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32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docx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教学文案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

 

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治规范

(初稿V1.2)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2年6月

 

前言

为加强中国电信无线基站雷电防护措施,降低雷电灾害损失和无线维护抢修工作劳动强度,提升基层员工的维护操作技能,有效支撑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在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基础上,特编制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规范。

本规范起草过程中,湖北电信公司在湖北省内广泛征求了省市基层维护单位和网优部门的意见,密切结合无线基站运行环境,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审查定稿。

中国电信无线基站防雷接地整治规范的制订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次制订的定为1.2版。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比较仓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规范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联系。

本规范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电信湖北电信公司。

主要起草人为:

湖北电信公司:

王成周志安吴雪刚郑成林吴进松

 

附表二:

无线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巡检表18

附录A:

常用术语19

 

第一章概述

移动通信基站由于地理环境、建设施工等因素影响,遭受雷害威胁远高于一般通信局站,为了更好贯彻落实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结合中国电信移动基站维护现状,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综合考虑了移动基站设备防漏电、防静电、雷电过电压保护等综合防护措施,用以指导各级技术人员做好移动基站工程建设随工监理、日常维护检查和定期测试及整治工作。

第二章移动基站防雷接地原则

移动通信基站必须采取联合接地、站内均压等电位连接、馈线接地分流、雷电过电压多级防护、直击雷防护等综合防雷措施。

2.1均压等电位

2.1.1基站内电源类和信号类设备的损坏,一般是由于电源线或信号线上

有感应过电压,造成设备间的不等电位,形成电位差。

在基站内将分开的设备、各类导电物体用接地导体或浪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避免内部形成回路造成地电位反击,这就是均压等电位连接。

2.1.2基站均压等电位连接必须采用单点接地连接方式(俗称葡萄串方式),严禁采用多点接地连接方式(俗称羊肉串方式)。

图1:

基站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2.2联合接地移动基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它专设接地体(如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公用地网,并且将基站内各类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的方式。

2.3综合防护指移动基站在联合接地基础上,采用交流引入多级防护、逐级限压、均压等电位连接等综合防护措施,使基站同时具有防雷电、防漏电、防静电功能的综合防护系统。

2.4交流引入多级防护由于供电线路长,多采用架空传送,雷电波极易从供电线路耦合进入,同时考虑到电源避雷器残压的影响,基站的交流引入应进行多级过电压防护,根据不同的区域地理条件,基站交流引入防护措施分为交流引入二级防护和交流引入三级防护两种方式。

2.4.1交流引入二级防护是指在基站交流配电箱内安装第一级电源SPD(Imax60KA/3+1防雷模块),在开关电源内安装第二级电源SPD(Imax40KA/3+1防雷模块)。

2.4.2交流引入三级防护是指在交流引入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在交流配电箱之前增加一级电源SPD防雷箱(Imax120KA/3+1防雷模块)作为第一级防护,其它两级防护与交流引入二级防护相同。

2.4.3相邻两级电源SPD之间的供电线路应有5m以上的间距,间距达不到时,应加装退耦器件。

2.4.4模块式电源SPD引接线长度应小于1m,接地线长度应小于1.5m;箱式电源SPD引接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5m。

2.4.5接地排与设备相连接的接地线较短时(不小于1.5m)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较长时(超过1.5米)采用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线。

或增加一个分排,先将其与设备间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再用35mm2以上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排连接。

第三章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规范

3.1总体技术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系统总体上由“一针一网两地排、三线入地三线进局”组成。

3.1.1一针即1根避雷针,其作用是从被保护物体上方引导雷电流通过,并安全泄入大地,防止雷电直击,减小其保护范围内的设备和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概率。

基站天线和机房应在避雷针的45°角保护范围之内。

3.1.2一网即1个联合地网,其作用是使基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它专设接地体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公用地网。

3.1.2.1基站地网接地地阻要求控制在10Ω以内。

3.1.2.2基站机房地网与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在地下必须通过不少于两个连接点焊接连通,如地网之间距离超过30m可不连通。

地网网格不大于3×3m,埋深不小于0.7m。

图2:

基站联合接地示意图

3.1.3两地排即2个接地汇集排(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

3.1.3.1避雷地排是基站馈线进窗口处的馈线接地、馈线避雷器接地、进机房前光缆加强芯断开处远端接地、基站交流引入的第一级SPD接地等接地线的接地汇集排。

3.1.3.2避雷地排的安装地点要求安装在基站机房内馈线窗口处靠近交流配电箱一侧。

3.1.3.3工作保护地排是-48V直流工作地、传输工作地、传输保护地、第二和第三级SPD接地、基站所有设备金属外壳、室内走线架、电池架保护地的接地汇集排。

对于采用交流三级防护,第二SPD应就近接地。

3.1.3.4工作保护地排应安装在基站机房内设备密集区域附近的墙壁上。

3.1.3.5避雷地排和工作保护地排不得直接连通。

3.1.3.6两地排采用面积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铜排。

3.1.3.7机房内走线架各段应电气连通并作保护接地处理,要求与建筑物内的钢筋(包括立柱、梁、地板)绝缘,不得与室外馈线架直接连通。

3.1.4三线入地即避雷针、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通过各自接地引下线接入到联合地网。

3.1.4.1避雷针接地引下线:

通过40mm(宽)×4mm(厚)的热镀锌扁钢将避雷针连接到联合地网上,入地连接点要求远离机房侧。

3.1.4.2避雷地排接地引下线:

通过40mm(宽)×4mm(厚)的热镀锌扁钢将避雷地排连接到联合地网上,入地连接点要求远离铁塔塔角。

3.1.4.3工作保护地排引下线:

通过40mm(宽)×4mm(厚)的热镀锌扁钢将工作保护地排焊接到联合地网上,入地连接点要求远离铁塔塔角。

3.1.4.4避雷针、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的接地引下线入地连接点在地网上相互距离宜间隔5m以上。

接地引下线入地连接点必须与地网可靠焊接,与地排可靠连接。

3.1.5三线进局基站供电线、传输信号线、天馈线引入机房必须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

3.1.5.1基站供电线:

在基站交流电源进线处和开关电源交流引入端之间安装多级SPD,实现多级防护,逐级限压,达到供电线防雷的目的。

3.1.5.2传输信号线:

①传输信号线的避雷线或拉线在终端杆处必须接地;

②传输光缆进机房前,统一采用在馈线窗口处切断光缆加强芯及金属屏蔽层,将光缆加强芯及金属屏蔽层断开处的远端接至避雷地排,进机房端的光缆加强芯及金属屏蔽层可不再接地。

3.1.5.3天馈线:

①架设有独立铁塔的馈线及其他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线分别在天线处、离塔处、馈线窗入口处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其他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在铁塔中部增加一个接地点。

②要求在机房入口馈线头处安装天馈线SPD,天馈线SPD接地线采用≥1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集线器,集线器采用≥35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3.1.6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示意图

图3: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示意图

 

3.1.7移动基站防雷系统接地连接线示意图

图4: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接地连接线示意图

移动基站防雷系统接地线说明:

(1)基站收发信机保护地线:

基站主设备外壳保护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2)传输设备工作地线:

传输综合机柜内设备工作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3)传输设备保护地线:

传输综合机柜内设备保护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4)开关电源直流工作地线:

开关电源设备直流输出正极采用≥7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5)开关电源保护地线:

开关电源设备内保护地排接地线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开关电源内SPD接地线:

开关电源设备内SPD接地线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开关电源设备内的保护地排。

(6)交流配电箱保护地线:

交流配电箱内保护地排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7)蓄电池架保护地线:

蓄电池架保护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8)动环设备保护地线:

动环设备保护接地采用≥4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9)走线架保护接地线:

走线架保护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10)微波设备工作地线:

微波设备工作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11)微波设备保护地线:

微波设备保护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12)电源SPD避雷接地线:

当采用交流引入二级防护时,交流配电箱内电源SPD为第一级,电源SPD避雷接地线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当采用交流引入三级防护时,交流配电箱内电源SPD为第二级,电源SPD避雷接地线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就近接地;第一级电源SPD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13)馈线信号SPD避雷接地线(GPS馈线接地线):

馈线SPD避雷接地线和GPS馈线接地线采用≥1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馈线SPD集线器,馈线SPD集线器再采用≥35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SPD馈线头、集线器与走线架必须绝缘。

(14)馈线接地线:

馈线接地线采用≥10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15)光缆加强芯远端接地线:

光缆加强芯在馈线窗外的远端接地采用≥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接至避雷地排。

3.2四种场景下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基站的防雷接地需严格执行以上总体技术规范,针对不同区域基站雷电防护的特点,特制定以下山区、丘陵、平原和城区等四种场景的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3.2.1山区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3.2.1.1山区基站防雷特点

山区基站一般海拔都在500m以上,土壤电阻率较高,基站主要以自建为主,有独立机房和铁塔,天线安装在铁塔上,地网为自建地网。

山区基站引入雷电的途径多且遭受雷害机率高,应在严格采取联合接地和均压等电位措施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直击雷防护,同时兼顾防感应雷。

3.2.1.2山区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山区基站应严格执行防雷接地总体技术要求,结合山区特点还应执行以下技术要求:

必须采用优化避雷针或提前放电避雷针(导体多短针放散装置)加强直击雷防护。

山区基站供电线必须采用交流引入三级防护。

3.2.1.3山区基站在特殊情况下执行以下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在山区基站地网接地电阻无法满足技术要求且改造难度较大(大于20Ω)时,要求在地网接地体的四周敷设10m~20m的辐射形水平接地体,机房内做好均压等电位连接。

对于建于岩石地基上的山区基站机房,由于接地引下线无良好入地点的特殊情况,避雷地排和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可向机房远处分开延伸接地,延伸长度不大于15m,机房内严格做好均压等电位连接,工作保护地排可不接地。

山区基站经常遭受雷击的低压架空电力线,可采用低压电力电缆从终端杆处埋地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当电力线路终端杆离机房较近时,可将电缆环绕机房或空旷区域迂回埋设。

对采用高压线路供电并频繁受到雷击的基站,可要求电力部门将变压器高压侧的5kA配电避雷器更换为强雷电负载避雷器。

低压侧电力电缆必须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机房,同时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低压侧电力电缆的金属铠装层应与联合地网就近可靠接地。

3.2.2丘陵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3.2.2.1丘陵基站防雷特点

丘陵基站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地面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相对高度不大,而土壤以多种风化岩石为主,土壤电阻率一般较高。

丘陵基站主要以自建基站为主,有独立机房和铁塔,地网为自建地网。

丘陵地区雷击机率较高,基站防雷需要兼顾防感应雷和直击雷。

3.2.2.2丘陵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丘陵基站应满足防雷接地总体技术要求,结合丘陵特点还应执行以下技术要求:

避雷针采用传统避雷针进行直击雷的防护。

基站交流引入防雷采用交流引入二级防护。

3.2.2.3丘陵基站特殊情况下执行以下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高雷区丘陵基站要采用优化避雷针或提前放电避雷针(导体多短针放散装置)加强直击雷防护。

丘陵基站地网地阻无法满足技术要求时(大于20Ω),参照山区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3.2.1.2)执行。

高雷区丘陵基站交流引入防雷采用交流引入三级防护。

3.2.3平原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3.2.3.1平原基站防雷特点

平原基站地面广阔,地表平面起伏较小,土壤电阻率一般较低,基站地网建设方便,泄流效果好,且平原地区雷击相对较少,防雷主要是以防感应雷为主。

3.2.3.2平原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平原基站的防雷接地应满足总体技术要求,结合平原特点还应执行以下技术要求:

采用传统避雷针进行直击雷防护。

交流引入防雷采用交流引入二级防护。

3.2.3.3平原基站特殊情况下执行以下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对孤立建筑物、水塘旁的平原基站,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的接地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入地连接点上相互距离必须间隔5m以上。

对于租用村镇民房无法建设联合地网的平原基站,条件允许时可在民房周围构建封闭的矩形地网,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打接地桩的方式建简易地网,简易地网应在地下和建筑物基础钢筋连通,并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引到机房,与天线增高架或抱杆焊接连通,机房的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接地引下线可就近与简易地网的引上扁钢连接,相互距离宜间隔5m以上。

对架空供电线路大于1.5Km的平原基站,采用交流引入三级防护。

3.2.4城区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3.2.4.1城区基站防雷特点

城区基站一般地势较平坦,房屋密集,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独立基站和铁塔较少,天线安装以升高架为主,地网多为建筑物地网。

城区基站供电设施安全防护相对较好,市电供电部分受雷击机率较低。

根据城区基站的特点,基站防雷主要是以防感应雷和地电位反击为主。

3.2.4.2城区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城区基站应满足防雷接地总体技术要求,结合城区特点执行以下技术要求:

城区基站采用传统避雷针进行直击雷防护,如果基站天线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内,则不需要另外架设单独的避雷针。

城区基站交流引入采用交流引入二级防护。

城区基站可在建筑物附近新建封闭的矩形地网,或采用打接地桩的方式做简易地网,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引到机房。

如基站机房设于建筑物中部的,可与建筑物立柱(非外围立柱)剖出的钢筋引接。

基站机房设于建筑物底层的,接地排可就近从建筑物地网引接。

3.2.4.3城区基站特殊情况下执行以下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城区基站建筑高度在7层以上,新建地网困难且建筑物避雷带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时,可将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工作保护地排和避雷地排的引下线与建筑物避雷带就近焊接,三处接地点的距离宜相隔5m以上。

城区基站建筑高度在7层以上,新建地网困难且建筑物避雷带接地电阻大于100Ω时,可将避雷针接地引下线、避雷地排接地引下线与建筑物避雷带就近焊接,两处接地点的距离需相隔5m以上。

此时工作保护地排接地引下线可采用悬空方式,不再接地。

对城区基站光缆通过光交或管道从室内引入的情况,其光缆加强芯不必在机房馈线窗口处切断接地,光缆加强芯要求在传输综合柜内做好接地处理。

第四章注意事项

4.1共站基站技术标准按照机房产权归属方技术标准执行,如果发生技术纠纷,按照技术要求更严格的一方执行。

4.2基站铁塔上的航空灯应采用太阳能航空灯,其它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有金属外皮的电缆,其金属外护套至少在上下两端各就近接地一次。

4.3基站禁止使用半导体少长针避雷器做直击雷防护。

4.4空调室外机电源线应采用三相五线电力电缆或单相电力电缆。

严禁将室外机机壳与避雷带、避雷针引下线、塔体或避雷地排相连。

4.5机房交流供电要求零地电压差控制在2V以下,严禁零线、地线混接。

4.6如果接地线过长(大于2m),按照就近接地原则,工作保护接地排、避雷地排可以设分排,分排与原同类地排之间用70mm2的多股铜线连接。

4.7同一设备严禁多点接保护地,接地线更不能在工作保护地排和避雷地排之间混接。

4.8设备上已明确分设有工作地和保护地接地端子的,要求分别用接地线接至工作保护地排。

4.9采用小微波中继的基站,应将微波设备的室内和室外单元可靠接地,内外单元之间射频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铁塔的上部、下部接地,室内单元的2Mbps(或使用的其他类型信号)接口应安装SPD。

4.10对于一体化机房,墙体应与基站地网连成一体;天线支撑架(塔)不能与金属墙体相连。

对建在屋顶的一体化机房,其金属墙体应与避雷带相连;对包括走线架在内的机房内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应与金属墙体隔离(包括与墙体连成一体的金属地面)。

4.11对于光缆加强芯已在光缆终端杆处切断并做接地处理的,在机房馈线窗处可不再断开接地,但光缆加强芯在传输综合柜接地要保持原接地方式。

4.12入机房的最后一盘光缆尽量采用非金属光缆。

附表一无线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维护作业计划表

项目

质量要求

检测周期

备注

防雷系统完整性

接地线、接地扁钢、接地排、地网等无破坏

季度

接地电阻

≤10欧

各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引下线无锈蚀、无脱焊及虚焊、各地线连接牢固、无松动

半年

避雷器

SPD模块面板上的各项指示状态显示正常、无发热现象

半年

避雷针

避雷针(带)系统无老化、锈蚀情况

雷击记录

对基站遭受雷击设施损坏情况、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均应作详细记录

附表二无线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巡检表

通信无线基站防雷接地系统巡检表

基站名称:

时间:

年月日

检查项目

标准及要求

检查情况

签名

地网

接地地阻符合要求(≤10Ω),地网结构符合规范(地网网格不大于3×3m,埋深不小于0.7m)

 

 

机房地网与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在地下必须通过不少于两个连接点焊接连通

避雷器

针长1m以下的直径应满足:

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的直径应满足:

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基站天线和机房应在避雷针的45°角保护范围之内

 

 

引下线

扁钢截面积大于40mm×4mm

 

 

引下线入地连接点之间的间距5m以上

 

 

避雷针引下线入地连接点要求远离机房侧,避雷地排、工作保护地排引下线入地连接点要求远离铁塔塔角。

各入地连接点必须与地网可靠焊接

 

 

连接工艺

焊口及搭接长度要求:

扁钢与扁钢焊口至少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或扁钢)的焊口至少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

 

 

扁钢(或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焊点必须涂敷沥青或沥青漆,锈蚀部位不得超过截面的三分之一

各接地线之间连接可靠,无松动

等电位连接

各类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防雷接地等共用一个联合地网

 

 

避雷地排和工作保护地排不得直接连通,两地排采用面积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铜排

 

 

接地排与分排之间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线

 

 

接地排与设备相连接的接地线较短时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较长时采用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线。

或增加一个分排,先将其与设备间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再用35mm2以上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排连接

 

 

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若其较长应加大其截面积或先设一分排,分排到接地排间应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

 

 

光端机接地线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

 

 

光缆加强芯和金属护层应在在馈线窗口处切断光缆加强芯及金属屏蔽层,将光缆加强芯及金属屏蔽层断开处的远端接至避雷地排

 

 

通信局站应选择星(S)型连接方式,必须采用单点接地连接方式

 

 

机房内走线架各金属构件间必须可靠电气连通

 

 

SPD保护性能

过流和过热脱扣装置应具备可靠性

面板上的各项状态显示正常

SPD采用3+1模式的防雷器

交流引入相邻两级电源SPD容量配合合理,相互之间的供电线路应有5m以上的退耦间距,

雷击记录表

对基站遭受雷击设施损坏情况、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均应作详细记录

巡检人员:

 

附录A:

常用术语

1、雷暴日:

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则称为一个雷暴日。

2、雷电活动区: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天的地区;

中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26~40天的地区;

多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41~90天的地区;

强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天的地区。

3、雷击:

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的放电现象。

4、直击雷:

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防雷装置上的闪电。

5、非直击雷:

击在建筑物附近的大地、其它物体或与建筑物相连的引入设备的闪电。

6、雷电过电压:

因特定的雷电放电,在系统中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

7、地:

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导电体。

8、接地:

将导体连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可以使地电流流入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9、接地系统:

接闪系统、雷电引下线、接地网、接地汇集线(排)、接地线、建筑物钢筋、接地金属支架,以及接地的电缆屏蔽层和接地体相连的设备外壳或裸露金属部分的总称。

10、综合防雷:

对建筑物及内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的系列措施。

11、外部防雷装置: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12、内部防雷设施: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系统、屏蔽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危害。

13、接闪器:

包括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