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63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docx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

Thefollowingtextisamendedon12November2020.

 

执业中药师中药二总结

第一章解表药(占4分)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14味)P3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香薷: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西河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12味)P8

薄荷: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淡豆鼓:

解表,除烦。

浮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2章清热药P14(占7分)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P18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P20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紫草: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疮家圣药”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乳)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牛黄: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射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

重楼: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半边莲: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治毒蛇咬伤与热毒疮痈之要药

土茯苓:

解毒,利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野菊花: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熊胆: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金荞麦: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邪胆子: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垂盆草: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秦皮: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主治: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

马勃: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木蝴蝶: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半枝莲: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肿肿。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白薇:

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火毒)。

银柴胡:

退虚热,清疳热。

第3章泻下药P36(占4分)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生大黄:

攻下宜生用;酒大黄:

用于上部火热之证;制大黄:

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

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

芦荟:

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

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

热结便秘,食积胀满,水肿胀满。

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服。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

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京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

千金子:

泻水逐饮,破血消症。

第4章祛风湿药P42(占2分)

独活:

祛风湿,止痛,解表。

羌活配独活:

风湿痹痛上下均可。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防已:

祛风湿,止痛,利水。

内服不宜大量,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汉中防已与广防已,因含马兜铃酸,不能量量或久服,肾病患者忌服。

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降血压,升血糖

徐长卿: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不宜久煎

木瓜:

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五加皮:

祛风湿,补肾肾,强筋骨,利水。

蕲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豨莶草: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豨莶草配臭梧桐:

风湿痹痛肢麻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桑枝:

祛风通络,利水。

海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

川乌: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能局部麻醉(外用)

雷公藤: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香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

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不宜久煎)。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凡痹痛拘挛无论寒热新久皆可酌选。

丝瓜络:

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用量宜大

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鹿衔草:

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路路通: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P51(占1分)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夜盲)。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厚朴配枳实:

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或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喘咳、胸满。

广藿香:

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最宜寒湿中阻之呕吐或兼表者。

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砂仁配木香:

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用。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火升和呕者忌服。

佩兰:

化湿,解暑。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第6章利水渗湿药P55(占6分)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茯苓配猪苓:

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炒用),除痹,清热排脓(生用)。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车前子:

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

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木通:

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脾胃虚寒者慎,孕妇忌服。

金钱草:

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可治虫蛇咬伤

茵陈:

清热利湿,退黄。

猪苓:

利水渗湿。

通草:

利水清热,通气下乳。

萆薢:

利湿浊,祛风湿。

石韦:

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灯心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冬葵子: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广金钱草: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退黄。

连钱草: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第7章温里药P62(占1分)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肉桂: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高良姜: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

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第8章理气药P67(占3分)

陈皮: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陈皮配半夏:

痰湿阻中、停肺可择用。

本品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液分泌、抗胃溃疡、保肝、利胆、祛痰、平喘、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血压。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

食积便秘胀痛;泻痢里急后重;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枳实配白术:

补气健脾,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本品破气,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本品有调节胃肠蠕动、抗胃溃疡、抗炎、利胆、镇静、镇痛、抗过敏、升高血压、强心、增加心脑肾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利尿及兴奋子宫作用。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涩肠止泻。

本品有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消化性溃疡、促进胆囊收缩、松驰支气管平滑肌、镇痛、抗菌、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香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香附配高良姜:

温中散寒,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服。

本品能抑制子宫、胃肠及气管平滑肌,并有促进胆汁分泌、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强心及抑菌等作用。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煎汤1-5克,阴虚火旺及气虚下陷者慎服。

川楝子: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川楝子配延胡索:

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煎汤3-10克,有小毒,不宜超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

薤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薤白配瓜蒌:

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气虚无滞、阴虚发热慎用。

化橘红: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

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食积伤酒。

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

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食积脘腹胀痛;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气虚津伤者慎服。

佛手: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气虚阴亏、阴虚火旺而无气滞者慎服。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

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疝痛及痛经;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

治肾虚遗尿尿频。

荔枝核: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甘松: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3-6克,不宜超大量服用。

外洗,治湿脚气。

橘红:

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胸闷;风寒咳嗽;湿阻中焦。

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枳壳: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虞。

柿蒂:

降气止呃。

青木香: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治肝胃气痛、痧胀腹痛,泻痢腹痛,蛇虫咬伤,痈肿疔毒及湿疮痒痛。

本品小毒,多服易引起恶心、呕吐;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伤;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脾胃虚寒者慎服,肾功能不全者忌服。

煎汤3-10克;散剂1-2克

香橼: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阴虚、气虚者慎服。

玫瑰花: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又可活血调经,治肝郁血瘀之痛经。

阴虚火旺或内有实热者忌服。

梅花: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第9章消食药P75(占1分)

山楂: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主治:

食滞不化,肉积不消,泻痢腹痛;瘀血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

疝气偏坠胀痛。

山楂配麦芽、神曲炒焦习称焦三仙

麦芽:

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消积炒焦用,疏肝宜生用。

本品有助消化、抑制催乳素分泌及降血糖作用。

莱菔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

治寒痰喘咳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佳。

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

本品有助消化、镇咳、祛痰、抗菌、降血压及抗炎作用。

鸡内金: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神曲:

消食和胃。

胃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

稻芽: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第10章驱虫药P78(占1分)

使君子:

杀虫消积

苦楝皮:

杀虫,疗癣。

槟榔: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贯众:

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雷丸:

杀虫(绦虫),消积。

鹤草芽:

杀虫(绦虫病)。

第11章止血药P82(占3分)

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

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热毒痈肿。

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地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榆配槐角:

痔疮出血及便血

虚寒及出血有瘀血者慎服。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本品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脾胃虚寒及血分无热者忌服。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

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白及配三七:

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者慎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孕妇慎服,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

茜草: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宜生用或酒炒用。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蒲黄:

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兼利尿;炒炭长于收涩,略兼化瘀,止血力较强。

善治出血及瘀血诸痛,无论寒热均可。

蒲黄配五灵脂:

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慎用。

本品有促进血凝、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抗炎及镇痛。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

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湿疹瘙痒(外用)。

艾叶配阿胶:

养血止血,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本品辛香温燥,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

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侧柏叶: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

各种出血证;肺热咳喘痰多;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烫伤。

虚寒者不宜单用,出血有瘀血者慎服。

苎麻根: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主治:

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脾胃虚寒及血分无热者不宜服。

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泻痢兼表证发热者不宜服。

治脱力劳伤;疟疾,痈肿疮毒;久泻久痢,滴虫性阴道炎;咳,衄,吐,尿,便血。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

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孕妇慎服,阴虚有热这出血者忌服。

棕榈炭:

收敛止血。

主治病证:

崩漏,便血,吐血,咳血,尿血。

治出血无瘀者最佳。

出血兼瘀者慎服。

紫珠叶:

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治烧伤与疮疡外用内服皆善。

虚寒性出血慎服。

藕节:

收敛止血。

主治:

咳、衄、吐、便、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既收敛止血,又略兼化瘀,且药力和缓。

止血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

血热出血夹瘀宜生用;虚寒出血宜炒炭用。

景天三七:

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主治:

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心悸、失眠,烦燥不安。

疮肿,蜂蝎螫伤。

血余炭:

收敛化瘀止血,利尿。

鸡冠花:

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出血兼瘀者慎服。

第12章活血祛瘀药P90(占5分)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血中之气药”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川芎配柴胡、香附:

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肋痛、痛经及月经不调可投。

阴虚火旺、气虚多汗、气逆呕吐、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均不宜服。

本品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进骨髓造血、镇静、解痉、调节免疫功能、抗放射及抗肿瘤。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

血瘀气滞之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伤痛等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本品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及抗溃疡等作用。

孕妇慎用。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

1、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症瘕痞块。

2、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4、湿热黄疸,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郁金配石菖蒲:

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

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等证。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

经闭腹痛,症瘕积聚,胸痹心痛;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莪术配三棱:

凡血瘀及食积重症无可投用。

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保肝、增强免疫功能、抗癌、升高白细胞、抗早孕及抗菌等作用。

丹参: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月经过多及孕妇慎服。

反藜芦。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又治烫伤及毒蛇咬伤。

益母草: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P107

桃仁:

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花配桃仁:

凡瘀血证即可投用。

牛膝: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补肝肾、强筋骨当酒制用,余皆宜生用。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

主治:

血滞经闭,癜瘕积聚,跌打损伤。

孕妇忌服。

乳香: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

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胸肋脘腹刺痛,跌打伤痛;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肠痈,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

易致呕吐,胃弱呕逆者慎服,孕妇及无血滞者不宜用;疮疡溃后勿服,脓多勿敷。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姜黄: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兼散风寒湿邪,并横走肢臂。

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尤宜;治风湿肩臂痛,以寒凝阻络者最佳。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刺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风湿痹痛,肩臂痛;疮肿。

孕妇慎服。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

经闭腹痛,症瘕积聚,胸痹心痛;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鸡血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川牛膝: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关节痹痛,跌打伤痛;小便不利,淋浊涩痛;吐血,衄血,尿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苏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腹刺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孕妇忌服。

西红花: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主治: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跌打伤痛;2、热入营血,温毒发斑;3、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孕妇忌服。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刘寄奴:

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主治:

经闭,产后腹痛,症瘕;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多服令人吐利,孕妇及气血亏虚无瘀滞者忌服,内服不宜过量。

北刘寄奴: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症瘕积聚;外伤出血,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白带过多。

穿山甲:

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痈疽已溃及孕妇忌服。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月季花: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孕妇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干漆:

破血祛瘀,杀虫。

主治:

经闭,症瘕积聚;虫积腹痛。

煎汤:

2-5克;入丸散每次0.06-0.1克。

宜烧枯或炒至焦枯黑烟尽,以减其毒性。

有毒,孕妇及对漆过敏者忌服。

畏蟹,忌同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不宜久服,血虚无滞慎服。

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101(占5分)

第一节化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法半夏:

长于燥湿;姜半夏:

降逆止呕;清半夏:

长于化痰;竹沥半夏:

长于清热化痰。

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炎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芥子: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善治寒痰及痰饮诸证,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外敷能刺激皮肤,引起发疱。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呕吐、眩晕等气机上逆之证及阴虚久咳、咯血者忌服。

本品有祛痰、镇咳、抗炎、镇静、镇痛、解热、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旋覆花: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旋覆花配赭石:

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阴虚燥咳者忌服。

瓜蒌:

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本品有镇咳、祛痰、降血压、松驰肠道肌肉、兴奋子宫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浙贝母:

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瘿瘤;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吐衄、咯血。

有毒,多服久服可致吐泻腹痛,脾胃虚寒者慎用。

肝病患者忌服。

瓦楞子: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生用);制酸止痛(煅用)。

海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煅用)。

海浮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礞石:

消痰下气,平肝镇惊。

主治:

顽痰、老痰胶结之气逆咳喘;惊风抽搐,癫痫发狂。

孕妇忌服。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气虚久咳、阴虚喘逆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桑白皮:

泻肺平喘(蜜炙用),利水消肿(生用)。

寒痰咳喘者忌服。

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服。

紫菀: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治:

外感咳嗽、咳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用。

温燥咳嗽或实热痰嗽不宜单用。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无论外感、内伤皆可酌投,寒咳最宜。

咳血或肺痈咳吐脓血者慎服。

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用。

枇杷叶:

清肺止咳(蜜炙),降逆止呕(生用)。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

肺虚有热咳喘宜蜜炙用,清肺化痰、清肠疗痔宜生用。

含马兜铃酸,可损害肾脏。

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白果: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生用毒性大,须去除外层种皮及内层的薄皮和心芽。

胖大海:

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洋金花:

平喘止咳,解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