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46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马溪实习报告.docx

龙马溪实习报告

龙马溪实习报告

  篇一: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XX年7月5日至7月6日我们将在白义如老师的带领下在秭归进行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主要是对龙马溪的岩层以及链子崖附近的危岩体进行认识了解。

  实习目的: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理论相结合,另一方面是通过所学知识对边坡治理以及危岩体的治理有所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学地知识。

  XX年7月5日星期日天气:

阴转小雨地点:

秭归屈原镇龙马溪早上六点四十五,我们早早地吃完早饭就在水电楼门口等着我们的大巴士,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劲儿,一直在讨论着去秭归一途中我们将会见到什么。

七点一刻,汽车准时出发,为了赶到十点钟的汽渡,司机的开车速度不可谓不快。

  一晃就到了秭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乘坐汽渡渡过长江,来到了长江的一个支流口——龙马溪。

  龙马溪顾名思义,应有龙马而得名,那么这龙马在哪呢?

据说在龙马溪汇入

  长江的入口处有两块石头,一块像龙,一块

  像马,因此而得名。

不过近年来,水位上涨,

  龙马溪入口处的两块“护口石”完全被水掩

  盖住,算是无缘得见这两块奇石。

龙马溪朝

  西汇入长江,由背斜抬升造成龙马溪的地形地貌,

  旁边有沉积岩,成层状,破碎,朝西倾斜约30

  度,易造成崩塌和滑坡。

  一——页岩

  在岸边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沿岸的岩层结构。

  先我们看到的是页岩,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

  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

  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其他化学

  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

  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

  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

  地层。

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

  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

  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

  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

有时也有动物

  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二——人工高边坡。

  为了防止滑坡,岩体的掉落等危害,我们再

  次认识了人工高边坡。

在龙马溪这里,大多数岩

  层为页岩,由于页岩质地软,所以要进行边坡治

  理,首先是拉钢筋或者铁丝,然后是锚喷固定,

  打锚料,固定以及不稳定岩层,最后是喷混凝

  土,厚度大约十几公分。

  那么,人工高边坡还存在其他系统,如排水

  系统:

一是水管排水,排除孔隙水,

  二是运用排

  水沟,排水沟位于边坡外围,将水拦截在外面,不让其进入人工高边坡里面,防止被侵蚀。

同时,在边坡上还留着人工缝隙,叫做伸缩缝,伸缩缝在人工高边坡里很重要,如果边坡长度很长,在热胀冷缩地情况下边坡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伸缩缝就很好地,并且有效的防止这类事故发生。

  三——褶皱。

右图是一处褶皱,此褶皱的规模较小,大约有2-3米宽,其软硬相间,像抛物线,是由下雨产生塌方压迫岩层所形成的。

路上遇到一处断层,次处为正断层。

断层分为正断层和逆断层,还有断层的层理和节理。

层理大致与地面平行,节理大致与地面垂直。

那么我们从左边的图上可以很明确的分辨出层理与节理。

  四——重力挡土墙。

在继续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见识到了重力挡土墙,重

  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

  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

  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它是

  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

  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

  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

  做成简单的梯形。

重力式

  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

  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

  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

  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

  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

  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

  浇筑。

半重力式挡土墙可

  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

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

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

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

如果墙太高,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

当地基较好,挡土墙高度不大,本地又有可用石料时,应当首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高在6m以下,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

  重力式挡土墙可根据其墙背的坡度分为仰斜、俯斜、直立三种类型。

1.

  按

  土压力理论,仰斜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最小,而俯斜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最大,垂直墙背位于两者之间。

2.如挡土墙修建时需要开挖,因仰斜墙背可与开挖的临时边坡相结合,而俯斜墙背后需要回填土,因此,对于支挡挖方工程的边坡,以仰斜墙背为好。

反之,如果是填方工程,则宜用俯斜墙背或垂直墙背,以便填土易夯实。

在个别情况下,为减小土压力,采用仰斜墙也是可行的,但应注意墙背附近的回填土质量。

3.当墙前原有地形比较平坦,用仰斜墙比较合理;若原有地形较陡,用仰斜墙会使墙身增高很多,此时宜采用垂直墙或俯斜墙。

  五——地质罗盘的使用。

在慢慢回去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小小的水泥斜坡上面进行了罗盘的使用与读数,并且每个小组都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罗盘使用方法

  

(1)测方位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

  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

  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

  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

  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

  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

  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

  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

  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

  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

  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

  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

  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

  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

  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

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

  找到属

  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感觉很古老,有一种岁月的流逝在里面,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开始。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动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从太古宙(34亿年

  前)至全新世(1万年前)之间都

  有化石出现。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

  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

  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

  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

  物,这些动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

  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

  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

  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

  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

  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

  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这图便是我在这次行程中所看见的化石,虽然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这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学会如何去辨别化石。

  时间差不多了,这一天的实习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踏上了返校之路,在车上我总结反思,发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让我们的知识能够运用的更快更灵活。

  XX年7月6日星期一天气:

晴地点:

秭归屈原镇链子崖一天的实习确实让我没啥累的感觉,所以今天的我依然精神抖擞,可是看看天气预报,我顿时有种无语凝噎的感觉,因为天气变好了,居然给我出了个大大的晴天,没办法,只有带好食物和水,开始一天的漫漫征途。

  今天的目的地是秭归屈原镇的链子崖风景区,一听说是风景区便怀揣着希望踏上了大巴士,也许是起床的时间太早,一上车自己就迷迷糊糊地开始打盹儿,一直到了目的地,我才转醒过来。

下车后,抖擞抖擞精神,开始今天的实习生涯。

  下车第一站,是长江第一斜

  坡,从坡顶到坡底大约XX多

  米,海拔大约1000米,倾斜角

  度在30到40左右,长江第一斜

  坡是滨临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

  峡,又名米仓峡。

位于新滩和香

  溪之间,长约4公里。

在峡谷北

  岸陡崖石缝中,看去好似放着一

  个像书卷的东西,传说是诸葛亮

  的“兵书”。

兵书石的下面突起

  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指向江中,

  酷似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这

  是“宝剑石”。

这段峡中之峡,

  被人们称之为“兵书宝剑峡”。

  在链子崖,我们见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危岩体,链子崖的危岩体在视觉上很让人感到恐惧,我总有一种这些大石头会掉下来的感觉。

链子崖的危岩体东,北两面临空,西南两面与山体相连但大

  部分被裂隙切割。

危岩体南高北低,

  长约700米,南窄北宽,宽度30米

  至180米不等,被30多条裂缝切割,

  大的裂缝13条,分别为0到12号,

  总体积约300万m3,最容易出现的

  工程地质问题:

8到12号缝段体积

  最大,5万m3破碎岩体变形明显,

  失稳可能行最大,且可能引起整体性

  破坏。

  看到图上的巨大裂缝没?

这便

  是链子崖最大的裂缝,2号裂缝,站

  在裂缝的边缘,你会感觉到阵阵凉风袭来,给这酷热的暑天带来一份凉爽。

  在所有的裂缝中8至12号缝段,5万m3破碎危岩体变形明显,失稳可能性最大,切可能引起整体性破坏;0至6号缝段危岩体可能发生崩塌,应防止其入江;7号缝危岩体体积2万m3,表现为座崩破坏形式,危害性较小。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

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3m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

  篇二: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

  XX年6月21日至22日,在姜老师和白老师两位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4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天的地质实习。

实习安排:

21号下午1点出发先去龙马溪,22号早上8点准时从学校出发到链子崖。

实习过程中主要对龙马溪沿岸公路、链子崖危岩体千将坪滑坡进行了认知,使课堂上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之间建立联系,加以巩固。

  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实习工具:

罗盘仪、地质锤、背包等

  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库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如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产状)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

  5、观察链子崖危岩体,千江坪滑坡.感受屈原故里风俗文化

  XX年6月21日天气多云转小雨

  今天下午我们开始了两天的实习旅程,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和求学心踏上了实习之旅。

一路上,同学们在车上无比兴奋,大家都在想等待着我们的究竟会是什么。

  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

  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我们首先集合上车,坐车到秭归港口乘船,路上途径三峡大坝,同学很是兴奋,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去年的三峡大坝认识实习。

在船上我们看到长江三峡两岸的雄伟壮观和奇丽景象,特别是两岸的岩层,排列有序,层次清晰。

查资料知道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在数亿年的岁月中,经过了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结果。

在威力无比的造山运动中,川东鄂西一带原来沉积在海洋底部厚层的岩石被挤压得弯弯曲曲,在地质学上称这"褶皱"。

其中向上凸起的部分叫"背斜",而向下凹陷的部分叫"向斜"。

三峡地区的七曜、巫山和黄陵三段山地背斜。

  我们到达龙马溪第一站看到就是龙马溪口。

姜老师给我们介绍龙马溪的入江口是朝向长江上游的,在众多支流中是比较罕见的。

我们观察了当地的岩层之后,了解到当地百分之95以上的岩石都为沉积岩,除三峡大坝库区为岩浆岩之外。

  紧接着第二站,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人工高边坡治理。

高边坡是指土方开挖高度≥20m的边坡,其中路堑高边坡受到各种

  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

  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分类中通常把坡

  高为10~15m的土质边坡称为高边坡,把坡

  度为30°~60°的边坡称为陡坡,把60°~

  90°

  的边坡称为急坡。

对于这种高边坡治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治理:

第一,挂铆空,第二就是排水。

一般高度是8米左右。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们还认识了砂岩,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工厂,大家这是都在猜这个厂是干什么的,有的同学说是石料厂,有的同学说是水泥厂等。

老师给我解答说这个是页岩陶泥厂,它是一种轻质材料,现在多用于高楼大厦,桥梁房屋的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其中联合国能源所对其评价很高,并称之为宜昌页岩陶泥。

这种岩石是软

  质量岩,其力学程度底,属于易滑地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但是,页岩可

  以用来生产页岩砖,页岩砖是一种新建材料,其质量好,不用添加剂,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

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

可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

与粘土砖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②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③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

我也亲手感受了一下。

  下图是一个小规模的背斜,高约3m,宽约5m。

轴面有45°左右的倾角,

  是一个较典型的倾斜褶皱;从断

  面上的出露岩层的相互关系可看

  出,褶皱枢纽呈小角度倾斜,属

  倾伏褶皱;岩层呈圆弧状弯曲,

  这与“高3宽5”的尺寸特征是相

  符的,因此属于圆弧褶皱,但转

  折端处圆弧半径较小,呈较好的

  流线型;另外从岩石特征和岩层

  特点来看,其组成成分为泥灰岩和页岩。

  其中还有一个断层,规模很小,但也比较清晰。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又巩固了一下断层的相关知识。

从图中

  可以看出,断层面呈约30°倾角,

  根据岩层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判

  定为正断层;另外老师还讲到了

  另一种判断方法,即根据断层面

  处上下盘岩层断口的几何形状来

  判断,若断口处有逆向岩层翘起

  的弯曲,则说明是逆断层,若端

  口处岩层顺着岩层弯曲或无弯

  曲,则为正断层。

这是我之前没

  有接触过的,简单易懂,易于掌

  握,而且更为实用,可见经验的价值。

  在路上我们还发现了生物化学

  岩,右图是我们发现的生物化学岩。

  岩层产状(即岩层的产出状态,

  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岩层产

  状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

  总称。

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

  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

  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

  状三要素。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NE30°与SW210°。

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走向与倾向相差90°。

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

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现场用罗盘测了一组数据,其中倾向170度,倾角30度。

  继续往里走,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

  大的背斜,如右图所示,还观察到逆断

  层。

其中观察到挡土墙的时候,老师给

  我们讲了三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

  基础必须要放在稳定基础上;第二,要

  每隔2到3米设排水孔,每隔10到15

  米要设伸缩沉降缝;第三,最大高度不

  应超过15米。

  最后一站就是龙马溪水电站。

然后

  我们看到了一个袖珍型水电站,在溪沟

  上游拦截水流,用引水洞将水引下来,

  在山坡上有潜池,将水灌入潜池,用压

  力管道将水压下来,利用落差来发电,一般发电量与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总容机200KW,年利润居然可达到20-30万,并且这还是比较普通的山区发电模式。

  篇三:

五峰山实习报告

  篇一:

地质实习报告(bear)

  地

  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地理位置、

  地理概况和经济交通,以及人员组成。

  此次实习地点位于

  重庆市南部万盛区官坝镇,主要要路线为关坝镇-青年镇-燕石-九锅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

  有南桐矿务局开发的最早煤田以及地方所属的众多大小煤矿,由煤业带动其他业发展。

交通

  路线由重庆高速路经綦江直通万盛,此次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了

  解地层概况的基础知识等。

  本次实习本班共分

  2组,本组人员有:

韩黎、周仁、甘泮生、李念、杨娇、韩云、刘风云、黄炜、夏绪波、邓

  强、王磊、杨云徽、陈余平、徐扬、杨陈、陈倩、许捷、李俊、舒德林、黎明、舒坤祥、龙

  林、程翀、陈宇阳、夏宏伟、张牛、熊江组成

  附交通图一张(附

  图一)

  二地层概况

  实习区内最老的地

  层为寒武系,从寒武系至侏罗级系地层均有分布。

  1.上寒武统娄山

  关群:

顶部为白云质灰岩,灰岩竹叶状灰岩,中上部为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白云岩,岩性较单

  一。

下部白云岩常具假鲕状结构及碎屑,角砾状结构。

厚600米左右。

  3.志留系:

(1)

  下志留统石龙马溪组:

为黑色页岩,常夹粉砂岩,富含笔石化石,主要为花瓣笔石、单笔石、

  雕笔石等。

厚66。

6米。

(2)下志留统石牛栏组: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瘤状泥灰岩、

  下部夹深灰色钙质页岩。

含珊瑚、腕足、三叶虫、头足类化石。

厚270米。

(3)中志留统韩

  家店组:

以灰绿、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粉砂岩。

下部常夹生物灰岩透镜体,间

  夹紫色页岩薄层。

顶部局部有10-20厘米的“风化壳”。

化石丰富,主要为五房贝、始石燕、

  蜂巢珊瑚、泡沫珊瑚。

本组厚297米。

  4.二叠系:

(1)

  下二叠统栖霞组:

为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岩夹少泥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局部白云化

  呈豹皮状。

产有(花柱珊瑚)、(早板珊瑚)、(格苔藓虫)、(长身贝)等化石。

厚95米。

  二叠统茅口组:

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生物灰岩、生物灰岩、底部为灰黑色钙质页岩夹泥灰

  岩。

含(朱森蜓)等蜓类化石:

珊瑚主要为素壁珊瑚等:

腕足类主要产于下段,另外,下段

  下部还产有等。

此外,该组还有含量有孔虫化石。

厚262米。

(2)上二叠统龙潭组:

上部以

  灰、暗灰、淡紫色页岩为主,夹铁质砂岩、灰岩及煤层:

中部为厚层状碎屑灰岩,粉砂岩夹

  页岩:

下部为页岩、泥岩夹煤层。

含腕足类、蜓:

植物等。

厚62米

  5.上二叠统长兴组:

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钙质页

  岩、含燧石结核。

  富含腕足类以及瓦岗珊瑚等化石。

厚64。

  6.三叠系:

(1)

  飞仙关组(t1f),厚度460-520米。

a。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本段底

  色页岩,其上为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浅紫色厚层状泥灰色、

  钙质泥岩及紫色、

  灰色相间的泥质灰岩、泥质灰岩。

含克氏蛤。

厚160米。

b.飞仙关组

  第二段(t1f2):

  以紫色钙质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及介屑灰岩透镜体,产较

  多的克氏蛤等化石。

  厚95米。

c。

飞仙关组第三段(tif3):

由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

  灰岩、泥质灰岩组

  成。

偶含4鳃类化石。

厚163米。

d.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以紫

  色夹黄绿、黄灰色

  页岩、百云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泥质岩。

含瓣鳃类、腕足类、

  段:

a。

嘉陵江组第

  一段(t1j1)主要为灰色泥晶灰岩,砾屑灰岩薄层。

泥晶灰岩多呈薄

  层一薄一中层状,

  常发育水平纹层和“藻纹层”,层面多具虫迹。

砂屑灰岩常发育粒序

  层理。

产瓣鳃、腕

  足类化石。

厚242米。

b.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以灰色、褐灰色百

  云岩、灰质白云岩、

  白云质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溶塌角砾岩,局部见“豹皮灰岩”

  和钙质泥岩夹层。

  “刀砍纹”较发育。

产瓣鳃、头足、腕足等化石。

厚78米。

c。

嘉陵

  江组第三段(t1j3)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局部夹砂屑灰岩、砾屑灰岩,顶部

  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