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74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范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下册1-12单元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1、物质的多样性

(1)通常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为:

固态、液态、气态;

常见固态物质:

大多数金属(Mg、Fe、Al等)、金刚石、碱(NaOH、Ca(OH)2)、盐(NaCl、Na2CO3、NaHCO3、CaCO3)

常见液态物质:

水(H2O)、过氧化氢(H2O2)酒精(乙醇C2H5OH)、硫酸(H2SO4)、盐酸(HCl水溶液)

常见气态物质:

空气、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稀有气体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发生改变。

(3)物质的分类:

①只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写出化学式的物质)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空气、合金、溶液等)

③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O2、H2、Fe、Al、Mg、金刚石、石墨、C60、臭氧)

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H2O、CO2、酸、碱、盐)

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通常为——有机化合物(甲烷(CH4)、酒精、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⑥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

2、微粒构成物质

(1)分子、原子和离子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

H2O、CO2、O2、H2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

H、O、C、Na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钠离子(Na+)、氯离子(Cl-)、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氢氧根(OH-)、硝酸根(NO3-)、铵根(NH4+)

化学反应实质:

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分;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常见气体(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C60等)、水酒精、蔗糖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

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碱(NaOH、Ca(OH)2)、盐(NaCl、Na2CO3)

(3)分子的主要性质:

分子体积小、质量小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①闻到气味——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湿衣服变干——分子不停的运动

③气体体积膨胀或收缩——分子间间隔变化④物质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变化

(5)原子的构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中恒定不变;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6)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

氯原子Cl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

3、化学元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2)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20号元素更重要)。

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锰Mn碘I钡Ba铁Fe锌Zn

(3)元素的简单分类

金属元素“钅”、非金属元素“石”“气”、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

4、物质组成的表示

(1)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一价铵根(NH4+)、硝酸根(NO3-);还有一个氢氧根(OH-)。

二价硫酸(SO42-)碳酸根(CO32-);负三有个磷酸根(PO43-)。

(2)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常见物质化学式(略)

(4)化学式与化合价

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燃烧、由燃烧引起的化学性爆炸、钢铁生锈、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杀菌消毒、食物(蛋白质、淀粉)消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释能等。

物理变化:

木棍折断、冰雪融化、酒精或氨水挥发、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滤、蒸馏、物理性爆炸如车胎充气爆胎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对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溶解度)、挥发性、吸水性等。

3.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热量的变化,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1)放热的化学变化:

①一般可燃物燃烧都放热;②镁、铝等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等反应也产生热量;③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一般反应条件是点燃或常温的反应都放热。

(2)吸热的化学变化:

一般反应条件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须吸热。

例如:

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经供不应求,人类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

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气味、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的催化剂;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6)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特征

点燃

实例

化合反应

“多”变“一”

通电

C+O2===CO2CaO+H2O==Ca(OH)2

分解反应

“一”变“多”

2H2O===2H2↑+O2↑

置换反应

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和化合物

高温

2CuO+C===2Cu+CO2↑Fe+CuSO4==FeSO4+Cu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点燃

点燃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如:

4P+5O2===2P2O5,CH4+2O2====CO2+2H2O(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高温

高温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如:

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

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是常见的还原剂。

3.金属活动性顺序

内容: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

①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②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

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应用:

①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②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③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产物

④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速率

6.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元素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六个一

定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

(2)说明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

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3)推导正确的化学式等。

点燃

4.化学方程式(《1-7、12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见后面)

(1)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例如:

C+O2====CO2

定性方面

定量方面

宏观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2:

32:

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二氧化碳)

微观

碳原子和氧分子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分子

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1(即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3)由题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的主要步骤:

①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正确的化学式(要符合化合价法则)。

②配平,满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

③根据题给信息写出反应条件④在合理之处标明生成物状态符号(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7.常见物质的色态

物质色态

气体

无味

氮气N2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有味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气体HCl

溶液

Cu2+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KMnO4-紫色

固体

S粉  硫磺

绿

Cu2(OH)2CO3 铜绿

FeSO4·7H2O绿矾

Cu(OH)2

CuSO4•5H2O蓝矾

P暗红色

Fe2O3红棕色

Al2O3氧化铝

MgO氧化镁

P2O5五氧化二磷、氧化钙CaO   

氯酸钾KClO3、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无水硫酸铜CuSO4

C炭粉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四氧化三铁Fe3O4

铁粉Fe

紫黑

KMnO4高锰酸钾

(九)常见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

物质名称

俗称

化学式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甲烷

沼气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碳酸钙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氢氧化钙水溶液

澄清石灰水

 

9、溶液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

均一、稳定。

组成:

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溶解与热量变化:

NH4NO3溶于水吸热,周围环境降温。

H2SO4、NaOH溶于水放热,周围环境升温。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在继续溶解某溶质。

相互转换: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一般升温、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一般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

(4)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液

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

NaCl),

个别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5)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通常是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造成的)。

(6)乳化作用:

难溶于水的大液滴分散为小液滴,并均匀分布在水中的作用(洗涤剂清洁油污的过程)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混合物)1、成分: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

在密闭空间里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氧气,然后测量剩余体积。

(如图)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

使装置尽快冷却。

误差分析:

水面上升<1/5的原因:

①瓶中氧气没有被完全耗尽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漏气④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水面上升>1/5的原因:

止水夹没有夹紧

不能用硫粉、木炭、蜡烛代替红磷,因为其燃烧产物是气体;也不能用铝箔、铁丝代替,因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3、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气焊等。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气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这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2、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

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反应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放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氢气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一氧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火焰明亮并呈蓝色,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铁丝、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因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防止任意排放污染大气。

③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

验纯方法: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三)水1、电解水实验:

无色液体生成两种无色气体,正极氧气(正阳门)负极氢气(复兴门),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

1。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天然水可以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除去杂质,变成纯水。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蒸馏水,纯净水。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

取两种水样少许,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或煮沸。

(四)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这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直接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制造舞台云雾。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无毒,但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反应后的无色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碳酸不稳定,常温易分解,红色试液又变回紫色)

(3)与可溶性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无色溶液产生白色浑浊);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就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白膜的成分是碳酸钙。

除去白膜的方法:

先加入稀盐酸,再用水冲洗。

建筑上常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氢氧化钙)来抹墙,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石灰浆变硬,墙壁表面变潮湿,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同时生成了水。

3、用途:

光合作用、灭火剂(利用CO2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化工产品的原料、温室气体肥料等。

4、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

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温室效应的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5、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

任何动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四)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比较:

性质物质

CO2

CO

物理性质

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空气平均分子量29)

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O2

2CO2

还原性

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固体,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呈蓝色火焰。

氧化性

二氧化碳通过炙热的炭层生成一氧化碳CO2+C

2CO

毒性

无毒、含量高使人窒息。

有毒、吸入使人缺氧死亡。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不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反应

用途

工业原料(用于制纯碱)、灭火剂、碳酸饮料、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舞台云雾)、温室气肥

可做气体燃料;冶金工业上用做还原剂。

一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①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一氧化碳。

②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先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果烧杯内壁无液滴生成时,证明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处理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

点燃或收集)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若白色粉末变蓝色,则证明有水蒸气。

CO、CO2、H2O检验顺序:

先检验H2O,再检验CO2,再除尽CO2,最后检验CO。

(五)碳单质及其化学性质

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晶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固体

  硬度

  最硬

  最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这是因为金刚石、石墨、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通常称为无定形炭,它们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气体或染料等微小微粒,常用它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吸附有臭味的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还强,防毒面具里就是用它来吸附毒气的。

焦炭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铁。

炭黑可以用于制造油墨、颜料,也可以加入轮胎中增强耐磨性。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3)还原性 现象:

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生成无色气体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作还原剂,应用于冶金工业。

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物质:

C(固态、单质)、CO(气态、化合物)、H2(气体、单质)。

4、可燃性气体:

H2、CO、CH4

 (1)如果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先验纯。

 (2)检验这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

根据它们的燃烧产物不同。

将三种气体点燃,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再在火焰上方先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液滴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一氧化碳;如果烧杯内壁有液滴且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氢气;如果烧杯内壁有液滴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甲烷。

三、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助燃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必需同时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1)扑灭森林大火的方法之一,砍掉大火蔓延线路钱的树木。

原理:

清除可燃物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

原理:

隔绝空气

(3)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原理:

隔绝空气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家具被褥起火,用水扑灭。

原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用水、沙子、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原理:

隔绝空气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电器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4、几种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来灭火,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后留有残渣。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