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5329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docx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交流材料

2016年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发言稿——

《尊重历史内涵着眼未来建设》

广东鉴定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行十四个字既准确地诠释了广东鉴定站的精、气、神,又深刻地隐喻着广东鉴定站发展道路中的深沟高壑、面对挫折的无所畏惧和克服困难、赴险如夷的决心,以及对未来奔向康庄大道的信心。

广东鉴定站的成立、成长,既顺应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逐步深化改革的大形势,又是我国体育事业人力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措施;它既是国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需要,又是体育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借此契机,我将通过两个层面与在座的各位同仁来分享广东职鉴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探讨广东职鉴工作的未来建设。

一、回顾广东鉴定站十年历程

(一)广东鉴定站的基本情况

广东职鉴站自2005年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试点鉴定站以来,历经春秋十载。

在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在体育事业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在总局职鉴指导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广东省体育局正确领导下,并在全省培训级基地和全国各兄弟省市职鉴站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服务为先,质量为本,开拓为重,品牌为上”的工作方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培训鉴定工作稳步推进,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并紧紧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制度为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培训鉴定工作良性运转,建设条件更加成熟的体育强省。

虽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是打造体育强省的唯一元素,但它却是不可忽视的核心本位举措之一,同时它还是提高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增强体育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职鉴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开拓新的体育行业特有工种、保障职鉴的客观性和公平性、维护职业证书的法制性和权威性,使体育行业职业鉴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广东鉴定站的职鉴规模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上级部门的精确领导下,广东鉴定站始终围绕着“尊重历史、稳健推进、强化建设、规范管理”的原则,结合着2015年整体工作计划和思路,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业务能力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基本按计划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截至11月30日止,2015年全省共计开展各项目培训鉴定工作197批次,鉴定人数达10208人次,年度鉴定人次首次突破了万人大关。

自建站以来,共对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健美操、健身教练、网球、武术、跆拳道、潜水、体育舞蹈、攀岩、羽毛球)、体育经纪人、体育场馆管理等四大工种13个项目累计开展了971批次,累计鉴定人数48584人次。

约占全国鉴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过去十年里,广东鉴定站各年度开展鉴定人数分别为:

2006年329人次,2007年613人次、2008年1205人次,2009年3815人次2010年4080人次,2011年5688人次,2012年6372人次,2013年7302人次,2014年9143人次,2015年以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告捷。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东职鉴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依然不断进步、不断转变、不断创新、不断突破,鉴定人数也不断增长,鉴定规模位居全国榜首的情势始终不易。

这为我省体育市场输送了合格体育人才,进一步保障了我省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

(三)广东鉴定站的历史荣誉

经过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刻苦坚守,广东鉴鉴定站的职鉴工作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从理论研究出发到实际执行收效,屡屡取得丰收后的硕果,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历年来,我们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项共计近20项。

如:

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授予“全国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评估先进单位”;2009年至2011年,被省体育局授予“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优秀单位”,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救生锦标赛团体第三名”;2009年、2011年被武汉体育学院授予“武汉体育学院函授站学籍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28个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唯一一个“全国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19年至2012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代表对获得了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我站选手赵懿卓获得游泳指导员救助项目个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斩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广东代表队在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体育场馆管理项目团体三等奖,来自中山的选手谢锐煌、伞彤彤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时在大众健身指导项目上获得团体二等奖,来自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魏晓伟获得个人项目一等奖,将由人社部颁发“全国技术能手”证书等等。

能取得

这一成果与在场和不在场的各方力量的鼎力支持休戚相关。

(四)广东鉴定站的中心思想

十年来,广东鉴定站整体工作始终以质量为生命线,尤其在职鉴工作当前发展阶段,更需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没有质量把控,便经不起社会的考验,持有国职资质的从业人群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日渐淡化,我们多年为之努力和贡献的事业则因此日渐黯淡。

没有荣誉,便没有生命,质量和生命,唇齿相依!

广东鉴定站的业务队伍始终紧握此线,并结合相关法令、条例和文件,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挖掘整合内部资源,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了“行业主导,以外促内,内外协同发展”的中心思想。

在中心思想为指导的潜意识下,我们牢固树立起了服务于社会各界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将广东职鉴工作内化为我们毕生为之奋斗不止的崇高事业。

(五)广东鉴定站的建设理念

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立既标志着我国将正式在体育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化、标准化,又意味着此类机构的发展有法可依,有渠可寻,是可以孕育成形进而量产的新兴行业。

这一行业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的发展和运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学校有学校的办学理念,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底蕴,而职业技能鉴定站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卧虎藏龙的社会大环境下长久屹立不衰,就要不断总结、探索、定位出符合鉴定站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设理念。

如此,我们不仅能逐渐丰满羽翼,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地位,还能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更上一层楼。

广东鉴定站的事业犹如一艘远航的巨轮,建设理念则是舵手的罗盘,使我们在狂风暴雨中不致于了迷失方向,始终清晰我们来自何处,归往何处。

十年来,广东鉴定站的发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边行边改,不断的筛选、删除和保留,建设理念日益完善。

最终凸显在以下四点:

1.注重基础建设

(1)专家队伍的建设

职鉴共作专家队伍建设是根基,全省各项目培训师、考评员形成了推动职鉴工作向前发展的智慧合力。

广东鉴定站经过十年来不断提升职鉴工作中四大工种累计13各项目骨干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形成了规范、科学的培训师、考评员的选拔培养模式,完善了培训师和考评员的聘用和管理制度,壮大了各项目培训师、考评员专业人才队伍力量和后续人才资源库的储备,逐步建成以老带新,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的专家队伍。

专家队伍的平稳过渡既是广东鉴定站持续健康地开展职鉴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又是广东省体育行业所取得的一项新成绩、荣誉、突破。

我相信,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的专家队伍是职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东鉴定站用了十年的时间和投入了十足的人力、物力,才扭转了专家队伍数量从屈指可数到枝繁叶茂的局面,到2015年的时候已培养了各项目培训师457人,考评员216人,专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培训基地的建设

培训基地是职鉴定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职鉴工作开展的依托。

在这方面,广东鉴定站始终遵循:

“龙头带动,梯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以珠三角为重点,逐步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推进。

加大了对偏远山区培训基地的覆盖面,也就确保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面向全省的推行。

2015年,广东省体育局资质审核及总局有关部门批准,广东省现已建设成各项目培训基地51家,实现全省21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并与香港、澳门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树立牢固基础的目的是为了将职鉴工作拔高到下一层次,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在开展职鉴工作中的有效职能时,要兼顾着对培训基地的正确指导。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调动培训基地在职鉴工作过程中的有效职能、积极性。

在看待全省培训基地的态度上,要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该下放的权利要下放。

(3)职鉴管理队伍的建设

职鉴管理队伍是驱动职鉴工作前进的根本保障,在开展各项职鉴工作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

广东鉴定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培养和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体育行业职鉴管理队伍。

广东鉴定站立足于本省体育行业职业项目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地通过多种途径、渠道将符合广东鉴定站职鉴管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带到整体队伍当中,并经过严格系统培训,借力培养,借事锻造,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意识、创新思维、专业性、执行力强的职鉴管理人员。

一句“要么挑战极限,要么离开职鉴”的话是广东鉴定站所有人员心中的一把“戒尺”,时刻都在鞭策着所有人。

目前,我站以培养了自己的考务员13名。

(4)办公设施的建设

办公设施的建设是职鉴工作中的基本条件,完善办公设施的配备,并不是广东鉴定站的条件高、环境好、要求多,而是要顺应时势,做到“硬件跟得上,软件好操作”。

办公设施的建设,一来能有效的提高工作输出效率,降低人力投入成本,节约资源的隐性损耗;二来通过有效途径赋予办公设施标签,间接提升广东鉴定站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口口相传的良好外部形象和舆论氛围,为广东鉴定站的工作发展借势借力。

办公设施的建设虽然很微小,但见微知著,做大事则要以一种不放过、不错过任何可用之处的信念,做到见缝插针。

广东站经多年的观察发现,任何事物一旦被赋予了文化的标签,将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广东职鉴站统一了考评、考务员服装,所有器材设施及办公用品都印刻着广东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标识,此举看似废而无用,但其实已然将广东站的文化与我们每一位的精神形成无形连接。

一份标签,彰显了一种精神。

截止至2015年,我站广东站已经熟悉使用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网络管理平台系统;广东省体育行业高技能人才终身教育平台系统进入到最后的验收阶段,广东鉴定站的微信公众平台着手创建。

2.注重内涵建设

广东鉴定站这十年里的内涵建设从以下六点概括:

(1)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完善部门例会制度,深入学习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省体育局的有关文件,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考务平台操作的培训力度,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水平。

(2)加强自身文化沉淀,打造体育行业有特色的职鉴文化和培训文化。

一方面通过大批量的鉴定工作沉淀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职鉴文化;一方面在培训工作中有意识地逐步塑造以“服务和收获”为核心的培训文化。

通过部门文化内涵建设统一大家的思想,凝结和鼓舞部门同志的行动,促进工作团队的协调发展。

(3)加强交流。

紧紧抓住参加各类会议和培训班的有利时机,深入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

定期召开全省培训基地工作会议及合作单位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工作。

(4)加快制度建设。

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各项工作的流程。

进一步完善实行绩效工资后本部门经费的包干、使用等规章制度。

(5)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按照总局有关政策精神指示,应广东省体育局的号召,广东鉴定站逐步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广东鉴定站从2011年起,每一年都参与、申请或发布科研项目:

2011年,由国家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和水上中心立项,由广东鉴定站作为研制组的副组长单位联合广东海洋大学一起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潜水)职业标准》研制工作,2015年完成研制并在广东省开展了首期试点工作。

同年,由广东鉴定站牵头研制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已结题)。

还承担了《运动员职业辅导机构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在研)的课题研制工作。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