

大胆假设

实验求证

(18min)

实验一:

播放课件学案引导教师指导

点评学生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小组合作

展示实验

1、学生假设:

F=F1+F2或

2、实验求证:

步骤见学案及参考视频及教师微博。

1)认识器材

2)组装器材(图如学案)

3)同时用两个成一定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筋到某个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

4)用一个测力计拉拉橡皮筋到同一位置,画出力的方向并记录力的数据。

(作图法,注意力和图的比例关系)

3、得出结论:

4、为什么合力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分力的数值相加呢?

和两个分力的什么有关——角度

设计方案

自主探索

(15min)

实验二:

播放PPT课件

Flash动画

巡回指导

点评反馈

学生实验

小组合作

展示实验

1、学生猜想: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实验探索:

根据学案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方案,规范操作(参照实验1,改变力大小和分力之间的角度)

3、数据分析:

对实验得出的图形进行分析。

4、学生数据结合flash动画

得出结论:

平行四边形定则

乘热打铁

逐层深入

(8min)

问题1、两分力在同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

问题2、两分力在相反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

两个分力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间变化,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固定不变,只有夹角改变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falsh动画)

PPT课件

Flash动画

教师引导

点评反馈

学生观察动画根据教师引导讨人得出结论

峰回路转

逆向思维

(15min)

力的分解

播放

PPT课件

Flash动画

讲授引导点拨

点评

学生思考

观察动画

讨论与教师互动

1、力的分解:

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同样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3、问题引导:

合力保持不变,观察flash动画可分解成多少对?

4、分力唯一解的条件:

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例题:

 

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7min)

1、学生讨论:

车出泥潭,拔河游戏的奥秘

两分力的角度越大,合力越小,实现四两拨千斤。

联系专业:

2、做为机电专业的学生对于这架吊车能吊多重的物品你如何理解?

 

3、学案练习

PPT课件

设置职业情景

教师引导

点评

师生互动讨论

职业代入体验

作业布置

(2min)

1、完成课本后作业1、2、3题

2、完成学案

3、完成教学博客的评价表

播放课件

完成学案

教学博客

评价

反馈

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评价表对自己所学进行反思并完成自评,并上教学博客进行留言。

学案

教学博客

小组互评

同组学生间之间根据学案设置进行互评。

学案

教师点评

教师在课中对学生的相关互动进行适时点评,并在课后及时对学生意见进行反馈。

教学平台

交流拓展

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合力、分力概念等效替代

二、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

2、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力的分解

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

实际作用效果

四、应用

吊机分析

黑板

教学反思

本堂课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实验探究,注重团队合作,授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生动活泼,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导致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学习的节拍。

同时,课堂时间控制上略显不到位,今后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

导学学案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案

一、合力、分力基本概念

合力:

分力:

知识小链接

等效替代法:

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二、力的合成:

实验一:

器具:

木板、白纸、橡皮筋、拉绳、测力计

目的:

探索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猜想:

F______F1+F2

实验步骤:

1、器材组装:

如图:

A点

O点

2、固定橡皮筋的一段,确定另一端位置o点。

3、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1、F2将橡皮筋的另一端从o点拉倒A点。

用力的图示记录F1、F2的大小和方向。

4、用一个力F再次将橡皮筋的另一端从o点拉倒A点。

用力的图示记录F的大小和方向。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

力的图示

 

结论:

实验二:

学生猜想: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索:

1、器材组装:

2、实验设计:

步骤:

 

数据记录:

F1、F2

间夹角(°)

F1(N)

F2(N)

F(N)

力的图示

结论:

______________

三、

问题1:

两分力在同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

 

问题2:

两分力在相反方向的一直线上的合力大小为?

 

合力的取值范围:

例1: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

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

通过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三、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解

知识小链接

分力唯一解的条件:

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例题:

已知合力F为50N及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60,画出两分力,并计算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F1=

F2=

四、生活应用

1、讨论开头游戏的奥秘?

2、做为机电专业的学生对于这架吊车能吊多重的物品你如何理解?

 

分析过程:

 

【达标检测】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5N和4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为()

A.9NB.5NC.2ND.10N

2.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两力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5N、10N.现保持F1不变,将F2从10N逐渐减小到0.在此过程中,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3.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都是1500N,夹角是

60°试用作图法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4.已知某力的大小为10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

A.3N、3NB.6N、6NC.100N、100ND.400N、400N

5.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1—17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附:

学生课堂评价表

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力的合成及分解课堂学习评价表

第小组姓名组员组长

考评指标

考评标准

分值/分

自我

评价/分

小组

评议/分

综合得分/分

专业知识技能掌握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10

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实验。

20

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习,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0

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10

通用能力培养

出勤自律

按时到岗,学习准备就绪

10

道德安全

自觉遵守纪律,有责任心和荣誉感,有安全意识

10

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10

团队合作

能融入集体,愿意接受任务并积极完成

10

合计

100

考评辅助项目

备注

本组之星

明星小组

填表说明

1.实际得分=自我评价40%+小组评议60%。

2.考评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4分为及格;75~84分为良好;85分及以上为优秀。

3.“本组之星”可以是本次任务完成过程中突出贡献者,也可以是进步最大者,同样可以是其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

4.“明星小组”由评审团讨论后为各组给予的最终评价。

评审团由各组组长和教师组成,当各组完成任务后,各组长先组织本组内组员进行商议,然后各组长将意见带至评审团,和教师一起评价各组整体工作情况,将各组互评分数填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