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13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docx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

要相信孩子读书笔记

【篇一:

读《要相信孩子》心得】

读《要相信孩子》心得

库尔勒市第四小学杨永梅

假期中,我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细细品读,从每个故事案例中都颇有感悟,同时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是他在25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中写下的”动人诗篇,是他献给“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的”珍贵礼物。

全书不仅自始至终突出了“要相信孩子”这一鲜明主题,而且以生动事例回答了下列问题:

怎样才能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行为作为一种需要;怎样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儿童;怎样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积极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奋斗的战士。

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要相信孩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种种实践。

相信孩子,得从了解孩子开始。

书中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一文,文中说:

“每一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才能和潜在力量,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他个人的兴趣和所追求的目的。

”教育就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可能“因材施教”。

从书中,我感受到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儿童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同的,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

他在书中写到了米沙、谢尔盖、阿寥沙、柯利亚、格里沙……在与儿童的接触中,他知道了每一个儿童

的特点,对这些儿童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

我们的教育与苏霍姆林斯基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更多的是面向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班级,而不是个体。

而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个人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因此,要了解每一个儿童,教育一定要从面向群体走向面向个体。

是的,要去了解孩子,必须亲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

我班中有一位相貌平平,不引人注意的女生,给人的感觉是:

她哪方面也不突出,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事......课间我无意中发现她与同学交流时,表情极为丰富,私下里我也了解到,她学过小主持人,台上的表现那是没的说,但在课堂上却是......真是判若两人呀。

这样的孩子怎样才能让她的特长得以展示呢?

我与她商量,让她到二

(2)班去主持每周五的班队会课,她犹豫不决,因为没有自信,生怕自己做不好,怎么办?

我给她做了决断,行你也得去,不行你也得去,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没办法她只好去了,没想到她做得非常好,每堂课都准备的极为充分,内容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心理,同时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她自己也感觉自己很棒,课堂上也能听到她精彩的发言。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记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给人启示的教育故事,我也读有所获。

我们也知道每个人在自己的读书生涯里,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也会经常可以看到有同学犯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些做错事的孩子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记

得,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基本上就是一种处理办法——在班上点名严厉批评,希望班上同学引以为戒,同时幻想这位犯了错的同学能知错改过。

很遗憾,却收到的是反效果。

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无言的愤怒;班上的同学对这位“倒霉”的同学表示出来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会在心里面为这位伙伴找可以原谅的理由,而并不是认为他是反面的榜样。

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是怎么做的。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

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

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

如:

让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不爱劳动的孩子当劳动委员;让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当组长;让不爱出声读书的孩子轮流领早读等等。

当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时,我们就及时而真诚地表扬,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要相信自己。

通过这些方法措施,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不是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吗?

我们只是一名教师,是在学校中教书育人的。

但是,其实我们的

一些做法会影响到任何地方。

未来是掌握在孩子手里的,而我们作为教师,掌握着教导这些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职责。

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更多的是去相信孩子,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乐观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上,才会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物,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教育笔记:

相信孩子的解决能力】

教育笔记:

相信孩子的解决能力

教育笔记:

相信孩子的解决能力

区域活动时,我正在和悦读书吧的小朋友一起讲故事。

玩具工坊的麒麒跑过来着急地对我说:

“老师,程程玩不来,又哭了。

”边说边拉着我的手就要走。

我认真地对麒麒说:

“好的,老师知道了,你先回去,我马上来。

从悦读书吧出来后,我没有直接去玩具工坊,而是坐到了巧手沙龙,一边与小朋友交流,一边关注着玩具工坊里的情况。

麒麒关心地对程程说:

“我和老师说了,等一会儿老师就过来。

只听嘟嘟说:

“麒麒你又告状了。

“咱们来帮助程程,不一定要去找老师啊。

”浩浩认真地说。

旁边的熙熙忙应和着:

“就是。

宝宝笑着对程程说:

“咱们俩一起插一个幼儿园,好吗?

程程仍不吱声,委屈地低着头流泪。

“对,待会儿咱们把作品放一块儿,大家一起合作,多高兴呀!

”涛涛笑着说。

说着,大伙儿一起拉着程程的手,这个说,你和我合作;那个说,和我做个机器人。

程程抵挡不住小伙伴的热情,终于又参与到游戏中,过了一会儿终于露出了笑脸。

见此情况我轻轻走过去,亲切地问:

“哎,不是说程程哭了吗?

怎么,难道是我听错了?

”嘟嘟说:

“程程坚强,他不哭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起笑着对我说:

“是。

”程程笑了起来。

“我也想加入,成为大家的合作伙伴,行吗?

”孩子们高兴地接纳了我。

活动结束后,我们推选程程给全班小朋友介绍玩具区今天的成果,程程高兴地拿出大家一起完成的作品给集体展示。

以前,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会亲自去引导程程,劝慰他,包办一切。

但每天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发现有很多事情他们完全有解决能力。

比如,孩子端菜的时候菜汤洒了能自己处理,其他小朋友也会帮忙清理;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摔倒了,大家都会帮忙扶起他;有人不会丢沙包,小伙伴会主动教他等等。

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时刻都在提醒着我,孩子们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无能”,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有自己的思想,有互相帮助的需求。

有了这种认识后,每当发生情绪事件、矛盾纠纷时,我都会有意识地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不再包办代替。

很多幼儿遇到

事情就找老师告状,从没想过其实自己就能办到,这和他们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平时有意识渗透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地讨论,通过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角色扮演、对矛盾事件的分析等丰富经验,尊重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共同寻找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另外,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把机会让给幼儿,给他们提供亲身实践的空间,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伙伴的关心或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这无疑会给幼儿积累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让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有益经验,从而快乐地成长。

【篇三: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__读书笔记】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一、教育思想简介

1、基本教育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提出过许多条教育信念,但这些信念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总目标而进行论证和阐述的。

这些信念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

2、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2、体育和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学生健康,特别是关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他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是由于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认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126页)都要以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转移。

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体育操练和运动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而运动本身还会变成有机体的需求,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享受。

3、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应居核心地位。

道德教育内容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其论述的重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这些内容都与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和最高道德准则密切相连,而习惯、情感、信念和理想四者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

”(第286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其全部教育理论的灵魂,与此同时,在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实践工作中。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在所阅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论述较少,倒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多有涉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习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

2、编辑和利用《道德价值文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通过各种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5、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中起巨大作用

4、智育

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明确地肯定,不论过去和将来,智育“都永远是教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培养主要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培养智能,形成概念。

这些都是智育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

智育的任务和作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着墨较多,并且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中也有很多介绍。

1、获取和积累科学知识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智育的其他重要任务也正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现和完成的。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

“智育是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他明确表示,学生掌握、获取和积累知识,意味着对那些重点科学知识的基本真理必须进行专门熟记,并要长期保持在记忆之中。

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害。

”(第124页)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必须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阅读,其次是积极的思维,细致的分析。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认为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旅行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来。

”(第150页)。

2、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智力作为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发展智力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他主要从其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智育和教学任务的见解。

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比那些纯理论性的探讨和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趋于正确合理。

3、培养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赋予智能以多方面的广泛内涵。

它可以指学习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手段和武器,也可以指推进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某种思想和心理状态及个人的探求志趣。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面强调“掌握智力劳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又强调“智能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他说:

“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

”(第137页)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需要在脑力劳动中集中智力、克服困难,这样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忆也就越牢固。

4、劳动和劳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劳动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

“教育,这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难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

但更多的是指体力劳动,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确认,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劳动的社会目的和劳动的思想目的。

在谈到劳动或劳动教育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使用“创造性劳动”这一

词语。

这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且必须包含“创造性”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质。

5、教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1、不断充实知识,用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

2、善于思考问题并善于教会儿童思考

3、以个性影响个性

一、总评

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全确立,在此之前,苏联的普通教育理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潜心研究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全部理论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要实现这以核心内容,必须提供和创造某些必备的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联合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在实现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i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都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辩证求全

用全面的思想、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理论上始终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坚持贯彻实施的,即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提出同样的要求。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难看出,他在实现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一主体性原则中,尤其注意避免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力求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从,轻重有别,有先有后。

2、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论是在教育实验进程中,还是在教育理论探索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实践者、探索者的奋斗不懈、创新不已的思想和精

神。

“自我教育”理论就是他的一项重大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应依靠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高尚理想。

3、无私奉献

他最重要的一条基本教育理念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他始终信守并忠诚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热爱儿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进而认真教育孩子。

他说: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

?

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儿童,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儿童,从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细致周到地培养教育学生。

二、读后感

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颇受触动。

作者从自己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提炼出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

令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领导问他战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要回到学校去当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职业。

”于是,他就一直从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

我想,这份坚持与执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他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他说,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要爱世界上所有的孩子。

这种赤诚的教师之心,令人感动。

在刚开始读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个名字时,我对他就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作者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撰写这样的一本书,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将心灵献给孩子。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这本书无疑成为一部启蒙“教材”。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

而作者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在快乐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们成长。

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师,不是校长,是朋友,顶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够牵着孩子们的手玩耍、学习、成长。

而作为明日之师的我们,从中学习的不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动,切合实际的作为。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

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他说: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

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

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

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

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

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

高素质的教师应该

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最初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事实证明不是那样。

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

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夏丏尊的话作答最准确,那就是“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确实如此!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苏大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