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95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中考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2.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数比例的增长。

据资料记载,1801﹣1831年的30年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长了两倍多。

到183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英国城市人口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自然灾害严重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如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A.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

B.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

C.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

D.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

4.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相似的是

A.战场范围

B.战争性质

C.爆发原因

D.参战国家

5.世界现代史学完之后,丽丽同学对当今世界世界形势作了如下概述,其中观点正确的有()

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了多极化

②当今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全球化

③当今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各国可以单独解决。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我国1978——2000年的建设成就

A.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B.太堡露天煤矿

C.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7.东东同学在学习俄国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

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实行义务兵役制……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俄国十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

8.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其中从湖北传出的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喜报是

A.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汉阳钢铁厂建成投产

9.2008年以来,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

2010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峰会进一步研究应对策略,许多国家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举措。

下列最值得各国领导人借鉴的做法是()

A.林肯颁布《宅地法》

B.罗斯福实施新政

C.杜鲁门推行冷战政策

D.马歇尔倡导欧洲复兴计划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时废除了科举制

B.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C.一五计划中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

D.1990年设立浦东新区

11.近代史上通过下表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沙俄

C.日本

D.美国

12.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大化改新,其“新”的主要体现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D.直接推翻了幕府统治

14.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

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5.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是

①世界贸易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畅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段《航海日志》应当出自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郑和

D.麦哲伦

1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建成工业基础

B.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共产党掌握政权

18.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A.《汉谟拉比法典》

B.《四书集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964年10月19日,国际社东京电:

“…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

B.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C.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D.适应了技术革命的挑战

20.唐朝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21.小明列出了一些史实,但没有排好先后顺序,你可以帮他按照时间先后给下列史实排列一下顺序吗?

 ()

①制定《人权宣言》②颁布《独立宣言》③推行杜鲁门主义④发表“铁幕演说”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2.我们把唐玄宗的统治称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23.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4.民族觉醒往往激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1919年,这股“民族精神力量”表现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25.2015年1月8日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遇袭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向欧洲和北美青年发出公开信,呼吁欧洲和北美广大青年直接从源头了解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荷马

D.穆罕默德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

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你想到了什么?

27.材料一 唐太宗:

“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

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

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论述题

28.   示威者发散传单申明中国人决不承认卖国贼将国家主权转让与人。

他们游行到东交民巷,将通知送交各国使馆。

当日下午,他们决定和3个内阁部长级的官僚对头,因为他们对上述文件负有责任。

其中之一被学生殴打,另一人之房屋被放火焚烧。

巡警出面弹压,学生32人被拘。

不久这消息即传遍中国。

新闻界表示对学生同情,一时游行示威罢工罢市如野火之燎原。

北京政府只好认错,被押学生开释,受指控之官员撤职,内阁也引咎解职。

中国出席凡尔赛和会代表团则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山东问题终在1921年至1922的华盛顿会议解决。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上述材料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三、论述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