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84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docx

初三历史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既涉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学习与分析,又包含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内容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比较灵活。

本套教学方案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

通过对经济危机前后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从根本上根除这周期性地经济危机。

并引导学生探究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下岗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今天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穿越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再回到我们当今社会,使学生意识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作用。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材分析】

《经济大危机》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的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繁荣及其崩溃”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介绍了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政治、经济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本课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图片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适当地选取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自主地阅读、对比、分析,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

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但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生难以理解;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

2、把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

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

“新政”的效果如何?

对你有什么启示?

等问题,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劳动人民因为失业而生活恶化,资本家却为了保持商品价格,宁可销毁商品,不愿救济贫民。

这充分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重点解读:

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处理方法:

通过展示文字资料,学生合作学习,概括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和效果;展示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和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的图片,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破坏力和认识到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2、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难点解读:

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生难以理解;《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对学生而言,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处理方法:

对于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如:

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概念,向学生举例加以解释说明。

对于《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

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

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一:

投影展示占领华尔街图片

【设计意图】由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

导语:

2011年9月17日纽约爆发了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运动,一直持续至今;抗议浪潮波及82个国家,951个城市。

抗议的问题是失业问题、贫富加剧问题、社会不公和经济危机问题,有人称,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的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讲授新课】30-35分钟

教师提问: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复习上节课内容,并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学生回答:

会议: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影响: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

教师归纳: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所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教师过渡:

在这相对稳定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也呈现“繁荣”景象

一、“繁荣”及其崩溃

1、“繁荣”景象

教师提问:

这一相对稳定时期是什么时候?

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快的表现是什么?

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及下面的小字部分)

学生回答:

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经济增长快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结果:

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投影展示:

汽车长龙和电器化的图片

教师总结: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这里说的生产无政府状态指的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2、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爆发

投影展示:

1929年10月24日,人们聚集在纽约华尔街,当天的股市暴跌的图片。

教师提问:

你们对股票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

投影展示: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升值)和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的图片

【设计意图】更加形象直观,以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讲解: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劵。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能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

股票通常在证劵交易所进行买卖。

股票价格与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经济繁荣时期,买进股票的人多,股票价格猛涨;经济危机时,卖出股票者多,股票价格急跌。

股票主要有融资功能,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

企业生产停滞时,而其股票热卖,则多为炒作,纯属泡沫经济。

教师提问:

那么这场危机爆发的时间、开始的国家、开始的标志以及原因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0、21页,教师点拨)

学生回答:

时间:

1929——1933年

开始的国家美国

开始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原因人民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教师总结: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造成产品生产相对过剩,这也只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而它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设计意图】落实教材知识点,将零散的而又不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阅读课文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经济危机的特点

投影展示:

经济危机特点的表格

特点

具体表现

涉及范围特别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长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特别大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

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教师讲解:

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这场危机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资本主义国家,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

另外这场危机还波及了农、工、商和金融等一切经济领域,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以前的经济危机一般持续几个月,长的也才一、二年,而这次却持续了五年时间。

至于它的破坏性也不用我们多讲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所带来的影响。

(3)经济危机的影响

投影展示: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动态图

文字材料美国有一年失业率很高。

一个人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一天他在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了下来。

他急忙跑到工头那儿问:

“那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吗?

教师提问:

大家说说这个工头会怎么回答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可见,在1929-1933年里,有多少失业人员,再想想我国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我们就比他们幸运多了。

投影展示:

美国失业者在百老汇门前排队领取救济图片、一家人的住处等图片

教师讲述:

从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带给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苦难。

投影展示: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的图片以及文字材料

材料一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

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

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

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请回答:

1、画面及材料说明了什么?

2、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3、暴露了资本家怎样的本性?

学生回答:

说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业工人增多,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宁愿大量销毁产品

暴露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教师讲解:

经济危机使得大量的工人失业,造成了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也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设计意图】将工人悲惨的境地与资产阶级残忍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探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投影展示:

美国反饥饿大游行和人民抗议斗争的图片。

教师讲解:

工人大量的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引起了社会动荡不安,于是,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学生归纳:

教师过渡: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遭受到的损失最大,面对危机,美国何去何从呢?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

教师提问:

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载道。

假如你想竞选美国总统,针对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请你设计解决对策,发表竞选演讲。

合作探究:

略(学生回去设计)

教师讲述:

罗斯福的生平。

投影展示:

轮椅上的罗斯福图片

教师强调:

我们从罗斯福身上看到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2、罗斯福新政基本情况

教师提问:

面对危机,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小字)

学生回答:

投影展示: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的表格。

教师讲解:

从整顿银行来看,恢复银行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从而解决了金融危机;在农业上,缩减耕地、屠宰牲畜,这就解决农业生产过剩的问题;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解决了就业问题。

教师提问:

那工业上罗斯福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回答:

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教师提问:

政府这样做有何目的呢?

学生回答:

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教师讲解:

从工业上来看,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控制,以防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工人的工资,从而提高了工人的消费能力,减少了产品过剩的现象。

由此,我们就不然看出新政的目的、特点和中心措施

投影展示:

罗斯福新政

目的

直接目的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3、“新政”效果

教师提问:

罗斯福采取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效果呢?

(指导学生从新政内容中去分析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投影展示: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结果:

度过了经济危机

教师介绍:

这就是新政所取得的成果,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

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归纳:

说明: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启示: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4)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

【3、课堂小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

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

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4、板书设计】

【5、评价方案】历史比较与归纳:

1、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

林肯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度过了危机

2、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经验值得吸取的?

通过分析得出认识:

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下岗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1)金融危机:

(2)下岗问题:

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重视三农问题,保护农民利益;③实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率。

④调整工业,由过分依赖外需转为依靠内需。

【6、教学反思】

教学的有效性来自课堂的提问。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注意:

1、问题放在教学重点上,能有效指向教学目标

2、问题要有足够的研究价值,能有效激发兴趣

3、问题难度、综合度应与教材难易和学生能力强弱一致,具有可行性

4、注意到了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问的“巧”和“妙”体现在问得准、问得精、问得明,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提示思维的线索,指出跨越思维障碍的捷径,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