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380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

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90道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该门成绩为90分以上即为通过。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

A.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B.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D.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解析:

此题考的是大家对于教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部标准的掌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

后三个导则均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行业标准与综合性标准执行上的优先顺序为(A)。

(2011年考试真题)

A.行业优先B.综合性优先C.按标准的严格性D.按颁布先后

解析:

此题是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关系的掌握。

“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

3.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农村地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B)。

A.三类区B.二类区C.一类区D.四类区

解析:

“二类区 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公众参与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哪个阶段完成。

(C)

A.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B.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C.贯穿于三个阶段中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解析:

这是总纲修订之后的一大特点。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B)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坏境现状

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解析:

详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

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是(B)。

A.均匀布设兼顾代表性B.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

C.以环境敏感目标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D.以上下风向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

解析:

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功能区划和主要的环境敏感区,收集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布设现状监测点位。

”。

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D10%为6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70%,D10%为5.5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B)。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或二级

解析:

“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对于本题,乙污染物的Pi最大,所以按乙污染物来确定工作等级。

再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表:

表1评价工作等级

确定工作等级为二级。

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C)的范围。

A.100mB.300mC.200mD.400m

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制度说法正确的是(C)

A.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四期(春夏秋冬四季)监测

B.二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两期监测,必要时应作三期监测

C.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

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监测点周围应有(C)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A.250°B.180°C.270°D.360°

解析:

这是对监测点位置周边的环境条件的考虑。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30°;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最后还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A)小时浓度值。

A.4个B.5个C.8个D.10个

解析:

此题难度有点大,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复习教材中没有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是导则原文中的内容“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也即中间间隔两个小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

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A)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

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A)。

A.评价范围小于50km和大于50kmB.评价范围小于30km和大于30km

C.评价范围小于20km和大于20kmD.评价范围小于10km和大于10km

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B),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解析:

详见“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

1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主要排放SO2、NO2、CO、CO2、TSP、PM10等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A)。

A.SO2、NO2、CO、TSP、PM10B.SO2、NO2、CO2、TSP、PM10

C.SO2、NO2、TSP、PM10D.SO2、CO、CO2、TSP、PM10

解析: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上述几个因子中,CO2不属于常规污染物。

1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应选择(A)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

A.所有B.一部分C.特殊D.极为敏感E.具有特殊要求

解析:

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

1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第三个等级的范围是(A)。

A.10000m3/d>Q≥5000m3/dB.5000m3/d>Q≥1000m3/d

C.20000m3/d>Q≥10000m3/dD.10000m3/d>Q≥6000m3/d

解析:

“参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将我国企业污水排放量分为5个档次:

①≥20000m3/d;②[10000~20000)m3/d;③[5000~10000)m3/d;④[1000~5000)m3/d;⑤[200~1000)m3/d。

1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河流二级评价可只调查(C)。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

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

解析:

“条件允许,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1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D)的方法。

A.现场调查B.遥感判读C.现场测试D.搜集资料

解析:

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能代表食品工业所排污水特征水质参数的是(D)。

(09年真题)

A.高锰酸盐指数B.氰化物C.石油类D.粪大肠菌群数

解析:

此题考的是不同行业特征水质参数的问题。

可采取排除法做题,很显然是D。

2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0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30m,水深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C)水样。

A.6个B.5个C.4个D.2个

解析:

此种题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题的。

首先根据流量确定是大河。

垂线的布设:

①小河:

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②大、中河:

河宽小于50m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据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③特大河:

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

采样点的布设:

①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②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③在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2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所有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均应预测的影响时期是(B)。

(09真题)

A.建设期B.运行期C.服务期满后D.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

2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

中的ch是指(C)。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

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

解析:

详见79页

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的是(D)。

(2011年考试真题)

A.断面宽深比为10B.断面宽深比为10,弯曲系数为1.5

C.断面宽深比为8,弯曲系数为1.8D.断面宽深比为25,弯曲系数为1.2

解析:

根据

(1)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2)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其它简化为平直河流。

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A)进行预测。

A.专业判断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D.数学模式法

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对于各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的掌握。

2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A)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

A.水域功能B.工程性质C.评价标准D.环境现状

解析:

“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

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为(A)。

A.I类B.Ⅱ类C.Ⅲ类D.Ⅳ类

解析:

详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建设项目分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1)I类:

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Ⅱ类:

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3)III类:

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

2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I类建设项目拟建在某温泉保护区内,污水排放量为100m3/d,污水水质简单,该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A)。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不能确定

解析:

从题中可知,建设项目场地属敏感。

从“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可知,只要建设项日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敏感”,其他依据不管如何,评价等级都是一级。

这个等级划分应该记住。

2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应进行(B)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A.定量B.定量或半定量C.半定量或定性D.定量或定性

解析:

详见“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一级评价要求”。

对地下水水质、水量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I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B)km2。

A.>20B.≤20C.>30D.≥50

解析:

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频发、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C)。

A.A声功率级B.等效感觉噪声级(LWECPNL)

C.最大A声级(Lmax)D.等效连续A声级(Leq)

3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D)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

C.固定声源施工后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噪声的影响特点,可按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开展声环境影响评价。

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将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3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8~l2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A)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

解析:

噪声级增高量超过5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

3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三级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A)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A.贡献值B.叠加值C.背景值D.预测值

解析:

教材105页。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3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现状调查需收集评价范围内(B)地理地形图。

A.1:

2000—100000B.1:

2000~50000C.1:

5000—100000D.1:

500—5000

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依据是(B)。

(09真题)

A.评价范围B.评价等级C.评价标准D.评价目的

解析:

教材106页。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

3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C)。

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

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

3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是(C)。

A.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2倍时

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

C.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

D.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3倍时

解析:

详见声源简化的条件和方法。

3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73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一声源的声压级是(D)dB。

A.62B.67C.78D.66

解析:

此题是一个噪声级相减的问题,已知合成声压级为73dB及其中的一个声压级为72dB,求另一声压级。

利用噪声级相减公式计算,正确结果为D。

40.某拟建公路长1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B)。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解析:

从题干可知,影响的区域为一般区域。

一般区域的长度以100km为分界线,≥100km为二级,其余长度都为三级。

4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D)。

A.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B.生态影响的方式C.生态影响的施工时序D.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4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某拟建高速公路长度为120km,则该项目的生态评价成图比例尺应(C)。

A.≥1:

1万B.≥1:

5万C.≥1:

25万D.≥1:

10万

解析:

详见“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

43.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B),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A.生态环境影响B.环境影响C.区域经济影响D.环境功能影响

44.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A)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A.主要的B.部分C.所有的D.次要的

解析:

此题出自“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

45.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进行单项指标(三级指标)分级评分,单项指标评分可分为(C)。

A.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B.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

C.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D.很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46.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依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符合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是(A)。

A.总量控制因子应包括COD、TN、TPB.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应考虑当地降水量

C.根据开发区技术经济条件确定水环境允许排放总量

D.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制定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解析:

水的总量控制因子主要有:

COD、氨氮、TN、TP等。

其中B不是总量控制因子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C应该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47.以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是(D)。

A.县级水利发展规划B.电力集团发展规划

C.造纸厂发展规划D.国家能源发展规划

解析:

A是编制的机关不对,BC是不属于一地三域十个项目。

48.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D)。

A.理论性B.可观赏性C.前沿性D.可操作性

解析:

来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第6条“可操作性原则”。

49.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不包括(B)。

(09年真题)

A.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B.规划环境目标的确定

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D.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解析:

详见教材171页,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规划描述、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以及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50.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有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其优先顺序是(C)。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B.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

C.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

51.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风险事故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D)。

A.甲醇罐爆炸B.液氮罐爆炸C.天然气田井喷D.炼油厂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断裂

解析:

本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规定都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5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如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B)。

A.三级B.二级C.一级D.一级或二级

解析:

详见225页工作等级的划分。

位于敏感地区均为一级;非重大危险源均为二级;重大危险源除“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均为一级。

53.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阶段划分正确的是(C)。

A.初步调查、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三个阶段

B.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四个阶段

C.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

D.确定项目来源、准备、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五个阶段

解析:

五个阶段。

54.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时段划分为(C)。

A.施工期、运行期两个时段B.施工期、试运行期两个时段

C.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D.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四个时段

解析:

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

55.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