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32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调查搜集自己喜欢的绿色商品包装,并初步认识商品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2、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教学重、难点:

   创作中能比较合理的使包装设计中图案与文字达到和谐统一

教学具的准备:

各式包装,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

2.老师小结:

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包装图片展示:

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

二、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1.小明和小强买了许多物品,请你找一找他俩买的物品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回答。

3.教师小结:

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三、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

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

品名和产地等文字、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教师归纳:

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

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

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展示:

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展示:

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展示:

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

四、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五、拓展延伸。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3.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

4.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第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绿色标志,并了解其寓意。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教具准备:

各式包装,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

(学生回答、讨论)

2.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二、深入感知

1.提问思考:

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

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

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

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

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

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

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

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

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

3.教师小结:

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

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四、创造表现

1.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3.评析交流

五、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

互评:

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

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学生作业。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2、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等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

 1.欣赏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图片。

问:

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画面定格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教师做简单介绍:

中国银行大厦:

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

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

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

3.导人课题。

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

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

板书课题。

图片1:

香港和上海城市景色的。

图片2: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图片3:

以艺术字形式出示课题《城市灵光》。

二、交流感受

 1.讨论交流。

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

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

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

3.教师小结提升。

展示学生所搜集到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资料。

三、绘画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

(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

(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

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轻音乐。

四、展示评价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作业展示板。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建筑物的设计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开放学生对建筑物的设计智力。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分析

 1.学生欣赏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问:

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

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

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2.教师归纳总结:

建筑的基本形:

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

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

KT板、泡沫板、木材等。

 展示l:

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展示2:

图片显示:

各种基本形以及各种制作材料的图片资料。

出示课题《城市灵光》。

二、交流体验

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

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

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

每一小组发给一座建筑模型,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制作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拆开重组的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制作步骤。

构思新的设计创意。

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

折——粘——剪——整理成型。

 直观展示纸制建筑模型。

4:

展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自主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

(2)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3)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

(4)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

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教室中央,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

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五、拓展延伸

1、展示用易拉罐、包装盒等各种废弃材料制作成的建筑模型:

告诉学生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渗透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2、展示用各种废气物制作的建筑模型。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一)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看(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

2.动画作品欣赏:

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绘画作品欣赏:

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二)

教学目标: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图,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

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展示欣赏图片)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图片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

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

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

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问:

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

问:

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

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

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

有仕么新发现呢?

 

 

第4课画坛巨匠(活动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世界画坛巨匠毕加索,了解他的艺术成就及艺术人生,激发自己的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毕加索的画,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人

 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

教师小结:

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揭示课题:

画坛巨匠——毕加索(展示:

代表作品)

交流、讨论(交流收集的信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二、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

l.关于画家你知道些什么?

2.关于画家的作品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

三、欣赏、描述

 出示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进行直观描述。

提问:

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

请你描述。

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展示《格尔尼卡》作品及作品局部)

四、赏析、评述

 1.教师简介《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围绕“毕加索是怎样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

”进行分析评述。

提问:

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

为什么要这样画?

画面为什么没有色彩?

画家想表现什么?

画面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

牛代表什么?

马的嘶鸣象征什么?

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执断柄的剑?

你能找出画中哭泣的母亲和从楼上跳下的人吗?

画家借此表现什么?

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

五、模仿、体验

   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

 相关范画数张

六、学习评价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第5课音乐会(活动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音乐可以融入人生命的节奏,展现人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2、怎样将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更有艺术性。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尝试作业

 1.一段节奏有起伏变化的乐曲中,学生随意用纸简进行排列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使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3.学生提出创作难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运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难点:

纸筒怎样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观?

怎样将纸筒黏合牢固?

(录音机播放乐曲。

二、方法指导

 1.教师示范

(1)基本形的制作:

将方形纸卷成纸筒。

(2)把准备好的基本形摆一摆,摆出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

(3)黏结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

2.学生小结制作步骤

(1)制作单体数个。

(2)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3)黏结要牢固。

三、拓展思路

 1.出示三组用硬纸板切割制作成的立体构成作品。

(1)一个基本形呈单一方向的反复排列。

(2)基本形像围棋盘一样呈上下左右方向反复排列。

(3)堆本形根据一定的数理比例的变化造成渐变的韵律感。

2.师:

你觉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小结:

单体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

4.拆掉一个作品,让学生重新排列。

四、观赏教材

1.把教材中的七幅图片分到七个小组。

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评述。

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该作品配上一段乐曲,哼一哼,感受艺术上的交融。

五、再次作业

1.播放《茉莉花》的乐曲,学生利用纸筒或纸片制作立体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六、评析作业

 1.欣赏、评析作品。

2.学习迁移。

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

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场面和画面。

多米诺骨牌,申奥会上的扇子舞,古人的书法等等。

3.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图片欣赏。

 

 

第6课我来玩电脑(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绘画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学习基本的电脑美术实用技巧,掌握绘图软件的基本用法,尝试运用不同的软件来表现独特的画面效果。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

 1.出示一张风景图片,然后展示通过Photoshop处理过后的其他四种效果图片(色调变化、纹理变化、水彩变化、塑料化变化),请学生通过点击放大欣赏。

2.问:

这和原来的风景画有什么不同?

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

3.其实运用我们手中的电脑和合适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样的效果。

4.教师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当场示范怎么达到这样的效果。

(一、打开Photosh叩,二、打开图片,三、在色彩平衡中改变色调。

5.小结:

四个步骤,1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张图片改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色调和效果。

这就是电脑美术的优势。

想不想一起来试试呢?

6.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电脑吧!

出示课题——《我来玩电脑》。

  多媒体展示系统:

教师演示Photoshop软件功能,了解基本工具

1.学习打开、保存、退出的基本方法。

2.介绍下拉菜单中“图像调整”和“滤镜”两个部分。

3.学习撤销操作的方法。

撤销一步可以用快捷键Ctrl+z,撤销几步可以打开右边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历史记录”。

把“历史记录”向上移动就可以了。

“历史记录”可以清除鞠步记录。

二、尝试制作

1.选择一张图片,练习改成你喜欢的样子,并给新图片取一个名字。

2.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的。

 教学展示:

可供选择的风景或静物图片。

三、游戏

 1.找一找书上的两个机器人,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一共有ll处,你能用铅笔把它们标注出来吗?

2.请最快的同学上台来标记给大家看。

四、学习制作方法

 1.小结:

后图是经过了Photosh叩修改变成的。

通过修改,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图片改变得不一样。

2.学生讨论尝试方法:

选取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All键,点选图中需要复制的地方,然后放到另外的区域,按住鼠标移动进行复制.

3.学生尝试一个小图形,进行练习。

 

五、学生作业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供学生选择进行修改制作。

2.将自己修改过的画面和原画面一起上传到教师电脑中的共享文件夹中。

六、游戏、评价

 1.进行游戏:

互相找找同学修改后的图片的区别。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谁修改得最精细。

 

 

第6课我来玩电脑(活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绘画是美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学习基本的电脑美术实用技巧,掌握绘图软件的基本用法,尝试运用不同的软件来表现独特的画面效果。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1.古代神话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拔一把身上的毛,吹一口气就能变出很多很多小猴子来。

这个神话在我们的电脑里面变成了现实。

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猴子,你能在电脑中变出很多很多小猴子来吗?

(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

2.请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用电脑里面最常用的什么功能?

(复制,粘贴)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制作方法。

(先选中小猴子,选择“编辑”一“复制”,然后选择“粘贴”。

不断粘贴,可以复制出许多小猴子。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二、探索方法

1.怎样让小猴子变高变瘦一点,或者变矮变胖一点呢?

2.学生回答并上台在教师电脑上尝试(选择图片以后,拉动图片周围的小方块就可以自由变幻了)。

3.教师演示,我们还可以对小猴子旋转、翻转,做出更多的不同样子的小猴子。

三、尝试制作

一、填空:

 老师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卡通人物,你们也来试试,用复制、粘贴、翻转等方法做出有趣的画面。

  

一、填空:

提出问题: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提问:

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2.小结问题:

有底色的卡通形象,复制以后,底色也复制出来了,不好看。

怎么办呢?

 

解决问题:

1.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

2.小结归纳:

有两种办法。

(1)如果背景的颜色单一,点击“视图”一“工具栏”一“图片”。

打开图片工具,选择设置透明色,可以把单纯的背景色去掉。

(2)如果背景的颜色复杂,选用魔术棒橡皮擦工具,可以擦掉一块块相似的颜色,再用橡皮擦擦掉多余的部分。

然后保存成.JPG文档,插入PowerPoint就可以了。

二、问答:

四、比较、欣赏

1.比较三张图片,一张使用了背景,一张没有使用背景,一张背景比较花、乱。

你更喜欢哪张呢?

小结:

有背景的图片更漂亮,但背景应该衬托主体图片,不能太花、太乱。

2.欣赏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别的同学的作业。

五、设计制作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49)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7、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播放音乐和优秀图像画面。

六、欣赏评价

答: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介绍自己设计的图像,大家共同推选出最有趣的图片、最有创意的图片、最精美的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